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闕佛龕碑》亦稱"三龕記""龍門三龕碑""伊闕佛龕之碑",唐貞觀十五年十一月(641)刻于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壁賓陽洞內。碑文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亡母長孫皇后做功德等事跡。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正書。
此碑為摩崖刻石,字體清秀端莊,寬博古質,筆力挺勁,氣韻廣博,是早期褚書代表作,也是現存褚書字體的碑刻。
此本為國家圖書館藏明代何良俊清森閣舊藏宋拓本,此本拓工精致、字口如新,比《金石萃編》所載猶多五十余字。此本外框高三十四·五厘米,寬十九·七厘米;內框高二十九·六厘米,寬十四·四厘米。
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楷書代表作,初唐書法中的精品,康有為評價"清虛高簡"。
明代何良俊舊藏宋拓本,拓工精致、字口如新,累經名家收藏,多有題跋鈐印,實屬傳世珍本。
原本影印,原汁原味,可供好之者收藏、賞玩、研摹。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唐顯慶三年(658)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