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回憶錄1914—1933圖書
人氣:42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回憶錄1914—1933

德國政論家與歷史作家哈夫納回憶錄 兩次世界大戰,國家政局巨變 一代青年,在自己的祖國成為流亡者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紀實文學  
  • 作者:德國)[塞巴斯蒂安·哈夫納] 著 [周全]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4769433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10
  • 印刷時間:2017-10-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著名政論家與歷史專論作家塞巴斯蒂安 哈夫納青年時代的回憶錄。全書始于1914年夏天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結束于1933年底,即哈夫納在“候補文官營區”通過“世界觀教育”之際,而那一年正是第三帝國元年。在本書中,哈夫納著力展現了兩個實力懸殊對手之間的決斗:一方是強而有力且肆無忌憚的國家,另一方則是一個既渺小又名不見經傳的平民青年。作為一個成長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普通德國青年,作者生動描述了那一代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心理狀態以及他們所親歷的國家和社會的變遷。

編輯推薦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是一部不同凡響的作品,集奇人、奇事、奇書于一身。它撰寫于1939年,但在六十一年以后才首度與世人見面。本書出版后,受到了媒體的廣泛好評,并被書評界譽為“2000年度德國出版的有價值圖書”。《美國圖書館協會書目》將本書與《安妮日記》相提并論,稱之為“書中瑰寶”。德國《時代報》于2002年秋將本書列入德國學生必讀的五十本圖書之—,而同時入選該書單的包括歌德的《浮士德》與《少年維特的煩惱》、卡夫卡的《審判》及《短篇小說集》、馬丁 路德翻譯的《馬太福音》、托馬斯 曼的《威尼斯之死》、特奧多爾 施托姆的《白馬騎士》等世界文學名著,由此可見本書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塞巴斯蒂安 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1907年生于柏林,逝于1999年,被公認為20世紀德國歷史最重要的時代見證者之一。1938年移居英國擔任記者,1954年以英國《觀察家報》海外特派員的身份重返德國后,自1961年起先后為德國《世界報》《明星周刊》撰寫政論專欄。哈夫納著有一系列以歷史為主題的暢銷書,其中包括《解讀希特勒》《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不含傳說的普魯士》《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回憶錄,1914—1933》等。

目錄

譯序 良知即為其心中之尺度

及時部 序幕

01 啞謎

02 歷史事件的不同強度

03 及時次世界大戰爆發

04 一場國家大戲

05 “十一月革命”與德皇退位

06 革命的破壞者與“義勇軍”

07 內戰的“戰火洗禮”

08 卡普政變

09 拉特瑙部長遇刺身亡

10 群魔亂舞的1923年

11 平淡的施特雷澤曼時代

12 “體育病”

13 施特雷澤曼之猝逝——末日的開端

14 嚴峻的布呂寧時代

15 準備就緒

第二部 革命

16 我的父親——普魯士清教徒

17 假革命(1933年2月)

18 柏林的嘉年華舞會

19 國會大廈縱火案

20 “第三帝國”的誕生(1933年3月)

21 生活正常如昔

22 真革命

23 柏林高等法院的沉淪(1933年3月31日)

24 查莉——兩段奇特的插曲

25 抵制猶太人的行動與弗朗克 蘭道之流亡

第三部 告別

26 什么是真正的歷史事件?

27 與狼共嗥(1933年4月)

28 舊世界的解體

29 三種“置身事外”的誘惑

30 一群朋友的分崩離析與“科佩尼克大屠殺”

31 自己祖國之內的流亡者

32 異族統治是否勝過納粹統治?

33 不真實的夏天

34 泰蒂重返柏林

35 你怕我,我怕你——“第三帝國”的精髓

36 抵達于特博格候補文官營區

37 于特博格的“世界觀教育”

38 “我”而今安在?

39 被“同志化”的德國人

40 兩個狂歡晚會

后 記

增訂版說明

大事年表

在線預覽

即將在此講述的故事,具有一種“決斗”的性質。

那是介于兩個實力懸殊對手之間的決斗:一方是強而有力且肆無忌憚的國家,另一方則是一個既渺小又名不見經傳的平民。這場決斗未曾在習稱的“政治角力場”上進行,而且那位平民既未投身政治,更絕非“謀反者”或“國家公敵”之流的人物。他始終居于的守勢,除了捍衛其敝帚自珍的己身人格、生命和榮譽之外,別無所求。可是,他必須朝夕與之為伍的國家卻用盡極端粗暴,甚至有些笨拙的手段,不斷對這一切進行攻擊。

那個國家運用恐怖的威脅,勒令該平民舍棄自己的男女朋友、拋開自己的想法來采納官方的論點,并要求他以自己不習慣的方法來行禮,按照自己不喜歡的模式來吃喝,把閑暇時間用于令自己深惡痛絕的活動,獻身于自己所抗拒的冒險行為,更進而逼迫他否定過去與自我。尤有甚者,他必須不斷為上述事項公開表達狂熱的興奮與感謝之意。

這一切都是那位平民所無法接受的。他雖然身為受害者,卻沒有做好太多反擊的準備。他絕非天生的英雄或殉道者,而只是一個具有許多弱點的普通人,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危險時代的產物。但他不愿如此忍氣吞聲下去,于是走上了決斗之路——心中既無激情,甚至帶著幾分無奈,卻默默有著絕不退讓的決心。

他的實力當然遙遙落于對手之后,但在行動上可以比較靈活。人們將會看見,他如何采取迂回運動,時而閃避,時而驀然重返;以及他如何穩住身子,在千鈞一發之際撥開重擊。人們將會承認,對一個不具特別英雄色彩或殉道者風格的平凡人而言,他的表現可謂非常頑強。可是人們也將看見,他無論如何還是必須終止戰斗。如果有人愿意的話,也可以換個說法來表示,那就是,他必須把戰斗轉移到另外一個層次。

那個國家是“德國”,而那位平民正是在下。我們之間的爭斗可能會像其他競賽游戲一樣,讓別人看得津津有味。(我希望它真的有趣!)但我并非純粹為了消遣娛樂才講述這些故事,因為在我心中還另外存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

我個人與“第三帝國”之間的決斗絕非特例。一介平民為了捍衛自我及維護個人榮譽,而與一個強大且充滿敵意的國家進行決斗之故事,六年來已經在德國上演了千萬次。它們每一次都于的隔離之下進行,缺乏外界的配合及參與。不少天生即具有英雄風格或殉道者色彩的“決斗者”表現得比我更為突出,直到他們進了集中營、上了斷頭臺,甚至有資格將來被人立碑紀念為止。但其中也有人很快就歸順,今天早就成為只能暗中發發牢騷的“沖鋒隊預備隊員”,或納粹組織的小頭頭。

我個人的遭遇只不過是一個很尋常的案例而已。正因為如此,人們可以從中看出,今天尚待在德國的人們到底還能夠有什么樣的機會。

人們將會發現,德國人已經處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倘若外界愿意的話,他們原本不必變得如此窮途末路。而且我相信,外界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希望他們不再這么毫無指望。如果外界能夠采取實際行動的話,縱使無法阻止這場戰爭——現在為時已晚——但至少也可以借此縮短幾年打仗的光陰。這是因為,凡出于善意而努力捍衛個人的和平與自由之德國人,正在有意無意之間同時捍衛其他的事物,那就是世界的和平與自由。

基于這個道理,我始終覺得有必要把世人的注意力,引導到正發生于不為人知的德國國內之事件。

在這本書里面我只作敘述,不會講出大道理來。但本書內含一個道德寓意,那就好像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貫穿全曲之“另一個旋律主題”一樣——啞謎。

我并不介意有人讀完本書以后,忘卻我講述的冒險經歷和交互事件。但是,人們若能記得那個秘而不宣的道德寓意,我將于愿已足。

媒體評論

這部大師之作……娓娓道出希特勒帝國難解的重重謎團,幾乎令現代探討同一主題的長篇大論均瞠乎其后。

——美國《評論月刊》

哈夫納通過的觀察力與想象力,以生動逼真和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現出德國普通平民的心理狀態……其深刻的見解說明了希特勒如何得以大權在握。

——英國《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這本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以難得一見的方式,而深刻地描繪出納粹主義崛起的時代氛圍。

——德國中部廣播電視臺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