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記述有關中國情況的最早的一部阿拉伯文著作。我國史學家范文瀾、白壽彝在他們的著作中也引用過游記史料。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和文學家劉半農與其女劉小蕙,于1927年由法文版轉譯成中文。本書用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了中國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人情,文內提到了中國國土遼闊,人民勤勞,京城長安的繁華,絲綢和陶瓷工藝精湛,文化發達以及尊重穆斯林的風俗習慣等等。本書譯者,曾為加強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起過歷史的橋梁作用,值得我們欽佩和紀念。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文化交往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總書記“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大戰略的提出,中阿文化交流更加活躍而多彩。中國近現代學者劉半農與其女劉小蕙合譯的《蘇萊曼東游記》是研究古代絲綢之路、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著作。根據我社“絲路文庫”出版計劃,現將此譯著重新介紹于讀者。
譯本完成于上世紀初期,曾在《語絲周刊》和《地學雜志》發表,后于1937年由中華書局首次出版。此次出版,為便于讀者閱讀,在尊重譯者原書內容的原則下,征得譯者家屬同意,在詞句和體例方面做出微調,并根據內容搭配部分插圖,希望讀者喜歡。
譯者簡介
1. 劉半農(1891-1934),名復,字半農,江蘇江陰人。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闖將之一,早年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是我國白話詩的拓荒者,同時在書法、攝影、考古等方面也有突出的造詣。1917年由前國立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聘為國文教師。1920年劉半農赴英國倫敦大學和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25年3月他以《漢語字聲實驗錄》等兩篇論文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并榮獲法國“康士坦丁 伏爾內語言學”專獎。他畢業回國以后,復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語音學,并籌建了我國及時個語音樂律實驗室。1927年組建我國及時個“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
劉半農的一生著作豐碩,所作新詩多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和疾苦, 語言通俗。 他創作了《揚鞭集》和《瓦釜集》,編有《初期白話詩稿》,學術著作《中國文法通論》和《四聲實驗錄》等,1925年他編著了我國及時部絲路敦煌學著作《敦煌掇瑣》,并著有攝影理論書《半農談影》,另有翻譯作品《法國短篇小說集》等。這本《蘇萊曼東游記》是劉半農父女合作翻譯的作品。
1920年,他在英國留學時創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白話詩,由當時也在歐洲留學的語音學家趙元任譜了曲,隨后此歌曲在國內傳唱開來,流傳至今。其中“她”字,是劉半農首先創造的女性代詞,同時他還創造了“它”字,以代表無生物。
1934年夏,劉半農暑假時帶領學生去內蒙古等地考察民俗和方言,不幸身染重疾,抱病回到北京后不久與世長辭。
2. 劉小蕙(1916—1998),劉半農長女,外語教育家和翻譯家,江蘇江陰人,出生于上海。她曾在上海外國語學院任教25年,精通英、法、意大利等多種外國語言。1920年因父親劉半農赴歐洲求學,她隨父母同行。1921年父親在巴黎大學攻讀博士時,她進入法國小學讀書。她從小喜愛閱讀和文學。
1925年她隨父母親離開巴黎回國,定居北京。就讀孔德小學時,她就開始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翻譯《朝鮮民間故事》和《法國中古短笑劇》等法語著作,以后她進入北京中法大學附中學習。
1936年劉小蕙赴瑞士弗萊堡大學讀書,1938年轉赴法國巴黎大學攻讀法國文化和歷史,其間與在意大利求學的方柏容相識,1940年在意大利結婚。1941年歐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舉家暫居美國。1947年全家回國定居。
1956年夏,劉小蕙進入上海外國語學院工作,她擔任法語和意大利語課程、講授文學、指導研究生、編寫教材和出考題。她曾參加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英漢大詞典》編寫工作。她在從事外語教學工作的同時,還為上海電影譯制廠翻譯了很多外國影片《如此人生》和《回家去》等,科教片《中國的絲綢》和《斷臂再植》等。她還為不少出國影片配音,如《孔雀公主》和《韶山銀河》等。她曾應上海戲劇學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邀請介紹過法國和意大利的著名戲劇作家。1981年,她從上海外國語學院退休。
1982—1984年,劉小蕙曾繼續翻譯外國名著,并且接受多家雜志社的采訪和邀請,寫過介紹父親劉半農的文章,雜志社有《新文化史料》、《大眾攝影》和《翻譯通訊》等。1985年移居美國。1994年寫成回憶錄《父親劉半農》,1998年去世。
譯者劉半農簡介
譯者劉小蕙簡介
序
序二
9-10世紀阿拉伯人航海東來圖
及時卷(蘇萊曼著-公元八五一年)
故事的鏈子
關于印度中國及其國王的消息
第二卷(哈桑補著-公元九一六年)
關于中國和印度的消息
關于爪咓加城的記載
續敘關于中國的消息
關于印度的幾個見聞
桑高地方
琥
珍珠
關于印度的別種傳說
后記
……
關于印度、中國及其國王的消息
從此地再開船,就到一個海,名叫漲海(Canhay);再往前,就到中國門。這些門都是海面上浮出來的山,每一門是兩座山,中間留出一個空檔,海船就從空檔里通過去。要是阿拉允許,海船就可以平平安安地通過貢都爾 夫拉特(Cundur-fulat)港,那么,再有一個月,就可以到中國了,其中用以通過各個門的時間是七天。通過各個門之后,海船就在中國河道的淡水中行走,由此走去,就到了拋錨地方,地名叫做漢府(Hanfu,即廣州)。全中國各處,都有大小河道供給淡水; 各處都有兵隊和整齊的街市。
沿著(中國)海岸的潮流,每24小時一夜漲落兩次。(在波斯海灣里),在巴士拉(Basra)與巴努 卡旺(Banu Kawan)島的中間,每天只有月亮在中天的時候潮漲一次,月出及月落的時候都是潮落。從中國的海岸以至巴努 卡旺(Banu Kawan)島,(可適得其反),月出的時候潮漲,月在中天的時候潮落;月落的時候潮又漲,再到月在中天的時候潮又落。
……
一個時代的印跡。
好
這還是非常好的,很快收到了。
還行
阿拉伯人看中中國的古代著作之一
不一樣的視角,不一樣的感受
這本書歷史悠久,得好好讀一下。我喜歡。
滿300減100買的,挺劃算!書也很好,包裝不錯,對書的保護到位,快遞也快,不錯的一次購物體驗。慢慢學習!
這本書還是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不知道和商務那一套書有何區別
很好,很不錯的書,值得推薦,哈哈哈哈
閱讀別的書目涉及此書,買來一看
為了一句話買的 卻看了10遍也沒找到 呵呵好奇怪
似乎是這本書目前的唯一版本,譯者也查了一下,應該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