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余、溫自強編著的這本《老年人胃腸道疾病 100問(第2版)》介紹了老年人常見的胃腸道疾病種 類、癥狀、診斷、治療、護理和預防方法,根據患者 在治療中關心并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指導,對患者如 何求醫進行指導和幫助。
黃新余,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師從國際著名外科學專家錢允慶教授。1998年、2000年兩次赴美國訪問、學習,主攻胰腺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工作27年,對普通外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胃腸道腫瘤和甲狀腺疾病診斷和外科治療經驗豐富。尤其擅長肝臟腫瘤、膽道腫瘤、胰腺腫瘤及復雜膽道疾病、門靜脈高壓癥的外科手術治療,手術細致,技術精湛。開展了CT引導下32F導管后腹膜穿刺引流微創方法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顯著提高了其搶救成功率。對胰島素瘤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近年來開展了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和保留脾臟的胰腺體尾部切除術等損傷控制手術。成功開展了數十例高齡胰腺癌患者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并發癥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市、局級課題多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SCI 10篇。參編《胰腺外科學》、《胰腺外科疾病診斷治療學》等專著2部。培養研究生十余名。
1 認識胃腸道疾病
胃、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胃炎
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胃問質瘤
胃癌
腸梗阻
腸扭轉
結腸癌
直腸癌
急性闌尾炎
痔
2 老年人胃腸道疾病知識100問
老年人胃腸道疾病知識100問
什么是胃、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有哪些主要表現?
哪些胃潰瘍患者必須進行外科治療?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在醫學上有何意義?
為什么世界衛生組織把幽門螺桿菌列為I類致癌因子?
用呼氣檢測幽門螺桿菌,其度有多高?
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法有哪些?治愈后會不會復發?
如何預防胃潰瘍?
什么是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有哪些主要表現?
胃、十二指腸潰瘍多發于哪個季節?性別與發病率有無關聯?
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有哪些治療方法?
什么是胃竇炎?它有哪些癥狀?
什么是慢性胃炎?它有幾種類型?
慢性胃炎有怎樣的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是胃癌的前身"這句話對嗎?
為什么說"胃是情緒的調色板"?
為什么慢性胃炎伴隨潰瘍且經常出血者宜及早手術治療?
什么是胃癌?
我國的胃癌發生率在世界上處于何種水平?
胃癌發病的相關因素有哪些?
胃癌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有關嗎?
胃癌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胃癌的手術治療有幾類?
怎樣進行胃癌的化學藥物療法?
如何預防胃癌?
胃癌術后該如何調整飲食?
什么是慢性結腸炎?
為什么炎性腸病應該積極治療?
何謂腸易激綜合征?
什么是胃鏡?哪些人需要做胃鏡?
什么是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適用于哪些人?
做胃鏡和腸鏡對胃腸道會造成損傷嗎?
做腸鏡檢查時選擇"無痛腸鏡",是否就是上麻藥?
對患有慢性胃炎或慢性腸炎的患者,兩次內鏡檢查之間宜間隔多少時間?
什么是腸梗阻?
引起機械性腸梗阻的病因有哪些?
哪些原因會引起動力性腸梗阻?
引起血運性腸梗阻的原因是什么?
腸梗阻有哪些主要表現?
腸梗阻的治療原則是什么?
腸梗阻基礎治療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哪些腸梗阻患者適合于手術治療?
哪些腸梗阻患者適合非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腸梗阻?
什么是乙狀結腸扭轉?
乙狀結腸扭轉病因有哪些?
乙狀結腸扭轉有哪些主要表現?
乙狀結腸扭轉為什么必須及時手術治療?
乙狀結腸扭轉有哪些手術治療方法?
什么是結腸癌?
結腸癌的病因有哪些?
結腸癌早期有哪些主要表現?
結腸癌患者在腹部檢查時能否摸到腫塊?
結腸癌有怎樣的腸梗阻表現?
為什么結腸癌會有中毒癥狀?
結腸癌晚期有什么癥狀?
結腸癌手術切除包括哪些范圍?
結腸癌并發腸梗阻時怎樣進行手術?
如何預防結腸癌?
用于預防結腸癌的藥物有哪些?
直腸癌的主要癥狀表現有哪些?
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方式有哪幾種?
放射療法對直腸癌切除手術有什么作用?
結直腸癌化療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什么是結直腸癌的綜合治療?
結直腸癌綜合治療對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何意義?
對直腸癌還有哪些治療方法?
直腸癌應該如何預防?
什么是老年人急性闌尾炎?
什么是胃腸息肉?
胃腸息肉是否需要手術摘除?
哪些疾病會引起慢性腹瀉?
什么是痔?
內痔有哪些主要表現?
外痔有哪些主要表現?
混合痔有哪些主要表現?
為什么痔會造成貧血?
什么叫嵌頓痔?
痔核嵌頓有什么危害?
痔反復發作的原因有哪些?
痔瘡手術前后,患者應注意哪些問題?
為什么說便秘對老年人的危害特別大?
洗腸排毒能否治愈便秘?
怎樣預防便秘,保持排便通暢?
民間所說的"小腸氣"是否是小腸疾病?
什么是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腹股溝疝有哪些主要表現?
腹股溝疝的手術治療有哪些方法?
哪些情況的腹股溝疝的患者可進行非手術治療?
什么是股疝?
股疝的發病特點?
股疝有哪些臨床表現?
股疝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些胃腸病會引起繼發性腹膜炎,具體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腹膜炎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急性腹膜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如何預防腹膜炎?
3 求診指南
對號入座學會掛號
什么情況下需要掛急診
門診就醫注意事項
上海市部分二、三級醫院一覽表
專家門診預約方式
1認識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器官,胃腸道的功能是受納食物,通過蠕動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其營養物質,然后把殘渣廢物排出體外。由于胃腸道的黏膜接觸病原體、毒性物質和致癌物質的機會較多,因此,容易發生感染、損傷和炎癥,胃腸道的腫瘤發病率較高也與此相關。老年人因機體功能的衰退和免疫力的降低,胃腸道的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更是十分普遍。為了強健我們的體質,保持胃腸道的健康,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充分認識引起胃腸道各類疾病的病因、癥狀和危害就顯得尤為重要。
1.1 胃、十二指腸潰瘍
一般將胃潰瘍(GU)和十二指腸潰瘍(DU)視為相同的疾病。二者均是消化性潰瘍,發病與胃酸的存在有密切關系。對其進行組胺H2受體拮抗藥和迷走神經切斷術治療均有效。但近年的研究和臨床資料表明,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有所不同。胃潰瘍常須與胃癌鑒別,但十二指腸惡性腫瘤極少見。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以部(球部)為主。因此,不同的潰瘍和它的并發癥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
1. 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密切相關。95%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與近80%的胃潰瘍患者中檢出Hp;Hp感染使發生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增加數倍,有1/6左右的Hp感染者發展為消化性潰瘍;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明顯降低潰瘍病的復發率。
2. 胃酸分泌過多
潰瘍只發生在與胃酸相接觸的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可使潰瘍愈合,充分說明胃酸分泌過多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理生理基礎。
3. 非甾體類抗炎藥與黏膜屏障損害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腎上腺皮質激素、膽汁酸鹽、酒精等均可破壞胃黏膜屏障,造成H+逆流入黏膜上皮細胞,引起胃黏膜水腫、出血、糜爛,甚至潰瘍。長期使用NSAID,胃潰瘍發生率顯著增加。
胃潰瘍的主要癥狀是上腹痛,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痛不同,十二指腸潰瘍癥狀發生在餐后2小時,進食則緩解;胃潰瘍疼痛因進食而加重,且發生在餐后至餐后半小時。發作持續時間和疼痛的程度均較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為甚。繼而進食腹痛加重,患者進食減少,因而在胃潰瘍發作時可伴有明顯的體重減輕。胃潰瘍患者常有惡心、嘔吐等癥狀。此外,胃潰瘍患者胃竇功能不全,可引起胃滯留和嘔吐。不論是十二指腸潰瘍還是胃潰瘍,許多患者并無上述典型的癥狀。二者癥狀可相混,故根據臨床癥狀難以區別潰瘍的類型。至少一成的活動性胃潰瘍患者無任何癥狀。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目標就是消除病因和控制癥狀,促進潰瘍愈合,預防復發及避免并發癥。目前常用的藥物分為以下幾類:
(1) 抑制胃酸分泌藥
目前臨床上主要有H2受體拮抗劑(H2-RA)及質子泵抑制劑(PPI)。PPI促進潰瘍愈合的速度較快、愈合率較高,適用于各種難治性潰瘍或NSAID潰瘍患者不能停用NSAID的治療時,還可與抗生素協同作用,可用于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因此是胃潰瘍的用藥。常用的PPI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2) 黏膜保護劑
目前已不屬于治療潰瘍的一線用藥,但與抑酸藥聯用后,可提高潰瘍愈合質量,減少潰瘍復發,常見的如硫糖鋁、膠體鉍,枸櫞酸鉍鉀、米索前列醇等。
(3) 胃腸動力藥
主要用于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的患者,以促進胃腸排空,緩解癥狀。
2.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幽門螺桿菌是胃潰瘍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應予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其不僅可以促進潰瘍愈合,還能預防潰瘍復發,從而徹底治愈潰瘍。
3. 手術治療
無嚴重并發癥的胃、十二指腸潰瘍一般均采取內科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嚴重并發癥進行治療。
1.2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我國屬幽門螺桿菌(Hp)高感染率國家,估計人群中Hp感染率為40%~70%。人是目前被確認的幽門螺桿菌傳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這一發展途徑已得到臨床驗證。
一般認為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的口口或糞口傳播是幽門螺桿菌的主傳播途徑。
(1)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的病因。幽門螺桿菌通過產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VacA)等物質而引起細胞損害;其細胞毒素相關基因(cagA)蛋白能引起強烈的炎癥反應;其菌體胞壁還可作為抗原誘導免疫反應。這些因素的長期存在導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癥。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幽門螺桿菌很少會被自發清除,因此慢性胃炎常長期持續存在,少部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可發展為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極少數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經長期演變可發展為胃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患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明顯高于普通人群。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有15%~20%會發生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還偶見發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者。不同地區人群中的個體感染幽門螺桿菌后的結果不同,被認為是細菌、宿主和環境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2)飲食和環境因素
世界范圍的對比研究顯示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發生率的地區差異大體與地區間胃癌發病率的差異相平行。這提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和發展還涉及幽門螺桿菌感染之外的其他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飲食中高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與胃黏膜萎縮、腸化生以及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3)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細胞的胃體黏膜萎縮為主;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體如壁細胞抗體(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伴惡性貧血者還可查到內因子抗體(intrinsic factor antibody,IFA);本病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橋本甲狀腺炎、白癜風等。
上述表現提示本病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體攻擊壁細胞,使壁細胞總數減少,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或喪失;內因子抗體與內因子結合,阻礙維生素B12的吸收,從而導致惡性貧血。
(4)其他因素
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時,含膽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
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如阿司匹林、速效感冒傷風膠囊)等藥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復損傷胃黏膜。
收到之后很滿意 推薦大家購買
總體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