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評傳》: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邢兆良,1949年6月生,上海市人。畢業于廈門大學研究生院,獲哲學碩士學位,現在上海同濟大學社會科學系任教。長于中國文化與中國科學技術思想關系的研究,已十余篇。
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章 西周官學與諸子私學的沖突
一、文化沖突的社會基
二、文化沖突的基本內容
第二章 墨子與墨學派
一、墨子生平和《墨子》全書的結構
二、墨子的工匠和學者的結合
三、墨家三派
第三章 重視物質生產是墨子思想的基
一、墨子的功利觀
二、賴其力者生的社會史觀
第四章 孕育科學發展新方向的科學思想
一、墨子科學思想形成的科學基
二、從《考工記》到《墨經》
三、墨子科學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五章 烏托邦的政治理想和失敗的政治實踐
一、墨子交相利、兼相愛的理想社會
二、墨子政治實踐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第六章 經驗論和叭理論初步結合的認識論
一、重實、求實是墨子認識論的基
二、墨子理性主義的認識過程
三、墨子認識論的內在矛盾
第七章 墨子邏輯學體系
一、墨子邏輯學的特點和貢獻
二、墨子邏輯學體系的結構
第八章 墨子思想的歷史影響
一、墨子思想與國傳統文化
二、墨子思想與農民起義
三、墨子科學思想和興衰與國傳統科學的模工
墨子年表
索引
根據各家考證和現有史料要斷定墨子的生卒年代是不可能的,意義也不是很大。各家考證的生卒年代,其誤差約為。20年左右。這些考證和史料也大致勾畫了墨子所處的時代和主要活動年代,對深入理解墨子思想及其時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墨子上逮孔子,下接孟子,墨子思想作為儒學的一個對立面,是在直接和儒家思想斗爭中產生和發展的。儒家從孔子經曾子、子思到孟子正是一個發展上升的過程。前期儒墨的對立,表明了孔子開創的"有教無類"的私學的深入發展。不僅西周官學成為社會思潮批判的對象,而且對西周官學采取溫和批評態度的孔子儒學,墨子對其也采取了激烈的批判態度。儒、墨兩派直接的思想斗爭為以后的百家爭鳴準備了舞臺。義利、古今、禮法、天人、名實等諸子共同關注的時代命題正是由孔墨之爭為起端的。
墨子成年和活動的年代大致是在公元前453年前后二、三十年。這個歷史時期以韓、趙、魏三家滅智伯而分晉地為標志,說明自平王東遷以來,政由方伯的政局繼而發展到"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執國命"的局面。"天下惡乎定",戰爭頻繁,社會的宗法關系和等級秩序受到沖擊和破壞,這為士、庶階層的活躍提供了條件和機遇,形成了"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的狀況,不管國籍,不管出身,不管貧富,有才能者,遇機會一躍而成為將相,這已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作為小生產者的思想代表的墨子及其學派,才能"徒屬彌眾,弟子彌豐","顯榮于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成為當時專享能與儒學相抗衡的顯學。
在孔子時代,雖然周室衰微,僭越多見,但"尊周"仍是一面有號召力的旗子,"挾天子以令諸侯","尊王攘夷"仍是各諸侯爭霸的一種有效的策略。到了墨子時代,兼并戰爭成了政治斗爭的全部內容,耕戰成了各國的基本國策。足兵足食,富國強兵的現實需要,生死存亡的危機迫使各國相繼變法,實行政治改革。這實質上是社會各階級相斗爭的結果。這種政治變革有利于士庶階層突破血緣門第的限制而進入仕途政界。這點也正是作為小生產者的思想代表的墨子學派能顯赫一時的社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