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使用社會學的理論工具,將人民陪審員具體化為"角色",以場域中人民陪審員與其他行動者的互動關系為基點,對人民陪審員進行角色分析。從角色認知、角色期待入手,解讀人民陪審員角色失調、沖突的各種現象,評估人民陪審員角色表現,進而探索基于本土法治資源的人民陪審員角色調適與創新,為重新定位人民陪審員角色提供理論上的充分論據和實踐上的解決方案。
劉方勇,男,1976年出生,湖南瀏陽人,法學博士,原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2016年9月調湘潭大學法學院任教,兼任湘潭大學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2011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為司法制度、民事訴訟,在《中國法學》《法商研究》《法律科學》《法學家》《法學雜志》等報刊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課題三項,合作出版著作四部,榮獲、省部級學術獎勵十余項。
及時章 緒論
一、研究的緣起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
(一)現有研究成果綜述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的方法
四、實證樣本的選擇及資料收集的方法
(一)樣本的選擇
(二)實地研究樣本的基本情況
(三)資料收集方法
(四)本"劇"中"出場"的"演員"
第二章 角色的規范與規范的角色——人民陪審劇本、角色與演員
一、角色的規范:人民陪審"劇本"及其創作
二、規范的角色:"劇本"中的人民陪審員
(一)劇本期待:參審員、監督員、調解員
(二)角色條件:誰能當人民陪審員
(三)角色遴選:如何挑選人民陪審員
三、角色的扮演者:事實中的人民陪審員
(一)樣本中的人民陪審員
(二)群體角色中的人民陪審員
第三章 角色的扮演與扮演的角色——行動中的人民陪審員
一、"劇前"準備:陪審程序的啟動與"演員"選定
(一)陪審程序的啟動
(二)陪審"演員"的選定
(三)陪審合議庭的組成
二、"劇目"種類:角色扮演的案件類型
(一)民事陪審
(二)刑事陪審
(三)行政陪審
三、"劇中"表演:角色扮演的主要方式
(一)庭前閱卷
(二)庭中發問
(三)庭后合議
(四)參與調解
第四章 角色的表現與表現的角色——行為選擇中的人民陪審員一、人民陪審員角色適應與角色差距
(一)人民陪審員角色是否能實質性影響裁判結果
(二)人民陪審員角色是否較之法官角色更易于促成調解
(三)人民陪審員角色中的專業人士是否更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實
(四)人民陪審員角色是否有助于解決執行爭議
(五)人民陪審員角色是否有助于司法監督
二、人民陪審員角色不清與角色錯亂
(一)L市的"陪審專業戶"
(二)A縣的"陪審專業戶"
(三)T縣的"陪審專業戶"
(四)F縣的"陪審專業戶"
(五)X縣的"陪審專業戶"
(六)Y縣的"陪審專業戶"
(七)R區的"陪審專業戶"
三、人民陪審員角色中斷與角色失敗
第五章 角色的沖突與沖突的角色——角色叢中的人民陪審
一、人民陪審員角色內的沖突
(一)"外行"與"內行"的角色沖突
(二)"文化人"與"法律人"的角色沖突
(三)"經濟人"與"義務人"的角色沖突
(四)"忙人"與"閑人"的角色沖突
二、人民陪審員與法官角色間的沖突
(一)"業余者"與"職業者"的角色沖突
(二)"權利人"與"權力人"的角色沖突
(三)"志愿者"與"責任人"的角色沖突
三、人民陪審員與當事人角色間的沖突
(一)人民陪審員角色之獨立價值難凸顯使當事人無利可圖
(二)人民陪審員參審結果不確定使當事人不愿選擇陪審
(三)人民陪審員被"法官化"影響了當事人的認同
四、人民陪審員角色與社會公眾角色間的沖突
(一)制度認知缺失使人民陪審員不為民眾所知
(二)資格條件設置過高使民眾難當人民陪審員
(三)認知錯位使民眾不愿當人民陪審員
五、人民陪審員與律師角色間的沖突
六、人民陪審員與檢察官角色間的沖突
第六章 角色的調適與調適的角色——重新定義中的人民陪審員
一、民主與民意:人民陪審員角色的中國舞臺何在
(一)人民陪審員角色認知的多重性
(二)人民陪審員角色期待的多樣性
(三)人民陪審員角色表現的認同度
二、認知與認同:誰來扮演人民陪審員角色
(一)關于人民陪審員角色的職權配置
(二)關于人民陪審員角色文化素質條件
(三)關于人民陪審員角色的法律專業素質
(四)關于道德水準要求
(五)關于人民陪審員角色的年齡條件
三、理想與現實:人民陪審員角色調適路在何方
(一)人民陪審員角色的當代中國理想價值
(二)人民陪審員角色調適的基本策略
(三)人民陪審員角色調適的現實路徑
四、調適與創新:何必將"外行"當內行
(一)應然的角色:不必將"外行"當內行
(二)角色的調適:以適當分權保障人民陪審員的獨立性
(三)角色的創新:鄉村、社區、專業
人民陪審員角色塑造與明晰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件一:2011 年社會公眾調查問卷
附件二:2011 年當事人調查問卷
附件三:2011 年律師、法律工作者調查問卷
附件四:2011 年法官調查問卷
附件五:2011 年人民陪審員調查問卷
附件六:2011 年公訴人調查問卷
附件七:2014 年基層法院調查問卷
附件八:2014 年人民陪審員調查問卷
附件九:2014 年法官調查問卷
附件十:2014 年刑事被告人調查問卷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