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選譯(修訂版)》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參校其他注本作選取部分內容作注釋和翻譯。《鹽鐵論》是一部記述西漢經濟、思想以及社會情況的著作,是西漢宣帝時根據昭帝時召開的鹽鐵會議的記錄加以整理寫成的。《鹽鐵論》記載了鹽鐵會議的全過程,對研究漢代歷史和古代經濟思想和政治思想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鹽鐵論選譯(修訂版)》是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之一。
前言001
本議001
力耕019
通有031
錯幣044
禁耕054
憂邊061
輕重070
國疾080
水旱092
備胡102
取下114
擊之123
世務129
和親138
大論145
雜論155
編纂始末001
叢書總目001
,抗擊匈奴鞏固邊防。在《鹽鐵論》開宗明義篇《本議》中指出實行這些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匈奴背叛不服,屢次在邊境襲擾,漢武帝為解除邊境人民被虜掠之苦,修障塞,治烽燧,設屯戍,"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鹽鐵論?本議》)。如果取消這些政策,就會影響邊防經費的來源,實際是取消邊防。
第二,防止豪強兼并割據,維護中央集權。實行鹽鐵官營是"離朋黨,禁淫侈,絕并兼之路"(《鹽鐵論?復古》)的有力措施,如果取消鹽鐵官營,就會利歸豪強大家,成全他們的貪欲,就會出現"眾邪群聚,私門成黨,則強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鹽鐵論?禁耕》)的局面,就會破壞中央集權。
第三,繼續漢武帝的功業。認為"今鹽、鐵、均輸所從來久矣,而欲罷之,得無害先帝之功,而妨圣主之德乎?``(《鹽鐵論?憂邊》)并說"為人臣者盡忠以順職,為人子者致孝以承業。……故君薨,臣不變君之政;父沒,則子不改父之道"(《鹽鐵論?憂邊》)。如果改變漢武帝"事四夷``的政策,是忠臣之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