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特教授是德國著名力學家、近代流體力學奠 基人、哥廷根學派杰出代表。為紀念他的巨大貢 獻,1957年起,德國宇航學會和應用數學力學學會在 每年應用力學和數學年會上,邀請一位國際著名 力學家作紀念普朗特的報告—《普朗特紀念報告譯文 集--一部哥廷根學派的力學發展史(精)》。
張維和符松等編譯的《普朗特紀念報告譯文集-- 一部哥廷根學派的力學發展史(精)》的這些報告內容 廣泛深入,地闡述了普朗特的治學理念、學術成 就、研 究方法和人格魅力,涉及當時力學領域的研究成 果和發展趨勢,并附有大量參考文獻,因而可以 說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水平和代表性的現代哥廷根學 派的力學發展史,是航天航空研發人員、力學研 究工作者、教師和研究生極其珍貴的參考資料寶庫。
在力學的發展史中,哥廷根學派有著特殊的地位,對流體力學尤其如此。哥廷根學派學術思想的實質是理論聯系實際,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互融合和相互促進,為工程實踐服務;其代表人物是F.Klein和L.Prandtl等。德國宇航學會和應用數學力學學會為紀念普朗特的重要學術貢獻,每年在學會的年會上舉辦一些普朗特紀念報告,這些報告既代表了當時力學界有影響的一些學術成果,也是對哥廷根學派學術思想上的弘揚。清華大學的幾位老師在張維和符松等別具慧眼的倡導下,將普朗特紀念報告收集整理并編譯成了《普朗特紀念報告譯文集--一部哥廷根學派的力學發展史(精)》,介紹給中國力學界,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及時部分 普朗特紀念報告譯文
第1屆(1957)50年流動研究之教訓,Albert Betz
第2屆(1958)航空研究之當代問題,Hugh.L.Dryden
第3屆(1959)關于低粘性流動中旋渦區的形成,Maurice Roy
第4屆(1960)熱浮力流和傳熱,Ernst Schmidt
第5屆(1961)獲得物理問題一致有效近似解的方法,M.J.Lighthill
第6屆(1962)1962年流體物理的幾個方面,WalterTollmien
第7屆(1963)數學家在空氣動力學研究中的任務,Robert Sauer
第8屆(1964)空氣動力學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akob Ackeret
第9屆(1965)航空航天工程中的最小值問題,AdolfBusemann
第10屆(1966)機翼空氣動力學的一些新成果,Hermann Schlichting
第1 1屆(1967)機翼理論的一些發展,Dietrich Kfichemann
第12屆(1968)SAAB 37"VIGGEN"飛機的氣動彈性研究,Helmut Wittmeyer
第13屆(1969)流體力學中線性化的可能性與界限,Klaus Oswatitsch
第14屆(1971)行進波,Paul Germain
第15屆(1972)多體系統動力學的進展,K.Magnus
第16屆(1973)激波,E.Becker
第17屆(1974)關于塑性理論發展的思考,Walclaw Olszak
第18屆(1975)通往流體力學問題的途徑,Fritz Schultz—Grunow
第(1976)流體力學近似解及其物理解釋,Eric Truckenbrodt
第20屆(1977)一些特殊的邊界層問題,A.D.Young
第2l屆(1978)粘性導熱介質的流動不穩定性,Jt~rgen Zierep
第22屆(1979)流動中的縱向渦,HubertLudwieg
第23屆(1980)非線性聲學——回顧與展望,Nikolaus ROTT
第24屆(1981)流動聲學的新進展,Ernst—August Mueller
第25屆(1982)熱毛細管流(熱MARANGONI對流),Walter WUEST
第26屆(1983)尾流運動學,Karl Wieghardt
第27屆(1984)湍流中的擬序結構與普朗特的混合長度理論,MartenT LANDAHL
第28屆(1985)彈性穩定,WT Koiter
第29屆(1986)流動的不穩定性和向湍流的轉捩,John T.STUART
第30屆(1987)機翼理論的發展,REppler
第31屆(1988)激波的Mach反射,H.Homung
第32屆(1989)1985年后Prandtl邊界層理論的意義,K.Gersten
第33屆(1990)自由剪切湍流的邊界層理論,w.Schneider
第34屆(1991)關于湍流流動計算方法的發展,J.C.RoSa
第37屆(1994)粘性流動的分區,H.Oe~eljr. 摩擦流動中幾個區域的數學分析,Oe~el,Jr.H.;Delfs,J.
第39屆(1996)40年從事L.普朗特創立的邊界層流動的教學和研究回顧, INGEN.J.L.VAN
第41屆(1998)經典氣體的非經典流動現象,A.Kluwick
第42屆(1999)細長渦,Egon Krause
第44屆(2001)飛行模擬和控制設計的空氣動力學進展,Peter G Hamel
第46屆(2003)流量測量中的流體力學問題,Volfgang Merzkirch
第47屆(20041前飛狀態下直升機旋翼的流固相互作用,Siegfried Wagner
第48屆(2005)后掠機翼的發展,一項技術挑戰(摘要),Hans.Ulrich Meier
第49屆(2006)可壓縮湍流:預測和分析,Rainer Friedrich
第5 l屆(2008)具有跨聲速壓縮機的現代飛機推進器中的流動,Dietmar K.Hennecke
第二部分 其他紀念文章譯文
1.(1904)論粘性很小的流體運動,Ludwig Prandtl
2.(1955)邊界層理論和實驗50年,Hugh L.Dryden
3.(1959)近30年來邊界層理論的發展,Hermann Schlichting
4.(1975)路德維希普朗特——人格魅力及影響,HenryG6rtler
5.(1977)邊界層理論發展史,Itiro Tani
6.(1987)路德維希普朗特和他的威廉皇帝研究所,A K.Oswatitsch
后記
東西不錯,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這個商品不錯~
滿意!
真的很不錯
和數學年會6上,邀請一位國際著名力學家作紀念普朗特的報L告—《普朗特紀念報告譯文集一部哥廷根學派的力學U發普朗特
大家書寫的文集,新思維,至少對中國的許多學人來講是這樣的。
非常欣賞德國學術深厚的數學物理傳統,不為抽象而抽象,不為實際而瑣屑。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恰到好處。風格嚴謹而強悍。贊!
哥廷根學派的思想關鍵是實事求是,很精彩。希望中國也出這樣的大師級人物,雖任重道遠,但應不斷追求。清華幾位教授的工作值得我學習。
普朗特是現在流體力學的鼻祖,大家寫的書,很值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