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為王樹增非虛構文學著述中規模挑選的作品。武器簡陋、兵力不足的軍隊對抗擁有現代武器裝備的兵力龐大的軍隊,數量不多、面積有限的解放區很終擴展成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共和國,解放戰爭在短短四年時間里演繹的是人類歷目前的戰爭傳奇??壳帮L云,政治智慧,時事洞察,軍事謀略,軍隊意志,作戰才能,作品具有宏闊的視角和入微的體察,包含著驚心動魄的人生沉浮和變幻莫測的戰場勝負,盡展中國歷目前規模挑選的一場戰爭的豐饒內容。這是一部關于一個國家如何艱難新生的歷史。
王樹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長篇紀實文學《朝鮮戰爭》、《長征》,長篇歷史隨筆《1901年》等。作品曾獲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國出版政府獎、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及時章 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紀愈大愈不愿意洗臉"
青春作伴好還鄉
闖關東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活著的最偉大的美國人"
狹隘的關門主義
第二章 較大多數萬歲
四平之戰
中原突圍
"蔣若攻李,粟必攻蔣"
古老的中國戰術和漂亮的美國帽子
較大多數萬歲
和平已經死了
第三章 哀莫大于心死
奇寒中的吶喊
哀莫大于心死
農民厭惡馬師長
姑嫂二人忙點燈
囊形地帶和中樞安全
第四章 戰場的腰部
胡宗南:為人民服務處
孟良崮
黃土溝壑
戰場的腰部
夏季攻勢
第五章 破釜沉舟
共產黨是否失敗了?
戰略進攻
破釜沉舟
"領導爬起來"
"共軍北渡黃河公算較大"
第六章 朗照邊區勝利花
"打他三個鐘頭再走不遲"
半島之爭
朗照邊區勝利花
打倒才有飯吃
瑟瑟秋風中的反腐與作戰
"他們也未必愿意長期打仗"
第七章 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黑發美少年
衛立煌:"我參加共產黨好嗎?"
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沉重的門板
麥子是個好東西
第八章 把漢江變成內河
烽煙起洛陽
只準活著打下去,不準活著退下來
涇渭河谷
打龍亭
把漢江變成內河
第九章 決戰的序幕
群眾的集體意識
黃土黃
濟南戰役:一次嚴重作戰
濟南戰役:不停頓地攻擊
濟南戰役:決戰的序幕
靠前章 青春作伴好還鄉
"年紀愈大愈不愿意洗臉"
一架帶有美軍標志的飛機在中國黃土溝壑的上空盤旋。
這是一九四四年七月里的。
在此之前,因為很少有飛機在延安降落,這個共產黨中央所駐扎的偏僻小城內還沒有稱得上機場的設施?,F在,那個被稱為"機場"的地方只是一片較為平坦的空地。
正是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的那段日子,大半個歐洲都被戰場上空的陰霾所籠罩。但是,在亞洲戰場的中國戰區,進入夏季以來卻十分干燥。由于手中有共產黨事先親自起草的一封關于這塊空地的規模、走向以及各種可以利用的地面標記的電報,駕駛飛機的美軍飛行員很快就發現了那個"機場",并且迅速地俯沖下去——他們有充分的理由享受此刻奇異的感覺:當盟軍飛行員在濕氣濃重的歐洲云層中躲避德軍密集的對空炮火時,他們身邊的天空卻出奇的湛藍寧靜。更重要的是,在機翼下這片充滿神秘色彩的土地上等待他們的,是無論意識形態還是生活方式都被政府描繪得千奇百怪的共產黨人以及追隨著他們的士兵與百姓。這一切,都使得美軍飛行員此刻的行動如同一次氛圍奇特的飛行表演一但是,還是出事了。飛機的輪子剛剛接觸地面,左輪猛地撞上一個看似松軟實際上異常堅硬的黃土堆,機身立即向左傾斜,瞬間變成一團帶著尖厲呼嘯的巨大的黃色煙塵,煙塵在接那片空地盡頭的時候戛然而止,機頭戳在地上使整個飛機幾乎豎立起來,機艙的左側裂開一個大窟窿。駕駛和乘坐這架飛機的數名美國軍人驚魂未定地從機艙里爬了出來,他們顯然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立即感受到延安炙熱耀眼的陽光和濃烈醇厚的黃土氣味。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發生在中國的規模巨大的戰爭——戰爭的一方稱之為"解放戰爭",另一方稱之為"戡亂戰爭"——毫無疑問是一場典型的內戰。但是,自人類社會進入代以來,發生在世界任何區域的所謂"內戰",僅僅是對交戰對象和戰場地理的界定而已,其影響毫無例外會超出戰爭發生國的國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靠前社會的各個方面——敘述二十世紀中葉發生在中國的那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必須從戰爭爆發前一年一架倒霉的美國飛機開始。因為,當那架飛機在跑道盡頭變成一團跌跌撞撞的煙塵的時候,站那片空地邊的延安軍民驚駭的叫聲以及爬出飛機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迷茫的神色,無疑是中國即將進入的那段動蕩歲月和即將爆發的那場戰爭的具有意味的開端。
那個夏天,美國人急于飛往延安的原因是:首先,中國國民黨軍隊在對日作戰中一再失利,而需求的對華援助越來越多,引起美國朝野的一片不滿。其二,美軍已經開始轟炸敵后日軍目標,迫切需要共產黨抗日武裝提供有關情報和營救降落在敵后的美軍飛行員。其三,或許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令人無法忽視的程度,與中國共產黨人接觸并了解他們,是戰后美國政府制定符合美國利益的對華政策所必需的。正是這一切,使得一九四四年夏季仍處在數十萬國民黨軍封鎖中的延安,突然間熱鬧起來。 。
延安,中國當代目前一個奇特的地方。延安的歷史,已使它從一個普通的地名,變成一個含義復雜的政治詞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片土地貧瘠、植被稀疏、被國民黨政府稱為"匪區"的地方,卻被全中國的熱血青年視為尋求民族解放和國家新生的神圣之地。在延安散落著泥屋和窯洞的數條干涸的河川之中,聚集著當時中國很富社會理想與政治抱負的精英,聚集著經過萬里長征幸存下來的共產黨官兵,聚集著因為向往一個嶄新的國家遠道而來的學者、作家、畫家、作曲家。延安指揮的武裝力量遍布整個中國,人數已達六十三萬之眾——在某種程度上講,這里就是一個"國家",盡管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其合法性。
在美軍觀察組到來之前,無論怎樣阻撓,一個渴望踏上這塊神秘土地的中外記者團,還是在盟軍開始諾曼底登陸作戰的第三天來到延安。中外記者們發現,共產黨人在這片黃土地上所創造的一切,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意外和新奇紛至沓來。共產黨軍隊總司令宴請了他們,并和他們一起欣賞了藝術家們演唱的《同盟國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被國民黨報刊描繪成"匪首"的共產黨性情溫和,除了不斷地吸煙之外,這個高個子長頭發的南方人舉止從容不迫、神態安然自得。在回答記者們提出的"國共兩黨是選擇戰爭還是和解"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共產黨人和人民的選擇不是內戰,而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外記者們從日常生活的層面上認識了——"在延安,毛是可以接的,并且是很簡樸的。他會在遍地黃土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談,他不帶警衛。當和我們在內的一群人拍照時,他不站在中間,也沒有人引他站在中間,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時在邊上,有時站在別人身后。"
美軍觀察組雖然被延安的一個黃土堆弄得心驚肉跳,但是《解放日報》刊發的題為《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的社論,還是讓美國人十分高興。社論不但說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是中國抗戰以來很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而且據說社論標題中的"戰友們"三個字,是親自加上的。共產黨軍隊的不錯將領一一向美軍觀察組介紹抗日根據地的情況,介紹是極其詳細的,僅德懷關于八路軍在華北的抗戰就整整講了三天。對隨行的美國駐華使館二等秘書謝偉思表示,中國問題的關鍵是國共兩黨的關系,共產黨人深知內戰對于國家經濟和遠東穩定的破壞。在目前情況下,因為國民黨政府依靠美國的大量援助,所以在中國防止內戰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美國的影響。由于擔心一旦抗戰結束,美軍撤離后,國民黨軍會立即發動內戰,甚至向美軍觀察組提出:"美國是否有可能在延安建立一個領事館?"
受到友好接待的美軍觀察組吃上了延安生產的面包,而和延安軍民則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美軍觀察組帶來的電影——汽油發電機轟轟作響,銀幕上是一個永遠走著鴨子步的落魄的美國流浪漢,在流浪漢的身后,是那個距離延安十分遙遠的國度閃閃爍爍的摩登時代。
接著,美國總統特使帕特里 J 赫爾利到達延安。
赫爾利曾經是胡佛總統時期的陸孽部長,出任羅斯福總統特使之后不久,他便成為美國駐華大使。由于深陷中靠前戰開始時復雜的政治漩渦中,這個美國人很快就被共產黨人視為一個出爾反爾的政客。但是,他靠前次來延安的時候,受到了真誠的歡迎。特別交代,要專門為赫爾利"開個歡迎會","再搞點音樂晚會"。延安方面期待的心境,源于重慶傳來的情報。不久前,在重慶的共產黨代表已與赫爾利見過面,赫爾利對和說:對共產黨的態度已經緩和,并且同意他必要時與共產黨人接觸。雖然是中國戰區的抗日,但是按照美國人的看法,他的國民政府不是一個民主的政府而是一個專制的政府。中國共產黨應該得到合法的政治地位。他代表羅斯??偨y來到中國,就是要促成中國一切軍事力量的統一,以很終戰勝同盟國共同的敵人。雖然美國支持由來統一中國的軍事力量,日美國同時知道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很強大,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重要因素。因此,他準備在國共兩黨之間進行"撮合"以求得雙方的合作。
在此之前,包括在內,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都沒有見過赫爾利。于是,與前些日子那架運載美軍觀察組的飛機出現意外一樣,這位美國特使也令延安的共產黨人感到了頗多的意外。赫爾利乘坐的飛機在延安降落時,正好在那片空地上,當他得知走下飛機的那個外國人是赫爾利時,立即招來一個步兵連作為臨時儀仗隊。六十一歲的赫爾利"伸直身子,挺起胸膛"接受步兵連的檢閱,"像一個得意洋洋的小伙子那樣高叫印第安人的戰爭口號"。這一情景令急忙趕來歡迎他的共產黨領導人不禁"瞠目結舌"。
靠前次會談,面對、、,基本上是赫爾利一個人在滔滔不絕。他再次強調自己到延安來是得到國民政府批準的,蔣委員長不但愿意承認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的合法地位,并且愿意承認中國其他一切政黨的合法地位,同時正在考慮以某種形式吸收共產黨人參加軍事委員會——雖然這是美國人所期望的戰后中國的政體樣式,美國人正從各方面影響迫使他接受這樣的政體,雖然美國人或多或少地預感到如果國共無法合作這個國家將面臨什么樣的危險,但是,美國人既不了解國民黨,也不了解共產黨,更不了解中國。赫爾利拿出一份名為《為著協定的基礎》的文件,親自為共產黨領導人朗讀起來:
一、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將共同工作,來統一在中國的一切軍事力量,以便迅速擊敗日本與重建中國。
二、中國共產黨軍隊,將遵守與執行中央政府及其軍事委員會的命令。
三、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將擁護為了在中國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孫中山的原則。雙方將遵行為了提倡進步與政府民主程序的發展的政策。
……
性價比高,非常喜歡,快遞及時,晚上了還給送貨真是很辛苦。書非常喜歡,下次有合適的還會再來選購。
正版
王先生的書非常值得一看文軒發貨很快包裝仔細值得信賴
三十二個贊
印刷字體什么的都很好 值得推薦
價格很美麗
好書,值得推薦
這本書不錯,內容詳實,文筆生動
好書,是正版的,物美價廉,值得收藏。推薦購買。
以前在書店買的上下冊,上冊丟了補上,當當購買和書店買沒什么區別。
以前看過試讀版,內容很好,才買的實體書收藏。感覺王樹增的“解放戰爭”是迄今為止最全面介紹解放戰爭歷程的書,能夠在大角度全面分析、描述戰爭,而具體的戰役又寫的格外細致。這本書所將的解放戰爭的戰役和歷史,許多是以前沒有聽說的,有的部分多了更多細節內容,整體比較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