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季風的《日本經濟結構轉型——經驗教訓 與啟示(2016)》我國經濟已進入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 速增長的新常態,目前的經濟現狀與日本高速增長結 束時的20世紀70年代初狀況十分相似。彼時日本公害 環境污染嚴重、外需減少、產能過剩,倒逼了改革和 經濟結構轉型。在70年代的經濟轉型期,日本成功實 現了公害治理、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實現 了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到80年代中期,日本不僅在 數量上也在質量上完成了追趕歐美的任務。目前,中 國經濟正處于經濟模式轉型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階段 ,彼時日本推動經濟轉型的經驗頗值得借鑒。
張季風,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人,1999年獲日本東北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日本經濟、中日經濟關系和區域經濟。代表性作品有:《日本國土綜合開發論》(專,2004),《掙脫蕭條:1990—2006年的日本經濟》(專,2006),《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經濟卷)》(主編,2008),《日本經濟概論》(主編,2009),《日本能源文獻選編:戰略、計劃、法律》(編譯,2014),發表有關日本經濟與中日經濟關系論文100余篇。
及時章 中國經濟現狀與日本20世紀70年代十分相似
一發展階段與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比較相似
二增長模式很相近
三面臨的國際環境相似
第二章 日本20世紀70年代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分析
一壓力反應機制以及市場傳導
二產能過剩與結構失衡的壓力
三科技創新壓力以及由此導致的產業升級困境和難點
四轉型期的環境污染與公害泛濫問題
五轉型期的社會形勢以及社會保障情況
六國際社會的外部壓力:對匯率、出口數量設限等
第三章 日本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舉措
一政府的作用與作為
二徹底推行產業結構調整
三開發節能技術和新能源,推行石油替代戰略
四治理公害、保護環境、妥善處理環保群體事件
五企業“瘦身”,消解產能過剩
六企業積極推行技術創新
七加強海外直接投資,淘汰夕陽產業,減少貿易摩擦
八合理有效的補貼制度
第四章 日本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果與教訓
一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的成果
二值得反思的沉痛教訓
第五章 對我國的啟示與建議
一在產業結構調整時應兼顧產業體系的完整和就業穩定
二在化解產能過剩的同時強化創新能力
三治理公害、節能環保并舉
不錯
?
1萬個贊
字印的太大了,這是一篇長論文,不錯。
書很不錯,贊一個!
研究日本經濟,好書
不錯
裝幀一般 字數不多 總體可以 適合每天一本
書很好!!
內容很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書的排版很好,行間距適宜,瀏覽時眼睛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