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心耕:給青少年的十二堂國學課》一書根據蔡禮旭老師2011年馬來西亞中華文化中心青少年生活學習營的講課整理而成。人人都追求幸福,而人生要想幸福,則需有足夠的福分。人的福氣怎么來的呢?是自己的心耕耘出來的,福田靠心耕。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是孝親尊師、敬老尊賢、兄友弟恭三個主題,又細分十二堂課,這是每一個青少年人生成就和幸福的真正關鍵。雖然是講給青少年的,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是成年人要補的人生重要一課,有福的人,耕種好自己的福田,不用忙忙地去向外求。這是老祖宗五千年傳承不衰的教誨,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真學問,真管用。
對青少年來說,在學校學習知識很重要,但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關乎孩子未來的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就。這就是本書所講的內容,即如何耕種自己一生的福田。
本書是講給青少年的,也是講給老師和家長的。特別是家長,更需要補足這人生的重要一課。
1973年出生于臺灣,現任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首席教育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員、海南省監獄勞教系統特聘德育講師、云南省道德大講堂顧問、英國威爾士大學漢學院首席講師。
蔡老師原畢業于信息專業,聽聞師長教誨后,深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實為當世亟需,乃以師志為己志,終身力行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2003年年底起,與愛心人士共同創建“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并擔任主講教師。2006至2008年,擔任安徽廬江湯池鎮“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訓導長、常務副主任。主辦“幸福人生講座”三十多期,獲得熱烈反響。
2009年,擔任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主講教師。2010年年底,帶領中心同仁研習、弘揚初唐名臣魏征、虞世南等編輯之《群書治要》,并選編《群書治要360》系列讀本,以便諸多政治、企業界人士及普通大眾,汲取古圣先賢的智慧并實際運用。
已出版《弟子規四十講》《幸福人生十八講》《朱子治家格言講記》《蔡禮旭家庭教育演講錄》等,均備受讀者歡迎。
孝親尊師篇
一、孝親尊師,廣種福田
1.修養在行禮中慢慢提升
2.五千年文明,福蔭子孫
3.積累德行,幸福人生
4.福田心耕
5.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6.人生福田:悲田和敬田
二、孝親尊師,知恩報恩
1.無私待人
2.天道酬勤
3.智慧明理
4.明因果,修道德
5.愛惜身體
6.守規矩 _
7.百善孝為先
8.父母十恩
三、孝親尊師,生活中力行
1.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奮斗,是抉擇
2.可憐天下父母心
3.居則致其敬
4.養則致其樂
5.病則致其憂
6.喪則致其
四、孝養父母的身、心、志、慧
1.養父母之身
2.養父母之心
3.養父母之志
4.養父母之慧
五、孝親尊師,開啟智慧
1.行善行孝,必有福報
2.孝親尊師,開發智慧
3.量大福大
4.財布施得財富
5.法布施、無畏布施
6.尊師重道
六、孝親尊師,常念師恩
1.尊師重道,常念師恩
2.回報師恩,依教奉行
3.尊師以力行 _
4.尊師得福,慢師受殃
5.尊重經典
6.凡出言,信為先
7.節儉惜福
敬老尊賢篇
七、敬老尊賢,修福積德
1.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2.立志助人
3.敬老尊賢不忘本
4.張良敬老拜師
5.敬老得福,不敬老折福
6.用真誠心去愛護老人
7.敬老的福報
八、尊老敬賢,改變命運
1.尊老敬賢,增長福慧
2.助人為善,改變命運
3.一念惡起,福報自消
4.好人好報
5.尊重賢人,不走彎路
6.親賢遠佞,尊賢避惡
7.尊賢興國,親佞敗身
九、敬老尊賢,改過遷善
1.見賢思齊
2.學會節儉
3.知行合
4.福在受諫
5.尊老敬賢,親賢遠佞
兄友弟恭篇
十、兄友弟恭,圓滿孝道
1.愛敬存心
2.愛心的原點是孝悌
3.兄友弟恭,同氣連枝
4.倫常大道
5.兄弟如手足
十一、兄友弟恭,手足情深
1.同氣連枝各自榮
2.些些言語莫傷情
3.弟兄同居忍便安
4.莫因毫末起爭端
5.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十二、兄友弟恭,幸福人生
1.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
2.什么是幸福快樂?
3.人生真正的快樂
4.兄弟要互相禮讓
5.兄弟要不分彼此
6.兄弟要互相包容
青少年 家長 教師 傳統文化愛好者 普通大眾
精彩書摘 4.福田心耕
人生要幸福,一定要有福報,人沒有福報連三餐都吃不飽,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有福氣,生活才沒有憂慮。
大家都希望有福氣,人的福氣是怎么來的呢?福氣是結果,你沒有種瓜,怎么得瓜?你沒有種豆,怎么得豆?什么才是福分的種子、福分的因呢?福田心耕,福分是自己的心耕耘出來的。什么心能增長自己的福分?存什么心的人有福?是每天講人家壞話的有福,還是每天看人不順眼的有福,還是每天笑臉對人的有福?佛家寺廟一進去,就會看到一尊布袋和尚的佛像,他長什么樣子?肚子很大,笑口常開。他度量很大,“大肚能容”。度量很大的人福就大,跟人家什么事都計較、心量很小的人福就小。大家看什么樣的人最有福?大舜孝順最有福,他因為孝順當了天子,而且他的福,四千多年之后的子孫還在受他的庇蔭。
福田分三種,叫恩田、悲田、敬田。恩田,就是要懂得知恩報恩,俗話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有這種感恩之心的人最有福氣。有一句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想想昨天誰在家里照顧你的?還是媽媽、爸爸。
不斷積累福報,以后生活就沒有憂慮,而且越來越有福,還可以因著這樣的福報去幫助困難的人,這樣的人生很有意義。幫助人有沒有意義?有。假如一個人很需要幫助,他的父母病得嚴重,沒有錢,沒有辦法看醫生,他需要金錢上的幫助,非常急,你會不會幫他?要不要幫忙?要。你沒錢遺不遺憾?很遺憾。你有福報才可以幫助他。你的同學考試成績不好,他很痛苦,很需要人家指導,結果你也不會,那是不是很遺憾?可是你如果會,就可以馬上教他,他得到你的幫助成績可以得到提升,他很歡喜,他父母也會很安心。朋友之間都要有這種情誼。人跟人這一輩子相遇都是很難得的。全世界有多少人口,大家知不知道?七十億。全世界七十億人當中有兩個人能坐在一起,這個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不只坐在一起,還同在一個寢室,住在一起,這是很難得的緣分,應當互相珍惜,互相幫忙。
所以,你有福,你可以幫助別人,可以孝養父母。人生很快樂的一件事情就是報恩,父母把我們養大了,我們可以回報父母,我們的心將會非常歡喜、非常安慰。假如人沒這個心,都比不上畜生。我們常說烏鴉會反哺,母親老了,兒子會孝養老母親,會反哺,連動物都有這種知恩報恩的心,更何況我們人是萬物之靈!靈是什么?靈是有智慧、有德行。不如畜生那就不叫靈,不叫萬物之靈,叫萬物之害。你看,現在整個大自然是被誰破壞的?人類。萬物之靈怎么活成萬物的兇手?很多野生動物都絕跡了,人類把它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都破壞掉,它們就滅絕了。
大家知不知道癌細胞?當病人身上的癌細胞在某個部位一直長,壓迫到其他地方,慢慢人就病重了。現在地球上也有許多癌細胞,肆意破壞環境、戕害生命。要不要做這種癌細胞?不要!天、地、人三才,萬物之靈怎么能這樣?所以人不接受圣賢教誨,就是放縱欲望,害了萬物,還傷害了自己的父母。所以人一定要接受圣賢教育,不然就不知道怎樣做人,怎樣盡自己的本分。
5.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恩田,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一生中較大的恩就是我們的父母,所謂“水有源”,一條河流一定有源頭,大自然都在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的祖先很偉大,偉大在哪?他們很謙卑,不只跟圣賢學習,還跟大自然學習。跟任何人相處都很傲慢,瞧不起人,那就學不到東西。謙虛很重要,謙虛的人,他的人生大都是吉祥的。
大家知不知道老子?中華文化有三個偉大的教育家:一個是孔子,他是儒家的至圣先師;一個是老子,他是道家的先師;還有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他是佛家的老師。這三家的教誨、教育影響了我們整個民族幾千年,他們都是好的老師。
老子是道家的,他有一句話,“上善若水”,至善就像水一樣,為什么呢?水滋潤萬物,對萬物的幫助非常大。水值不值得學習?值得。再者,水還可以把污垢洗干凈。我們每天有沒有把我們的壞習慣不斷地洗干凈,把它改過來?這都是可以向水學習到的。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為什么我們的祖先智慧這么高?因為他們時時虛心學習,正如流水都有源頭,源遠才能流長。
而“木有本”,木為什么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因為它有根本,它的根扎得很牢固,所以它可以長成參天大樹。而且科學研究發現,樹蔭有多大,底下的根延伸的面積就有多大。長在土里的那些盤根錯節你看不到,可是它能長這么大,樹蔭這么廣,都是因為它的根基扎得非常牢。所以,一個人事業的大小,一定跟他德行的根基有關。“水有源,木有本”,這都是從大自然中體會到的道理。
“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父母是我們為人子的源頭,就是我們的根本,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生命。我們感激父母賜予我們生命,父母把我們養育這么大,照顧十幾年,不容易。我有時候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感覺到父母真是點點滴滴的付出,所以父母這個恩很大。我們今天能長這么大,父母煮了多少餐飯給我們吃?父母給我們買過多少件衣服?父母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操過多少心?你看我們都沒想過,那個恩比天高、比海深!
大海無涯,非常寬廣、遼闊,一望無際,所謂“百川匯流成大海”,所以它要感恩它的媽媽——河流。河流感恩小溪,小溪感恩千萬滴水珠,所以大海的母親是每一顆小水滴,無量的小水滴。諸位同學,就像那水滴一滴一滴積累起來成為大海,是父母無數的愛心、關懷、付出,才成就我們今天的生命。體會到了,念這個恩,報父母恩。父母養育我們,老師教育我們,讓我們明理、懂事,這是給我們智慧的生命,也要報恩。
6.人生福田:悲田和敬田
幫助別人,日行一善,比如為我們這次學習服務的義工,都是無私地來為大家服務。
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他的人民已經窮到沒有東西吃,結果當底下的人告訴他:“國王啊,人民已經沒糧食吃了。”他卻說:“讓他們吃肉啊。”都沒糧食吃了,哪有肉吃?他都不知道老百姓的苦在哪里,不知民間疾苦,又怎么能知道老百姓都沒的吃?
我們現在“茶來張口,飯來伸手”,都覺得好像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都是各行各業,包括父母辛苦勞作才能得到的。所以,各行各業的付出都于我們有恩。我們看到所有苦難的人、需要幫助的人,這一顆心就是悲心;都會為他人想,心量很大就有福,叫悲田。
你很恭敬地去學圣賢教誨,你答應別人的事情,很恭敬地去做到、做好,你對每一個物品、每一件衣服都很愛惜、尊重,不會浪費、糟蹋,這就是敬田。
我有一次到大學去,看見沒吃完的飯菜,很痛心。超過一半的人午餐都不會吃完,都把那些吃剩的飯菜扔在那里。有些食物至少需要長三到四個月,就這樣浪費了。有一個成語叫“暴殄天物”,飯菜都源于天地的孕育成長,包含農夫的辛勤勞作,你把它糟蹋了,就是糟蹋了上天的賜予。
“天物”,包含許多人的辛勞,天地的賜予,如果把它浪費了,其實就把自己的福給折掉了。所以,你越懂得珍惜物品,你的福就越多,而且越長壽。為什么?有時候,你也許因為節儉,原本六十歲的福壽可以延長到八十歲,如果你特別浪費,也許到五十歲的時候你的福壽就已經花完了。所以,珍惜物品很重要,這樣才有福,不然每天在折福。
古時候有兩個讀書人,他們兩個很巧,同年同月同日同一個時辰生,然后他們考上秀才、考上進士,全部一樣。后來兩個人分到的也是同樣的職位,福報差不多。后來,其中一個去世,另外一個來幫他辦后事,當天晚上就對著這個朋友的靈位講,假如上天有知,請你告訴我一下,可能我的壽命也差不多了。結果當天晚上他的朋友就在夢中告訴他:“你不要擔心,我是從小家里有錢,所以很會花錢,我的福報已經享完,我就必須走。而你從小很貧窮,又很節儉,所以你的福報還很長。”后來確實比他朋友多活了幾十年。這在古書里面都有記載。所以這個敬田很重要。
諸位同學,我們每天的福報都有加減乘除。所以要積德行善,懂得報恩、憐憫他人,恭敬一切人事物,這樣就能積累福報,邁向幸福的人生。
有一個博士,有24小時剛好要過一條大河,一個船夫就劃著槳送他過去。因為是大河,得有一段時間才會到達對岸,他坐在船上就開始給船夫講:“你懂不懂生物學?”船夫說:“不懂。”“你懂不懂物理學?”船夫說:“不懂。”“你懂不懂得古典音樂?”船夫說:“我不懂,我只懂得劃槳。”因為那是他的專業。結果博士就說:“哎喲,那么你生命的一半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講完沒多久,突然驚濤駭浪,烏云驟起,下了很大的雨,結果船就翻了。博士不會游泳,他在那里呼天搶地,船夫是游泳好手,他把博士救到岸上。船夫笑著跟他講:“博士,我不會生物學,我不會物理學,我不會古典音樂,我的生命就一半沒有意義。可是你不會游泳,你的命就全部丟掉了。”所以這一生,你拿到博士也不見得是幸福的。我們具備哪些條件才能保障人生幸福,才能夠安身立命?人生應該做一點事才好,不能白白來這個世間。
蔡禮旭老師的喜歡
好的,老客了
這本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