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木乃伊跳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變革記》世界上沒有哪個博物館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樣——也從未有人像托馬斯·霍文那樣對它進行管理,進行變革:從"誘捕"重要的捐贈人,到跨越國界偷運古代珍寶;從與世界上最有勢力的古董商達成秘密協議,到與對手周旋;從舉辦"圖坦卡蒙王"等大展,到贏得委拉斯開茲的驚世杰作。在擔任館長的10年間,霍文使大都會博物館從睡夢中驚醒,將其轉變成美國最有活力的文化機構。
◎ 《讓木乃伊跳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變革記》是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暢銷書,市場上一本真正深入世界博物館內部的著作,無論大英博物館、盧浮宮,還是艾爾米塔什(冬宮),都沒有給我們同樣的機會,看到它藝術圣殿背后的權力角斗,驚世藏品的收藏細節,以及那些疾風驟雨般的變革。
◎ 《讓木乃伊跳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變革記》具有娛樂性,擁有探險小說里的緊張情節——尋寶、鑒寶、不擇手段地追逐寶藏。讀者可以跟隨作者的步伐,巡游亞得里亞海,去鐵幕后的東歐和蘇聯歷險,參觀古希臘遺址,感受埃及文化的光怪陸離……
◎ 《讓木乃伊跳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變革記》作者托馬斯·霍文,沖動魯莽,精力充沛,被稱為"藝術圈里的神奇小子",聽他用幽默的言語,自吹自擂那段"讓木乃伊跳舞"的博物館變革史,順便扯幾句名人軼事,整個過程令人大呼過癮,且受益良多。
托馬斯·霍文(Thomas Hoving),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第7任館長,曾任《鑒賞家》雜志主編,著有《發現》和《杰作》兩部小說,還撰寫過一些暢銷的非文學作品,包括《圖坦卡蒙: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懺悔者之王》。
引子
1.一個危機四伏的地方
2.人事選拔委員會的召喚
3.新官上任三把火
4.舉步維艱的官場
5.研究員
6.上流社會與令人生畏的贊助人
7."壓箱底"藏品
8.阿諛奉承
9.讓吹毛求疵者見鬼去吧
10.百年不遇的良機
11.我心中的哈萊姆
12.生存需要出奇制勝!
13.生日快樂、戰斗快樂 引子
1.一個危機四伏的地方
2.人事選拔委員會的召喚
3.新官上任三把火
4.舉步維艱的官場
5.研究員
6.上流社會與令人生畏的贊助人
7."壓箱底"藏品
8.阿諛奉承
9.讓吹毛求疵者見鬼去吧
10.百年不遇的良機
11.我心中的哈萊姆
12.生存需要出奇制勝!
13.生日快樂、戰斗快樂
14.甜蜜的勝利
15.真相、而非藝術
16.大"動亂"
17.燙手的希臘彩陶瓶
18.揮金如土
19.有品位的獨裁者
20.圖坦卡蒙王
21.的謝幕
譯后記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全世界最豐富多彩、最令人眼花繚亂的博物館,其藏品數量之多堪稱人類歷史之最。大都會博物館的古今藝術珍藏,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使絕大多數其他城市的知名藝術博物館相形見絀。在收藏和生動展示方面,世上幾乎沒有別的博物館能與大都會博物館匹敵。大都會博物館更像是一處無以倫比的藝術中心,將英國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泰特美術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融合為一。
大都會博物館之所以如此富有,可能與美國人內心深處的文化自卑有關。建城之初,紐約市的藏品僅有一些印第安人的項鏈、若干荷蘭銀器和陶器。為使大都會博物館成為人類歷史形象化的百科全書,紐約的統治者、暴發戶們慷慨地付出了金錢和努力。大都會博物館是多么的功成名就啊!如今,這座博物館宮殿占地17.5英畝,"擁有"約300萬件藝術品,其文化時代跨度超過5000年。這里有地球上任何文明的重要代表,無論是新石器時期部落公主精致的金項鏈,還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1913年設計的客廳。大都會博物館無所不有:古波斯阿契美尼斯王朝的短劍、古羅馬臥室、巴洛克式火繩槍、新英格蘭箭翎、十字架、猶太教六芒星、佛像、禪宗書畫卷、裝飾派藝術靠椅、意大利大師的馬廄、倫勃朗的人物畫以及瑪雅、印加和阿茲特克石刻和數以百計的法國里摩日器皿、大量的畢加索畫作,還有具歷史意義的杰克遜·波洛克作品。
但是,大都會博物館不僅是眾多藝術珍品的觀光點和庫房,它還是一個影響力巨大的獨特社會,擁有遠遠超過其體量和使命的威力。占領并管理大都會博物館的是一個非凡的群體——董事、贊助人、研究員、教育家、保護技術專家、警衛和維護人員。大都會博物館充滿歷史氣息。眾多民間、專業、癡迷于藝術的收藏家和捐贈人的激情,造就了它豐富多彩的收藏,并得到億萬觀眾的滋養,許多觀眾把大都會博物館視為生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同梵蒂岡,大都會博物館比自己眾多元素的總和更重要、更具魅力——它是光環、時尚、現實和一種信仰。
大都會博物館董事會擁有35位董事,在其中任職,意味著一個人在美國的社交、知識和藝術地位達到了頂點;成為大都會博物館董事,標志著與弗里德里克·萊因蘭德、亨利·格登·馬昆德、J.P.摩根、賀瑞斯·海伍梅爾、納爾遜·洛克菲勒,以及布魯克·阿斯特等大佬們并駕齊驅。在公眾印象中,大都會博物館董事屬于特權階層,是周旋于優雅世界的社會名流,專注于追求美物和品位。董事的這種形象部分如實;但是,在其耀眼的社會表象之下,董事們也會是飽受貪婪、嫉妒和野心折磨的凡夫俗子。由于大都會博物館如同梵蒂岡、凡爾賽宮、蘇丹王宮和阿里巴巴山洞藏寶的集合物,對董事、特別是館長而言,它也會是喧鬧混亂之地——甚至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地方。
截至1967年,僅有6人擔任過這座綜合性博物館的館長。其中,兩位退休衣錦還鄉,一位離職后即駕鶴歸西,兩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命嗚呼,后面那位殉職者便是我的前任詹姆斯·羅瑞墨館長。他參加了一次殘酷無情的博物館董事會會議,回家幾小時后便突發腦溢血,撒手人寰。我確信,那次會議是奪走他生命的罪魁禍首;因為,作為紐約公園管理委員會專員,我曾親臨現場,耳聞目睹了會議的全過程。不到一年后,我當選為羅瑞墨館長的繼任者。由于見證過羅瑞墨去世當晚的身心交瘁,重返大都會博物館時,我清楚地知道,那個地方會是一片死亡叢林,確信在它平靜的外表下面有一個戰場。我也知道,博物館館長不僅僅是一位有天賦的鑒賞家、訓練有素的學者、審美家、有耐心的外交家、嫻熟的籌資者、管理者和協調人,除此之外,為了博物館的有效運轉和生存,博物館館長還必須扮演其他角色:射手、依附政客的小人、法律調停人、走私犯同謀、無政府主義者和馬屁精。正如聘任我的亞瑟·霍頓所言:"為帶來屬于我們的大變革,你必須準備變成一個不同尋常的麻煩制造者。"
我想,我超越了霍頓、其他博物館董事及員工的期望。
1.一個危機四伏的地方 一夜之間,我當上了實力超強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躋身董事會之前,我擔任過這里的研究部主任。在獲得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之后的6年半時間里,我從大都會博物館起步,努力攀登博物館界的金字塔,從研究員助手升任中世紀藝術部和修道院分館的部主任。然而,1965年夏天,我休假協助約翰·林賽競選紐約市長。約翰·林賽敢作敢為,是來自曼哈頓上流社區的國會議員。成功當選市長后,林賽委任我擔任紐約市公園管理委員會專員,我迫不及待地接受了邀請,暫時脫離了可以大展宏圖的博物館界。
紐約公園管理委員會專員是紐約市11家接受市財政撥款(哪怕是一美分)的文化機構的"房東",并在這些機構的董事會里擔任派駐官,派駐官有發言權,但不享有投票權。通常,市政府官員會象征性地參加一次董事會會議,之后便派一名工作人員與會敷衍了事,而我總是親自參加從動物園到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所有董事會會議,為此經常出入大都會博物館。
為公園管理委員會工作的9個月里,我只缺席過一次大都會博物館董事會會議。1966年5月11日下午,也就是詹姆斯·羅瑞墨館長去世的當天,我正襟危坐地出現在董事會會議現場。
博物館重要決策的制定不是靠董事會全體會議,而是靠征集委員會或執行委員會。董事會全體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簽署認可博物館已經接受的征集藏品和捐贈,批準大量法律和財務方面的程序性文件。按照規定程序,博物館接受捐贈品,需要董事長提議董事們對捐贈詳細目錄表決。通常是有人喊一聲"贊成",大家便異口同聲地附和:"同意。"但是,那個5月的下午特別異樣,前任董事長羅蘭·雷德蒙先生拿腔拿調,請求現任館長詹姆斯·羅瑞墨回答一兩個問題。
當時,雷德蒙已是80高齡,他有一張棱角分明的面孔,一口明顯來自北美中上層白人新教徒家族的典型腔調,渾身透著哈德孫河谷社區的權貴氣。他流露出和藹慈祥的表情,一雙老眼滿是黏液,如同放置過久的牡蠣,玷污了英俊的的面龐。他身兼數職:著名律師、卡特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紐約利亞德·米爾本俱樂部會員,以及社區教堂禮拜活動的堅定支持者。20世紀50年代,他休掉了與自己相伴幾十年的結發妻子,迎娶了一位社會名媛,鬧出一件不大不小的丑聞。碰巧,那女人是我母親在辛辛那提法明頓女子學校的室友。雷德蒙被朋友們昵稱為"羅萊",他閱歷豐富,曾在各種不同的董事會擔任董事,任大都會博物館董事長一職長達17年半。直到1965年,一些被激怒的對手終于將他拉下馬。對前任董事長是否在董事會繼續留任,博物館制度和章程并沒有明確規定。不管怎樣,"羅萊"巧舌如簧,說服繼任者亞瑟·霍頓允許他參加所有董事會會議,"可以發言,但沒有投票權。"
那天下午,雷德蒙的發問讓所有人大惑不解。他要求羅瑞墨通報"一件非常重要事情的真相",即羅瑞墨本人捐贈給中世紀藝術部的一件東方三博士青銅琺瑯圣誕卡(以及數百件其他捐贈品)的詳情,那些東西是一家德國藝術拍賣行給他的贈品。由于上述物品價值低于1000美元,館長本人有權"接受"捐贈,之后再向董事會報告。那本來只是一件芝麻大的事兒!
雷德蒙則一反常態,認為"不管這些東西在價值上多么微不足道,或者將它們捐贈給博物館顯得多么令人敬重",羅瑞墨接受這些贈品是"非常糟糕的判斷"。羅瑞墨回應說,他把那些東西捐給中世紀藝術部,是將它們作為鑒定琺瑯贗品的標準器。
盡管羅瑞墨試圖大事化小,語氣彬彬有禮,雷德蒙依舊大談"倫理"和"道德",攻擊羅瑞墨的"行為不得體"。羅瑞墨的臉色越發通紅起來。我們這些旁觀者則一言不發地坐著,紋絲不動。我對此很是詫異,為什么霍頓或其他董事不采取點措施,把這個老傻瓜關到門外呢?
終于,坐在我旁邊的洛克菲勒兄弟公司的財政顧問理查德森·迪爾沃思說道:"同意接受捐贈。"《紐約生活》的總裁曼寧·布朗馬上跟上一句:"同意。"大家隨后也異口同聲地附和:"贊成。"但是,隨著會議匆匆結束,羅瑞墨的面孔變成了紫紅色。"羅萊"則與其他董事一道踱著步,臉上露出茫然的微笑,再三與羅瑞墨道晚安。羅瑞墨的臉更紅了,但是,他看上去仍然十分平靜。
詹姆斯·羅瑞墨給人的印象很特別。他大腹便便,身穿在馬德里或倫敦量身定做的西服,一頭黑發總是略顯凌亂。不管著裝如何正式,他一概腳蹬長軍靴,閃亮的黑褐色雙目不時地四處張望。雷德蒙走后,他走到我身邊,挑了挑眉毛,似乎在說:"真是頭蠢豬。"亞瑟·霍頓踱步過來,故作不以為然的樣子。他眼睛望著我,卻對羅瑞墨說:"吉姆,允許市政府官員參與具體藝術事宜是否違反了博物館規定?"
我目瞪口呆,這真是見鬼了。我想,亞瑟·霍頓身上有一種神秘感,是那種典型的讓人琢磨不透的人。在一次藏品征集委員會會議上,我曾與他相鄰而坐,之后,我一直對他有些防范。那次會上,他東拉西扯,以似乎確定的口氣說如果有管理權,他要把位于城外的中世紀藝術分館的內部陳列全部重做,淘汰那些"雜亂無章的展品",由他本人挑選展品,將那里打造成"精品"展廳,增加對普通觀眾的吸引力,使美國百姓能夠享受高雅,滿意而歸。從那時起,我就視霍頓為大炮筒子。
羅瑞墨表示我參加會議不違反博物館規定,霍頓說:"專員,你還有時間參加征集委員會那些雞毛蒜皮的會議嗎?"
我說:"沒問題。"內心為被邀進入博物館的密室興奮不已,即便此舉會影響我參加擬于當晚舉行的公園管理委員會會議。
霍頓召集了符合征集委員會法定人數的會議。其中一位百萬富翁董事是查爾斯·萊特斯曼,他靠石油起家,也是古代名畫、18世紀法國家具和藝術品收藏家;陪同與會的還有他時髦的夫人杰恩,從杰恩的發型和細聲細語當中,可以看出她對杰奎琳·肯尼迪夫人形象的癡迷;另一位董事是我的老朋友、六十多歲的慈善家布魯克·阿斯特,她看上去極為年輕,活力四射,詼諧風趣。我很喜歡她的聰慧、氣質以及調侃逗樂。她資助了紐約下城東區的許多兒童游樂場。我一直與她打交道,爭取讓她的基金會拿出相當一筆錢資助我囊中羞澀的公園管理委員會。
羅瑞墨請求召開了此次征集委員會會議,以投票表決是否同意中世紀藝術分館實施一次"極為重要的藏品征集"。他啪啪地播放一些幻燈片。我驚奇地發現那是一些極好的中世紀雕塑。從大都會博物館辭職前,我還碰巧見過其中一尊12世紀法國奧佛涅的圣母圣子像。
此像為木質,精美無比,物主曾給我看過它的一張照片。當時,我認為它和J.P.摩根幾年前捐給大都會博物館的那尊圣母像出自同一作者。早期中世紀大師兩件作品同時出現的情形十分罕見。我本想在去市政府赴任前完成雕像征集,但時間上已來不及。雕像當時在法國的克萊蒙德,物主一直就如何將這件珍品弄出法國征求我的建議。未及采取任何行動,我已跳槽至新崗位走馬上任。顯然,羅瑞墨館長沒有將此事束之高閣。
羅瑞墨講述了他對這尊雕像的研究,確認它源自法國蒙田內斯的圣母瑪利亞教堂,被偷運至與法國一樣嚴格限制文物走私的比利時。慶幸的是,我的前上司羅瑞墨還扔給我一句恭維話:"這件作品異常獨特,正如霍文當初在大都會博物館時指出的那樣,它與摩根先生捐贈的那件圣母瑪利亞像出自同一大師之手。我們一定要得到它,而且,它的價格也不高,只要45萬美元。"
萊特斯曼及時個發言:"東西真是不錯,吉姆,征集吧,也不是什么大價錢。"確實是件好東西,大家不再討價還價。實際上,當時還未聽說過有價值超過25萬美元的中世紀藝術品。
霍頓問道:"可以嗎?都同意嗎?好,就這么定了。"
我暗自好笑。不到幾分鐘,董事們似乎毫不知情地表決同意征購這件顯然偷運自法國、再從比利時走私出境的文物——那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羅瑞墨館長曾是法國勛級會榮譽軍團的軍官,了解其中的門道并樂在其中。他對我耳語道:"我們去樓下正在布展的展廳,查爾斯和杰恩準備交換捐贈一些18世紀的法國家具,你也一起來看看吧。"他的語氣是邀請也是命令。我乖乖地趕往樓下,顧不上考慮晚上公園管理委員會的會議,以及我的缺席會惹怒那里的聽眾。
托馬斯·霍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化經理人,他泄露了博物館內部的天機……此書風格獨特、機智風趣、語言辛辣、生動……引人入勝,無人能出其右。
——《芝加哥論壇報》
霍文的書,讓我回味了好幾個星期……我從未讀過如此坦率、如此爆料的著作。
——利茲·史密斯,《紐約日報》
任何人都會感到霍文先生是竹筒倒豆子,他笑談那些不得不面對的人和事,通常,我們頂多偷偷地傳遞這樣的悄悄話。
——亞瑟·丹托,《紐約時報書評》
托馬斯·霍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化經理人,他泄露了博物館內部的天機……此書風格獨特、機智風趣、語言辛辣、生動……引人入勝,無人能出其右。
——《芝加哥論壇報》
霍文的書,讓我回味了好幾個星期……我從未讀過如此坦率、如此爆料的著作。
——利茲·史密斯,《紐約日報》
任何人都會感到霍文先生是竹筒倒豆子,他笑談那些不得不面對的人和事,通常,我們頂多偷偷地傳遞這樣的悄悄話。
——亞瑟·丹托,《紐約時報書評》
不錯
很好,一直在當當買書。
很有意思
非常好
內容特別瑣碎,沒覺得精彩呀!
還不錯,就是塑封破了
?
設計藝術史老師推薦的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