本書依據歷史注本,囊括鬼谷子的兩部著述(《鬼谷子》和《本經陰符七術》),共計十三篇,涵蓋了鬼谷子平生的絕學。書中既有鬼谷子原文,又有注解和譯文,更有古今中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企業經營、職場修煉、為人處世等領域的豐富案例與故事,用通俗化的語言,實現了無障礙輕松閱讀,是研究、喜愛鬼谷子文化讀者的閱讀佳品。
鬼谷子的著述被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它的哲學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
鬼谷子一手培養出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四大高徒,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
依據歷史注本,尊重原著,輔之以注解和譯文,采用通俗化語言,條分縷析,一掃晦澀難懂之流弊,強化可讀性,實現輕松無障礙閱讀;
全書中充實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故事,取材范圍涵蓋政治、經濟、軍事、諺語故事,以及企業管理、日常生活等,便于讀者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鬼谷子智慧接地氣,增強實用性。
裝幀精美而高端大氣,又是無障礙閱讀版本,內文通俗易懂,是公認為很不錯的版本,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鬼谷子(公元前400—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人稱“王禪老祖”。春秋戰國時期兵家、道家、縱橫家、陰陽家、命理家、教育家、哲學家的集大成者,被譽為千古奇人。一說為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一說為戰國時期魏國鄴(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人。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
及時篇 捭闔術
捭闔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應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長處和短處。
及時章 陰陽剛柔之道 / 1
第二章 度權量能,任人為賢 / 5
第三章 周詳而隱秘的捭闔之術 / 8
第四章 “道”在于如何說 / 14
第五章 懂得示弱,以小忍換大謀 / 18
第二篇 反應術
古代善于從反面聽別人言論的人,可以改變鬼神,從而刺探到實情。他們隨機應變很得當,對對手的控制也很到位。如果控制不到位,得到的情況就不清晰,得到的情況不清晰,心里的底數就不。
及時章 觀今鑒古,上下求索 / 23
第二章 因其言,聽其辭 / 28
第三章 欲擒故縱,欲取反與 / 34
第四章 自知而后知人 / 39
第三篇 內揵術
所謂“內”就是采納意見;所謂“揵”就是進獻計策。想要說服他人,務必要先暗暗地揣測;度量、策劃事情,務必要遵循順暢的途徑。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徹辨明所得所失。
及時章 遵循順暢的途徑 / 43
第二章 切摩形勢,從便利處入手 / 47
第三章 堅持已見與隨機應變 / 50
第四章 圣人謀事,預則立 / 55
第四篇 抵巇術
“巇”是容器的裂痕,裂痕會由小變大。在裂痕剛剛出現時,可以通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通過“抵”,使其停止,可以通過“抵”使其變小,可以通過“抵”使其消失,找準問題的關鍵,借勢而為,趁虛而入。
及時章 萬物離合之道 / 60
第二章 知微見著的洞察力 / 67
第三章 窮則思變 / 71
第四章 找準弱點,乘“隙”而入 / 76
第五篇 飛鉗術
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然后權衡這些關系,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進行研究,進行探索,使之為我所用。借用引誘對手說話的言辭,行動的手段,然后鉗住對手。鉤鉗之語是一種游說辭令,其特點是忽同忽異。
及時章 籠絡人心招賢才 / 80
第二章 鉤其所好,以鉗求之 / 85
第三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90
第四章 以虛求實,空往而實來 / 95
第六篇 忤合術
凡是計謀不可能同時忠于兩個對立的君主,必然違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這一方的意愿,就要違背另一方的意愿;違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這一方的意愿。這就是“忤合”之術。
及時章 趨合與倍反 / 99
第二章 先計定,后行術 / 104
第三章 御世之能 / 109
第七篇 揣情術
所謂揣情,就是必須在對方較高興的時候,去加大他們的欲望,他們既然有欲望,就無法按捺住實情;又必須在對方最恐懼的時候,去加重他們的恐懼,他們既然有害怕的心理,就不能隱瞞住實情,心理、欲望必然要隨著事態的發展變化而流露出來。
及時章 何謂揣情 / 113
第二章 探測揣情 / 117
第三章 避所短,從所長 / 121
第四章 選擇進諫的時機 / 125
第八篇 摩意術
“摩意”是一種與“揣情”相類似的方法。在“揣情”的過程中需要掌握“揣”的規律。而這些規律都是隱而不現的,這就要適當地去“摩”,要將內心的感情表現于外,就必然要做出一些行動,這就是“摩意”的作用。
及時章 揣情,摩意 / 128
第二章 謀之于陰,成之于陽 / 131
第三章 圣人獨用 / 135
第四章 通曉“揣摩”的玄機 / 138
第九篇 權術
凡是經過修飾的言辭,都是為了蒙蔽對方; 凡要進行應酬以及答對,必須掌握伶俐的外交辭令; 凡是伶俐的外交辭令,都是不實在的言論; 凡是難于啟齒的話,都是反面的議論。
及時章 飾言,利辭 / 142
第二章 三者呼應,利道而動 / 146
第三章 言有諱忌 / 149
第四章 從其所長,避其所短 / 153
第五章 辭令的五種情態 / 156
第六章 量權 / 160
第十篇 謀術
籌劃計謀的人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先是要弄清事情的原由,通過研究事情的原委,來確定“三儀”,三者互相滲透,就可以從中悟出出奇制勝的辦法,而奇計是所向無敵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及時章 三儀 / 164
第二章 三才 / 168
第三章 計謀之用 / 172
第四章 圣人之道,在隱與匿 / 176
第十一篇 決術
行陽道則努力守常如一,行陰道則努力掌握事物對立的兩面。要在平時和關鍵時刻巧妙地運用并謹慎行事,如果可以就做出決斷。所以說,解決事情,確定疑難,是萬事的關鍵。
及時章 成敗在于決斷 / 181
第二章 微而施之 / 185
第十二篇 符
鬼谷子認為,養志是由于欲望不能都得以實現,需要養志以通達。要求為人君者必須做到:安徐正靜的境界;高瞻遠矚,耳聰目明;善于聽取各種言辭;賞罰必正;善于統領百官,遵循為政之理;思維周密,洞察隱微。
及時章 主位 / 188
第二章 主明 / 192
第三章 主聽 / 195
第四章 主賞 / 198
第五章 主問 / 201
第六章 主因 / 204
第七章 主周 / 207
第八章 主恭 / 210
第九章 主名 / 213
第十三篇 本經陰符七篇
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須效法五龍;培養心志要效法靈龜;要使思想充實,必須效法騰蛇;發揮威力,要效法伏在地上準備出擊的熊;散發威勢,要效法鷙鳥。
及時章 盛神法五龍 / 216
第二章 養志法靈龜 / 221
第三章 實意法螣蛇 / 226
第四章 分威法伏熊 / 230
第五章 散勢法鷙鳥 / 234
第六章 轉圓法猛獸 / 238
第七章 損兌法靈蓍 / 243
精彩試讀
及時篇 捭闔①術
及時章 陰陽剛柔之道
原文:
粵若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③。觀陰陽④之開闔以命物⑤。知存亡之門戶,籌策⑥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⑧焉,而守司⑨其門戶。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⑩。變化無窮,各有所歸11。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注釋
①捭闔:捭,分開、撕裂,敞開心懷積極行動,采取攻勢,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張和建議。闔,本意為門扇,鄭玄注曰:“用木曰闔,用竹葦曰扇”,引申為關閉,關閉心扉,把進來的事物化為自己的事物,或不讓外來事物進入,取封閉形態。捭闔,在這里指縱橫馳騁,大開大合。這是鬼谷學說中一種基本的方法。
②粵若稽古:粵,語助詞。若,順;稽,考察。粵若稽古,意為按著一定的規律考察歷史。
③眾生之先:眾生,眾多有生者;先,先知,意指尊者,指導者,先驅者。眾生先,在這里指廣大生眾的老師。
④陰陽:陰,本意為山的背陰面;陽,本意為山的朝陽面。此處被引申來概括對立統一的兩類事物或現象。
⑤命物:辨別事物。
⑥籌策:就是計算、謀劃。
⑦萬類:就是萬物。
⑧朕:征兆,跡象。
⑨守司:看守和管理。
⑩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規律。全句指圣人的“道”始終是一樣的。
11歸:歸宿。
譯文
縱觀從古至今的歷史,可以知道: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并進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在。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如一。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歸宿,是有章可循的: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松弛,或者緊張。
鬼谷錦囊
剛柔之術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武器。剛,是說一個人剛直不阿、堅守自我立場、把持自我原則,即為“方”,但一味的剛,則難免變成脆,脆,則易斷,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則的前提下,在細枝末節和一些技巧上適時、適度地讓步、彎曲,以達到雙方滿意、不失和氣的雙贏狀態,即為“圓”,但一味的柔,則難免變成軟,軟則弱,易受人欺,所以亦不足取。
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談感情還是談生意、求合作,都應剛柔并濟、外圓內方,這樣才能順利而快捷地達成目標、走向成功。
延伸閱讀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其意是說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柔剛、開閉、張弛之道,如果能夠靈活掌握、運用自如,便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領域中輕松自如、有所成就。
捭闔之術即為陰陽之術,意思是行事時要或開或合,或陰或陽,靈活處之,多方探尋,必要時以假象迷惑對方,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唐高祖李淵就是一個深諳陰陽之道的權謀家。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致使眾叛親離、國運岌岌可危。蓄謀已久的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可是當時群雄割據,各路兵馬紛紛搶奪天下,李淵并不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其中,瓦崗軍是隋末最為強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李密在殺死翟讓以后,建立了自己在瓦崗軍中的領袖地位,此時的李密得意忘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已被各路英雄推為盟主,自然也包括李淵。李密寫信給李淵,希望和李淵齊心同力,共同取得天下。讀完李密的密信,李淵給李密回復了一封措辭極為謙遜的回信。信中,李淵對討伐、誅殺昏君、取而代之之言,表示不敢從命,而且申明自己“志在尊隋”,這番虛偽之言掩飾了李淵奪取天下的野心。李淵還極力褒獎李密,說“天生萬民,必有其主。當今能為民之主者,非君莫屬”,并且說自己已年過五旬,別無奢望,自己非常樂意擁戴李密,希望李密早登大寶,以安天下。只要李密能讓自己復封于唐,就心滿意足了。
李密接到李淵的回信,果然大喜過望。但是實際上,李淵如此做法是想利用瓦崗軍的強大力量牽制住東都洛陽的隋軍,以便讓自己可以順利進軍長安。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9月,瓦崗軍與盤踞洛陽的王世充作戰失利,只好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去找瓦崗軍將領王伯當。李密企圖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卷土重來。但這種企圖東山再起的主張,遭到部下諸將的反對。李密在無可奈何之下,不得不前往長安,投靠李淵。
李密帶領兩萬人入關的時候,李淵派人迎接,冠蓋相望,異常隆重。李密非常高興,洋洋得意地進了長安城。李淵對李密非常尊重,并將其表妹嫁與李密。但其他人就沒有這份待遇了,李密一到長安,他的部下經常好幾頓都沒有飯吃,大家怨聲載道。李淵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蓄意制造事端,讓李密眾叛親離。
這時,李密已經相當于自投羅網,當然只能任李淵擺布了。
正是因為李淵善用陰陽之術,才取得了一石二鳥的成就:既利用瓦崗軍牽制了隋軍,讓自己的軍隊順利進軍長安,又控制和瓦解了瓦崗軍。
一個團隊中的將帥,不僅能夠善用陰陽,而且還能夠剛柔并濟甚至以柔克剛。單純的柔和、軟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至失敗;而一味的剛烈、剛強又只會導致剛愎自用,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漢代的張良給高祖劉邦籌劃過許多關系大業成敗的重要謀略,其中剛柔并用、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例子頗多。
當秦軍主力與項羽會戰時,劉邦決定由南陽入武關攻秦,張良反對硬拼,認為秦軍將領是屠戶商家出身,商人都重利,張良便勸劉邦以重金招降秦將賈豎,而當賈豎同意投降時,張良又恐士卒不從,乘敵懈怠之機,一舉破之,結果直下咸陽,擒獲秦王子嬰。后來楚漢相爭,漢弱楚強,張良勸劉邦處處退讓,以柔制剛,不但避開了鴻門宴的生命危險,而且取得了漢中、巴蜀之地。接著,又火燒棧道,使項羽疏于防范、屢屢上當。劉邦轉弱為強,終于以布衣取得天下。
張良的高明謀略,據說來自黃石老人所授的三略。三略并不是一味只講以弱制強,而是強調剛柔強弱都要得當,做到“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所以,不柔不剛,剛柔并濟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點,才是運用剛柔的狀態。
鬼谷子的陰陽之理、剛柔之術、張弛之道對我們的現實人生頗具指導意義。
陰陽協調、風雨調順、萬物各得其所、萬事各得其宜是一種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規律的理想狀態。陰陽互補、協調運行,人才能健康,社會才能穩定,大自然才能和諧,做事才能順利,做人才能安樂。
天人和諧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如何才能體現出人在天地間的固有價值呢?如何才能求得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相處與和諧發展呢?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思考的人生問題。陰陽之道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人不但要利用、改造自然,更重要的是適應、協調自然,從而達到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目的。這是陰陽之道在人與自然關系上的意義所在。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張弛有度。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兼顧嚴肅和活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瀟灑自如。一味的張,就會讓自己繃得過緊,往往會導致自己失去彈性和張力;一味的弛,往往會讓自己變得松垮、懶散,失去進取心和斗志,從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成功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失敗的時候不要灰心絕望、萎靡不振,只要堅持就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個平衡,包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第九篇 權術
第四章 從其所長,避其所短
原文: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①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巧,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②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所長,而談者知用其用也。
注釋
①舉事:做事情。
②介蟲:介,甲或盔甲。介蟲是帶有甲殼的昆蟲。
譯文
一般人的常情是,說話就希望別人聽從,做事情就希望成功。所以聰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愿意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而愿意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境。說到別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順從他的所長,說到別人的短處,就要避他的所短。甲蟲自衛時,一定是依靠堅硬以及厚實的甲殼;螫蟲的攻擊,一定會用它的毒針去螫對手。所以說,連禽獸都知道用其所長,游說者也應該知道運用其所該運用的一切手段。
鬼谷錦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面對困難,在智者面前不要謙卑更不要妒忌,要通過對他人長處的學習來彌補自己短處的不足,揚他人之長,避自己之短,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對于自己的才能也不要過分驕傲,要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只有不斷學習進取,適時揚長避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延展閱讀
“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常人都希望別人能夠聽從自己所說的話,更希望所辦的事情能夠一舉成功。然而一個人各方面的才能及優勢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往往說之容易行之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圣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其自身的能力有多高,只因他們善于聚集擁有不同才能之人,集合并發揮各方人才的優勢,做到取長補短;而真正具有大智大慧的人也懂得如何去利用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短處的不足。
楚國有一位名叫子發的將領,他對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非常留意,并善于利用這些人的長處來為自己服務。
楚國一位擅長偷竊的人聽說了此事,便前去投靠子發。小偷對子發說:“聽說您愿意重用擁有才能之人,我雖只是個小偷,以前不務正業,如果您能收留我,我愿為您當差,以我的技藝為您效勞。”
子發聽了小偷的話,又見他滿臉誠意,很是高興,連忙從座位上起身,對小偷以禮相待,竟連腰帶也顧不上系緊,帽子也來不及戴端正。小偷見子發如此真心,很是受寵若驚。
子發手下的官員、侍從們見狀,紛紛勸諫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為人們所不齒,您怎么對他如此尊重?”
子發擺擺手道:“你們一時難以理解情有可原,我之所以這樣做必有其原因,日后你們就會明白的。”
適逢齊國興兵攻打楚國,楚王派子發率軍隊前去迎戰齊兵。結果,連續交鋒三次,楚軍都以敗陣收尾。
軍帳內,子發召集大小將領共同商議擊退齊兵的策略,將領們反復思量,想了好多計策,個個顯得忠誠無比,可是對擊退齊兵之事仍然一籌莫展,而齊兵卻顯得愈戰愈強。
那個小偷見目前的形勢急劇緊張,便來到帳前求見,主動請纓。小偷說:“我有辦法擊退齊兵,請容我一試。”子發同意了。
夜間,小偷悄悄溜進齊軍營內,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齊將首領的帷帳偷了出來,回到楚營交給子發。之后子發派了一名使者將帷帳送還齊營,并對齊軍說:“我們有一個士兵出去砍柴,得到了將軍的帷帳,現特前來送還。”齊兵面面相覷,目瞪口呆。
第二天,小偷又潛進齊營,取回齊軍首領的枕頭。子發又派人將之送還。
第三天,小偷再次進了齊營,取回齊軍首領的頭發簪子。子發第三次派人將簪子送還,這一回,齊軍首領驚恐萬分,不知所措。齊軍營中更是議論紛紛,各級將領大為驚駭。于是,齊軍首領只得召集軍中將士們商議對策。首領對眾將士說:“如果今天再不退兵,楚軍下次來取的恐怕就是我的頭了!”將士們無言以對,首領立即下令撤軍。
齊軍終于退兵而走。楚軍營內對那個立功的小偷大大嘉獎,眾將士更是對子發的用人之道佩服得五體投地。
小偷原本為眾人所不齒,應該繩之以法, 但是他能夠改邪歸正,將自身的長處用到可行之處,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正是楚將子發的寬宏大量,小偷對此感動不已,并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擊退了齊軍,立下了大功。子發的善于用人,取長補短,贏得了眾將士的稱贊,這正是“從其所長,避其所短”的體現。
鬼谷渺渺,每環奧義。……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
——南朝梁《文心雕龍》作者 劉勰
(鬼谷子)其人有幾家學問通天徹地,人不能及。
——明代文學家 馮夢龍
(《鬼谷子》)其文之奇變詭偉,要非后世所能為也。
——清朝《四庫全書》總編撰 紀曉嵐
儒家不兼縱橫,則不能取富貴。
——清末民初國學大師 章太炎
書的紙張和印刷都很好。喜歡看紙質版的書,這樣才有看書的感覺
好厲害的一個人物啊 大能之人 看看解釋 是和你認識的鬼谷子不一樣 值得回味
一本中國文學界的奇書,而且這本書的翻譯非常好,很明確。
寶貝很好,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你值得擁有,內容很有看點,值得收藏。
鬼谷子思想言論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還是有很多有用的地方,這本書影響了中國文化。
很喜歡的中國古文,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這本書翻譯的也很不錯。
世人若身在官場抑或商場,想輝煌騰達抑或財富等身,讀讀這本書,領略其精髓是絕對有用的。
鬼谷子是一個氣人,鬼谷子這本書是一本奇書,喜歡鬼谷子的人不要錯過這本書
一本奇書,全書中充實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故事,取材范圍涵蓋政治、經濟、軍事、諺語故事
建議買喜歡的可以買 太好看了 這本書很中國 中國的文化瑰寶 紙質也可以
對鬼谷子早有耳聞,最近看了這本書后覺得鬼谷子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真的是很厲害的一個歷史人物,佩服!
這在研究中國歷史,沒事的時候看看鬼谷子很多看不懂的地方,看了這個全譯本懂了很多。
搞活動的時候買的,性價比非常高,精裝版的書低價格就能購買,真心不錯,內容也非常喜歡,對鬼谷子又有了新的認識。
深感本人沒文化啊,沒有拼音,多音字不敢下嘴讀啊。。。注釋比較少,發揮比較多,適合對鬼谷子比較熟悉的人讀。
《鬼谷子》宣揚的是交友術、御臣術、取寵術等等,在今天這樣適者生存、人人追求個人成功的社會時代很有用
今天剛收到,內還沒有看,準備端午放假回家得路上閱讀,能夠很好的消磨時間,不過包裝很精美,精裝版,價格優惠,無破損。
其實書中所寫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只是看自己怎么去理解了。這本新解譯本很詳細的解釋了這其中的道理。
先學會聽話再學講話。察言觀色就是它的精髓。聽話的藝術,說話的藝術。我看過很多版本,唯有這個版本的《鬼谷子》最全面最經典。
《鬼谷子》一書是先秦縱橫家的理論著作,是對春秋以來行人游說、諫說的經驗技巧和此類文章寫作經驗與技巧的總結
鬼谷子一書總計不過萬言,卻既能夠讓人修煉自身、養神蓄銳、韜光養晦,又能夠提供明理審勢、均衡各方的技能
中國的一本奇書,中國人說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一樣的事情有的人做得成有的人做不成,那是因為所有事不在事而在人,所以又說人定勝天。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人稱“王禪老祖”。春秋戰國時期兵家、道家、縱橫家、陰陽家、命理家、教育家、哲學家的集大成者,被譽為千古奇人。
鬼谷子通天徹地,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本書怎可不讀。
全書中充實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故事,取材范圍涵蓋政治、經濟、軍事、諺語故事,以及企業管理、日常生活等,便于讀者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鬼谷子智慧接地氣,增強實用性。
一部好的著作令人愛不釋手,翻閱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被深深的吸引,中國歷史文化真的是源遠流長,有些道理可以一直沿用至今,鬼谷子真的不簡單!強烈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非常棒!
籌劃計謀的人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先是要弄清事情的原由,通過研究事情的原委,來確定“三儀”,三者互相滲透,就可以從中悟出出奇制勝的辦法,而奇計是所向無敵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鬼谷子真正讓我受益的一本書。
以前只是對鬼谷子略有耳聞,也很欽佩他培養出那么多有名的徒弟。這次買到這本書,閱讀一遍,更是特別欽佩他的思想,堪稱王者之書。每日讀一點,收獲大智慧。書籍有古文還有翻譯有賞析,很適合現代人閱讀。而且是精裝版,把書格外提升了一個檔次!
很喜歡,紙質書中的感情與情懷,是網絡閱讀比不上的,一本書中可能是一段凄清的故事,也許是一篇宏達的史詩,也許是前人的人生智慧,也許是過往經歷的偶感。總之,閱讀很讓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