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慧良(1923-1995),京劇武生表演藝術家。滿族,祖籍北京,出身梨園家庭世家。1936年,其父厲彥芝開辦童伶班,歷家兄弟姊妹五人合稱"厲家五虎",在長江一帶頗有影響。厲慧良先以老生戲為主,武戲為輔;40年代變聲,改以武戲為主。1956年組建天津京劇團,任團長兼主演。他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創造出單腿吊毛、踢鞋上冠、大靠夾鞭、飛腳過人、飛越三桌、椅背倒提、大靠甩盔、飛叉下桌、擰身跨腿、飛腳三越等十項絕技,發展和豐富了武生表演技巧中的高難度內涵。厲慧良被馮其庸稱為"我們時代的楊小樓",擅演劇目有《長坂坡》、《挑滑車》、《艷陽樓》、《一箭仇》等。此書以"紀實"手法記錄厲慧良的一生,從中可見近代京劇武生藝術的發展變遷。書后并附傳主大事年表、源流譜系、研究資料索引等。
魏子晨,中國戲劇文學作家、理論研究者。著有論文集《衛調獨彈》、《厲慧良傳》(合作)、“李少春書系”(四卷)等。總監之“李少春紀念館”列入文化部及時批“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策劃電視晚會一百余臺,曾獲首屆“中華節慶獎”傳承獎、第21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大獎等。創作的京劇歌舞《花神賦》被《中國廣播電視文藝大系 電視戲曲卷》舉為范本。2012年起,轉入研究“中國真性情文化史”,策劃興建“哪吒文化創意產業園”,創作劇詩《延安火鳳凰》、《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國京劇百科全書》稱其“立論獨特”、“文風率真”。
總序(謝柏梁)
代序 無限滄桑哭慧良(馮其庸)
及時章 東吳引
一、昨夜一夢,夢見了誕生地通州海門的那一堵墻、那一座門……
二、“不是我太過了,而是你還不夠!”
三、得到楊小樓半張《挑滑車》唱片,聽了聽,覺得不怎么樣……
四、很“自覺”,往板凳上一趴,等挨那二十板子!
五、“我也是抗日的力量!”
第二章 西川圖
六、川劇《白蛇傳》“斷橋”的“臺口功”令人大吃一驚。
七、“那邊是金馬,這邊是美人。你要哪個?”“干嘛哪個,我都要!”
八、給演戲的大有人在,給演戲的也為數甚多,但給這兩個人一起演戲的……頭牌主演,卻只有一個厲慧良!
九、沒有自己獨特的玩藝兒,活在梨園行,頂多唱個“三路”。
十、最著迷的還是馬連良。
第三章 三春賦
一一、“梅先生,實在對不起您!”
一二、楊老板有的,我們可以沒有;楊老板沒有的,我們也可以有。楊老板那功夫還點蠟哪!
一三、“這'三人'靠'日'字,叫做'春'。日子長了,才較量出真本事來!”
一四、對厲慧良說了一句話……
一五、“我與志愿軍親人心連心啊!”
一六、“好,我也趕一下子,趕兩個:文趕周信芳,武趕蓋叫天!”
一七、(毛)主席問市長:“厲慧良是黨員嗎?”
一八、“不管臺下的觀眾是誰,臺上還是我們演員,還得有藝術!”
一九、接待規格出現厚薄懸殊,厲慧良火了:“10月2日,我不唱!”
二〇、“小小的一個黨員組長為什么膽敢當眾宣布厲某陰謀破壞《六號門》?”
囚歌
第四章 四海游
二一、人喊:“厲慧良萬歲!”嚇煞人也!
二二、“社會主義如果不出人才,不超過前人,我舉八只手擁護黨也沒用。”
二三、鄧小平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發表……我怎么辦?
二四、“我的觀點:亡不了,好不了。”
二五、“只要是頭旗,我就赴港,不是頭旗我不去!”
二六、某名流……提出質疑:“梅先生抗日戰爭的時候蓄須明志,厲慧良現在留胡子,要想干什么?”沒想干什么,不過好玩而已。
二七、在西安,接到中國對外演出公司的長途電話,原來重慶市京劇團赴美國演出,擬聘厲慧良做藝術顧問。
二八、“一分錢也不要。累了,喝口水就行。”
二九、孫悟空語錄:“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
三〇、米喜子留下了一封信,稱:“浪跡天涯,從此訣別!”
尾聲
三一、“我化成灰也是五彩繽紛。”
附錄一 厲慧良生平大事記
附錄二 厲派源流譜系
附錄三 厲慧良研究資料索引
后記(魏子晨)
書寫得太精彩了!
好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京劇大家。
。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