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風拳影里的中國 彰顯一脈華夏文明的千古傳承 一代武學宗師口傳心授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香港電影金像獎得主徐皓峰“民間武術”三部曲
《逝去的武林》《高術莫用》《武人琴音》演繹武人百年命運
同出尚師門下的武學大家李仲軒、韓伯言先生分別講述民國時期三位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云祥和薛顛的言行、造詣實錄上世紀至今百年傳承中,武林中人的生活情境、習武者特有的思維意識和為我中華所獨有的身體訓練法門秘傳與絕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余音“三部曲”作為“中華武學時期的見證”,除了系統整理代表武術實戰較高水平——形意拳的珍貴史料和拳理,還根據薛顛《象形拳真詮》和李仲軒口傳,對象形術進行了完整的闡釋和解析;另有尚門韓傳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喜峰口之戰刀法。
一代形意拳大師,為什么甘愿做一個普通的看門人?在人生的后幾年,他為什么又突然開口,將自己畢生經驗和盤托出?本書為您講述一個真實的武林,講述在那個武術被稱為國術的時代,中國傳統武者的愛恨情仇。書中有武林舊事,有老一輩武者的思維意識,更有中華武術所獨有的訓練體系。
《逝去的武林》曾在武術專業雜志《武魂》上連載,在未出版前已轟動國內外武術界,初版即成為暢銷書。
鳳凰衛視竇文濤主持的《鏘鏘三人行》做了介紹,梁文道主持的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及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說事》欄目均做了專題推介。
書名為何為《逝去的武林》?原意是指李老師傅這一代人所處時代的武林風氣和武人做派,在現在這個社會里面已經式微。但是,盡管行為舉止上的一些東西逝去了,精神上的東西還會點滴流傳下來。
——整理人 徐皓峰
李仲軒(1915~2004),名軏,字仲軒,天津寧河縣人,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云祥、薛顛的弟子,武林名號“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場身份”的門規,放棄做官機會。34歲自武林退隱,晚年在北京西單的一家電器商店看門為生。
徐皓峰:導演、作家、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
李仲軒(1915~2004) 名軏,字仲軒,天津寧河縣人。師從形意拳三位大師唐維祿、尚云祥、薛顛,武林名號“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家族。34歲自武林退隱,后在北京西單一家電器商店值夜為生。因遵守師父尚云祥的規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雜志上發表系列文章,作為“中華武學時期的一位見證者”,披露了珍貴的史料和拳理。
逝去的武林》目錄
新版前言:賣衣買刀 徐皓峰
及時編 李仲軒自傳
榮辱悲歡事勿追
第二編 唐門憶舊
丈夫立身當如此
乃知兵者是兇器
五臺雨雪恨難消
總為從前作詩苦
別來幾春未還家
第三編 尚門憶舊
入門且一笑《逝去的武林》目錄
新版前言:賣衣買刀 徐皓峰
及時編 李仲軒自傳
榮辱悲歡事勿追
第二編 唐門憶舊
丈夫立身當如此
乃知兵者是兇器
五臺雨雪恨難消
總為從前作詩苦
別來幾春未還家
第三編 尚門憶舊
入門且一笑
師是平淡人
把臂話山河
使我自驚惕
功成無所用
曹溪一句亡
雕蟲喪天真
殺人如剪草
大道如青天
長劍掛空壁
我與日月同
掩淚悲千古
第四編 薛門憶舊
世人聞此皆掉頭
心亦不能為之
處事如大夢
困時動懶腰
欲濟蒼生憂太晚
薛師樓下花滿園 今日竟無一枝在
第五編 李仲軒竅要談
遂將三五少年輩 登高遠望形神
一生傲岸苦不諧
萬言不值一杯水
仰天大笑聽穢語 我輩豈是草木人
君不見清風郎月不用一錢買
附錄一 岳武穆九要
附錄二 內功四經
我與《逝去的武林》(帶后記) 常學剛
唐門回憶
一、丈夫立身當如此
唐師維祿喜歡穿白馬褂,那天他拿了碗醬面,一邊吃一邊給我們講拳。我們幾個徒弟都很調皮,一擁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醬面弄臟他的白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腳,走了一圈,把我們都撂倒了。
他說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注1)。這種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擺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難看的,這種近身打法是要蜻蜓點水一般,一閃一閃的。
24小時,唐師被輛大馬車攔住。馬車夫是練拳人,車欄上有一個鐵環,馬車夫用胳膊在鐵環上撞了一下,鐵環就歪了。他問:“唐師傅,您能再把鐵環撞回去嗎?”
唐師說:“你的胳膊比鐵環硬,我就不撞鐵環撞你的胳膊吧!”一撞,車夫連連叫疼,瞅著唐師的胳膊發呆。唐維祿說:“你胳膊撞過來時,我的胳膊擰了一下,說是咱倆撞胳膊,其實是我打你的胳膊。”
后來唐師又跟弟子們講,這一擰不但要在胳膊上還要在全身,擰來擰去,就會發力了。形意拳發力不是直的。
唐老師傳我拳是按古法,規矩非常大,一定要在四面有墻的院子里,不準被第三雙眼看到,而且要在夜里練,除了保密,也為養眼神。我想只有母親家(王家)的祠堂合適,就約了唐師住在祠堂,有時唐師別的徒弟也來,祠堂里會很熱鬧。
我也是在這兒結下了生死之交——師弟丁志濤。他食量過人,我叫他“飯桶”。我太不象練武的了,而他是太象了,高個怒眼氣勢憾人,24小時到晚捺不住,有跟人比武的癮。
但他是個性情中人,待我很真誠。我就和他拜了把兄弟。我推掉了別人給我說合的一門親,與丁師兄的妹妹結婚了。他性格偏激,后來發生變故而死。
我父親有名士派,愛組織一伙文人去游山玩水,在南京上海一呆就很久,很少在家。他有一次回家,見到祠堂里生人很多,就落下了臉色,唐師以后就不再來了。
因為我習武,父子倆矛盾很大,有一陣甚至弄得很僵。文人的脾氣就是這樣,一發作起來非常絕情。我在寧河呆不下去,唐師認為禍從他起,就將我送到北京跟尚云祥學拳,也算有了落腳處。 唐門回憶
一、丈夫立身當如此
唐師維祿喜歡穿白馬褂,那天他拿了碗醬面,一邊吃一邊給我們講拳。我們幾個徒弟都很調皮,一擁而上撞他,想用他手里的醬面弄臟他的白馬褂。他不用手也不用腳,走了一圈,把我們都撂倒了。
他說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注1)。這種打法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擺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難看的,這種近身打法是要蜻蜓點水一般,一閃一閃的。
24小時,唐師被輛大馬車攔住。馬車夫是練拳人,車欄上有一個鐵環,馬車夫用胳膊在鐵環上撞了一下,鐵環就歪了。他問:“唐師傅,您能再把鐵環撞回去嗎?”
唐師說:“你的胳膊比鐵環硬,我就不撞鐵環撞你的胳膊吧!”一撞,車夫連連叫疼,瞅著唐師的胳膊發呆。唐維祿說:“你胳膊撞過來時,我的胳膊擰了一下,說是咱倆撞胳膊,其實是我打你的胳膊。”
后來唐師又跟弟子們講,這一擰不但要在胳膊上還要在全身,擰來擰去,就會發力了。形意拳發力不是直的。
唐老師傳我拳是按古法,規矩非常大,一定要在四面有墻的院子里,不準被第三雙眼看到,而且要在夜里練,除了保密,也為養眼神。我想只有母親家(王家)的祠堂合適,就約了唐師住在祠堂,有時唐師別的徒弟也來,祠堂里會很熱鬧。
我也是在這兒結下了生死之交——師弟丁志濤。他食量過人,我叫他“飯桶”。我太不象練武的了,而他是太象了,高個怒眼氣勢憾人,24小時到晚捺不住,有跟人比武的癮。
但他是個性情中人,待我很真誠。我就和他拜了把兄弟。我推掉了別人給我說合的一門親,與丁師兄的妹妹結婚了。他性格偏激,后來發生變故而死。
我父親有名士派,愛組織一伙文人去游山玩水,在南京上海一呆就很久,很少在家。他有一次回家,見到祠堂里生人很多,就落下了臉色,唐師以后就不再來了。
因為我習武,父子倆矛盾很大,有一陣甚至弄得很僵。文人的脾氣就是這樣,一發作起來非常絕情。我在寧河呆不下去,唐師認為禍從他起,就將我送到北京跟尚云祥學拳,也算有了落腳處。
因為與尚師年歲相差過大,尚師開始是不收我的,說:“老師傅,小徒弟,以后給人當祖宗呀!”唐師一個勁兒地說:“讀書人的孩子,不錯。”然后把我的情況講了一遍,尚云祥覺得我有點血性,就收下了我,很快地舉行了拜師儀式,讓我立下“學成后不收徒”的誓言。
后來我有機會做官,唐師不準,說:“按照古代的規矩,練武之人要有了官府的身份,就不能再入武林了。”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為功是站樁(注2),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只站樁不打拳——這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鉆進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
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蘇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亮麗,就是氣的作用,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作“息”,劈拳就是煉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開始練劈拳,要找個開闊地帶,猶如人登上高山,視野一開,會禁不住地長呼一口氣。在開闊地帶,氣息容易放開。
劈拳的姿勢是手的一探一回,猶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氣息越來越綿長,越來越深遠,精力便充沛了。
手部動作激發了全身,漸漸感到氣息鼓蕩,全身毛孔開合。薛顛說過:“練拳的人要學會體呼吸”,體呼吸的妙處在打劈拳時可以體會到。
許多人身體都有隱疾,以劈拳煉息可以將其滅于無形。而且人一上了歲數,身體會虧空,就要通過煉息將氣補足。
開卷八分鐘》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主持人:梁文道
首播:周一至周五18:45-18:55
梁文道:
一、真正的武林是什么樣的
小時候看武俠小說、武俠電影,看到那些人飛來飛去,你總相信這些是真的。其實你是看不到,但你真相信古代有人能夠隔空點穴,一跳跳上幾層樓。到長大了之后,你就發現,這些原來都是傳說。
今天在國際的打武的那種武壇上面,中國武術的名聲并不是太好。很多老外覺得,中國功夫是很有名,也都很想學,但是覺得它好像在實戰的用途上反而不如泰拳,在很多自由搏擊、綜合格斗的擂臺上面,中國只有散打打得比較好。其它的很多傳統武術,都淪為一種表演的套路,只適合在體育競賽里面,每人輪流出來耍一耍罷了。 《開卷八分鐘》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主持人:梁文道
首播:周一至周五18:45-18:55
梁文道:
一、真正的武林是什么樣的
小時候看武俠小說、武俠電影,看到那些人飛來飛去,你總相信這些是真的。其實你是看不到,但你真相信古代有人能夠隔空點穴,一跳跳上幾層樓。到長大了之后,你就發現,這些原來都是傳說。
今天在國際的打武的那種武壇上面,中國武術的名聲并不是太好。很多老外覺得,中國功夫是很有名,也都很想學,但是覺得它好像在實戰的用途上反而不如泰拳,在很多自由搏擊、綜合格斗的擂臺上面,中國只有散打打得比較好。其它的很多傳統武術,都淪為一種表演的套路,只適合在體育競賽里面,每人輪流出來耍一耍罷了。
但是我們中國的武林,過去真的就是那么不濟嗎?還是說那些好東西都已經逝去了呢?今天給大家介紹這本書《逝去的武林》,在今年出來的時候很轟動。幾年前,它在網上已經連載過一些片斷,就已經很惹人注意了。
這本書的主體內容是李仲軒老人口述和寫的。李仲軒是誰呢?之前,他是北京西單的一個電器商店看門的。但是,在他34歲武林退隱以前,江湖人卻稱他作“二先生”,他是一個形意拳大師。到了晚年,前幾年的時候,他開始在報上或者在網絡上面寫點東西,說點話,大家就一下子瘋狂了。為什么呢?就從他的文章、口述里面,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過去的中國武林,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徒弟厲害,師傅更厲害
李仲軒打的這一路形意拳,也是有師承的,他的幾個師傅都很厲害。他及時個老師,就是清末明初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個拳師叫唐維祿。唐維祿有多厲害呢?我們看看他的徒弟就知道了。
唐維祿有個徒弟叫丁志濤,號稱“津東大俠”。天津東邊兩個村子有一回爭水,馬上就要演成全武行了,結果這津東大俠聽了就去調解。他去調解,動手的人過來,他一發勁,打的那個人直愣愣站住,幾秒鐘都抬不起腳。這是怎么個功夫?這就是形意拳的劈拳境,一掌兜下去,能把人就釘在地上。然后,他還連續釘了十幾個人,大家全傻了,結果這本來的流血事件就被搞定了,擺平了。
徒弟已經如此,大家可以想像,這師傅又是怎么樣?這個唐維祿是挺好的一個老人家,他的徒弟們很尊重他,但是有時候練武的時候也要逗著玩。怎么逗著玩呢?他說這個唐維祿老師喜歡穿白馬褂。有24小時他拿了碗炸醬面,一邊吃一邊給徒弟們講拳。他們幾個徒弟很調皮,一擁而上就要撞老師,想用他手里那個炸醬面淋到他白袍上,弄臟他。結果老師很厲害,怎么樣?他沒有用手,手照樣拿著面,也沒有用腳,就只是走了一圈,結果一幫徒弟都撂倒在地上。這又是為什么?這是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這種打法就是身體扭一扭,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他是擺胯、涂肩、耍屁股,是很難看。但是這么打,卻如蜻蜓點水,一閃一閃。
就是你看這個形意拳頭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程度,用身體的晃動,就能夠繞倒對手。所以聽起來就覺得非常神奇。
二、武術是如何淪為表演的
但是你再看到李仲軒老人,他怎樣敘述他們站樁、練功的過程,你就不得不信服,看來還真有這些事。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練功之刻苦,里面他說的道理之清楚,你會覺得果然是有理。但是,我覺得這里面也有一些聽來很神奇的部分。
比如他說,他后來轉藝多師,又去了唐維祿老師的一個同門師兄弟尚云翔那兒去學武功。到了尚云翔那他總算學懂一點,學懂了什么東西呢?就是什么叫“虎豹雷音”?;⒈滓舻降资鞘裁礀|西呢?原來行意拳是很講究虎豹雷音的??墒菃栴}是唐維祿又說練拳不能發聲,他就非常奇怪,那怎么會有雷音呢?然后他又想,他就問師傅,這該不會是用來嚇人的吧?然后這個唐維祿說不是不是,教了他老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教懂他。
后來尚云翔就告訴他,訣竅在哪?就抱了一只貓,給他抱抱,你聽貓抱著舒服的時候老是嗡嗡嗡,有一種咕嚕聲嘛,打咕嚕的聲音。這就是虎豹雷音。什么意思?就是練功夫,我們平常是由外入內這么練,但是這還沒通。怎么通呢?你要想象自己的功力像聲音一樣引導出來,由內而外發出去,就像貓的低鳴的咕嚕聲,能夠從體內振出來,這么里外一通,這功夫就大成了,很神奇吧?
還有更神奇的,他后來又去了另一個、當時全中國最有名的形意拳師傅,薛顛那去學藝。薛顛真是一個武癡,他平常教學生,不是點撥幾句,他越教你他自己也越起勁,真是喜歡打拳,真是喜歡武功。而且武功高到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地步。據說當年有一回武家們聚會,江湖聚會。大家出來也都表演表演,他也出來表演。他表演什么?他就走一圈,像跳舞一樣。但是那一圈把大家嚇傻了,大家說他走路,看他的眼神,他的步法,已經發現他敏銳到一個地步,協調到一個地步。
而且當時武林人聚會,有時候交流一下新消息,學到什么新招數,偶爾也得試一試。這試一試功夫不用真打,搭手就行了。這個薛顛跟人家一搭手,人家通常一搭手,你覺得不對了,你覺得自己輸的話,你就說我晚了。那有時候薛顛跟人家一搭手,他自己主動說,你晚了。人家一時明白不過來,他再明確的搭一次,人家就說,對,是晚了,是晚了。
這些功夫、這些神奇的人物,后來都上哪去了呢?比如說薛顛,他寫了書,當時民國時期為了抗日,很多武林中人出來寫書,希望把武功簡化教給大家,好去抗日。
也的確,形意拳法本來是岳飛傳下來的,本來就用在戰爭上面。但是當時,我們中國的軍人用槍用刀,怎么樣用行意拳的方法去對付日本人呢?結果會是怎么樣呢?這樣的一個時代的變換底下,武術到了今天,往往被人認為、或者是淪為表演性的東西,這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呢?
自營的模式很好,這里一站式解決愛書人的麻煩
對于了解形意拳,了解民國武林最黃金的那個年代的最好注解
愛徐浩峰。收到的速度很快,物流態度也很不錯??蛻趔w驗棒!書的品相和內容不用多說,自己選的愛讀的書~
當時我還擔心如果是硬殼書皮很影響閱讀啊,到貨才發現是軟皮的,里邊是線裝的,非常好,愛不釋手
是大師的練形意拳的體會,真實。難得。李老70多年的練習經驗和從3個老師得來的知識,不是一般的珍貴。
因為過去某些錯誤的決策,中華武術在民國達到巔峰后就此只有點點星火。逝去的武林,唉
還真有點武俠小說的境界,但我絕對相信所述都是真的。可惜老一輩武術家很多東西都失傳了
一旦買多了當當包裝的質量就直線下降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一次買書不要超過五本哦
東西不錯,值得擁有,喜歡的自然喜歡。但是根據本書的獨特制作方式,希望大家小心閱讀,妥善保管。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了好幾遍,我知道我還會再看。我喜歡這部電影,所以買了這本書。這是個人撰述,一門武術,一個人生都是一個武林。往圣不在,有武林在。
很喜歡。經常翻翻品味,舊時的師徒交情,無論從那頁看都可以
專業武術老師很喜歡這本書,記錄的事真實感強,而且對練武有指導和激勵作用
感覺書的內容非帶不錯,學習,工作,為人,有醍醐灌頂之感。樸素的裝幀我也很喜歡
為什么非得要那么多的評論字數????淘寶上就沒有這個硬性要求?。。?!
非常好的一本書,先不說內容,這厚厚的一本,裝訂很好,是線裝的,紙質也非常好,真是良心書
從小對武術很感興趣,徐導的片子都看過,知道是個內行,看看他的書。
這才是真正的武林,但也是逝去的武林,他不同于小說中,電視中宣揚的武者,真正的武者最后都隱于武,在生活中都是極其平凡的人。老師推薦的書希望從中悟出人生真諦。悟道,成道,最后還要了道,這是真正的武人。
一本關于形意拳發展介紹的好書,展現給我們一個鮮為人知的武林!不足之處是該書有破損
很喜歡書中的敘事,一代武林人的風范在字里行間活靈活現,我是由網友推薦買的,三本都買了。隨手翻了一下第一本《逝去的武林》,就被書中武林人的精神所吸引,那就是久違已久的過去中國人的樣兒。
聽說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先屯著吧,有時間看。以前看向愷然寫的《武林傳奇》(好像是這個名字),當時就對學武心生向往之情,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沒能成行,現在只能通過閱讀來過過眼癮了。
老人在近90歲的高齡,口述往昔的學武經歷及幾個師傅的武學理解及造詣,雖有些講述與實情有些出入,當憑記憶已是難得,重要的是披露了許多武學的口傳心法,在在都是滿書碎金,自可體驗實習之。
物流很快,第二天就到了。書不大,兩只手可以把封面蓋住。書是線裝的,有古樸的感覺,不過讀的時候需要小心不要弄壞。封面包裝有點不結實。書的內容倒不錯,印刷很正,講述生動,如老者娓娓道來。可惜了,那時的武林已經不再。
老人在近90歲的高齡,口述往昔的學武經歷及幾個師傅的武學理解及造詣,雖有些講述與實情有些出入,當憑記憶已是難得,重要的是披露了許多武學的口傳心法,在在都是滿書碎金,自可體驗實習之。
逝去的武林 武學宗師 口述親歷 李仲軒親歷D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錄己主動J說,你晚了。人家一時明白不過來,他再明確的搭6一次,人家就說,對,是晚了,是晚了?! ∵@些功夫、一個拳師叫唐維祿。唐維祿4有多厲害呢?
可惡的快遞,電話充電沒接到,就把書作為拒收退回,我一起購買的另外一本書沒收到,實在太可惡,在當當買書那么久,還沒遇到過,請問當當,是個人就做你們的送貨員嗎?可惡實在可惡!當當這次讓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