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安邦治國的總章程;憲法的大小,是國家現代文明程度的主要標志,直接關系到國家穩定和發展。本書以中國憲法為主題,從孫中山、、鄧小平的憲法思想,中國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憲法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憲法建
設等角度和方面,闡述和分析了百年來中國憲法事業的歷史發展、重要問題和基本經驗。百年來中國憲法事業的發展過程,是同時期中國歷史演變和人民奮斗歷程的鮮明折射和集中體現。
韓亞光,男,1972年生,漢族,天津市人,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憲法學,一百余篇,出版專著兩部,現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工作。
及時章 孫中山、、鄧小平的憲法思想
及時節 孫中山的憲法思想
一、孫中山憲法思想的體系結構和發展階段
二、孫中山憲法思想的積極成果、時代局限、歷史地位
第二節 的憲法思想
一、憲法思想的科學內容
二、憲法思想的歷史局限
第三節 鄧小平的憲法思想
一、鄧小平憲法思想的主要內容
二、鄧小平憲法思想的形成原因
第二章 百年中國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及時節 晚清時代和中華民國時代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一、晚清時代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二、中華民國時代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一、建設新民主主義中國時期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三、社會主義事業曲折發展時期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四、改革開放時期憲法視野中的人民權利
第三節 百年中國憲法視野中人民權利問題的經驗和啟示
一、"歷史發展有自己的規律,經濟發展有自己的規律,這些規律是客觀的,而不是憑某個人或某個`長官`的意志,就可以改變和決定的。"
二、"只能實事求是地肯定應當肯定的東西,否定應當否定的東西。"
三、"不能因為有社會主義的名字就光榮,就好。"
四、"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五、"人民,是看實踐。人民一看,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改革開放好,我們的事業就會萬古長青!"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與新中國憲法的關系
及時節 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憲法的關系的歷史回顧
一、關于黨的憲法意識問題
二、關于黨對憲法制定和修改的領導問題
三、關于黨對憲法的遵守和保障問題
第二節 新中國憲法對中國共產黨的關系的歷史回顧
一、關于憲法對黨的作用的確認問題
二、關于憲法制定和修改對黨的領導的接受問題
三、關于憲法實施對黨的影響問題
……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憲法建設
后記
及時章 孫中山、、鄧小平的憲法思想
1840年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20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不但徹底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且在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上邁出決定性步伐。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三位偉大歷史人物:孫中山、、鄧小平。他們的憲法思想對于中國憲法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及時節 孫中山的憲法思想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為中國的進步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孫中山的憲法思想,是他留給我們的重要精神遺產。
一、孫中山憲法思想的體系結構和發展階段
探討孫中山憲法思想的體系結構和發展階段,就是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對其憲法思想進行分析。
(一)孫中山憲法思想的體系結構
孫中山曾反復使用過"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提法,這為我們理解和把握孫中山憲法思想的體系結構提供了一個基本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