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6年8月被加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寫入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人工智能這一技術在國家政策中的急速奔跑。有人曾言“人工智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不會低于互聯網”。那么到底何為人工智能?它的發展脈絡是怎樣的?它與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樣的緊密關聯?對人類社會到底會帶來怎樣的變革?本書內容清晰,結構合理,敘說深入淺出,是中文領域難得“人工智能”佳作,作者試圖用盡可能少的專業術語回顧人工智能發展歷程,揭秘機器學習的終ji邏輯,全景勾勒人工智能的商業未來,一本給普通人看的、解讀人工智能歷史、當下與未來的人生指導書。
①——比爾 蓋茨、埃隆 馬斯克、扎克伯格、李彥宏、馬化騰、李開復、雷軍、劉慶峰等跨界大咖都在關注的科技新革命。
②——一本書揭秘機器學習的終ji邏輯,全景勾勒人工智能的商業未來,預測人類的命運和社會走向。
③——這是一場比互聯網影響更為深遠的科技革命,一本書了解解讀AI的前世今生,找到AI時代個人新位置。 更多精彩好書請點擊:
王天一,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工程學博士,現任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量子通信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長期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
及時章用智慧再造智慧——人類的終極夢想
圖靈模型——鋪平理論道路 / 006
馮諾伊曼結構——踏平技術坎坷 / 012
達特茅斯之野望——人工智能橫空出世 / 018
你方唱罷我登場——三大流派競風流 / 022
技術的十字路口——人工智能誰領風騷 / 030
第二章安能辨我人或機——通用人工智能理論
機器能思考嗎?——智能的本質在哪里 / 037
熟悉的麻木——人類智能有多強大 / 043
學習、歸納與推理——這才是人工智能 / 049
不完備性定理——哥德爾的“詛咒”/ 055
第三章從深藍到阿爾法狗——人工智能的技術演進
取勝之匙——深藍的“算”與阿爾法狗的“想” / 066
最初的一步——模式識別 / 075
大腦的人工模擬——神經網絡 / 080
計算機的無師自通——深度學習 / 086
第四章得數據者得天下——智能思維方式的革命
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世界觀的重構 / 095
知其然,而非所以然——信息到數據的認知變革 / 102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被量化的世界 / 109
有數據,才有一切——人工智能驅動力 / 116
第五章我,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終極載體
思考能力的進化——語音助手與無人駕駛 / 125
烏合之眾還是有血有肉——集群智能 / 133
人類,你out了——機器人終將淘汰人類?/ 141
脆弱的三定律——奴隸、伙伴還是主人 / 145
第六章拒絕美麗新世界——為什么我們還是人類
電車的困境——道德代碼如何編寫 / 154
我也會哭會笑——電腦的喜怒哀樂 / 160
創造性與想象力——人類的陣地 / 166
不確定性的終結——反烏托邦的終極奧義 / 171
第七章黑鏡照進現實——警惕技術的反噬
比你更像你自己——當隱私成為奢求 / 182
不要相信眼睛——虛擬現實的幻境 / 188
云端的永生——思維克隆人的背后 / 195
無為有處有還無——數據的黑洞 / 201
第八章暢享技術紅利——人工智能的應用
通向巴別塔之路——機器翻譯 / 210
我不是臉盲晚期——圖像識別 / 217
穿著白大褂的電腦——輔助診斷 / 225
知人知面更知心——推薦系統 / 231
第九章進化,永不止步——人工智能新趨勢
別慫,就是GAN——生成式對抗性網絡 / 239
人工智能中的負反饋——強化學習 / 245
翻不過的那座山——語義理解 / 251
定義意念的力量——腦機接口 / 257
第十章這里群星璀璨——人工智能英雄譜
游刃有余的跨界大牛——司馬賀/西蒙 / 265
得饒人處且饒人——明斯基的一點過往 / 271
基因的力量——人工智能的救世主辛頓 / 278
從科學家到創業者——阿爾法狗之父哈撒比斯 / 285
安能辨我人或機
——通用人工智能理論
001970年,美國圖蘭大學的心理學家小戈登 蓋洛普(Gordon Gallup Jr.)進行了著名的鏡子實驗(The Mirror Test),這一實驗的用意在于測試動物的自我意識——是否能像人一樣在鏡子中分辨自己。蓋洛普在黑猩猩的臉上畫了小紅點并觀察它們如何照鏡子。實驗結果表明,和人的經驗一樣,照了鏡子的黑猩猩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臉上出現了奇怪的紅點,抓耳撓腮想要抹掉這些不速之客。而當實驗對象換成獼猴——一種比黑猩猩低等不少的靈長類動物,結果就變得大相徑庭:哪怕是照上一個月的鏡子,獼猴也不會意識到鏡子里就是它們“自己”。它們忙著每天和鏡子里的“新朋友”打鬧玩耍,根本無暇理會那些奇怪的小紅點究竟是什么鬼。
1977年,美國人比利 米利根(Billy Milligan)因持械搶劫和校園強奸被起訴。但在法庭上,米利根的辯護律師證明了自己的人是多重人格癥患者,作案時的比利事實上是另外的兩個“自我”控制了他的身體和行為——事實上,米利根身體中潛藏的人格多達24個!其中既有南斯拉夫的共產黨員,也有虔誠的猶太教信徒;既有打悶棍套白狼的小古惑仔,也有幼兒園年紀的英國小女孩。這番辯護成功說服了陪審團,米利根被無罪釋放并進入精神病院治療,他成為歷史上及時個因為多重人格而免罪的人。米利根的不幸經歷因紀實文學《24個比利》和《比利戰爭》而廣為人知,根據他的經歷改編的電影《分裂(Split)》也于2017年上映。在“我是誰”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上,米利根的經歷給出了另外一種回答,自反映意識能力在內的那種元思維之“心”看起來并非理所當然。那么問題來了,機器是否能夠具備類似的自我意識呢?
機器能思考嗎?——智能的本質在哪里
從前文的探討中可以看出,對人工智能的思考與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智能”的定義。因此,在討論人工智能的前景之前,有必要對人類智能的本質進行一些闡釋。但思維與智能這個問題本身恐怕用千頁篇幅也不能盡述,在此只做掛一漏萬的解讀。
ai人工只能必成趨勢
人工智能革命對未來的設想很有趣,推薦看看!
大熱的話題,應時書里面算上佳作
人工智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書構思很細密。
不錯的書,現在科技發展很快,值得關注
非常棒,已經看完了,很喜歡,推薦!!!
值得收藏的好書
超前意識,壓力大
幫同事買的,看名字挺厲害的
一下子買了很多書,還沒來得及看,包裝不錯
揭秘機器學習的終ji邏輯,全景勾勒人工智能的商業未來,一本給普通人看的、全面解讀人工智能歷史、當下與未來的人生指導書。
物流速度真快
推薦,慢慢閱讀,人工智能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話題。
這本書全面解讀了人工智能的歷史、當下與未來!
這本書深入淺出,舉例易懂,對人工智能的講解非常到位。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的巨大,此書值得一看
AI在未來是造福人類還是取代人類,完全取決于人類的私念。
對這本書真的特別有感覺!一場比互聯網影響更為深遠的科技革命!
本書內容清晰,結構合理,敘說深入淺出,是中文領域難得“人工智能”佳作
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力在不斷增長,不容小視,本書內容確實非常精彩。
很不錯的一本科普書,語言淺顯易懂,內容面面俱到,適合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大眾閱讀
AI可以說是目前最熱的話題之一了,AI如何發展,我們該如何應用AI,可以看看本書
人工智能是未來的方向,這本書全面的介紹了這場革命的發展歷程,讀起來的心情都是激動地
說似是在講科幻,但又好似離現實不遠;說似是在講現實,但又有科幻成分存在其中。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還蠻有趣的。
人工智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不單單要看到人工智能帶來的利,同時也能認識到所對應的弊,對于未來,對于科技,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看看的
書里的內容對社會對未來的價值巨大,從各個角度講解了人工智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作者文筆貼切,手法巧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籍!
人工智能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而這種趨勢我們都應該了解
人工智能可以說是現在的一個大熱話題了 買書來了解學習一下 而且柯潔之前戰敗阿爾法狗 可以說了解下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未來還是很有必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