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溫和,在學校會不會受欺凌?會不會耳根子太軟,被朋友帶壞?容易跟同學起沖突怎么辦?打不進同學的小圈子怎么辦?
其實這些狀況,和孩子普遍缺乏“與人相處”的能力大有關系。事實證明,孩子人際力強,則開朗自信,有著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反之若人際力弱,則會焦慮畏縮,競爭力崩退。人際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發展潛力和幸福感。
校園現場和親子咨詢經驗豐富的王意中心理師,圍繞人際關系的八大重點,針對青少年人際交往中的普遍困惑,帶領我們引導孩子修正、微調或轉換原先的人際模式,創造出適合自己且與社會融合的人際風格,告別陰霾,走向光明的晴天。
8項人際關系重點 32道人際疑難解答 180個好人緣養成秘
孩子太直率?
換個方式說話,改善溝通表達的能力。
孩子跟朋友在一起時容易退縮?
想要鼓勵他,請先從接納他的害怕開始。
孩子不敢對朋友說“不”?
委婉、輕柔地清楚表達自己的狀況,再多加個微笑,是說“不”的黃金組合。
你知道孩子有多煩惱“被排擠”嗎?
比起分數,爸媽更該關心的是孩子“朋友有幾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雜志專欄作家。目前為止演講場次已超過1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著有:《為什么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么辦?》《爸媽不得不教的事——孩子想知道的180個交友秘籍》《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等。
人際關系第1招:溝通表達
非學不可之溝通表達/ 14
問題一 孩子愛吵架怎么辦?/ 16
問題二 孩子愛告狀怎么辦?/ 21
問題三 孩子愛說八卦怎么辦?/ 26
問題四 孩子講話太直接怎么辦?/ 31
人際關系第2招:人際適應力
非學不可之人際適應力/ 38
問題五 孩子容易退縮怎么辦?/ 40
問題六 孩子老是獨來獨往怎么辦?/ 45
問題七 孩子轉學后不適應怎么辦?/ 50
問題八 孩子覺得被孤立了怎么辦?/ 55
人際關系第3招:分享與合群
非學不可之分享與合群/ 62
問題九 孩子愛計較怎么辦?/ 64
問題十 孩子堅持依自己的方式玩怎么辦?/ 70
問題十一 孩子不愛分享怎么辦?/ 75
問題十二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80
人際關系第4招:減少被討厭
非學不可之減少被討厭/ 88
問題十三 孩子愛管閑事怎么辦?/ 90
問題十四 孩子常常不守信用怎么辦?/ 95
問題十五 孩子常愛怪罪別人怎么辦?/ 101
問題十六 孩子衛生習慣不好怎么辦?/ 106
人際關系第5招:減少委屈
非學不可之減少委屈/ 114
問題十七 如何讓孩子學會拒絕?/ 116
問題十八 孩子容易被指使怎么辦?/ 121
問題十九 孩子被栽贓了怎么辦?/ 126
問題二十 孩子的意見不被采納怎么辦?/ 131
人際關系第6招:減少討好與沖突
非學不可之減少討好與沖突/ 138
問題二十一 孩子一心期待給朋友好印象?/ 140
問題二十二 孩子傾向用物質來建立友誼?/ 145
問題二十三 孩子有死對頭怎么辦?/ 150
問題二十四 孩子愛用暴力怎么辦?/ 155
人際關系第7招:維持好關系
非學不可之維持好關系/ 162
問題二十五 孩子和朋友斷交了?/ 164
問題二十六 孩子透露了太多隱私怎么辦?/ 170
問題二十七 孩子面對小圈子時怎么辦?/ 175
問題二十八 孩子交了網友怎么辦?/ 180
人際關系第8招:遠離校園暴力
非學不可之遠離校園暴力/ 188
問題二十九 孩子欺負同學怎么辦?/ 190
問題三十 孩子遭受了校園暴力怎么辦?/ 196
問題三十一 孩子目睹校園暴力怎么辦?/ 201
問題三十二 網絡暴力停看聽/ 206
附錄]建立美妙人際關系的180個秘訣/ 212
媽媽的治愈對話
推薦序]
人際力——健康心靈的生存之道
◎彭菊仙(暢銷親子書作家)
我家二兒子六年級下學期時跟我分享了班上的人際問題。
他說班上出現了一批說話很酷、喜歡嗆人、講話愛帶臟字的同學,他不是很欣賞,但偏偏這群同學如龍卷風一般,越卷越多人,有的功課好,有的體育好,有的才藝好,因此凝聚成班上的“主流派”。
為了保護自己,孩子說,即使他極不欣賞這派作風,但為了不被邊緣化,他仍舊選擇隨大溜。
“媽媽,我覺得我目前沒有能力改變他們嘛,為了保護自己,這是我的選擇啊。”
從孩子面對越來越復雜的人際關系后,便自動覺悟起“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四年級的小兒子最近也跟我說,班上有幾個主導性強的男生喜歡玩“戳鳥游戲”(用手去戳男生的鳥鳥),他覺得很低級,非常不喜歡,但是他知道他若是疾言厲色,好朋友一定翻臉。
“所以我用手臂在身體前比一個大叉叉,但是我都笑嘻嘻的,他們不會生氣,但他們也碰不到我!這招不錯!”
三個兒子跟我的感情一直很親密,所以天天都會跟我分享班上各種光怪陸離的人際現象。二兒子今年升上初中,說班上有一個數理天才,但是人緣很差,不是因為太驕傲,太自以為是,而是——太有禮貌。
這是什么怪答案?禮貌,不是維系人際關系的基本要素嗎?
“媽媽,拜托啦,他每一句話都是‘請、謝謝、對不起’,上初中后同學都喜歡酷酷地說話,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講話了,時間久了,就沒人想理他!”
老大上初中后也曾吃過一些人際苦頭,比如說話太直,不懂得隱藏光芒,所以弟弟一上初中,他便和弟弟曉以大義:
上課不要沒事一直舉手發問,太愛現,會被人扁;靠近主流派,不要落單;有時要酷一點,不然會被人笑“娘炮”;說話不要太直接,會被圍攻,會被嗆……
由孩子的對話可以看出,維持好的人際關系對他們來說是何等重要,他們雖然會自我歸納出最適合的生存之道,但卻未必能明辨是非善惡;或是,即使心中有道德意識,卻缺乏發揮道德勇氣的技巧。
因此,隨著孩子從小學中年級、高年級到中學,原本一個人際上的小小缺口可能便慢慢惡化成校園暴力現象,或者累積成一個苦悶孩子精神上的重大挫傷,阻絕了許多本質良善的孩子擁抱和諧自在生命的通路。
看完意中心理師這本書,以上的問題我都得到了完整的解答,因為書中解析了所有孩子面臨的各種人際問題:如何溝通表達,以減少得罪別人、造成誤解或是爭執?如何選擇朋友,結交朋友?如何讓孩子不被討厭,不變成被指使的對象,不被孤立,不退縮,不霸道?如何在班上的小圈子里得到歸屬感以及避免圈子與圈子之間的對立?
孩子的心靈健康甚于一切,而健康的心靈必根基于擁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在團體中擁有飽滿的歸屬感、圓融而不挫敗的人際關系。
不論你的孩子有無面臨人際的難題,我極力推薦您從這本書來理解一個健康孩子應該有的人際面貌。
自序]
讓孩子優游在美妙的人際關系里
◎王意中(暢銷書作家、心理師)
在演講的場合,我常常與父母和老師分享這個比喻:假設在我們的教育制度里,有六個空瓶子,分別標識著語、英、數、情緒管理、專注力與人際關系,我們會發現孩子從幼兒園,一路往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總是不斷地被教著語、英、數,但情緒管理、專注力與人際關系卻很少被碰觸。
特別是人際關系,可以說充滿了動態與變量。眼前一張數學題不會,一個禮拜、一個月、一學期,它還是靜靜地躺在那里,等待你學習,然而人際關系復雜的是,今天對方答應和你一起玩,但并不表示明天你找他,他就仍然會答應。
請仔細想想,這些年,我們對于孩子在人際關系上曾經使過多少力?傳授給孩子什么樣的武功?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沒有給予一臂之力,那么孩子又如何能夠順利結交朋友,發展出正向的友誼關系?
在臨床實務上,可以確定一件事,當孩子在學校沒有朋友,或總是與人發生沖突、被排擠、被疏離,人際情感沒有被滿足,那么他們的情緒一定容易陷入負面的旋渦里,很難脫困;同時,在學習表現與校園適應上,也會逐漸土石滑落,甚至于崩塌。
在《如何讓孩子人際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個交友秘訣》這本書里,我將和你分享提升孩子人際關系力的八大關鍵領域與教養秘訣,包括:(1)溝通表達,(2)人際適應力,(3)分享與合群,(4)減少被討厭,(5)減少委屈,(6)減少討好與沖突,(7)維持好關系,(8)遠離校園暴力。透過大人的協助與引導,讓孩子可以優游在美妙的人際關系里。
感謝寶瓶文化朱亞君社長兼總編輯的支持與愛護,讓我能將多年來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咨商與治療的專業研究及臨床實務,透過文字、化為書本,與讀者進行更多元、更完整、更深刻的分享。
謹將此書獻給我親愛的老媽、老婆與姵涵、翔立、涵立三個寶貝,因為你們的陪伴,讓我的生命更飽滿、豐富。
人際關系
第1招
溝通表達
非學不可之溝通表達
說話,是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表達方式,卻不是孩子所擅長的事。
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能將訊息清楚地傳遞給對方,使彼此更加了解,同時拉近朋友關系間的“心”距離。
然而,有些孩子總是容易在溝通表達上踢到鐵板、猛踩地雷,在人與人之間不斷地上演沖突、制造碰撞,甚至于因此產生關系上的裂痕。例如愛吵架、愛告狀、愛聊八卦或者講話太直接,都是容易壞了人際關系的常見互動模式。
孩子之間的吵架很自然,幸運一點的,甚至于不吵不相識。但是,當吵架已成為孩子家常便飯的固定模式,動不動就吵架,在人群里多少也容易將彼此的關系給吵焦了、吵壞了、吵過熱,甚至吵出了裂痕。
愛告狀、好打小報告,聽信流言、愛聊八卦,也總容易在旁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刻板印象,使人厭惡,避之唯恐不及。同時,旁人也容易設防,筑起高墻,以免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告、被說的主角和對象。
當孩子講話不修飾、太過于坦白和直接,看似無心機,卻是忽略了當事人的感受。在直來直往的說話力道中,少了同理心①,也很容易傷到對方。只是,就怕說的孩子缺乏自我覺察而不自知。
非學不可之溝通表達,讓孩子學習修正、微調及轉換原先的溝通方式。要吵就吵出道理,吵出好感情,吵出好關系。也讓孩子覺察,牽動自己告狀行為的內心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時,在“告知”與“告狀”之間學習取得平衡點。將愛說八卦轉為貼心的關注,發揮傾聽與維護好信任關系。協助孩子在說話的截彎取直中,拿捏適度的分際,以預防不必要的人際潰堤,而壞了關系。
問題
孩子愛吵架怎么辦?
“去!死胖子阿梁,不要晾在那邊,身體這么龐大,干嗎擋住交通要道?”
“可惡的小沫,你竟然說我是死胖子。我就是偏偏不讓開,看你要怎么樣?”
“讓開喔!不然我可是會把你打扁喲。”
“來啊!來啊!來打啊!”阿梁卷起了袖子。“你以為我不敢打嗎?”
聽到這句話,一旁的品彥撲哧笑了出來。
“哎喲!拜托,小沫,你只會出一張嘴而已,我就不相信你真的敢對阿梁動手。”
小沫摸摸鼻子,心不甘情不愿地走開。
沒多久,又傳來他和陸又琦吵架的聲音。
“麋鹿,坐過去一點啦!干嘛把桌子靠得這么近,我又不想跟你相親相愛。”
“小沫,你干嘛亂叫我名字?”
“拜托,你本來就是麋鹿啊!而且還是圣誕節會迷路的麋鹿哩!”
“你再說一次!”
“嗯,就是那個‘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的圣誕節麋鹿啊!”
“可惡!你這口沫橫飛的死小沫!”
“你說什么?”
“我說你這口——沫——橫——飛——的——死——小——沫!”又琦不甘示弱地一個字一個字回嗆。
“品彥,明明是我先說要擦黑板,你負責拖地的,干嗎搶了我的事情做?反正我不管啦,我就是要擦黑板。雖然你多事先擦了,我也不會幫你拖地。”小沫若無其事地拿起板擦拍了拍。
“小沫你態度很不好耶!你什么時候說過要先擦的?更何況打掃工作本來就分配好的。”
“是你記性差,我本來就有說過。”
“拜托,你這個愛罵人的家伙,你的記性又有多好?”
“比你好多了!你不想想自己的語文都考幾分?不就是記性差嗎?”
小沫逢人就愛吵架,一副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的德性,不僅是班上同學公認的厭惡對象,甚至于丑名遠播到整個六年級。
沒有人喜歡和小沫在一起,但他似乎也不以為意。反正,每節下課都有人可以吵架,他也樂此不疲。
“我看啊,我們都落入小沫的陷阱了。阿梁、又琦,你們不覺得小沫老是愛找人吵架,結果我們不知不覺陪著他演起戲來,浪費了我們多少時間,還讓他以為隨時都有人在和他抬杠。結果咧?害我們被惹毛了,他卻顯得逍遙自在。我在想,如果今天都沒有人和他對唱、對罵、對吵,小沫會不會比較收斂一點?”品彥有所頓悟地說。
溝通表達的秘
秘訣001?了解吵架的用意
秘訣002?尋找替代方式
秘訣003?轉換說話方式
秘訣004?吵出一番道理
秘訣005?檢視吵架的損益報表
秘訣006?選擇掉頭就走
了解吵架的用意
孩子之間的吵架很自然,但頻率太高、過程太兇、吵完傷害太大,對于人際關系鐵定不是好事。為什么孩子老是愛爭吵?關于吵架這回事,孩子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不妨先引導孩子了解,在這些吵架行為背后可能存在的用意。我吵,故我在。仔細留意孩子是否經常通過吵架的方式,來尋求他人對自己的注意,感受自己在團體中的存在感。
例如,不妨這么說:“小沫,媽媽在想,每回在教室里和同學吵架,是否讓你有一種被看見、被注意、被關注的感覺?越吵,越讓自己感到有人作伴而得意?”
尋找替代方式
孩子愛吵架,有時也透露著一個訊息:雖然吵架是孩子擅長的,但也可能是他的功夫。
試著想想,孩子是否缺乏解決問題的其他模式?引導孩子自我覺察除了吵架之外,自己是否能夠想出新花樣,來作為解決人際沖突的替代方式。
例如:當阿梁擋在走道上,自己干脆從另一邊繞過去;或對著又琦微笑,以手勢請她將桌子稍作移動;對于和品彥打掃的爭議,請衛生委員來裁決等。
讓孩子知道,除了吵架之外,聰明的他,一定可以想出許多的方法。
轉換說話方式
當你發現孩子總是“先吵為強”,用吵架來發動人際互動的攻勢時,為了避免這樣的傾向讓孩子在團體中被烙上負面的刻板印象,建議在啟動社交互動上,引導孩子轉換說話的方式。
例如:
“阿梁,不好意思,請借過一下。”
“又琦,我這邊有點擠,是否能請你稍微挪一下桌子?謝謝。”
“品彥,謝謝你先擦了黑板,這次是否你先負責拖地?下回就輪流,換我做這兩件事。”
換個方式說,心平氣和地說,對方接受你提議的幾率也會多一些。
吵出一番道理
對于某些孩子來說,吵架是一種捍衛權利的方式。如果能夠吵出一番道理、說服對方,未嘗不是件好事。
例如:“品彥,上午我們在協調打掃工作時,衛生委員也在一旁,我想他應該能夠作證,有聽到我負責擦黑板、你負責拖地的事。”
只是,在吵的過程中,要注意如何將摻雜的負面情緒成分降至低,少鹽、少油、少辣般地減少生氣、憤怒和激動。試著以較為平緩的語氣,一字一句清楚傳達自己的意思,使對方能夠接受而妥協。
檢視吵架的損益報表
孩子愛吵架,有時換來的是自我感覺良好,因為自己吵遍天下無敵手,逢吵必贏。但請仔細地和孩子分享,自己所謂的“贏”,指的是什么?是逞一時口舌之快,自覺把對方壓制獲勝?還是在愛吵架之外,其實也把朋友與同學得罪光光了?
引導孩子檢視每回吵架后,對于自己人際關系的損益影響:吵完了架,結果換來的是什么?例如是否換來郁悶的心情?或占了便宜之后,把責任推開?或吵完架后,朋友離自己越來越遠?或者越來越不喜歡自己的模樣?
想想,吵完之后,彼此還是朋友嗎?
選擇掉頭就走
人際關系是一場相互的歷程。為了有效降低孩子吵架的頻率,被吵的那一方選擇如何響應,其實也影響了老是愛吵架的孩子的“負向行為”是否被強化。
“去,死胖子阿梁,不要晾在……”在小沫話還沒說完之前,選擇掉頭就走,不隨之起舞。吵架失去對手,就像一拳打在繡花枕頭上,沒有感覺。讓孩子知道沒有人想要和他吵架,使他知難而退(一句話:懶得理你)。
問題二
孩子愛告狀怎么辦?
“老師,林青宏把鞋子脫下來,襪子好臭好臭喔!”
“方仁豪,我脫鞋子關你什么事?老愛打小報告,無聊!”
“你們兩個在吵什么吵?林青宏,把鞋子穿上!”
“老師,可是我的鞋子濕掉了,穿著很不舒服耶!”
“我們聞你的臭腳丫更不舒服!”
林青宏鼓脹著臉怒視方仁豪,因為這已經不是他今天及時次告狀了。
“老師,劉小茹昨天的數學講義沒有寫,現在才在補!”“老師,邱文山和王逸到現在還沒有進教室!”“老師,昨天有人便當盒沒有帶回家洗!”“老師……”
“方仁豪,你有完沒完啊?老師來、老師去,干脆你以后去當老師算了!被你教到的學生算倒了八輩子霉!”林青宏突然站起來,拉大嗓門叫囂著。這突兀的反應讓數學老師嚇了一大跳,也因而為他帶來了連續兩節不準下課的下場。
“哈!活該,不能下課,誰叫你愛罵人,活該!”方仁豪刻意走向林青宏的座位旁,酸了他一頓,隨后搖搖擺擺地往教室外走去。這模樣讓林青宏更是咬牙切齒,但還是得忍住。
當然,除了林青宏之外,班上只要是被告狀過的,對方仁豪都沒有什么好印象。只是,同學們的厭惡反應似乎也沖擊不到方仁豪。除非是遇到老師要求班上同學自行找人分組,這時他才會踢到被拒絕的鐵板。
只是,看似一副無所謂的方仁豪,下課出了教室后,大多數時間也只是一個人在操場邊閑晃,或在籃球場邊逗留看別班的同學打籃球。
他和班上同學也沒有什么交集,除非是向老師告狀、打小報告,和同學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沖突起來,才多少有了些關系——無論是好關系,還是壞關系。
然而,班主任老師對于方仁豪的愛打小報告也很頭痛。他沒有一次是誣告,同學們的確大多有他說的狀況。只是,每回上課只要他一告狀,教學節奏就被打斷,更棘手的是,又得花一些時間來化解同學與他對立的氣氛。這一折騰,一堂40分鐘的課,往往就耗掉了10到15分鐘的時間,而讓自己不停地在趕課程進度。
唉!這該如何是好?面對告狀,理還是不理?
溝通表達的秘
秘訣007?回應的藝術
秘訣008?反問期待的處理方式
秘訣009?推動告狀背后的那只手
秘訣010?鎂光燈的注意
秘訣011?在嫉妒與羨慕之間拉扯
秘訣012?將告狀轉為告知
回應的藝術
孩子愛告狀,其實正考驗著大人的響應藝術。如同臉書①私信的已讀、未回,你也可以秉持如此的響應態度。
當孩子來到你的跟前告狀,你可以選擇微笑、點頭響應,讓他知道你已經知道此訊息。僅此就好,不立即對告狀內容進行處理。
這么做的目的,在于降低對于孩子告狀行為的強化。同時,也能夠讓老師自行決定處理的時間點,維持自己當下的教學節奏而不被影響。
反問期待的處理方式
當然,對于你已讀、未回的反應,當下孩子可能會催促你,并質疑:“老師,為什么我跟你說林青宏脫鞋子,劉小茹沒有寫數學講義,邱文山和王逸沒有進教室,你都沒有處理?”
這時,你可以沉穩地反問孩子:“仁豪,你已經告訴我了,所以呢?”
孩子可能響應:“你要馬上處理啊!”
此時,你的優雅響應很重要:“謝謝你,老師知道該什么時候處理。”
若告狀的孩子補上一句:“他們應該被處罰。”
這時,你可以看著他,緩緩回問:“那你認為老師應該如何處罰?”
推動告狀背后的那只手
常常,我們得靜下來思考,是什么樣的力量推動著孩子愛告狀而樂此不疲?背后的那只手,以及可能存在的誘因,每個孩子都不盡相同。面對眼前這個孩子,我們必須找出愛告狀的癥結點。
要找出這癥結點,需要秉持柯南辦案的精神,帶著敏銳的放大鏡仔細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
“是什么樣的想法,讓你這么積極地向老師報告?”
“你這么做,真正想要告訴老師的是?……”
當然,說話不是孩子擅長的,他也不見得會配合、響應你的提問;或許,連他自己都迷失在告狀的迷霧里而不自知。因此,你需要更多的線索來推敲,協助孩子了解告狀背后的因素,以找出告狀行為的癥結點,作為后續處理的參考指標。
鎂光燈的注意
有些孩子有“被注意”的需求。而主動出擊、好打小報告與愛告狀正是快捷方式,使他能夠快速抵達被注意到的境界——特別是獲得你的注意。
如果你有如此的假設,或許可以試著發出探詢信號彈。
“仁豪,老師在想,或許你很期待能被老師關心、注意,所以才選擇不斷地告狀?”
若孩子的確有如此的傾向,我們可以試著調整鎂光燈的注視角度。平時主動將注意力聚焦在孩子自發性的好表現上,以取代他以告狀作為獲取注意力的方式。
告狀出沒!注意,你的關注要比孩子的告狀快一步。
在嫉妒與羨慕之間拉扯
要降低孩子的告狀頻率,需要讓他覺察在這樣的行為前后與當下的情緒感受。尤其是嫉妒與羨慕,對孩子的告狀行為往往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嫉妒什么?又為何羨慕?孩子是否存在著其他的想法?這些都需要依靠和孩子相處的經驗值,來決定我們能否真實反映他的感受,并進一步幫孩子把話說出來。
例如:“仁豪,我想你應該是蠻羨慕邱文山和王逸,平時兩個人可以像哥兒們般,下課就一起跑出去玩耍。因此,你才會來跟老師報告他們還沒有進教室這件事。”
在想改善孩子的告狀行為之前,拿出同理心及反映他當下的情緒是很關鍵的一把啟動鑰匙。
你需要感受,你需要猜測。偶爾猜錯無妨,但能夠真實地反映孩子的情緒,會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了解。
將告狀轉為告知
當孩子發現周遭發生了一些事情時,到底需不需要跟父母或老師講?
我想,答案應避免陷入“可以”或“不可以”這種二分法的兩極模式。告狀,不是不能說,而是可以讓孩子練習如何說、如何選擇適當的時間點說,以及在什么樣的情境說,而讓被告狀的人心悅誠服,也就是?——?將告狀轉為告知。
“什么?被告狀的人還能心悅誠服?”你可能不解地搔著頭問。沒錯,如果今天能夠引導告狀的孩子,在陳述的過程中基于對方立場的考慮,而不是只掀對方的錯誤,那狀況會好很多。例如:“老師,邱文山和王逸沒有進教室,我擔心他們忘了注意上課的時間,等會可能錯過參與分組討論的機會。”當孩子這么說時,就是已經漸漸將“告狀”轉為“告知”的模式了。
問題三
孩子愛說八卦怎么辦?
“阿芳,我跟你說,但是請你要守住秘密,不要說出去喔!”小斯在阿芳的耳邊竊竊私語,“你知道嗎?原來玟玟喜歡的不是阿煌,而是在暗戀隔壁班的趙子軒喲。”
“小斯,你怎么會知道?難道是玟玟告訴你的?還是你私底下對人家暗中調查?”
“哎喲,當然是玟玟告訴我的啊!我哪有那個閑工夫當偵探,而且她還叫我要守住秘密,不能說出去。”小斯洋洋自得地露出笑意。
“拜托,玟玟不是叫你不要說,那你干嗎告訴我?你不怕她知道了會生氣不理你?”
“哎喲,當然因為你是好朋友,我才跟你說啊!更何況你又不會說出去,不是嗎?而且你不是也愛聽八卦嗎?”
“什么我愛聽八卦?你才嘴巴大,愛說八卦咧!”
“好啦!好啦!都好,反正這件事就你、我和玟玟三個人知道總行吧?還有,我跟你說喲,原來阿煌和趙子軒還是補習班的好搭檔耶!”
“你怎么連這個都知道?”
“拜托,當然是玟玟告訴我的啊!我一直在想,如果阿煌知道玟玟喜歡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好哥兒們,
希望對孩子教育有幫助。
比想象中偏點兒學術
內容很有針對性,但感覺實用性一般。
剛剛收到,試看了一下,速度還可以,包裝不錯,不過質量還是不錯的,我很滿意
可以可以可以
正版書籍,寶貝不錯.包裝精美,值得購買和擁有
讀完王意中老師的《如何讓孩子人際力超群》這本書,覺得大多數的家長確實是對于孩子的文化教育的重視遠遠超過了情商的教育。總是覺得孩子時期就應該好好讀書,什么都不用想,可是現在的孩子依然有很多事學霸,但又是低情商的呆子。說什么走上社會就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殊不知要摔多少個本來可以避免的跟頭。所以為什么情商的培養不從孩子做起呢,這真的太重要了。
剛剛拿到這本書,書的整體感覺很好,打開書本,紙張的印刷很不錯,界面很清爽。內容也很精煉:8項人機關系重點,32道相處疑難解答,180個好人緣養成秘訣。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家教書。
是沖著這本書的作者買的。王意中老師是很專業的兒童問題方面的專家,也非常懂得孩子的心理。所以一有新作就馬上去買了,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是很棒!買來學習,讓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王意中老師的這本書確實戳到了我教育孩子的痛點。孩子有的時候不聽話,經常用打鬧來代替正常交流,和小朋友在一起也總是會發生矛盾,書中也確實有很多與現實的對照,我會自信看,學一些秘訣。
一看到書名就很想買的一本書,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會跟其他的小朋友和人接觸,總會有一些矛盾和困惑。《如何讓孩子人際力超群》這本書的確能給孩子和家長一些非常實際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