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修養》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并收錄他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
-
-
名人名著 名家推薦 名社重點出版
中國人急需的修身指南。
論資格,他是我們的長輩;論思想精神,他也許比我們年輕;論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論啟發中國新文化的功勞,他比任何人大。
--林語堂
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 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 杜威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近代革命家、教育家、倫理學家。清同治七年生于浙江紹興。光緒二十年(1894)晉階翰林,四年后棄官回鄉從教。1912年任民國及時任教育總長。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28年任新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1937年移居香港。蔡元培是我國20世紀上半葉現代教育制度的締造者。
目 錄
中學修身教科書
2 例
上 篇
4 及時章 修己
30 第二章 家族
47 第三章 社會
67 第四章 國家
78 第五章 職業
下 篇
90 及時章 緒論
92 第二章 良心論
98 第三章 理想論
104 第四章 本務論
108 第五章 德論
112 第六章 結論
華工學校講義
德育三十篇
118 合群
120 舍己為群
122 注意公眾衛生
124 愛護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126 盡力于公益
1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0 責己重而責人輕
132 勿畏強而侮弱
134 愛護弱者
136 愛物
138 戒失信
140 戒狎侮
142 戒謗毀
144 戒罵詈
146 文明與奢侈
148 理信與迷信
150 循理與畏威
152 堅忍與頑固
154 自由與放縱
156 鎮定與冷淡
158 熱心與野心
160 英銳與浮躁
162 果敢與魯莽
164 精細與多疑
166 尚潔與太潔
168 互助與倚賴
170 愛情與淫欲
172 方正與拘泥
174 謹慎與畏葸
176 有恒與保守
智育十篇
180 文字
182 圖畫
184 音樂
186 戲劇
188 詩歌
190 歷史
192 地理
194 建筑
196 雕刻
198 裝飾
國民修養散論
202 社會改良會
207 世界觀與人生觀
212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215 科學之修養
219 義務與權利
223 我的新生活觀
225 怎樣才配做一個現代學生
232 美育與人生
235 我的讀書經驗
238 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
上 篇
及時章 修己
及時節 總論
人之生也,不能無所為,而為其所當為者,是謂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襲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①
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條目,其為吾人所當為者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則不能無先后,所謂先務者,修己之道是已。
吾國圣人,以孝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國民之公義,無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故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由是而行之于社會,則宜盡力于職分之所在,而于他人之生命若財產若名譽,皆護惜之,不可有所侵毀。行有余力,則又當博愛及眾,而勉進公益,由是而行之于國家,則于法律之所定,命令之所布,皆當恪守而勿違。而有事之時,又當致身于國,公爾忘私,以盡國民之義務,是皆道德之教所范圍,為吾人所不可不勉者也。
夫道德之方面,雖各各不同,而行之則在己。知之而不行,猶不知也;知其當行矣,而未有所以行此之素養,猶不能行也。懷邪心者,無以行正義;貪私利者,無以圖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自侮而能敬于人者。故道德之教,雖統各方面以為言,而其本則在乎修己。
修己之道不一,而以康強其身為及時義。身不康強,雖有美意,無自而達也。康矣強矣,而不能啟其知識,練其技能,則奚擇于牛馬;故又不可以不求知能。知識富矣,技能精矣,而不率之以德性,則適以長惡而遂非,故又不可以不養德性。是故修己之道,體育、知育、德育三者,不可以偏廢也。
第二節 體育
凡德道以修己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體育為本。
忠孝,人倫之大道也,非康健之身,無以行之。人之事父母也,服勞奉養,惟力是視,羸弱而不能供職,雖有孝思奚益?況其以疾病貽父母憂乎其于國也亦然。國民之義務,莫大于兵役,非強有力者,應征而不及格,臨陣而不能戰,其何能忠?且非特忠孝也。一切道德,殆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實行者。茍欲實踐道德,宣力國家,以盡人生之天職,其必自體育始矣。
且體育與智育之關系,尤為密切,西哲有言:康強之精神,必寓于康強之身體。不我欺也。茍非狂易,未有學焉而不能知,習焉而不能熟者。其能否成立,視體魄如何耳。也嘗有抱非常之才,且亦富于春秋,徒以體魄孱弱,力不逮志,奄然與凡庸伍者,甚至或盛年廢學,或中道夭逝,尤可悲焉。
夫人之一身,本不容以自私,蓋人未有能遺世而獨立者。無父母則無我身,子女之天職,與生俱來。其他兄弟夫婦朋友之間,亦各以其相對之地位,而各有應盡之本務。而吾身之康強與否,即關于本務之盡否。故人之一身,對于家族若社會若國家,皆有善自攝衛之責。使傲然曰:我身之不康強,我自受之,于人無與焉。斯則大謬不然者也。
人之幼也,衛生之道,宜受命于父兄。及十三四歲,則當躬自注意矣。請述其概:一曰節其飲食;二曰潔其體膚及衣服;三曰時其運動;四曰時其寢息;五曰快其精神。
少壯之人,所以損其身體者,率由于飲食之無節。雖當身體長育之時,飲食之量,本不能以老人為例,然過量之忌則一也。使于飽食以后,尚歆于旨味而恣食之,則其損于身體,所不待言。且既知飲食過量之為害,而一時為食欲所迫,不及自制,且致養成不能節欲之習慣,其害尤大,不可以不慎也。
少年每喜于閑暇之時,雜食果餌,以致減損其定時之餐飯,是亦一弊習。醫家謂成人之胃病,率基于是,是烏可以不戒歟?
酒與煙,皆害多而利少。飲酒漸醉,則精神為之惑亂,而不能自節。能慎之于始而不飲,則無慮矣。吸煙多始于游戲,及其習慣,則成癖而不能廢。故少年尤當戒之。煙含毒性,卷煙一枚,其所含毒分,足以斃雀二十尾。其毒性之劇如此,吸者之受害可知矣。
凡人之習慣,恒得以他習慣代之。飲食之過量,亦一習慣耳。以節制食欲之法矯之,而漸成習慣,則舊習不難盡去也。
清潔為衛生之及時義,而自清潔其體膚始。世未有體膚既潔,而甘服垢污之衣者。體膚衣服潔矣,則房室庭園,自不能任其蕪穢,由是集清潔之家而為村落為市邑,則不徒足以保人身之康強,而一切傳染病,亦以免焉。
且身體衣服之清潔,不徒益以衛生而已,又足以優美其儀容,而養成善良之習慣,其裨益于精神者,亦復不淺。蓋身體之不潔,如蒙穢然,以是接人,亦不敬之一端。而好潔之人,動作率有秩序,用意亦復縝密,習與性成,則有以助勤勉精明之美德。借形體以范精神,亦繕性之良法也。
運動亦衛生之要義也。所以助腸胃之消化,促血液之循環,而爽朗其精神者也。凡終日靜坐偃臥而怠于運動者,身心輒為之不快,馴致食欲漸減,血色漸衰,而元氣亦因以消耗。是故終日勞心之人,尤不可以不運動。運動之時間,雖若靡費,而轉為勤勉者所不可吝,此亦猶勞作者之不能無休息也。
凡人精神抑郁之時,觸物感事,無一當意,大為學業進步之阻力。此雖半由于性癖,而身體機關之不調和,亦足以致之。時而游散山野,呼吸新空氣,則身心忽為之一快,而精進之力頓增。當春夏假期,游歷國中名勝之區,此最有益于精神者也。
是故運動者,所以助身體機關之作用,而為勉力學業之預備,非所以恣意而縱情也。故運動如飲食然,亦不可以無節。而學校青年,于蹴鞠競渡之屬,投其所好,則不惜注全力以赴之,因而毀傷身體,或釀成疾病者,蓋亦有之,此則失運動之本意矣。
凡勞動者,皆不可以無休息。睡眠,休息之大者也,宜無失時,而少壯尤甚。世或有勤學太過,夜以繼日者,是不可不戒也。睡眠不足,則身體為之衰弱,而馴致疾病,即幸免于是,而其事亦無足取。何則?睡眠不足者,精力既疲,即使終日研求,其所得或尚不及起居有時者之半,徒自苦耳。惟睡眠過度,則亦足以釀惰弱之習,是亦不可不知者。
精神者,人身之主動力也。精神不快,則眠食不適,而血氣為之枯竭,形容為之憔悴,馴以成疾,是亦衛生之大忌也。夫順逆無常,哀樂迭生,誠人生之常事,然吾人務當開豁其胸襟,清明其神志,即有不如意事,亦當隨機順應,而不使留滯于意識之中,則足以涵養精神,而使之無害于康強矣。
康強身體之道,大略如是。夫吾人之所以斤斤于是者,豈欲私吾身哉?誠以吾身者,因對于家族若社會若國家,而有當盡之義務者也。乃昧者,或以情欲之感,睚眥之忿,自殺其身,罪莫大焉。彼或以一切罪惡,得因自殺而消滅,是亦以私情沒公義者。惟志士仁人,殺身成仁,則誠人生之本務,平日所以愛惜吾身者,正為此耳。彼或以衣食不給,且自問無益于世,乃以一死自謝,此則情有可憫,而其薄志弱行,亦可鄙也。人生至此,要當百折不撓,排艱阻而為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見險而止者,非夫也。
第三節 習慣
習慣者,第二之天性也。其感化性格之力,猶朋友之于人也。人心隨時而動,應物而移,執毫而思書,操縵而欲彈,凡人皆然,而在血氣未定之時為尤甚。其于平日親炙之事物,不知不覺,浸潤其精神,而與之為至密之關系,所謂習與性成者也。故習慣之不可不慎,與朋友同。
江河成于涓流,習慣成于細故。昔北美洲有一罪人,臨刑慨然曰:吾所以罹茲罪者,由少時每日不能決然早起故耳。夫早起與否,小事也,而此之不決,養成因循茍且之習,則一切去惡從善之事,其不決也猶是,是其所以陷于刑戮也。是故事不在小,茍其反復數次,養成習慣,則其影響至大,其于善否之間,烏可以不慎乎第使平日注意于善否之界,而養成其去彼就此之習慣,則將不待勉強,而自進于道德。道德之本,固不在高遠而在卑近也。自灑掃應對進退,以及其他一事一物一動一靜之間,無非道德之所在。彼夫道德之標目,曰正義,曰勇往,曰勤勉,曰忍耐,要皆不外乎習慣耳。
禮儀者,交際之要,而大有造就習慣之力。夫心能正體,體亦能制心。是以平日端容貌,正顏色,順辭氣,則妄念無自而萌,而言行之忠信篤敬,有不期然而然者。孔子對顏淵之問仁,而告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由禮而正心,誠圣人之微旨也。彼昧者,動以禮儀為虛飾,袒裼披猖,號為率真,而不知威儀之不攝,心亦隨之而化,漸摩既久,則放僻邪侈,不可收拾,不亦謬乎。
第四節 勤勉
勤勉者,良習慣之一也。凡人所勉之事,不能一致,要在各因其地位境遇,而盡力于其職分,是亦為涵養德性者所不可缺也。凡勤勉職業,則習于順應之道,與節制之義,而精細尋耐諸德,亦相因而來。蓋人性之受害,莫甚于怠惰。怠惰者,眾惡之母。古人稱小人閑居為不善,蓋以此也。不唯小人也,雖在善人,茍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則必由佚樂而流于游惰。于是鄙猥之情,邪僻之念,乘間竊發,馴致滋蔓而難圖矣。此學者所當戒也。
人之一生,凡德行才能功業名譽財產,及其他一切幸福,未有不勤勉而可坐致者。人生之價值,視其事業而不在年壽。嘗有年登期耋,而悉在醉生夢死之中,人皆忘其為壽。亦有中年喪逝,而樹立卓然,人轉忘其為夭者。是即勤勉與不勤勉之別也。夫桃梨李栗,不去其皮,不得食其實。不勤勉者,雖小利亦無自而得。自昔成大業、享盛名,孰非有過人之勤力者乎?世非無以積瘁喪其身者,然較之汩沒于佚樂者,僅十之一二耳。勤勉之效,蓋可睹矣。
第五節 自制
自制者,節制情欲之謂也。情欲本非惡名,且高尚之志操,偉大之事業,亦多有發源于此者。然情欲如駿馬然,有善走之力,而不能自擇其所向,使不加控御,而任其奔逸,則不免陷于溝壑,撞于巖墻,甚或以是而喪其生焉。情欲亦然,茍不以明清之理性,與堅定之意志節制之,其害有不可勝言者。不特一人而已。茍舉國民而為情欲之奴隸,則夫政體之改良,學藝之進步,皆不可得而期,而國家之前途,不可問矣。此自制之所以為要也。
自制之目有三:節體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熱情,三也。
饑渴之欲,使人知以時飲食,而榮養其身體。其于保全生命,振作氣力,所關甚大。然耽于厚味而不知饜飫,則不特妨害身體,且將汩沒其性靈,昏惰其志氣,以釀成放佚奢侈之習。況如沉湎于酒,荒淫于色,貽害尤大,皆不可不以自制之力預禁之。
欲望者,尚名譽,求財產,赴快樂之類是也。人無欲望,即生涯甚覺無謂。故欲望之不能無,與體欲同,而其過度之害亦如之。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尚名譽者,人之美德也。然急于聞達,而不顧其他,則流弊所至,非驕則諂。驕者,務揚己而抑人,則必強不知以為知,訑訑然拒人于千里之外,徒使智日昏,學日退,而虛名終不可以久假。即使學識果已絕人,充其驕矜之氣,或且凌父兄而傲長上,悖亦甚矣。諂者,務屈身以徇俗,則且為無非無刺之行,以雷同于污世,雖足竊一時之名,而不免為識者所竊笑,是皆不能自制之咎也。
小之一身獨立之幸福,大之國家富強之基礎,無不有借于財產。財產之增殖,誠人生所不可忽也。然世人徒知增殖財產,而不知所以用之之道,則雖藏鏹百萬,徒為守錢虜耳。而矯之者,又或靡費金錢,以縱耳目之欲,是皆非中庸之道也。
蓋財產之所以可貴,為其有利己利人之用耳。使徒事蓄積,而不知所以用之,則無益于己,亦無裨于人,與赤貧者何異且積而不用者,其于親戚之窮乏,故舊之饑寒,皆將坐視而不救,不特愛憐之情浸薄,而且廉恥之心無存。當與而不與,必且不當取而取,私買竊賊之贓,重取債家之息,凡喪心害理之事,皆將行之無忌,而馴致不齒于人類。此鄙吝之弊,誠不可不戒也。
正品,非常滿意
人只要多讀書,肯定會有提升,如果用心讀,提升會更大,獲得的東西也很多。名著就更要多讀,多體會,知識是會讓人改變的,素質、氣質、心境、生活等等。
很不錯 是正品 速度很快 朋友很喜歡
很好,很喜歡
非常好看的書!
特別好,經典必讀。
不錯的書,值得一讀,感謝當當
書還可以,物流太慢
古文的,沒基礎的人慎買。非常有哲理,見解深刻。
快遞給力 包裝很好
為加強修養而選購,書不錯,還沒有看。
今天凌晨下單,一早快遞師傅就送來了,解決了我對這本書閱讀的渴求。
好書,閱讀,青蔥歲月的好伴侶
書不錯是大師作品五星
思修老師推薦看的,應該是很有意思的書。印刷很好,包裝也不錯。
很好的一本圖書,值得推薦閱讀,喜歡
發貨物流速度快。書是精裝的。印刷質量不錯。紙張不薄,透字。內容還沒仔細閱讀。
Satisfied
挺快,書的質感挺好的。
初中的孩子適合
我感覺寫的很對..但是沒法寫讀書報告 沒錯我買這本書就是為了思修課的讀書報告
每天晚上睡前必讀,這樣的書可以讓人安靜下來。
北大蔡校長的名作,繼往開來,發人深省,學貫中西。
思想很有深度的書,畢竟是蔡元培的書。很棒,值得閱讀。
蔡元培先生的修身箴言,非常值得認真學習之,以身體力行!
中國本來是禮儀之邦,為什么現在如此受西方社會的詬病,看看這本書,找找我們消失的修養。
中國人的脊梁中國人的根,林立在世界強國之列,自豪
我到現在還不懂到底是評價書的內容還是書本身。如果評價書本身,我覺得沒意義,能看就行,最多說一句這本書是好的,沒壞。要是評價內容,我想我沒資格,但我從中收獲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