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一個哲學家的心路歷程,講述了彭富春從普通的農家子弟,考進名牌大學中文系,數年之后繼續北上升造,成為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的高足。從文學跨界到哲學,從思想者跨越為寫作者;經歷種種現實和心靈的蛻變,終又留學哲人和詩人之鄉,成為哲學大師海德格爾的再傳弟子……本書理性地展示了一個漫游者的靈魂軌跡,感性呈現八十年代精神文化真相。
從農家子弟成長為李澤厚先生的高足鍥而不舍留學德國成為海德格爾中國的再傳弟子從文學天地跨界到哲學世界,從中國哲學跨越到德國哲學理性展示一個漫游者的靈魂軌跡,感性呈現八十年代精神文化真相。
彭富春,1963年生于湖北省沔陽縣(現為仙桃市)。1979-1983年學習于武漢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學習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李澤厚教授,獲哲學碩士學位;1991-1997年學習于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師從海德格爾晚期弗萊堡弟子博德爾教授,獲哲學博士學位。是武漢大學歷史上及時位留德哲學博士?,F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版前
獨 白
說 1田野之子
1.1 小兒子
1.2 父親之死
1.3 游戲的日子
1.4 上學去
1.5 開門辦學
1.6 向往天邊外
說 2 青春的夢幻
2.1 走出東荊河
2.2 新的世界
2.3 學習與生活
2.4 身心問題
2.5 夏日的孤獨
2.6 自由主義者
2.7 采集和釀蜜
2.8 初戀的苦惱
2.9 漫漫長夜
2.10 心靈的轉折
2.11 愛智慧
2.12 不安和騷動
2.13 轉變
2.14 夢想北京
2.15 東西漫游
2.16 說自己的故事
2.17 告別之夜
說 3 思想者與寫作者
3.1 從南到北
3.2 山水與建筑
3.3 思想的饑渴者
3.4 文化界的眾生相
3.5 在字符的世界里
3.6 肝病嫌疑者
3.7 何去何從
說 4 光明與黑暗
4.1 獨居梅園
4.2 一顆未升起的新星
4.3 年輕的引路者
4.4 受壓抑的人
4.5 圖章的風波
4.6 拒絕放逐
4.7 去德國的夢想
說 5 在哲人與詩人之鄉
5.1 北京莫斯科柏林的風景
5.2 異鄉人
5.3 嘴唇與耳朵的訓練
5.4 會說話的機器人
5.5 通向智慧之門
5.6 十字路口
5.7 斷腸人在天涯
5.8 誰是上帝
5.9 危機:危險或者機遇
5.10 巴黎印象
5.11 走向海德格爾
5.12 在雷馬克住過的房子里
5.13 在海德格爾的家鄉
5.14 羅馬之旅
5.15 修道院里的思想者
5.16 歸心似箭
說 6 還鄉者
6.1 回家的路
6.2 我愛珞珈山
結 語
后 記
補 記
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要開始講述我三十八年的故事。但此時在我面前沒有任何人,只有我自己那在身體之中的靈魂。他是最了解我的人,也是我最忠實的聽眾。他能判斷出,我是否在講真話,是否赤裸裸地將自身展示出來。
我不禁問自己:這三十八年究竟刻下了一個什么樣的歲月軌跡?
也許我是走在一條漫游的路上,從江漢平原到珞珈山,從珞珈山到北京城,又到德意志大地。我有時在白晝中行走,有時在黑夜中摸索。道路有寬有窄。它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向后。它也會形成一個圓圈,甚至會變成一條死胡同。我的漫游試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一條無人走過的路。
世上的漫游有種種形態,但最偉大的漫游是在邊界上。因此最偉大的漫游者是那些跨越邊界的人,是那越境者,是那冒險者。邊界是臨界點,也就是危機之處。危機本身包括了危險和機遇。但較大的邊界是有與無、生與死的臨界點。于是最偉大的漫游者是在有與無、生與死的臨界點上的行走的人。
作為漫游者之一,我知道路途是遙遠的。它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但任何一個邊界的轉換都能敞開新的地平線,在那里可以看到大地上最美麗的風景:日出與日落。
我的靈魂!你說呢?
好
內容裝幀都還好好
看看。。。。
很好,滿意
作者是我欽佩的哲學家,從鄉村到德國,從內地到海德堡巴黎瑞士,作者既有激情,看得很過癮!
了解了武漢大學的許多往事,想不到這個學者的經歷這么坎坷,我們自己都算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