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2012年全新修訂版)》為了建立這個快樂溝通的平臺,圍繞"如何說""怎么聽",作者阿黛爾 法伯、伊萊恩 瑪茲麗施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代替懲罰的方法、鼓勵孩子自立、恰當地贊賞孩子、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尤為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創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給出了實現這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并配有相應的練習題。
阿黛爾 法伯(Adele Faber)和伊萊恩 瑪茲麗施(Elaine Mazlish)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她們的著作不僅深受家長的歡迎,而且也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
兩位作者的本書《解放父母解放孩子》(Liberated Parents Liberated Children)曾榮獲"克里斯多佛"獎,第二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Listen So Kids Will Talk)銷售量超過300萬本,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關于這本書的講座教材和錄像帶被全球20多萬個親子團體所使用。
隨后她們又出版了一系列親子教育圖書,其中《如何說孩子才肯學》(How To Talk So Kids Can Learn—At Home and In School)被美國《兒童》雜志評為"家庭教育年度佳圖書";《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Siblings Without Rivalry)榮登《紐約時報書評》暢銷書排行榜名。
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里。
兩位作者都曾師從于已故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 吉諾特(Haim Ginott)博士,她們是紐約市社會研究新校(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和長島大學家庭生活協會(Family Life Institute of Long Island University)的創建者。
阿黛爾 法伯,本科畢業于美國皇后學院戲劇專業,獲學士學位,又在紐約大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她曾在紐約市的高中任教8年。
伊萊恩 瑪茲麗施,本科畢業于紐約大學,獲舞臺美術的學士學位,畢業后創建并指導了格羅斯維諾爾和雷諾克斯 希爾社區活動中心的兒童節目。她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畫家和作曲家。
兩位作者都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們已被收錄于美國名人錄。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謝辭
如何閱讀本書
第1章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很簡單,接受他們的感受。
我們和孩子是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的,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能開始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
幫助孩子面對他們感受的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愿望
第2章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為他們和我們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長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開始。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的五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見的,或者描述問題
2.提示
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4.說出你的感受
5.寫便條
第3章 代替懲罰的方法
懲罰孩子,實際上剝奪了他從內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煩的制造者,要把他們當做解決問題的積極參與者。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
1.請孩子幫忙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6.采取行動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當孩子屢教不改時,家長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第4章 鼓勵孩子自立
家長培養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親自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掙扎,在自己的錯誤中得到成長。
讓孩子依賴感降到最少,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鼓勵孩子自立的六個技巧: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問太多問題
4.別急著告訴答案
5.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6.不要毀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學會贊賞孩子
在家里得到贊賞的孩子,更愿意為自己設立較高的目標。
贊賞需要謹慎,善意的贊賞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拒絕。
做父母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學會如何及時稱贊孩子做對的事情。
贊賞孩子的三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見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第6章 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影響到孩子們的行為。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比做一個"媽媽的乖女兒"更重要。
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的六個技巧:
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
4.以身作則
5.記住孩子那些特別的時刻
6.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
第7章 融會貫通
改變孩子,需要將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精彩在繼續
1.多年以后
Ⅰ是這樣,但是…… 如果……會怎么樣?
Ⅱ孩子們的"母語"
Ⅲ讀者來信
2.30周年紀念版感
3.下一代的成長
為讀者推薦的家教圖書
不錯不錯,準備閱讀
不錯滴書,有寶寶滴媽媽都很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