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萬物簡史》作者扛鼎之作,其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作者一次石破天驚的發(fā)現(xiàn):房屋不是躲避歷史的避難所,而是歷史的終歸宿。在作者看來,無論世界上發(fā)生了什么,不管人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創(chuàng)造了什么,或激烈爭奪了什么,終都會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投射到你的家里。戰(zhàn)爭、饑荒、工業(yè)革命、啟蒙運動……這些看似與我們相距遙遠的歷史或許就隱藏在你的沙發(fā)上和五斗櫥里,在你窗簾的皺褶里,在你松軟的枕頭里,在你家墻上的油漆里,在你家的自來水管道乃至抽水馬桶里。于是,作者拿定主意要在自己的房屋里轉一轉,他要穿著睡衣和拖鞋,在不出家門的情況下引領我們做一次有關另類居家生活的美妙遠足。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衛(wèi)生間是一部個人衛(wèi)生的歷史,廚房是一部烹調的歷史,臥室則成了一部愛情、死亡和睡覺的歷史。作者還梳理了從建筑學到電力學,從考古學到園藝學,從食物貯藏到流行病,從香料貿易到埃菲爾鐵塔,從女性時裝到室內裝潢等方面的演變脈絡,撰寫了一部包羅萬象的人類居家生活簡史。作者以飽滿的好奇心、絕妙的智慧心、獨具一格敘事腔調將《萬物簡史》膾炙人口的風格延續(xù)至本書的字里行間,成就了這部思想性與趣味性兼具的神奇之書。
◎《萬物簡史》作者比爾•布萊森扛鼎之作 ◎ 著名文化學者于丹傾情作序推薦,《羅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鼎力推薦
比爾•布萊森,享譽世界的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國艾奧瓦州,后定居英國,曾任職于《泰晤士報》與《獨立報》,同時也為《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志》等刊物撰文。2005年,他被任命為英國久負盛名的杜倫大學校長,并且被眾多大學授予榮譽學位。2006年12月,為表彰他在文學上的杰出貢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他大英帝國官佐勛章(OBE)。布萊森擅長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他所游歷的世界,在他的書里,英國式的睿智幽默與美國式的搞笑絕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學,讓他的文字充滿了幽默、機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學作家”(《泰晤士報》)
及時章 現(xiàn)代生活的序幕
以1851年5月1日在倫敦開幕的“萬國工業(yè)博覽會展覽館”為標志,現(xiàn)代生活的序幕由此拉開,電燈、電話、電報、抽水馬桶、麻醉術、室內管道、煤氣照明、制冷、汽車、飛機、摩天大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突然之間,有史以來及時次,在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當中什么都不缺,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二章 居家的氣息
從古羅馬人洞穴到普通住宅再到現(xiàn)代豪宅,居家生活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追求舒適的歷史。你也許會有點吃驚地想到,對于這棟房子或任何其他房子來說,沒有哪個部件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一切都得經過思考——門呀,窗呀,煙囪呀,樓梯呀——其中許多經過了長時間的試驗,比你想象的時間還要長得多。
第三章 門廳
沒有哪間屋子的地位在歷史上落得比門廳更靠后。門廳現(xiàn)在是擦鞋底、掛帽子的地方,而曾經卻是住宅里最重要的屋子。直到煙囪問世,使得房子一層一層往上發(fā)展成了可能,從那之后,人們開始有了隱私和個人空間的概念,而房間的空間拓展正是建立在人們對效用和隱私不斷改變的看法之上的。
第四章 廚房
值得注意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的胃口其實還是比較克制的。暴飲暴食的黃金時代,實際上是在18世紀。那是約翰牛時代,是有史以來哪個國家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過的面色最紅、吃得過多、隨時會得冠心病的形象,為的是給別的國家留下個好印象。在18世紀的最初10年里,英國歷史上兩位最胖的君主花了大量的精力來吃,這也許不是偶然的。
第五章 洗碟間和食品庫
在住宅的設計過程中,越來越注意把仆人擋在看不見的地方,與主人家隔開一段距離,除了需要以外。廚房剛夠放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連在一起的洗碟間和食品庫的空間更小,因為很大程度上那里是仆人們的天地。這無疑是個很怪的世界,仆人構成了人類的一個階級,從根本上說,他們的存在是為了確保人類的另一個階級在想要什么時,幾乎馬上就能伸手拿到什么。
第六章 保險絲盒
我們忘了,在發(fā)明電以前,世界上的光線是多么暗淡。一支蠟燭——一支好的蠟燭——所提供的照度,勉強相當于一盞100瓦電燈1%的照度。打開你家的冰箱門,里面射出的光比18世紀大多數(shù)家庭全家享有的光的總和還多。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夜晚的世界確實是個很黑暗的地方。
第七章 起居室
若要領會舒適的家庭生活的精神,沒有哪里比得上一個有著奇特名字的地方:起居室(drawing room)。這個詞是一個古老得多的詞withdrawing room的縮略形式,意思是“一處家人可以離開家里的其他人以享有更多隱私的空間”。這個詞根本沒有在英語里扎根和得到廣泛使用,到14世紀中葉,除了在最上流的社會里以外,這個詞已被sitting room取而代之。
第八章 餐廳
出現(xiàn)餐廳的原因,不是大家突然想要在一個專門的地方吃飯,總的說來是由于家里女主人的一個簡單的愿望,她不想讓漂亮的裝有軟墊的新家具沾上油污。我們最近發(fā)現(xiàn),這類家具價錢很貴,得意的主人不愿意看到任何人在上面擦手指。餐廳的到來,標志著一種變化,不僅是擺飯地方的變化,而且是吃飯方式和吃飯時間的變化。
第九章 地下室
原先,地下室主要用作存放煤的地方。今天,里面放著鍋爐、不用的衣箱、不合時節(jié)的體育器材以及許多貼了封條的紙板箱。那些箱子幾乎永遠不會再打開,但每次搬家都要小心翼翼地從一棟房子搬到另一棟房子,認為有24小時會有人想要一些已經在箱子里放了25年的嬰兒衣服。它不是個很合意的場所,但也有個補過的優(yōu)點:讓你了解一點房子上層建筑的情況。
第十章 過道
過道是寓所里最不合意、最陰暗的地方,因為它沒有窗戶,必須借助從鄰近房間開著的門里透進來的任何自然光線。靠近過道中間的地方,有一扇可以關的門——在早先的年代,這門無疑是關著的——把住宅的服務區(qū)和對面的私人區(qū)分隔開。房子完工的時候,不可能有它。它顯然是為了放置在1851年還沒有的某種東西才設計的,而那個東西將會改變世界,改變的速度將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第十一章 書房
雖然“書房”這個名字使它聽起來像個了不起的地方,但實際上只是個名字好聽的貯藏室而已,即使在天氣暖和的月份里,里面也是又暗又冷,你都不想在里面久留。如今,書房是舊家具和舊畫片的避難所——這些東西夫妻的一方十分喜歡,另一方卻樂意看到將其付之一炬。我們現(xiàn)在去那里的理由幾乎只有一條,那就是檢查一下捕鼠夾。
第十二章 花園
對于許多人來說,今天所謂的園藝就是草坪,幾乎不指任何別的東西。美國的草坪所占的面積為5萬平方英里,超過了任何一種農作物。家庭草坪里的綠草要做的事,和自然界的野草是一樣的,那就是長到大約2英尺高,開花,枯黃,死亡。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養(yǎng)一塊漂亮的草坪,幾乎是我們所干的最不環(huán)保的事情,這是具有諷刺意味的。 第十三章 紫色屋
把它叫作紫色屋沒有別的理由,只因為我們搬進去住的時候,那間屋子的墻壁是漆成那種顏色的。在原先的圖紙上,它本來標著“客廳”兩個字,但后來在調整的過程中把那個重要房間移到了隔壁。在那次調整中,仆人們沒了擬建的“配餐室”,而給了馬香先生一間寬敞的餐廳。不管叫什么名字,反正這間屋子是打算用作一種客廳的,很可能是用來接待喜歡的客人。
第十四章 樓梯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這棟房子里最危險的部分。實際上,無論在哪里,這都是最充滿險情的環(huán)境之一:樓梯。誰也不知道樓梯到底有多危險,因為說來也怪,這方面的記錄很少。據(jù)最保守的統(tǒng)計,在造成偶然死亡的最常見的原因當中,在樓梯上摔倒排在第二位,落在車禍后面,但經驗豐富于溺死、燒死和其他可怕的不幸事故。
第十五章 臥室
臥室是個古怪的地方,我們在這里待的時間最長,干的事情最少,而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悄悄地、無意識地干的,家里沒有哪個地方能與之相比。然而,生活中許多影響較大、持續(xù)最久的不幸之事恰恰發(fā)生在臥室里。要是你快要死去或身體不舒服,精疲力竭,性功能不正常,眼淚汪汪,焦慮萬分,因情緒低落而不想見人,要不然就心里不大平靜和不大高興,臥室很可能就是能找到你的地方。
第十六章 衛(wèi)生間
自從toilet這個詞問世以后,它所經歷的變化之多,也許是英語里哪個詞都比不上的。起初,大約在1540年,它指的是一種布,呈縮略形式toile。現(xiàn)在toile依然用來指一種亞麻織物。然后,它的意思變成了用于梳妝臺上的一種布。接著,它的意思變成了梳妝臺上的物品。接著,它的意思變成了梳妝臺本身,然后變成了穿戴的動作,然后變成了一邊穿戴一邊接待客人的動作,然后變成了梳妝室本身,然后變成了靠近臥室的任何隱蔽房間,然后變成了用作廁所的屋子,變成了廁所本身。
第十七章 梳妝室
對于任何有理性的人來說,時尚往往是一件幾乎無法捉摸的事。在許多歷史時期——也許在大多數(shù)歷史時期——時尚的全部推動力看起來似乎一直是可笑至極的。要是同時還能覺得不舒服至極,那就是更大的成功了。穿著不實用的衣服,是一種表明某人不必干體力活的方式。在整個歷史上,在許多文化里,這一般都要比穿著舒服重要得多。
第十八章 幼兒房
在現(xiàn)代社會之前,兒童不但不受重視,而且實際上還不大討人喜歡。把愛投資在小孩子身上是如此危險,如此不劃算——無論在哪里,愛是不能給的,都把它看成是毫無意義地浪費精力。感情壓根兒談不上。按照她令人寒心的看法,孩子只是“一種產品”而已。
第十九章 閣樓
我們的故事是從這個閣樓講起的,現(xiàn)在,我們重新來到這個位于房屋頂部的地方,我們的這次足不出戶探尋人類居家生活歷程的美妙遠足,到這里也就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有朝一日——別以為這是遙遠的24小時——在60億左右不大富裕的人當中,許多人勢必會要求擁有我們今天擁有的東西,而且要像我們容易得到那樣容易得到它們。那就意味著要求這顆星球能方便地甚至大方地給予更多的資源。具諷刺意味的可能是,如果為了過得舒適和快樂而無休止地索取,我們會制造出一個既不舒適又無快樂可言的世界。
是有史以來哪個國家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過的面色最紅、吃得過多、隨時會得冠心病的形象,為的是給別的國家留下個好印象。在18世紀的最初10年里,英國歷史上兩位最胖的君主花了大量的精力來吃,這也許不是偶然的。
及時章現(xiàn)代生活的序幕
以1851年5月1日在倫敦開幕的“萬國工業(yè)博覽會展覽館”為標志,現(xiàn)代生活的序幕由此拉開,電燈、電話、電報、抽水馬桶、麻醉術、室內管道、煤氣照明、制冷、汽車、飛機、摩天大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突然之間,有史以來及時次,在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當中什么都不缺,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1850年秋,一棟非同尋常的建筑物在倫敦的海德公園拔地而起。那是個用鋼鐵和玻璃蓋成的大棚,占地面積19英畝,其空間大得足以盛下4座圣保羅大教堂。在它存在的這段短暫的時間里,它是世界上較大的建筑物。它的正式名稱叫作“萬國工業(yè)博覽會展覽館”。它無與倫比的宏偉,但它如此突然、如此亮麗、如此壯觀地出現(xiàn)在那里,真讓人缺乏思想準備,因此更顯得非同一般。《潘趣》周刊的專欄作家道格拉斯•杰羅爾德把它稱為水晶宮,后來人們就一直這么叫著。蓋這棟房子只花了5個月,它能蓋得起來本身就是個奇跡。不到一年以前,連個影子還都沒有。博覽會是公務員亨利•科爾的夢想,他在歷史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主要貢獻是發(fā)明了圣誕賀卡(用來鼓勵人們使用新的便士郵政)。1849年,科爾參觀了巴黎博覽會——一件相對地方性的事,限于法國制造商——很想在英國舉辦類似的博覽會,但規(guī)模要比這大。他說服了包括艾伯特親王在內的許多名流,喚起他們對舉辦博覽會的興趣。1850年1月11日,他們召開了及時次會議,計劃博覽會在次年5月1日開幕。這樣,他們只有不足16個月的時間來設計和建造較大的建筑物,從世界各地吸引成千上萬件展品,配置餐館和休息室,招聘工作人員,安排保險和警力,印刷傳單,以及其他千頭萬緒的事情。而英國人當時還根本不認為需要舉辦這樣一個花錢很多、打亂一切的博覽會呢。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辦到的事,在隨后的幾個月里,他們也顯然沒有辦到。在一次公開招標中,總共提交了245份展館的設計圖樣,所有的圖樣都被認為不可行而被退回了。面對這種災難性的情況,委員會干了有時候別的委員會在困境中會干的事:它成立了另一個委員會,并起了個更好聽的名字——萬國工業(yè)博覽會皇家籌備委員會建筑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4名成員組成:馬修•迪格比•懷亞特、歐文•瓊斯、查爾斯•懷爾德和偉大的工程師伊桑巴德•金登•布魯內爾——他們的使命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出一個配得上歷史上較大的博覽會的設計方案,而且時間只有10個月,資金極其短缺。在委員會的4名成員當中,只有年輕的懷亞特是受過訓練的建筑師,而他實際上還沒有建造過任何東西。在他職業(yè)生涯的這個階段,他是以寫作來謀生的。懷爾德是一名工程師,他以前基本上是跟船舶和橋梁打交道的。瓊斯是一名室內裝修工。只有布魯內爾搞過大型工程,他無疑是個天才,不過是個令人擔憂的天才,因為他幾乎總是先要花掉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能在他的雄心壯志和客觀現(xiàn)實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那4個人此時想出來的建筑物是個令人不快、不可思議的東西。又大又矮又暗,陰森森的,具備了一個斗獸場的氣質,簡直是鬧著玩,仿佛是4個人在匆忙之中搞出來的東西。所需的費用幾乎無法計算,但肯定是無論如何建不起來的。工程需要3000萬塊磚,沒法保障這么多的磚頭能弄得來,更不用說能及時把那些磚頭砌起來了。最糟糕的是布魯內爾的杰作:一個直徑為200英尺的鋼鐵穹頂——這毫無疑問是個醒目的特色,但在單層建筑物上面搞這么個東西是相當古怪的,以前從來沒有人造過這么大的鐵家伙。而且,布魯內爾在著手擺弄之前,下面先得有個建筑物,這一切需要10個月時間才能完成,而這項工程只打算存在半年還不到。事后誰來拆卸這一切?這么巨大的穹頂和幾千萬塊磚頭怎么辦?這些問題簡直不堪設想。就在這場危機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有個人物不慌不忙地登上了舞臺,他名叫約瑟夫•帕克斯頓,是德文郡公爵的公府查茲伍思府(但是,英格蘭的情況說來也怪,這個地方位于德比郡)的首席園藝師。帕克斯頓是個奇才,他1803年生于貝德福德郡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4歲那年就被送出去當園藝學徒,但他很有出息,不到6年時間就在倫敦西部新成立的很有名氣的園藝協(xié)會(不久就將更名為皇家園藝協(xié)會)經營一個實驗樹木園——對實際上還是個孩子的他來說,這是個責任重大的工作。有24小時,他在那里跟德文郡公爵交談起來。那位公爵擁有鄰近的切西克府以及不列顛群島上的其他許多地方——大約20萬英畝良田以及負責管理這些田地的7棟豪宅。公爵頓時喜歡上了帕克斯頓,倒不是因為他展示了什么特別的才能,而是因為他說話聲音鏗然,清楚明白。公爵耳朵有點背,喜歡別人口齒清楚。他一時沖動,邀請帕克斯頓去查茲伍思府擔任首席園藝師。帕克斯頓接受了邀請,那時他才22歲。這是有史以來貴族做出的最明智的舉動。帕克斯頓立即以飽滿的精力和加倍的勤奮投入到工作中,真是令人贊嘆不已。他設計并安裝了著名的皇帝噴泉,噴出的水柱高達290英尺——這是個水力學工程方面的業(yè)績,迄今在歐洲只被超越過一次;他建造了英國較大的假山;他設計了一個新的住宅區(qū);他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大麗菊專家;他因培育出英國良的瓜、無花果和桃子而多次獲獎;他建造了一個大型熱帶暖房,名叫“大溫室”,占地1英畝,其空間是如此之大,以至于1843年維多利亞女王來參觀時竟可以坐著馬車進去。通過提高房地產的管理水平,他幫公爵還清了100萬英鎊的債務。在公爵的贊助之下,他創(chuàng)辦并經營兩本園藝雜志和一份全國性的日報《每日新聞》。查爾斯•狄更斯一度擔任過這家日報的編輯。他撰寫園藝方面的書,聰明地投資鐵路公司的股份,應邀擔任其中3家鐵路公司的董事會董事。他在利物浦附近的伯肯黑德設計并建造了世界上及時個城市公園。美國的弗雷德里克•勞•奧姆斯特德對此深感興趣,按照這個模式在紐約建造了中央公園。1849年,邱園的首席植物學家給帕克斯頓送來一株稀有而又快要死掉的百合花,看他能不能把它救活。帕克斯頓設計了一個特別的暖房——你聽了也不會感到意外——不到3個月,那株百合又開花了。當他獲悉博覽會委員會的委員們正在千方百計為展館尋覓設計方案時,他忽然想到,他設計的暖房那樣的建筑物可能適用。在主持米德蘭鐵路公司委員會的一次會議過程中,他在一張吸墨紙上信手畫了一張草圖,并在兩個星期里完成了圖紙供委員會審閱。實際上,這份設計圖樣打破了所有的競爭規(guī)則,它是在過了截止時間才遞交的,除了使用大量玻璃和鋼鐵以外,還要使用許多易燃材料——比如幾英畝面積的木地板——根據(jù)規(guī)定這是禁止的。建筑顧問們不無道理地指出,帕克斯頓不是個受過訓練的建筑師,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建造這么大型的東西。不過,當然啰,當時誰也沒有嘗試過。因此,誰也不敢肯定說這個方案不行。很多人擔心,一旦受到大量陽光照射,加上摩肩接踵的人群,那個建筑物會變得熱得受不了。還有的人擔心,上面玻璃之間的格條在夏天會受熱膨脹,玻璃片會悄然脫落,砸在下面參觀人群的身上。最令人擔心的是,整個建筑物看上去不大牢固,會在暴風雨中徹底散架。因此,帕克斯頓的設計圖紙讓人強烈感到風險很大。然而,經過幾天焦慮不安的猶豫以后,委員們最終還是批準了這項計劃。比之把該世紀較大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交給一名園藝師,沒有任何別的事情——實際上沒有——更能說明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以及它那創(chuàng)造輝煌成就的能力。帕克斯頓的水晶宮根本不需要磚頭——實際上也沒有用灰漿,也沒有用水泥,也沒有打地基。它只是用螺栓擰在一起,像一頂帳篷那樣建在地面上。這不僅聰明地解決了天大的難題,而且是個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帕克斯頓的展覽館的較大優(yōu)點,是它可以使用預制的標準部件。它的核心部件只有一個——一根3英尺寬、23.25英尺長的鑄鐵桁梁,可以跟配套的桁架安裝在一起,構成一個框架,然后在上面裝上玻璃。所用的玻璃面積將近100萬平方英尺,是英國正常年份年產量的1/3。他還設計了一個專門的移動平臺,可以順著屋頂?shù)某兄夭糠忠苿樱苁构と艘悦啃瞧?8000塊的速度安裝玻璃——這個工作效率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xiàn)在都是個奇跡。為了安裝必需的大量排水管道——總長度達到大約20英里——帕克斯頓設計了一臺由一個小組來操作的機器,24小時可以鋪設2000英尺管道——這個量以前需要300名工人耗時24小時才能完成。無論從哪個意義上說,這個工程都是個奇跡。帕克斯頓在時間上很走運。恰恰在舉辦博覽會的這個時候,玻璃突然不像以前那樣貨源稀少。玻璃一直是一種不大好使用的材料,實際上,玻璃也不大好生產,或者說不是特別容易生產。因此,在玻璃問世以后的很長時間里,它一直是一種奢侈品。幸虧有兩項技術突破改變了那種局面。一是法國人發(fā)明了平板玻璃——之所以起這么個名字,是因為玻璃熔液要平鋪在叫作平板的工作臺上。這就可以及時次生產出真正大塊的玻璃板,使得商店櫥窗成為可能。然而,平板玻璃在碾平以后需要冷卻10天,這意味著每張工作臺在大部分時間里不能使用,接著,每塊玻璃都要花大量工夫去磨光,這很自然使得玻璃的價錢昂貴。1838年,一種價格比較便宜的改進型平板玻璃問世了。它具有平板玻璃的大部分優(yōu)點,但冷卻得比較快,也不需要花太多工夫去磨光,因此價格要便宜得多。突然之間,可以經濟地無限量地生產大塊玻璃了。與此同時,兩項長期征收的稅在這個時候取消了:窗戶稅和玻璃稅(嚴格來說是一種消費稅)。窗戶稅可以追溯到1696年,嚴重打擊了人們開窗戶的積極性,因此在建筑物上,人們在本來可以開窗戶的地方就不開窗戶了。用磚頭堵住的窗洞就是今天英國許多早期建筑物上的一個特色,這些窗洞在過去一度用油漆漆成窗戶的樣子。(今天人們有時候依然采用這種方法,這是一件憾事。)這項稅收遭到人們的痛恨,被稱作是“空氣和光線稅”。這意味著許多仆人和其他經濟拮據(jù)的人不得不生活在不透氣的屋子里。第二項稅是從1746年開始征收的。它不是根據(jù)窗戶的數(shù)量,而是根據(jù)窗戶上玻璃的重量來征收,因此在整個喬治時代,玻璃都造得又薄又不結實,而窗戶的框子不得不因此而做得很結實。著名的圓玻璃窗這時候也成了一大特色,這是當時的玻璃生產方式決定的:那種方式生產所謂的冠狀玻璃(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那種玻璃稍稍呈凸形或王冠形)。玻璃板上像牛眼睛似的地方表明是吹制工的頂?shù)讞U——吹制工的工具——粘住的位置。由于玻璃的那個部分有疵點,可以不納稅,因此那種玻璃在節(jié)儉的人當中有某種吸引力。圓玻璃窗在廉價旅店和企業(yè)很受歡迎,也用在私人住宅的屋后,反正質量在那里并不重要。窗戶稅于1845年取消,在此之前征收了差不多100年時間;接著,玻璃稅也于1851年適時廢除。而恰好在那個時候,帕克斯頓所需要的玻璃數(shù)量比以往的任何人都要多,價錢也降了一半多。這一點,再加上技術進步提高了生產力,使得建造水晶宮成為可能。那棟建筑物完工以后,恰好是1851英尺長(以慶祝1851年)、408英尺寬,中央頂梁處差不多有110英尺高——里面寬敞得容下了一條很漂亮的兩邊栽有榆樹的林蔭道,否則你還得把這批榆樹砍掉呢。由于建筑物很大,因此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293655塊玻璃,33000根鑄鐵桁梁,幾萬英尺木地板,但由于帕克斯頓的方法得當,的成本是極其合意的8萬英鎊。從開工到完工,工程只花了不到35個星期。相比之下,修建圣保羅教堂歷時35年。兩英里以外,新的國會大廈已經建了10年,離完工還遠著呢。《潘趣》雜志的一位作家半開玩笑地建議,政府應當委托帕克斯頓設計一座水晶國會大廈。于是就產生一句口頭禪,凡是遇到什么棘手的問題,人們就會說:“快去請教帕克斯頓。”水晶宮既是當時世界上較大的,又是最輕的建筑物。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于見到大量玻璃,但對生活在1851年的人來說,在一棟建筑物里面漫步走過幾立方英畝明亮而寬敞的空間是會眼花繚亂的,甚至是頭暈目眩的。參觀者從遠處走來及時眼看到那個博覽會展覽館,只見它閃閃發(fā)亮,里外透明,他到底是什么感覺,我們確實是很難想象的。它或許像個肥皂泡,嬌貴而又易碎,是個不大可能存在的奇跡。對任何來到海德公園的人來說,及時眼看到的是水晶宮飄浮在樹頂上方,在陽光中閃耀,眼前的景象會使他一時間目瞪口呆。
比爾•布萊森是這個星球上頭腦靈活、愛追根問底的人之一,而且他還精通于把看上去不相關聯(lián)、平凡無奇的事實轉化成你能想象得到的有趣的博覽會。他的智慧和流利的散文技巧使得這部《趣味生活簡史》成為迄今為止關于居家生活逗樂的作品之一。──美國亞馬遜網評
趣味生活簡史》不僅帶我們游覽了布萊森的家,更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從一粒沙能看到一個世界的人,他的腦中到底有著多么豐富的知識?對他的讀者,他就像歡迎客人去家中拜訪一般,急切地想要灌輸給他們知識,讓他們獲得愉悅。他是個好的向導,散發(fā)著無窮的耐心、風趣的幽默感和難以抗拒的熱情。 ──英國《淑媛》雜志
一部能不斷帶來喜悅和驚奇發(fā)現(xiàn)的作品。布萊森的俏皮幽默既不露聲色又古怪迷人,他就是有一種非凡的能力,讓日常生活變得既陌生又熟悉。如此一來,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趣味生活簡史》是塊寶,出門在外要帶好。──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比爾•布萊森是這個星球上頭腦靈活、愛追根問底的人之一,而且他還精通于把看上去不相關聯(lián)、平凡無奇的事實轉化成你能想象得到的有趣的博覽會。他的智慧和流利的散文技巧使得這部《趣味生活簡史》成為迄今為止關于居家生活逗樂的作品之一。──美國亞馬遜網評
趣味生活簡史》不僅帶我們游覽了布萊森的家,更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從一粒沙能看到一個世界的人,他的腦中到底有著多么豐富的知識?對他的讀者,他就像歡迎客人去家中拜訪一般,急切地想要灌輸給他們知識,讓他們獲得愉悅。他是個好的向導,散發(fā)著無窮的耐心、風趣的幽默感和難以抗拒的熱情。 ──英國《淑媛》雜志
一部能不斷帶來喜悅和驚奇發(fā)現(xiàn)的作品。布萊森的俏皮幽默既不露聲色又古怪迷人,他就是有一種非凡的能力,讓日常生活變得既陌生又熟悉。如此一來,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趣味生活簡史》是塊寶,出門在外要帶好。──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趣味生活簡史》是一部形散而意不散的獨具匠心之作。它的行文以一種馬不停蹄的步子前進,就像一條摘了狗鏈的拉布拉多犬一樣精力充沛地跑向它遇見的每個人,對每一個有氣味的東西又撓又嗅還汪汪叫,突然躍入冰水中為的只是上岸后繼續(xù)活蹦亂跳。……布萊森對什么都很感興趣,而且他的好奇心很有感染力……他的熱情點亮了每一個晦暗的角落,你就是能保持一股沖刺的速度直到后的終點。──美國《紐約時報》
作者有一種讓人一旦捧起他的書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天賦,在如瀑布般傾瀉而下的逸聞趣事和連珠妙語中,一個又一個細節(jié)像漣漪般天衣無縫地蕩漾開去,他那一雙對事實極其敏銳的眼睛和時不時冒出的詼諧風趣令人捧腹,整個效果如此順滑,像琥珀色的醇酒一般,你會恨不得一股腦兒地吞下去,并在微醺之中開始一段不用踏出家門便能成行的引人入勝的歷史之旅。──美國《華盛頓郵報》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包裝完整,送貨速度很快
棒棒噠支持
書是不錯的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商品質量好,物美價廉,服務一流,超級棒
發(fā)貨挺快,但包裝不大好,收到時已經開了,有的書略有受損。另外,沒有見到發(fā)票一同發(fā)來。
書的紙張?zhí)±玻热莞幸馑迹褪菆D片太少了。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生活,積極參與生活的每個瞬間。
買了《萬物簡史》后,覺得作者寫的書不錯,再買此書,內容還不錯,就是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