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刑法的思與辯》為名,主要的意義,乃在于思維的出發點,系以邏輯的思維與辯證為基礎,對于刑法學理較少研究的領域或是既有的問題,重作思考。編排的方式,亦系以刑法論理架構為主軸,希望能從思辯過程中,重新界定刑法學中基礎理念及個別概念的判斷標準。內容的安排,系以刑法變更適用的問題為引導,對此問題輔以具體的變更適用問題,固有圖利罪修正的適用檢討,"懲治盜匪條例"廢除后的法律適用問題分析;次而檢視刑法所未真正關注的行為主體定位問題,并連帶觸及由行為主體所生之參與關系問題的分析;再者,在行為階段的規范中,重新思考不能未遂規范存在的正當性,進而推展到競合論問題的回顧與前瞻,并檢討若干誤用競合觀念的情況;另有"刑法修正"中對于法律效果刑罰、累犯及假釋修正的若干意見,以及涉及特別法的"貪污治罪條例"適用問題、性犯罪刑法修正的比較檢討、少年事件處理問題的若干看法。
柯耀程,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臺灣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
刑法法律變更與事實變更概念的思考
前
壹、法律變更的基本概念
一、法規范的處理
二、評價范圍的變動
三、范圍界定
貳、事實變更
一、基本概念
二、事實變更的類型
三、事實變更的效應
叁、法律變更與事實變更觀念厘清
一、區分基準
二、評價效應分析
肆、除罪化的效應及程序處理
一、除罪化的效應及程序處理
二、程序處理
……
伍、結語
圖利罪修正與法律適用問題分析
"懲治盜匪條例"廢止后相關法律適用問題檢討
論行為主體于構成要件定位問題
特別犯類型之共同正犯認定
參與擬制規范之檢討
不能未遂之檢討
刑罰相關規定之修正方向
競合論之回顧與前瞻
"貪污治罪條例"在適用上的評估與檢討
性侵害案件程序處理及犯罪人處遇
少睥矯治處理手段之檢討
刑法法律變更與事實變更概念的思考
壹、法律變更的基本概念
在探討刑法法律變更與適用之前,必須厘清一個問題,究竟稱刑法變更者,僅系單純指刑法的法律規定本身發生變更(形式的法律變更意義)?抑或是法律規定雖未有任何的文字變動,但其適用的范圍因其他法律發生變化,而 使得其得以適用的對象與范圍隨之發生變更(即實質的法律變更意義)時,亦屬之?依"大法官會議"之見解,認為"`刑法`第二條所謂法律有變更,系指處罰之法律規定有所變更而言",如僅屬空白構成要件的補充規定內容改變,并非處罰之法律規定有所變更,"與`刑法`第二條所謂法律有變更不符,自無該條之適用",此種見解不但將法律變更的意義,采用形式法律變更的概念,更將此一概念局限在形式的法律規定本身的改變而言,如有非屬于此種法律形式的變更者,均非刑法法律變更之意義,連帶地自然無"刑法"第二條適用的問題產生。然而,倘若堅持法律變更系此種形式意義的變更,則對于刑法法律(特別是空白構成要件而言)雖未有文字上的改變,但其所規范的對象與范圍卻發生變化,顯然亦無法作為法律變更適用的檢討,如此一來,將使得刑法規范內容發生改變時,卻僅因法律文字的形式而陷于僵化,而使得法律變更的意義無法符合法律適用的原則,更使此種意義下的法律變更無法與法定原則相銜接,一方面造成法律適用時,既無法遵循"刑法"第二條及時項所定"從裁判時法"的原則,蓋既非屬法律變更,自無第二條之適用,則其所適用者,必然僅能依循舊法論斷,此便與"刑法"第二條規定難以相容;另一方面,當法律適用之實質內容發生改變,不論其適用對象或是范圍的變化,均無法視為法律變更時,則所謂"從輕法"的機制,亦將受到不當的限縮,乃至有可能發生抵觸禁止溯及既往原則之疑慮。是以,對于法律變更的概念,單純遵循著形式意義,恐造成法律適用機制的諸多混淆。是以刑法法律變更的意義與概念,乃至其所涉及的范圍界定,仍須加以厘清。
……
采取案例形式展現臺灣地區刑法。很生動易懂。
好書好服務
書的質量不錯。
臺灣地區刑法研究經典之作,值得一看。
這個商品還可以
現在沒時間看,只好等到假期再看了~
一個一個專題,寫得很深刻,值得一看。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臺灣學者的書還是值得一看的。
不錯哦。
法學研習專用,認真領會法學精神。
外觀挺好,印刷質量也不錯,內容翻了幾頁,還沒有詳細看!應該還可以!
東西不錯,值得購買!
很好
很好的書,真是物有所值。下次還來
不錯
這一系列關于刑法的還好。
不錯,排版不錯,紙質好,字跡清晰
非常好,打折買的,算下來三四折,很超值!
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
打開后第一眼就覺得很劣質,比以前買的書的質量都要差。還沒開始看內容,但愿不會讓我失望。
臺灣學者的觀點,比大陸的要先進而犀利、深遠。研究一下,是有好處的。感覺自己的思路都陷進去了。
這是柯耀程教授的論文集,收錄了柯耀程教授的幾篇有代表性的論文,
臺灣的刑法研究確實比較深,本書對于搞刑法研究比較有用,能引起對刑法的深入思考。
之前讀過柯耀程的《參與與競合》《刑法競合論》,于是買的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