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原名壽昌,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長沙縣。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多才多藝,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長沙。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中,被左的社會勢力迫害死于獄中。
本書為其撰寫的記錄梅蘭芳生平事跡的專著。
小,卻不應漫不經心;普及,也不應迎合淺薄。名家文化小叢書所選作者的敘述文字大多具有敘述明暢、生動、有趣的特點,摘取各家精粹,盡可能讓讀者在不太長的時間里,從文化名家的娓娓敘述中獲取某一具體主題的知識。
相關推薦:
名家文化小叢書(全10冊)
名家文化小叢書:一種人生觀
名家文化小叢書:繪畫與文學
名家文化小叢書:藝術趣味
名家文化小叢書:書法心理
名家文化小叢書:我的老師沈從文
名家文化小叢書:現代中國與西方
名家文化小叢書:英文詞語翻譯
我讀《石濤畫語錄》
中國古代跳舞史
田漢(1898—1968)。本名田壽昌,湖南長沙人。創造社成員。曾組織和主持有名的南國社、南國藝術學校等戲劇團體和戲劇教育組織。他的《獲虎之夜》、《名優之死》、《麗人行》等話劇,是現代文學史上卓有影響的之作。建國后曾在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任職,在指導戲曲
中國舊戲與梅蘭芳的再批判
蘇聯為什么邀梅蘭芳去演戲
梅蘭芳、周信芳演出劇本選集序
追悼梅蘭芳同志
和梅蘭芳同志幾次見面
梅蘭芳同志精神不死
紀念梅蘭芳同志逝世一周年
因此,對于舊戲的有歷史意義的批判仍不能不回溯到《新青年》的戲劇專號,及其他零星討論。那時作為批判封建舊戲的戰士的是胡適之、傅斯年。胡寫了紋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傅寫了《戲劇改良各面觀》和《再論戲劇改良》。此外有錢玄同答復張厚載的《臉譜》、《打把子》(認為中國戲是野蠻的"方相氏"的變相),和周作人的《論中國舊劇之應廢》(應廢的理由:及時是在世界戲劇發達史上看來,中國戲是"野蠻";第二是中國戲是儒道兩派思想的結晶,包含淫、殺、皇帝、鬼神四種毒素,有害于"世道人心")。
現在假使容許我們做一個批判的批判,我們可以發見他們的批判的尖銳的革命性及其極限。胡適之的批判是從反對關于"昆曲"的張之純的觀點開始的。張在他著的文學史里面說到昆曲與國運的關系:
是故昆曲之盛衰,實興亡之所系。道咸以降,此調漸微。中興之頌未終,海內之人心已去。識者以秦聲極盛,為妖孽之先征。其言雖
激,未始無因:欲睹升平,當復昆曲。……
這是典型的封建階級觀念論的觀點。昆曲和其他一切藝術一樣,當然是階級社會的上部構造的一種。它的曲調雖是來自民間:"宋人詞而益以里巷歌謠,不葉宮調,故士夫罕有留意者。"(見徐渭著《南詞敘錄》論南曲)但隨著明代南方貴族社會之興起,"前代富貴家士大夫不甚留意的出自民間的南戲,一變而為他們生活上不可缺的一種藝術"。明顧起元《客座贅語》上說:"萬歷以前,公侯與縉紳及富家,凡有宴會小集,多用散樂……唱大套北曲……中間錯以撮墊圈、舞觀音、或百丈旗、或跳隊子,后乃變而盡用南唱,歌者只用一小拍板,或以扇子代之,間有用鼓板者。今則吳人益以洞簫及月琴,聲調屢變,益為凄惋,聽者殆欲墮淚矣。大會則用南戲。……今又有昆山,較海鹽又為清柔而婉折。""當時君主、諸王的宮廷邸合里,常有教坊優伶獻技……大官僚的府第里,也每豢養著稱為`家童`、`家優`的伶工一部。……自家欣賞之外,兼作官場應酬結納之用。…清初大官僚的家里還有豢養優伶的,一般士大夫不改前朝嗜好戲曲的風氣。"見《青年界》三卷四期陳子展著《南戲傳奇之發展及其社會背景》)洪深氏在他的《論中國戲劇之改良》也接觸這個問題,他說:"在皮簧未行以前,昆劇的勢力,是。""實在的,昆劇代替北曲是民眾戲劇的逐漸貴族化。`場面`的幽靜與細致,辭句的文雅與深刻……更決定了這種戲劇僅能給予文人學士們欣賞。所以昆劇除了是唐宋傳奇中所有的題材的再現外,其他總是帶有極濃厚的忠君愛國、循規守禮、升官發財、成圣成賢等思想。即使男女相悅,淫奔私就,也一定要使男為才子、女為佳人……而無傷大雅。自然,寫民間故事,也不是沒有的。但是,一定是以輕賤、鄙視、取笑的態度出之。昆劇中的平民,男都丑角,女盡貼旦,窮形盡相,插科打諢。所以,假使說昆戲是純粹貴族階級的戲劇,是沒有錯誤的。"(見《申報月刊》第三卷七號)但是這一封建貴族的文化之花也不能"長好"。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英鴉片戰爭以后,即張之純所謂"道咸以降",封建的中國給西歐資本主義敲破了大門。在列強積極的經濟侵略和誘導之下,重要的商業都市已產生了新興的市民階級,農村經濟崩潰,破產的農民開始廣大的革命運動——太平天國運動,貴族社會的下層基礎急烈地動搖起來。這自然不能不影響到它的上層構造之一的昆曲,使它也走向末運。在這一個意義上,實在也可以說:"昆曲之盛衰,實(貴族社會)興亡之所系。"封建貴族戰栗于他們的滅亡的運命,主張復興他們這一意識形態武器,阻止中國的資本主義化,恢復封建的秩序,使中國"重睹升平"。這也是他們應有的"夢想"。但胡適之不理解這個,他說:"這種議論的病根全沒有歷史觀念,故把一代的興亡與昆曲的盛衰看做有因果的關系,故說`欲睹升平,當復昆曲`。"他不知道貴族社會的興亡與昆曲的盛衰是有因果關系的。
雖然如此,胡先生對于近百年來發達的"京戲"的評價有極正確的地方。有歷史癖的他,首先就中國戲劇發展的道路作了這么一個概觀:
試看中國戲劇從古代的"歌舞"(Ballad.Dance)一變而為戲優;后來加入種種把戲,再變而為演故事兼滑稽的雜戲;后來由"敘事"
體變成"代言"體,由遍數變為折數,由格律極嚴的大曲變為可以增減字句變換官調的元曲。于是中國戲劇三變而為結構大致完成的元
雜劇。但元雜劇不過是大體完具,其實還有許多缺點……后來的傳奇,因為體裁更自由了,故于寫生、寫物、言情各方面都大有進步。……
可以算得是戲劇史的一種進化,即以傳奇(昆曲)變而為京調一事而論,據我個人看來,也可算得是一種進步。……
這里胡先生恰好來表示和他的學生傅斯年正相反的觀點。傅斯年在他的《戲劇改良各面觀》里說:"京調`的來源,全是俗聲:下等人的歌謠,原來整齊句多,長短句少——這是因為沒有運用長短句的本領——`京調`所取裁,就是這下等人歌唱的款式。七字句本是中國不分上下今古最通行的,十字句是三字句、四字句集合而成。三字句、四字句更是下等歌謠的句調。總而言之,`京調`的調,是不成調,是退化調。……"究竟是進化昵,是退化呢?我們再聽胡先生說的:
……
內容不錯
書不錯
開本小巧,適合閱讀。
書灰常好,價格很合理
追憶敘述為主,不是很晦澀,可以讀一下。
讀后更了解梅蘭芳了,好書。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太好
一如既往的好
物流贊,超級快!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正版圖書 紙張精美 內容豐富 印刷清晰 性價比高 物流速度也很快
不錯的一本書,涉及到一些學術問題,具有歷史的厚重感。
作者對京劇及梅蘭芳態度的前后不一讓人震驚。
一本薄薄的小書,寫出了梅蘭芳的一生,十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