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知識性、趣味性、指導性、實用性為宗旨,融羽毛球運動的理論和實踐于一體,內容、系統。全書既有對羽毛球運動基本知識的闡述,又有對羽毛球各項基本技術、戰術及訓練方法的詳細講解,還對羽毛球運動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方法以及運動的裝備、競賽規則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專題介紹,使讀者能地獲得與羽毛球相關的知識。編排科學,循序漸進,是本書的一個特點。作為羽毛球運動的練習者,必須了解和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術動作、訓練方法、基本戰術、運用準則和應變方法。圖文并茂,易學易練,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書中通過大量圖片,對各項技術動作逐一分解,使練習者能獲得直觀感受。
及時章 羽毛球運動
及時節 羽毛球運動的歷史
第二節 羽毛球運動的健身價值、科學方法及運動損傷的防治
第三節 羽毛球運動的藝術魅力
第四節 羽毛球競賽觀賞
第五節 羽毛球競賽的組織工作
第六節 羽毛球重大賽事
第七節 羽毛球球星簡介
第二章 羽毛球技術
及時節 羽毛球基本技術動作
第二節 羽毛球基本技術教學訓練
第三節 羽毛球技術發展目標
第三章 羽毛球戰術
及時節 羽毛球戰術訓練的任務、特點及要求
第二節 羽毛球基本戰術
第三節 羽毛球戰術運用準則及戰術應變
第四節 羽毛球戰術訓練方法
第四章 羽毛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及時節 羽毛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特點
第二節 羽毛球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
第五章 羽毛球運動裝備
及時節 羽毛球運動裝備的選擇
第二節 羽毛球運動裝備的維修
第三節 羽毛球運動裝備的保養
第六章 羽毛球知識問答
及時節 羽毛球基本知識問答
第二節 羽毛球基本技術問答
第三節 羽毛球基本戰術問答
第四節 羽毛球常用術語
第七章 羽毛球競賽規則及章程
及時節 羽毛球競賽規則
第二節 羽毛球競賽章程
附錄
參考文獻
及時章 羽毛球運動
及時節 羽毛球運動的歷史
一、羽毛球運動溯源
相傳羽毛球最早出現于14~15世紀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制成。這種球由于球托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子就慢慢消失了。
大約至18世紀時,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游戲,球用直徑約6cm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制成(類似我國的毽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兩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于英國,大約在1800年,由網球派生而來。我們可以注意到現今的羽毛球場地和網球場地仍非常相似。1870年,出現了用羽毛、軟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那時的活動場地是葫蘆形,兩頭寬中間窄,窄處掛網,直至1901年才改作長方形。
據記載:"2000多年前,原始羽毛球游戲活動在世界一些地區就流行了。"不過由于民族、地區及語言的差異,對這項游戲活動名稱的叫法也不一樣。如:法國稱"羽毛球"(Feather Ball),英國、瑞典、丹麥等國稱"毽子板球"(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印度稱"普那"(Poona)。這就是羽毛球運動名稱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