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配合本科憲法與行政法課程學習使用的教學法條,分為憲法、行政法兩編,分別選編了憲法、行政法相關的重要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與司法解釋,遴選排列,對重點法條做了重點解讀,并配以相應的理論解讀與案例和司考真題測試。特別是行政訴訟法部分,結合《行政訴訟法》做了相應的解讀。
吳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博士,副教授,著名司法考試輔導專家,主編并出版多部司法考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輔導書,理論功底扎實,授課條理清晰,游刃有余,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重點法條講解深受廣大學員的喜愛。
憲法教學法條
及時篇憲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修正案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
第二篇國家基本制度
及時章選舉法
第二章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三章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四章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五章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六章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第七章反分裂國家法
第三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集會游行示威法
第四篇國家機構
及時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第二章立法法
第三章監督法
第四章代表法
第五章國務院組織法
第六章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行政法教學法條
及時篇行政組織與公務員
及時章公務員法
第二章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
第三章地方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
第二篇行政行為
及時章行政許可法
第二章行政處罰法
第三章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章行政強制法
第五章政府信息公
第三篇權利救濟
及時章行政復議法
第二章行政訴訟法
第三章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章國家賠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6號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修訂,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一、總則
及時條為保障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關聯真題]
1.(2011/2/49/單選)關于具體行政行為,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答案:C。解析:《行政許可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故A項錯誤。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分為要式行政行為與非要式行政行為,故B項錯誤。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故C項正確。根據行政法學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具有不可爭辯力;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后,行政主體依法有權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故D項錯誤(應為執行力)。]
A.行政許可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
B.具體行政行為皆為要式行政行為
C.法律效力是具體行政行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D.當事人不履行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義務,行政機關予以執行是具體行政行為確定力的表現
2.(2009/2/80/多選)關于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答案:ACD。解析:一般來說,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就立即生效,但是行政機關也可以安排某一事件發生后或者經過一段時間后才發生效力,這經常出現在附生效條件的具體行政行為中。故A項錯誤,本題為選非題,應選。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后,當事人應當積極主動地履行相關義務。如果當事人不履行這些義務,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力就可以發生作用,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自行強制執行,或者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故B項正確,不選。具體行政行為成立條件之一是在程序上,按照法律規定的時間和方式進行送達。未經送達受領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不發生法律約束力。故C項錯誤,應選。如果行政行為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失,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而不是賠償。故D項錯誤,應選。]
A.與抽象行政行為不同,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強制執行是實現具體行政行為執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經送達受領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
D.因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托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理論解讀]
對于本條的掌握,應當注意兩點:
1.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審查,是合法性審查,不審查合理性問題。
2.法院審查行政行為合法的評判標準:(1)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2)合乎法定職權范圍;(3)作出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4)適用法律、法規正確;(5)符合法定程序;(6)不濫用職權。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回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我買這本書幾經周折,耽誤了我很多時間,然后今天終于到了,然而書是壞的,客服也不回,我真的再也不想在當當買書了!
別人幫忙代簽的、先好評拉、
看起來不錯 其實是我買錯了
不錯,很好用的輔導資料,法條很全面
我剛拿到手封面就掉了,還是2015年印刷的。
可以購買。
剛買的書就脫膠了,也一直沒有給解決方案。
就整本書來說是不錯的,唯一不足是立法法沒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