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代國學大家,姜先生1250萬字的《姜亮夫全集》匯集了他一生大部分的著述。但要從這二十四卷文字中去識讀一位大師、一門學問,實非易事。浙大出版社選擇先生部分重要論文輯成《國學叢考》一書,既可由此闡發(fā)先生著述之輝煌,更重要的能讓國學門中人讀先生書,識其風范,承其學問,繼而發(fā)揚光大之,而于國學門坎前徘徊者得以引導入門,順勢深入,皆是利于學術的好事,可謂功德無量也。正如李學勤先生言:"要接觸學術文化傳統,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紀的國學諸家。認識國學,好先來閱讀二十世紀諸家的作品。"姜亮夫先生為二十世紀此道中人,他的思維理念、治學根基、治學方法在此書中均有所展示,愿讀者從中細細汲取營養(yǎng),為宏揚國學而共同努力。
前
楚辭學
三楚所傳古史與齊魯三晉異同辨
楚文化與文明點滴鉤沉
秦詛楚文考釋——一兼釋亞駝、大沈久湫兩辭
天問問例述
敦煌寫本隋釋智騫楚辭音跋
屈原事跡續(xù)考
說高陽
為屈子庚寅日生進一解
荊楚名義及楚史地
屈子思想簡述
屈子天道觀
九歌解題
楚辭通故敘錄
敦煌學
敦煌經卷在中國文化學術上的價值
海外敦煌卷子經眼錄
切韻系統
敦煌小識六論
羅振玉補唐書張義潮傳訂補
瓜沙曹氏年表補正
敦煌造型藝術
敦煌學之文書研究
敦煌卷子的整理和敦煌藝術的保護
古漢語與古史學
名原抉脈
文字仆識——釋王
文字仆識——釋中
堯典新議
干支蠡測
夏殷兩民族若干問題匯述
姜亮夫先生年譜
后記
三楚所傳古史與齊魯三晉異同辨
本文以屈、宋文中所傳古史為主,以較齊、魯、三晉之所傳。三楚古文,不盡在屈、宋文中,則以小概大,恐詒人以口實,然屈、宋達人,上與楚統治階級有宗親之誼,下與齊民有協和之情,則其所言,必不遠于故實,退而論之,則傾向性必不相連,是可斷言也。故余所論,蓋斟酌情實,較量輕重而定之耳。偶亦以他籍為補充。
左傳》昭十二年,楚靈王謂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其名至吊詭。孔安國、賈逵、張衡、馬融諸家,各以意說之,既不一致,亦無當于事理。杜預以為"皆古書名",從"讀"字立義,稍能就范。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史之所職,自在典籍也。然其書久亡,莫由達其意,其可斷言者,必楚方俗之書。要不出楚事、楚故、楚言、楚物之類,皆史之所司也。惟左史倚相能讀,他人皆不能讀,齊、魯、三晉諸儒必不能讀。從可斷言,楚自人春秋以后,求與中原諸姬相調遂,而又與江介之間諸姬相滌蕩,國故銷亡久矣。然禮失而求諸野,國故銷鑠,而民習未必即澌滅無遺。楚人承受于周之宗法之制至疏,而保抱民族之舊則甚嚴(詳下文),故與北土諸家所傳者,及可于間隙叢脞中見之。其事似瑣尾,而其義則至精微。余以梼昧,昔遭世昏亂,驚懾于屈子之蹈江自葬魚腹之悲,悲其情而壯其事,故三復其書,而細為磨盤。知不能以儒言為鷺衡,鉤稽其言,論其同異有無,以窺楚人利鈍之機虞。蓋有不能已于言者,因著之篇。
……
名家名作,文學愛好者的必備。
經典之作 文學愛好者不可沒有
還不錯
好書
學術價值很高
這個商品不錯~
名家名作,值得欣賞和閱讀。
這個商品不錯~
姜亮夫先生是大家,文章寫的透徹。學養(yǎng)深厚。
很不錯的圖書,整體感覺不錯。
活動買的。
不錯
國學永遠不過時,該沉下心來認真讀
好書不厭百回讀,經典!!!
很不錯的一個系列。浙江大學出版的。
書沒問題,就是封皮有點臟,還行吧
國學大家,作品有獨特的見解。 音韻學大家。
作為一代國學大家,姜先生1250萬字的《姜亮夫全集》匯集了他一生大部分的著述。但要從這二十四卷文字中去識讀一位大師、一門學問,實非易事。浙大出版社選擇先生部分重要論文輯成《國學叢考》一書,既可由此闡發(fā)先生著述之輝煌,更重要的能讓國學門中人讀先生書,識其風范,承其學問,繼而發(fā)揚光大之,而于國學門坎前徘徊者得以引導入門,順勢深入,皆是利于學術的好事,可謂功德無量也。正如李學勤先生言:“要接觸學術文化傳統,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紀的國學諸家。認識國學,最好先來閱讀二十世紀諸家的作品。”姜亮夫先生為二十世紀此道中人,他的思維理念、治學根基、…
非常好的著作,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很滿意。
買了一批不錯的書 接下來愁的是要抽時間看書哈
姜先生的大作,久聞其名,拜讀先!.一
姜亮夫先生為二十世紀此道中人,他的思維理念、治學根基、治學方法在此書中均有所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