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光主編的《交大老教授》是繼《老交大名師》后的一本續書,書中收入的人物都是至2008年滿80周歲的上海交通大學著名教授。《交大老教授》共記載了33位老教授的成長道路、教育成就,弘揚了他們的教育思想和品德。其中不少健在的老教授雖已是耄耋之年,還在繼續耕耘不息。他們經歷了教育救國、教育興國、教育強國的歷史時期,他們的成長與祖國命運相連,他們為中國教育事業譜寫了光彩篇章,他們取得的成就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段生動寫照。
上海交通大學名師輩出,《交大老教授》是繼《老交大名師》出版后,又一本記載交大著名老教授先進教育思想和崇高師德的生動讀本。作者王宗光客觀敘述了老教授們的成長過程,國家的需要和個人理想、興趣的結合,是他們成長的強大動力;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是他們實現理想和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而交大求真務實、樸素無華的學風,則是名師輩出的良好氛圍。從他們的成長道路中可以揭示人才成長的一些規律,給今后的教育工作者許多啟迪。凡是致力于成才的青年學生和廣大青年朋友,都可以從中得益。
張 煦 我國著名的通信科學家和教育家 范緒箕 我國航空科學家和教育家 張滌生 整形外科醫學創始人 楊 槱 我國著名的造船學家和教育家 孫璧媃 德藝雙馨的女教授 徐祖耀 著名材料科學教育家 徐 僖 我國著名的高分子材料科學家和教育家 程極泰 數學教育 獨樹一幟 王振義 在血液學領域獨領風騷 范祖堯 上海交大師者典范 楊世銘 傳熱學教育聞名遐邇 吳善勤 教育改革 勇開風氣之先 張和康 絕緣學科教育屢有建樹 王嘉善 一切為了教學 一心為了學生 吳人潔 開拓復合材料科學與教育的新境界 李介谷 領銜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教育 王錟焊 接工程教育的孺子牛 湯 生 交大電機系的美國教授 李寶堂 俄國語言學教育的名師風貌 楊俊生 傾力支持造船系的造船實業家 申國權 振興交大體育的韓國籍教授 王公衡 我國造船界的著名教授 程福秀 電機學教育的先行者 徐桂芳 數學教育名師的風采永駐 曾繼鐸 從嚴執教 不同凡響 貝季瑤 機械制造領域的一代宗師 江可宗 深受學生愛戴的力學教授 李渤仲 我國船用內燃機專業的奠基人 沈嘉猷 奉獻教育的愛國情懷 羅祖道 大師風范 學界楷模 雷新陶 高電壓學科的教育功臣 吳 鎮 人民教師的典范 唐耀宗 體外粉碎腎結石機的首創者 后記
寫出高水平的物理化學教材1958年初,交大在""、"大煉鋼鐵"的影響下,成立冶金系,學校要求為金相專業學生在進人三年級以前增開物理化學課程。而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交大原有的化學系與化工系已經分別并入了復旦大學與華東化工學院,從那以后,交大就再沒有開過物理化學課程。由于冶金系與化學系所開設的課程內容不同,要在暑假為冶金系"單科獨進"開出這門課,有很大的難度。為了讓金相專業的學生在進入第三學年以前,先修好物理化學課程,孫璧媃不畏艱難,接受了開設"物理化學"課程的任務。在大學,她學的專業是"生物化學",在化學教研室教的是"普通化學",現在要獨立開設"物理化學"課程,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對她當然困難重重,而且每周要上10多小時的課,大暑天要突擊備課,十分辛苦,但她樂此不疲,終在1958年暑假,如期為當時的金相61班開出了物理化學課程。后來她被調入冶金系,成立了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教研室,她擔任教研室主任。她領導的物化教研室承擔了全校各專業的物理化學開課任務,包括熱加工類各專業、材料系青年教師班、工程物理系的某些專業以及當時電機系的絕緣專業等。當時由于國內條件所限,教材只有蘇聯譯本,翻譯質量較差,學生學起來相當吃力。為了讓學生們學好這門大家稱之為"頭痛化學"的物理化學,她首先從編寫教材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組織并參與編寫了深入淺出的物化教材,與之相配的有習題集、課堂討論題、實驗講義、習題課與實驗課指導書等,形成了一整套物理化學教學材料,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套教材也成為當時"國內及時套物理化學教材"。短短兩三年間,在她與其他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院系調整后一度中斷了的物理化學教學,從無到有,初具規模。老交大人"務求實效、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孫璧媃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孫璧媃為了教學的需要,迫切需要建設一個物理化學實驗室。她作為教研室主任親自參加了實驗室的建設。她仔細審查購買設備的計劃,巧妙地利用與別的實驗室交叉使用一些可以通用的設備儀器,如電位計、電導儀等,既加快了實驗室建設的進度,又節約了國家的資金,被同事們一致贊賞。物理化學課頗具特色孫璧媃所教的學生物理化學學得好,不僅得益于她編寫的物理化學教材,而且得益于她的精心備課。有一次備課,僅僅為了證實教案中的一句話,她查了10多篇文章,花了約兩個半天的時間。所以她講課內容豐富翔實,授課方法新穎得當。她講課時,100多人的大班,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們全都聽得聚精會神。為了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化學目的性的認識,她在講課時特意指出:"物理化學中的熱力學就是通過理論計算,解決化學反應能否發生的一門學問;動力學就是解決化學反應的速度以及機理問題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兩句話概括了物理化學這門課程的要點,也是她對物理化學的真知灼見。課后,雖然安排了青年教師為學生輔導和答疑,她為了理解學生對她的講課的反映,她常常主動排出時間參加輔導和答疑課,輔導學生解決難題。她曾經一個星期抽出3個晚上去一個班級為難懂的"活度問題"答疑。盡管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出于同一個范圍,她還是不厭其煩地,幾乎和這個班級的32名學生個別交談過。她做到了"自己教得放心,學生學得開心"。孫璧媃在教學過程中,還創造性地插入了課堂討論環節,增加了小班的討論課,這在當時的教師授課中是十分少見的。上課時,她準備了許多討論題,在討論課上提出來讓大家自由發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物理化學課的理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喜歡上了物理化學課,主動地去學習。此外,她編寫的物理化學習題集,也成為學生們最有興趣去做的習題集。通過這些教學環節,學生們多數都能學好物理化學課。她也因為出色的教學工作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同時,在她的培養下也成長了一批講課好的老師,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物理化學課也逐漸成為交大的特色課程了。68屆本科生中考研究生的人較多,物理化學是必考課。有些學生在這次研究生的考試中,這門課順利通過,有的成績,他們都有感而發,"是孫老師的物化教得好",有的學生回憶"自己從害怕學物理化學到喜歡上物理化學,是受到了孫老師啟發教育的結果"。有些學生后來成為有成就的工程技術工作者,還不忘孫璧媃對他們的教育,經常來校看望她。有一次,上海冶金所招研究生考物理化學,只錄取考生成績的前3名,這前3名考生竟然都是交大的畢業生。時任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的林棟棵在大會上高興地說:"交大果然名不虛傳,老師物理化學教得好,學生學得好。"孫璧媃把學生最頭痛的物理化學課程變成了學生喜歡學習的課程,不知花費了她多少精力,有多少創新。只能用一句話表達:"她用上了全副精力"。1957年到1966年這9年間,孫璧媃始終沒有脫離教學及時線,一直活躍在物化講臺上。她治學嚴謹,關愛學生的教學態度,受到歷屆學生的好評。她教的學生中,如82屆應用電化學碩士研究生張國棟(安徽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教授)、錢士元(加拿大國家研究院電化學領域專家)等人,在回憶起受教于孫老師的那段歲月時,無不感慨萬千,說她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直在影響和激勵著他們。P60-62 寫出高水平的物理化學教材 1958年初,交大在""、"大煉鋼鐵"的影響下,成立冶金系,學校要求為金相專業學生在進人三年級以前增開物理化學課程。而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交大原有的化學系與化工系已經分別并入了復旦大學與華東化工學院,從那以后,交大就再沒有開過物理化學課程。由于冶金系與化學系所開設的課程內容不同,要在暑假為冶金系"單科獨進"開出這門課,有很大的難度。為了讓金相專業的學生在進入第三學年以前,先修好物理化學課程,孫璧媃不畏艱難,接受了開設"物理化學"課程的任務。在大學,她學的專業是"生物化學",在化學教研室教的是"普通化學",現在要獨立開設"物理化學"課程,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對她當然困難重重,而且每周要上10 多小時的課,大暑天要突擊備課,十分辛苦,但她樂此不疲,終在1958年暑假,如期為當時的金相61班開出了物理化學課程。 后來她被調入冶金系,成立了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教研室,她擔任教研室主任。她領導的物化教研室承擔了全校各專業的物理化學開課任務,包括熱加工類各專業、材料系青年教師班、工程物理系的某些專業以及當時電機系的絕緣專業等。當時由于國內條件所限,教材只有蘇聯譯本,翻譯質量較差,學生學起來相當吃力。為了讓學生們學好這門大家稱之為"頭痛化學"的物理化學,她首先從編寫教材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組織并參與編寫了深入淺出的物化教材,與之相配的有習題集、課堂討論題、實驗講義、習題課與實驗課指導書等,形成了一整套物理化學教學材料,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套教材也成為當時"國內及時套物理化學教材" 。 短短兩三年間,在她與其他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院系調整后一度中斷了的物理化學教學,從無到有,初具規模。老交大人"務求實效、敢為人先"的精神,在孫璧媃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孫璧媃為了教學的需要,迫切需要建設一個物理化學實驗室。她作為教研室主任親自參加了實驗室的建設。她仔細審查購買設備的計劃,巧妙地利用與別的實驗室交叉使用一些可以通用的設備儀器,如電位計、電導儀等,既加快了實驗室建設的進度,又節約了國家的資金,被同事們一致贊賞。 物理化學課頗具特色 孫璧媃所教的學生物理化學學得好,不僅得益于她編寫的物理化學教材,而且得益于她的精心備課。有一次備課,僅僅為了證實教案中的一句話,她查了10多篇文章,花了約兩個半天的時間。所以她講課內容豐富翔實,授課方法新穎得當。她講課時,100多人的大班,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們全都聽得聚精會神。為了提高學生對學習物理化學目的性的認識,她在講課時特意指出:"物理化學中的熱力學就是通過理論計算,解決化學反應能否發生的一門學問;動力學就是解決化學反應的速度以及機理問題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兩句話概括了物理化學這門課程的要點,也是她對物理化學的真知灼見。課后,雖然安排了青年教師為學生輔導和答疑,她為了理解學生對她的講課的反映,她常常主動排出時間參加輔導和答疑課,輔導學生解決難題。她曾經一個星期抽出3 個晚上去一個班級為難懂的"活度問題" 答疑。盡管每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出于同一個范圍,她還是不厭其煩地,幾乎和這個班級的32名學生個別交談過。她做到了"自己教得放心,學生學得開心"。 孫璧媃在教學過程中,還創造性地插入了課堂討論環節,增加了小班的討論課,這在當時的教師授課中是十分少見的。上課時,她準備了許多討論題,在討論課上提出來讓大家自由發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物理化學課的理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喜歡上了物理化學課,主動地去學習。此外,她編寫的物理化學習題集,也成為學生們最有興趣去做的習題集。通過這些教學環節,學生們多數都能學好物理化學課。她也因為出色的教學工作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同時,在她的培養下也成長了一批講課好的老師,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物理化學課也逐漸成為交大的特色課程了。 68屆本科生中考研究生的人較多,物理化學是必考課。有些學生在這次研究生的考試中,這門課順利通過,有的成績,他們都有感而發," 是孫老師的物化教得好",有的學生回憶"自己從害怕學物理化學到喜歡上物理化學,是受到了孫老師啟發教育的結果"。有些學生后來成為有成就的工程技術工作者,還不忘孫璧媃對他們的教育,經常來校看望她。有一次,上海冶金所招研究生考物理化學,只錄取考生成績的前3名,這前3名考生竟然都是交大的畢業生。時任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的林棟棵在大會上高興地說:"交大果然名不虛傳,老師物理化學教得好,學生學得好。"孫璧媃把學生最頭痛的物理化學課程變成了學生喜歡學習的課程,不知花費了她多少精力,有多少創新。只能用一句話表達:"她用上了全副精力"。 1957年到1966年這9年間,孫璧媃始終沒有脫離教學及時線,一直活躍在物化講臺上。她治學嚴謹,關愛學生的教學態度,受到歷屆學生的好評。她教的學生中,如82屆應用電化學碩士研究生張國棟(安徽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教授)、錢士元(加拿大國家研究院電化學領域專家)等人,在回憶起受教于孫老師的那段歲月時,無不感慨萬千,說她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直在影響和激勵著他們。 P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