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關于拿破侖的傳記。拿破侖27歲成為統帥,30歲成為法蘭西及時執政,35歲加冕法蘭西帝國皇帝,叱咤歐洲20年,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為之顫抖。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結合大量真實史料,詳細描述了一代帝王崛起的傳奇經歷和心路歷程。
1.迄今為止、好讀的拿破侖傳記版本;
2.真實再現拿破侖這位世界改變者的成長、奮斗和智慧!從專制走向民主,拿破侖27歲當統帥,30歲成為執政,35歲加冕帝國皇帝,叱咤歐洲20年,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世界;
3.丘吉爾、斯大林、小羅伯斯庇爾、貝爾納多特等歷史牛人一致推崇,丘吉爾:“世界上沒有比拿破侖更偉大的人了!”
艾密爾魯特維克(18811948),德國作家, 20世紀最著名的傳記文學作家,一生著述頗豐。其主要著作還有《俾斯麥傳》《威廉?霍亨索倫》《林肯》《興登堡》《羅斯福:命運和權力的研究》《三幅畫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等。
他的作品注重描寫人物曲折的心路歷程,善于描寫人物的多面性和復雜性。所寫傳記熔真實與想象、歷史與現實于一爐,既能讓讀者近距離觀察其筆下人物,又能讓讀者從傳主身上獲取面對紛繁復雜世界的應對良策。
文慧: 1996年畢業于吉林省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注重研究歷史,關注社會發展以及人的心理發展與社會、歷史的關系。曾執筆并組織翻譯心理學著作《我并不瘋狂,只是我不是你》。
及時章 島
1.不屈的島民
2.拿破里奧尼出生
3.在巴黎軍官學校學習
4.誓言解放科西嘉
5.法國大革命爆發
6.嶄露頭角
7.時局動蕩
8.中校副司令
9.再見科西嘉
10.首戰告捷
11.被捕入獄
12.失業與憂郁
13.峰回路轉
14.與約瑟芬結婚
第二章 溪
1.意大利大捷
2.的才華
3.開創歷史
4.紅杏出墻
5.戰地情書
6.拉攏政府
7.征服者的邏輯
8.在芒泰貝洛宮
9.“我們將成為歐洲的主宰”
10.“半篇歷史”
11.人民的擁戴
12.追隨亞歷山大的足跡
13.與英國海戰在即
14.轉戰埃及
15.法國艦隊的毀滅
16.阿克-阿布基爾海戰
17.返回法國
18.籌劃奪權
19.霧月政變
第三章 江
1.《拿破侖法典》
2.大敗奧德
3.終身執政
4.保王黨的暗殺 125
5.家庭悲劇
6.當甘公爵之死
7.拿破侖稱帝 137
8.拿破侖王朝盛景
9.與教皇的政教協議
10.與英國簽署和約
11.奧斯特里茨戰役
12.法國邦聯
13.普魯士戰役
14.華沙之戀
15.與俄國簽署《提爾西特和約》
16.占領羅馬
17.荒唐的法聯邦君主
18.政治與尊嚴
19.手腕歹毒的塔列朗
20.會見歌德
21.沙皇的背棄
22.政治聯姻
第四章 海
1.子嗣咒語的破滅
2.《提爾西特和約》的破滅
3.法俄之間的口角
4.遠征俄國
5.火燒空城莫斯科
6.圣彼得堡大撤
7.動蕩的時
8.德意志也有精神
9.反法同盟
10.大臣的陰謀
11.歐洲大會戰萊比錫戰役
12.誓死奮戰
13.生死存亡與背叛
14.在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
15.重返科西嘉
16.不負眾望
17.新的反法同盟
18.滑鐵盧戰役
19.再次退位
20.宣布囚禁拿破侖
第五章 巖
1.在圣赫勒拿島
2.性格
3. 命運
4. 天賦
5. 兵法
6. 人性
7. 理想
8. 情感
9. 悲劇
10. 致命的圣赫勒拿島
11. 惡魔看守
12. 回憶錄
13. 及時年
14. 持犁的皇帝
15. 總結一生
16. 赫赫功績
17. 病入膏肓
18. 遺囑
19. 生命一刻
20. 復活
附錄
7.拿破侖稱帝
距離當甘公爵被處決之日已經過了一周的時間了,這24小時,及時執政迎來了特殊的拜訪者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委員會向他提出了一個奇特的雙重申請建立一個較高法院,并且在法國建立世襲君主體制。這個提議是倉促之間以民眾意愿的形式提出的。還有什么可以比這更合乎邏輯、更簡單的嗎?他們認為必須有一個較高法院和一名繼承人來消除恐嚇行為,確保國家首領免遭謀反者的暗算。
此時受情勢所迫,波拿巴不得不過早地做出建立帝制的決定。事實上,他一生中幾乎所有的決定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而不是根據深思熟慮定下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實施。即使在他的事業的關鍵時刻,他的人生軌跡還是如平常這樣。他沒有在進軍意大利時就奢望自己會登上米蘭或者法國國王的寶座。他一步一步自然而然地逐步擴大著自己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他登得越高,視野就越寬廣,他的眼中也就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景色。“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的人,往往走不遠。”這正是他一直奉行的座右銘。他的很多行動都是依靠自己敏銳地抓住了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而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正是這一點,給他的英雄形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天才!在準備每一次行動之前,他都能進行精準的計算,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位,幾乎可以說是算無遺
策。面對大局之時,他又總是顯得從容不迫,應對自如,毫無負擔。
登上法國國王的寶座對于波拿巴來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嗎?他究竟為什么要做出這個決定?
應該說,他天性里精于計算的部分第二次敗給了富于幻想的那一部分,于是他做出了這個決定。及時次,是他在遠征埃及之時,第三次則是他決定入侵俄國之時。從他出生開始,古代英雄們那偉大的形象就占據了他的心靈,在他整個成長的過程中,這個英雄夢從未消失。到現在,他終于在這個夢想的驅使下走出了這一步。另外,他天性喜歡向人發號施令,這個特點也為他成為這樣的人提供了推力。而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詩人氣質則使他將人生中的各個事件寫成了傳說。他總是會在每一個戰役結束的那天晚上,產生一種感覺這場戰役已經在歷史上畫下了濃重的一筆。他總是致力于創造新的榮譽,正是因為他有著這樣一個被想象力所驅動的馬達,有著這樣一雙永遠向前看的眼睛。他必須要有一個的,只屬于波拿巴的,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擁有的徽記,而未來的一千年甚至兩千年間,整個歐洲都將處在這個徽記的光輝照耀之下。
它是波拿巴作為一個精于計算的人,一個偉大的謀略家,一個了解人心和藐視人類的人所需要的東西。而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同時也需要用它來使自己不再需要用無止境的戰爭來保衛國土。,如果他得到的只是那些將因為自己的死亡而消失、無法長久留存下來的冒險家的獎賞,那么他心中強烈的家族觀念就會讓他覺得自己其實一無所有。因此,這更使他迫切地需要它。
“國王的稱呼只會讓我成為繼承某個死人榮耀的人,這毫無新意可言,早就已經過時了。我并不想繼承或者依附任何人。不管怎么說,和國王相比,皇帝這個頭銜要偉大得多,而且在這之中還有一些讓人遐想的、無法解釋的地方。”寥寥幾句話,已經透露了他心中促使自己做出這個決定的狂野、熱情、精明而又冷酷的動機。
他是不是已經看到了危險?還是說他對其中的危險視而不見?他有什么樣的靈丹妙藥?他加冕稱帝后,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道:“什么是御座?不過是一塊罩著天鵝絨的木頭罷了!”就像他過去能用榮譽軍團來影響人們一樣,他深知自己能影響人們。而相比建立榮譽軍團之時,他采取了一種更加認真的態度來對待皇位,因為,皇位顯然有著更大的誘惑力。這就是他的政治手腕,他的馭人之術。現實的世界里不存在神明,不要妄想獲得神明的幫助。遲鈍的民眾只承認權力的力量,因而,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必須有權力的象征皇冠,而無法像一個普通人、詩人或者哲人那樣,可以祈求上蒼,不必承擔皇冠的重負。
能夠預見所有事情的他,難道會沒有看到隱藏在金光閃閃的皇冠上的危機?難道他忽略了千百年來民眾是相信君權神授的嗎?如果他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又該怎么使這一幻想與自己在政治上表現出的玩世不恭相協調,以使自己不致失去平衡呢?假如說皇位是有才能的人才能獲得的禮物,那么,沒有才能的人怎么能夠繼承大統呢?
但是,他仍然努力依照羅馬皇帝的制度來確保繼承權。不像那些能夠代代相傳的東西,每個人的才能都是天生的,不可能靠血緣傳承,這一點他心里很清楚。他曾經目睹人們通過流血政變改換世襲皇位,他在內心深處其實是贊同這種政變的。波旁王室的成員們那種像老鼠一樣龜縮在窩里的行為讓他從心里感到蔑視,這才是他真正瞧不起波旁王室的地方,而非他們的血統。事實上,他從未指責過波旁王室的血統。在他的心中,他是拿破侖?波拿巴,他是一個千年不遇的奇才,只有那些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英勇不凡或者才能卓著的人才值得他把榮譽和財富賦予他們。拿破侖?波拿巴,這個反叛精神的化身,如今站在自己通過八年努力所達到的位置上,內心豪情萬丈,他相信他的血統可以傳承萬代,因為那是他的血統,他拿破侖?波拿巴的血統!
他對普魯塔克和愷撒的事跡了如指掌,他熟悉法國、英國、普魯士偉大的國王們的偉大功績,不過同時也鄙棄他們輝煌之后的沒落。現在,到了他讓這的至尊寶座重新得以世襲的時刻了!作為一個新的帝王,他希望自己能在并且只在這一點上將古今融為一體。正像日后他所說的那段具有悲劇性深度的話中所表達的那樣:“我之所以處處忍讓,并且放棄使用武力,正是因為我孤身一人,以一己之力使世界獲得和諧,實現安寧。”
是的,他的這些話充滿激情,他滿懷壯志,足以媲美普魯塔克筆下的英雄人物。但是,除去英雄這個光環,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還擁有簡單的、平民的情感。由于他和約瑟芬沒能生下繼承人,他的親信羅德雷曾敦促他再婚,他激動地對羅德雷說道:
“到目前為止,我一直秉持著公正的態度管理國家。我也許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同約瑟芬離婚。但是,我決不能做這樣的事僅僅因為我現在的地位比原來高了,發達了,就將一個好妻子一腳踢開!我怎么能同約瑟芬離婚?過去的那些日子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她隨時有可能隨我一起被流放或者被送進大牢,然而她從沒有離開我。現在要我跟她離婚?不,我不能這么做,我下不了這個狠心。我畢竟不是老虎所生,我是一個人,有一顆人的心。”當然,約瑟芬一死,他就徹底自由了。但是,現在約瑟芬仍然是他的妻子,那么為了解決繼承人的問題,他設想了一個什么樣的方案呢?“統治法國的人必須要有良好的出身,是名門望族的子弟,從小就居住在皇宮深院,如果你沒能出身名門,那么就要有能力讓自己卓爾不群。我的兄弟們跟我一樣出身貧寒,但是,他們沒有能力使自己超出眾人之上,也沒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躋身上流社會。”
他沒有發現,危險已經出現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錯誤隱藏在這些想法中,而正是這個可怕的錯誤將導致最終的失敗。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進行得很平靜。為了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壓制其他政黨,他采取了和之前一樣的做法,再次要求進行全民公決。12年前,這些法國人推翻了自己的國王,取消了帝制,12年后的今天,同樣是這些法國人,卻要重建帝制。這一次,公眾的熱情空前高漲,甚至超過了兩年前投票確定執政終身制的時候。幾天后,塵埃落定,反對者寥寥無幾,參議院里只有三票反對,這來自于他的三個死敵,護民院里只有一個人持反對意見,即他的崇拜者卡爾諾。只有卡爾諾在此時有遠見地堅持了自由思想。然后,5月的某24小時,執政派人將全民公決的結果和新憲法送往圣克盧宮,并予以公布。就像這只不過是修訂了一條憲法條文一樣,所有的事情就這樣平淡、簡單地發生了。
他從來不認為是神明或者民眾將權力賦予了他。那個時候還是他初掌大權之時,在某24小時吃過了晚餐后,他的夫人正在和雷米扎夫人談話(后者在回憶錄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靠窗放著一把椅子,拿破侖就靜靜地坐在上邊,下頰靠在椅背上,在旁邊聽著她們交談。然后他突然站起身,臉上帶著一種悠閑而愉悅的表情轉向了雷米扎夫人。他就這樣突然地卸下自己的偽裝,表現出了一種令身邊人和后人驚訝的自由姿態,仿佛他正在對著歷史闡述自己的意圖和想法:
“你們是否很不滿意我處決當甘公爵?你們是否總是喜歡回憶?對我來說,記憶就是從我成為大人物的那個時候開始的。當甘公爵對我而言又算得上什么呢?僅僅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流亡者,而這,足以成為打擊他的原因……在兩年前,我用極為自然的方式接過了權力……但是這位公爵強迫我提前結束危機。盡管當下的形勢和事實有些矛盾,但我本來是想要再當兩年執政的。原本,我們,法蘭西和我可以再同行一段時間,因為它信任我,需要我所需要的所有。然而,在這次震動了歐洲大陸的叛亂之后,一定要讓它認識到錯誤的存在……
“就保王黨和雅各賓黨來說,他們只要認為某人膽怯了,就不會感到氣餒。而我,正是想要和他們和解。我認為他們彼此之間不會締結任何條約,但是,我能同他們達成協議,并且使這些協議于我有利。……現在保王黨和雅各賓黨不得不保持沉默。我的敵人只剩下這群固執的共和黨人。他們竟然想要在原來君主國的地盤上建立一個共和國,難道他們以為歐洲會聽任這件事情發生嗎?……所以,我選擇了建立君主專制,因為這會讓人們覺得熟悉,他們將更容易接受這樣一種環境……
“你們將在不久之后看到,對流亡國外的保王黨人來說,宮廷禮儀永遠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貴族們總是更傾向于傳統的語言習慣,用它就可以贏得他們的心……君主制是一種適合法國人的形式,它也是你們所喜好的形式。雷米扎先生,我敢打賭,假如你現在稱呼我為陛下,而我稱呼你為閣下,你一定會覺得更加舒服……共和國中那種嚴厲的氛圍只會讓你們覺得無聊至極,它無法滿足你們的虛榮心,而這是你們無法忍受的。……你們真正關注的是平等,至于自由,那不過是個借口罷了。我相信,人們更愿意看到的是王孫公侯們都是從士兵晉升而來的……現在,軍隊和民眾都已經成了我的支持者,他們愿意與我站在一起。這是多么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有人在這種情況下還不能統治國家,那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笨蛋。”
這時候,他突然停了下來,重新戴上了一副莊嚴肅穆的面具,像一個獨裁者那樣用冷漠的口氣給雷米扎先生下了一道無足輕重的命令。
這個35歲的新任皇帝,穿著一件綠色的舊軍裝坐在椅子上,乜斜著眼睛掃視著沙龍。他一邊在房間里踱來踱去,一邊傾訴著自己心中深藏的那些隱秘的想法。然后,他又突然中斷了這種傾訴。這個時刻,在這親切、自然的氛圍里,我們默默地站在他的面前,傾聽著他的自我坦白,感受著他對命運的順應以及對現實的抗爭。這個時候,我們聽到的東西遠遠多過他在忘情的狀態下所吐露的。在這種氛圍中,我們感到他內心中對世襲貴族懷有一種蔑視的感情,但是在這種單純的蔑視之外,他又隱隱地想要討好他們。我們了解到他那些靈活的、能夠隨機應變的計劃,感覺到他對愚蠢的人類的一種善意挖苦,還有作為一個外國人,他所具有的那種陌生的性格特點,而在統治法蘭西這個美女之時,他之所以能采取一種紳士式的嚴厲手段,也正是得益于他身上所具有的這種陌生的性格特點。
但是,這些一定不是全部。他一向只對這些聽眾談及政治問題,所以,這些應該只能算是他的動機的一半。但是,事實上,這些政治問題相當重要。在他的時代開始的時候,政治問題就是強大的動機。他最初似乎沒有對稱號的改變表現出多大的反應,相反,他的態度相當冷靜。他給施泰爾夫人寫信說:“我的兄弟對他的新頭銜似乎沒有什么興趣。他說生活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一切還是以前的樣子,但是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他顯得得意揚揚的,好像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但是,那些真正了不起的人應該很清楚,這些不過是一些虛名而已,不會對朋友、家庭和社交圈產生什么影響。事實上,這種虛名不過是出于制度的需要才產生的。就我自己而言,自從被稱為陛下以來,家里沒有人感覺到我有了什么變化。”
真正對他產生大影響的應該是第三次改名。這對他來說確實算得上一件大事。當然,重要的并非是從此以后,他接見法蘭西帝國的重要人物的時候,被他們稱為“陛下”,而約瑟芬被稱為“夫人”;重要的也不是如今宮廷禮儀的恢復使得貴族們15年和20年前在同一個地方高呼“陛下”和“夫人”的人的內心激動不已,難以平靜。事實上,無論是哪一個方面服飾、性格還是言行舉止,今天的皇帝跟當初的及時執政相比,都沒有什么改變。
但是,“波拿巴”這個名字這個在過去八年的時間里,在簽署公告、大量的信件、備忘錄以及法令的時候他一直使用的名字,從現在開始,終于可以被替換為另外一個幾乎從孩提時候起他就從未用來簽名的,這10年來他幾乎沒有聽到過的名字“拿破侖”,在不久的將來,他將用顫抖的手將這個名字縮寫為“N”。他一直被約瑟芬稱為“將軍”,而兄弟姐妹們早就開始用“您”來稱呼他(這是約瑟芬建議他使用的稱呼,而非他本人的意思,這個稱呼與習俗相符)。只有很偶然的時候,他才會聽到他的母親用一種少有的親密的口吻稱呼他為“拿破里奧尼”。
這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改變,這次的改名對他來說意義深刻。一個全新的頭銜被賦予了他,他生平及時次簽下:
拿破侖一世,法國人的皇帝。
這世界上沒有比拿破侖更偉大的人了!
丘吉爾
拿破侖是頭獅子,而希特勒只是只小貓。
斯大林
拿破侖是馬背上的世界靈魂。
黑格爾
拿破侖向世界證明經過了多少世紀之后,愷撒和亞歷山大終于后繼有人,并且超過了他們。
司湯達
如果你需要一個進行巷戰的,具有鋼鐵意志的人,一個年輕人,一個新人,那么這個人只能是拿破侖。
小羅伯斯庇爾(法國革命家)
拿破侖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們所有人都偉大。但上帝之所以懲罰他是因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龐大的戰爭機器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極必反,古今概莫能外。貝爾納多特(法國元帥)
讀這本《拿破侖傳》,我最喜歡讀《洪流》和《山巖》這兩章。前者是天才的發現,后者是天才的反思。 《洪流》描述了拿破侖在第一次意大利戰役時期的豐功偉績和心路歷程。拿破侖以殘破不堪的4萬老弱殘兵,大小70余戰,連戰連捷,擊破反法同盟20萬大軍,兵鋒直指維也納,一舉扭轉整個戰局,創造了戰爭史的奇跡,令人嘆為觀止。《山巖》則記錄了拿破侖兵敗滑鐵盧,流放小島的最后時光。在所有的輝煌皆成過眼云煙,所有的榮光都離自己而去的時候,最好的紀念莫過于反思。無論成敗,拿破侖的一生已經極精彩。
《拿破侖傳》充分肯定拿破侖的偉大歷史地位、**天才和偉大功績的同時,也將他“方方面面拆開來看”,對拿破侖作為一位歷史人物和普通男人的兩面性,進行了盡情的揭露,艾密爾?魯特維克以一種非虛擬的、真實可信的手法,以大量第一手的資料還原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偉人形象。這個版本的《拿破侖傳》堪稱一部“紀史”性著作,書中充滿深刻的評點和辛辣的剖析,讀來往往妙趣橫生,發人深省。
拿破侖小時候就與眾不同,他讀書特別多,天文、地理、機械、槍械等等,還有就是做筆記,就是在現代這種習慣還是被提倡的。
是原裝。對想了解拿破侖一生概括的朋友推薦。但傳記的弊端是少了閱讀吸引力,平鋪直敘的表現手法,要很強的求知欲作支撐來讀完。個人認為,作工具書不錯。
故事深奧,看不懂,怪我咯【嘻嘻,如果是深入去看,還是蠻好的一本書】
有血有肉的拿破侖!拿破侖是個好丈夫,好兄弟,好兒子,好朋友,并不因為稱帝而拋棄結發妻子約瑟芬,但最終因為約瑟芬不能生育導致兩人最終離婚,但拿破侖對約瑟芬的感情并沒有改變。臨死前,拿破侖仍然對約瑟芬念念不忘。拿破侖對瓦萊夫斯卡夫人更是癡情一片。而且對于自己那群無能的兄弟姐妹,拿破侖更是仁至義盡,大行封賞。然而就是這幫揮金如土的人最終背叛了他。看來骨肉也未必可靠。
在法國,可以和拿破侖相提的只有查理大帝和戴高樂將軍。拿破侖是一個悲劇英雄,他被流放時,身邊幾乎沒有一個親人,他的女人沒有一個陪伴著他放逐,拿破侖的個人生活非常不幸,只能自己一個人死在凄涼的小島上。作為男人,他擁有青春,榮譽,權力,可是作為一個丈夫他是那么不幸。他的兩次婚姻都服從了他的事業,但兩次都失敗了。
書沒問題,可是當當也太摳了,拿個塑料袋就把東西寄來了,還破了個洞,能不能走點心啊
最近正在看,全是拿破侖傳里寫得最好的一個了,順便把法國大革命復習了一遍
內容基本詳細,縱觀拿破侖一聲,喜歡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字體太小,與瀏覽時的字體有差距,內容翔實,能讓孩子了解歷史,作為傳記文學,能讓孩子了解拿破侖的一生
一本不可多得的書,讓我們了解傳奇偉人拿破侖的一生。很高興在當當看到了這本書,質量和文筆都很好,絕對好評!
非常不錯的拿破侖傳記,荒野雄獅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
人在做,天在看,不是奇跡,是必然。拿破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與其說他是軍事天才,不如說是努力的天才,也是勵志的典型。全書最后一章是精髓,事實總結,有理有據,堪稱成功學典范,比勵志雞湯強得多。
去了趟歐洲旅游,雖然沒去法國,但是各國的文化歷史里面總有那么一點東西和這個皇帝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買來一讀,為下次去法國做點準備,呵呵。
拿破侖傳,我為孩子選的人物傳記,孩子很喜歡,已經開始閱讀,書質量挺好。推薦購買。
拿破侖本人具有傳奇色彩,多年前看過,還想回味一下,這本書值得擁有!
大多數人談論起拿破侖都會感慨他的軍事天才,但是沒有人是生來知之的,天才出于勤奮。拿破侖廢寢忘食地博覽群書。22歲就掌握了常人30年40年都可能掌握不了的知識。拿破侖的傳奇經歷和其青年階段所學所看所建立的認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沒有這10年的知識積累,就沒有拿破侖后來的一鳴驚人。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一如既往的給力。書中對拿破侖的描寫非常細致,推薦一讀。但是有一點讓我比較疑惑,寫這位科加西島出生的法國皇帝的,竟然是一位德國人。。。。。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往往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克服人性的普遍弱點。很多方面,拿破侖就是如此。拿破侖的內心十分冷酷,對待動輒導致成千上萬個生命灰飛煙滅的戰爭,常常等閑視之。這種冷酷是他成為強人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他也曾經自我剖析,覺得自己的內心異常冷酷和堅硬。
從一個人存在價值上看,拿破侖已達到了在那個時代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或者說是跨越時代的。 從艾密爾?魯特維克的這本《拿破侖傳》上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對拿破侖是何等的敬仰,拿破侖——一個詩人,軍事家,想象家,呵呵,數學家,騎士,野心家。 就像拿破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的一生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啊!”
迄今為止最權威的拿破侖傳記!看人物傳記肯定要看拿破侖的了,對比了很多版本,這本最權威最經典。而且讀起來沒有之前外國文學書那么拗口,非常好讀,翻譯得特別好,看得出來譯者非常用心,是給中國讀者看的書。拿破侖是一個相當傳奇也相當復雜的人物,27歲當統帥,30歲成為第一執政,35歲加冕帝國皇帝,叱咤歐洲20年,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這世界上沒有比拿破侖更偉大的人了!”這是我讀過的最震撼我的一本傳記了!
感覺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必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經歷,而是經歷之后那種始終不曾改變的精神和信念,另外還有持之以恒的堅持。 對我而言很有啟發意義,多讀書,尤其此類偉人傳記讓我覺得我很無知。
主宰拿破侖軀體的靈魂有三種動力:自信、精力、想象力。西方國家的人歐洲一向就有著英雄主義的情節,而拿破侖則肯定是英雄中的英雄。拿破侖的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古典主義英雄的最后謝幕。
有關拿破侖的書看得不多,這本傳記是第一本,不感動于他創建的帝國卻感動于他讀書學習的精神,他上學時,他的同學都出去喝酒或玩了,但他默默讀書學習,也許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拿破侖年少時誓死保衛家鄉科西嘉島,年輕時開始得勢,這位年輕的征服者27歲當任統帥,30歲稱帝,35歲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崛起,而后拿破侖又想像著自己是查理曼大帝,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著整個歐洲,欲駕驅東方,但最終在滑鐵盧戰役中敗北,最終被流放,凄涼地死在小島上,拿破侖的一生,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
戰神拿破侖!拿破侖不到20歲便獲得自己的第一場軍事勝利時,他其實早就為此做了大量充足的準備。當無能的指揮官將崗位讓給他后,他醞釀了近20年的能量瞬間爆發了。從此,拿破侖所向披靡。只要在戰場上,他便是自己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