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是一本由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匯成的關于孤獨、寂寞的散文、詩的合集。《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匯集了諸如梁實秋、朱自清、徐志摩、林徽因、叔本華等19位當代文學大家的33篇經典文章。
《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的文字,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無一不彰顯著對生命、對孤獨綿密的思考和體悟。你的孤獨以及你所畏懼的,都將被時光鍛造成鋼。
主題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獨孤”這一主題,與此相關的文章、書籍也越來越受歡迎。
作者:梁實秋、徐志摩、叔本華、濟慈、戴望舒、蕭紅等19位當代文學大家的33篇經典散文。
含金量高:著名當代作家書寫孤獨、詮釋孤獨、堅守孤獨,字里行間彰顯著對孤獨、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可讀性強:繼《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之后,又一本讓你敢于直面孤獨、愛上孤獨、享受孤獨的經典著作。
梁實秋,中國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紀錄。
徐志摩,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作家,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
蕭紅,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魯迅極為欣賞的女作家。
哦,孤獨! / 濟慈
客 中 / 徐志摩
像學者一樣孤獨 / 愛默生
瓦爾登湖的孤獨 / 梭羅
孤獨的生活 / 蕭紅
寂 寞 / 戴望舒
與寂寞相伴 / 陸蠡
心之波 / 石評梅
她 / 魯彥
寂寞的春朝 / 郁達夫
獨 自 / 朱自清
北戴河海濱的幻想 / 徐志摩
一片陽光 / 林徽因
綠 屋 / 石評梅
荷塘月色 / 朱自清
山 中 / 林徽因
翡冷翠山居閑話 / 徐志摩
北國的微音 / 郁達夫
影的告別 / 魯迅
沙 粒 / 蕭紅
露 沙 / 石評梅
寂寞是一種清福 / 梁實秋
窗外的春光 / 廬隱
我所知道的康橋 / 徐志摩
寧靜之境 / 柯勒律治
龍潭之濱 / 石評梅
米開朗琪羅的孤獨 / 羅曼 羅蘭
歸 來 / 石評梅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 叔本華
山居雜綴 / 戴望舒
孤寂者之歌 / 胡也頻
孤獨的賜與 / 胡也頻
寂寞(節選) / 廬隱
寂寞是一種清福
梁實秋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樹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時時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后是撞擊著枝干的磕碰聲,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里的空氣是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樹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時時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后是撞擊著枝干的磕碰聲,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 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并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但更與心境有關。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里去尋求,只要內心清凈,隨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游。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在禮拜堂里我也有過同樣的經驗。在偉大莊嚴的教堂里,從彩畫玻璃透進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線,沉重的琴聲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覺到了我自己的渺小。這渺小的感覺便是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明證。因為平常連這一點點渺小之感都不會有的!
我的朋友蕭麗先生卜居在廣濟寺里,據他告訴我,在最近一個夜晚,月光皎潔,天空如洗,他獨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寶殿前的石階上,翹首四望,月色是那樣的晶明,蓊郁的樹是那樣的靜止,寺院是那樣的肅穆,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個人常有這樣經驗,他的胸襟自然豁達遼闊。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世間有太多的東西不時地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一件煞風景的事實:我們的兩只腳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蒼蠅撞在玻璃窗上掙扎不出,一聲“老爺太太可憐可憐我這瞎子罷”,都可以使我們從寂寞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里去,至于“催租吏”一類的東西之打上門來,或是“石壕吏”之類的東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敗興生氣,就更不待言了。這還是外界的感觸,如果自己的內心先六根不凈,隨時都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團,六神無主,暴躁如雷,他永遠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說來,所謂寂寞不即是一種唯心論,一種逃避現實的現象么?也可以說是。一個高蹈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里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在的社會里是的不可能。現在似乎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了,一是在現實的泥溷中打轉的人,一是偶而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幾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清新空氣。喘過幾口氣之后還得耐心地低頭鉆進泥溷里去。所以我對于能夠昂首物外的舉動并不愿再多苛責。逃避現實,如果現實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過靜坐經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著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難的事!那是強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謂參禪入定全屬于此類。我所贊美的寂寞,稍異于是。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須強求,一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時,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孤獨的生活
蕭紅
雨又開始了,但我的周圍仍是靜的,關起了窗子,只聽到屋瓦滴滴地響著。
剛拆開就忍不住來評論一撥~真的很不錯哦~紙質摸起來很舒服~然后看起來也很舒服~反正就是很喜歡~
這種散文類的書,很多時候我會覺得矯情,但是這本除外,孤獨確實是生命的組成部分,是我們獨自成長的歲月。
孤獨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禮贊,生命的意義在于一個人的獨往獨行中帶來的思考,愿我們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孤獨的旅程,即使孤獨的時間長一些,也要感恩上天的饋贈,不抱怨,不攀比,享受孤獨的時光。
里面是一篇篇不同作者寫的散文,感覺之前可能期望值有點高,可能缺乏一點趣味吧,但每篇的道理都很深刻。
孤獨是一種能力,一種覺悟,不要想的太痛苦,要習慣,學會和自己說話,一個人一杯茶一下午,可能這是所想的吧!
每一個人只能自己去面對和承受死亡,在這個時候,父母、兒女都幫不了你。從這一點來說,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
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享受獨處的時光。我們都需要時間獨處,只有愛上孤獨,才能站在更加明智觀察生活的高度。
書名很打動人,內容也十分精彩,讀完之后深有感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孤獨的自我,如何與之相處,決定了我們長期的心境。
紙質很令人心情愉悅 有那種閱讀紙質書的暢快感 看了前面一小部分,都是挺不錯的散文,內容豐富多樣,但都有豁達,寧靜之感。
每個人都將是孤獨過一生。 如何與這份孤獨共處,享受孤獨,是每個人要面對的功課。 不在這里迷失的,將會有一份更完整的人生。
從未感覺孤獨如此之僅,可能是自己的孤獨可能是親友給予的孤獨也可能是愛人給予的孤獨,我們每個人終將面對自己的內心。
用了兩天時間看完第一遍,之后去豆瓣看看書評,個人感覺有些評論有點委屈這本書。 究其原因,我發現閱讀時候的心境是很重要的。
這個標題寫的不錯——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其實就是一種心態,你遇到的,是命運的饋贈,不喜歡的,那就放下,喜歡的,就要用力抱緊。
這是一本只聽書名就讓人有所觸動的書,讓人從紛繁的生活中體會片刻安寧,與作者產生共鳴。還未細細品讀,但目錄中的寥寥數語已俘獲我心,期待中……
有一天我們也長成了成年人,這才知道,孤獨是人生中一種自覺的獨處,而不是懲罰,不是受傷者和患病者的退隱,也不是怪癖,而是作為一個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狀態。
只有學會與孤獨相伴,人才能生活得輕松、愜意。現在一個人在外漂泊,從深夜里的一個人痛哭,到慢慢適應自己一個人做飯、洗衣服、看書睡覺,再到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日子。
孤獨,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人,孤獨地來,再,孤獨地走。書中闡述了此種經歷在每個人心上的作用及其反饋,越早理解,越能更開闊地來看待世界,看待周邊的所有的人和事。
太匆忙的時候靜下心獨處,享受獨處的美好,細品光陰,是難得的消遣。而《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就為我提供了這種可能,也讓我因此更深刻地接納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這本書讓我們明白,孤獨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不代表被孤立,不是不合群,也不是人際的懲罰,而是一種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很喜歡這種解讀。讓我們學會與孤獨相處,愛上獨處的時刻吧!
這是一本關于孤獨的名家作品集。他們在書中談論親情、友誼、久別的故鄉、逝去的時光,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在他們的文字里,無一不彰顯著對生命、對孤獨綿密的思考和體悟。
第一眼看見這本書,就被書名中的“孤獨”二字攝了心魄,才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孤獨”在我們生活的圈子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刻,也有要獨自面對的難題。
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處自己的天地,那是別人進不去的地方,所以我們有時候會感到孤獨。這本書讓我看見了好多人一樣在孤獨著,也讓我明白了,孤獨沒有那么可怕,那是靈魂的超脫。
搞活動的時候購買的,看了幾篇,受益匪淺。我們總是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沒有誰能一直在你身邊陪伴你,能陪伴的只有自己。孤獨不是寂寞,而是讓你升華到另一種境界的一種方式。
最近對于有關孤獨話題的書籍比較感興趣,可能是樂于享受孤獨吧!
標題很吸引人——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孤獨或許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或者即將經歷的,如果能把它看作是生命的組成部分,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人們面對孤獨或許也能夠更加坦然和淡定。
“聽自己說話,學會孤獨”,這就是本書傳達出來的信息。不求回應,不求認同,學會與自己交談,才能真正了解自我,體悟真我。享受孤獨,才能在孤獨中超越自我,升華自我,才能無畏一切,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諦。
感謝自己,感謝那個愛上孤獨的自己。特別喜歡里面濟慈的一首詩《哦,孤獨!》“讓我們一同到大自然的瞭望臺去,看那像近在咫尺幽深的山谷、晶亮的河流、錦簇的草坡。”還有徐志摩的《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