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圖書
人氣:106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對人類心靈就一直有著重要意義。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義,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著迷并感覺親切,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超凡空靈的特質。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
  • 所屬分類:圖書 >哲學/宗教>哲學>哲學知識讀物  
  • 作者:(德)[艾克哈特.托爾] 著;[張德芬]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807601944
  •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6
  • 印刷時間:2008-06-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對人類心靈就一直有著重要意義。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義,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著迷并感覺親切,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超凡空靈的特質。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臨在、定靜和警覺,就能夠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質。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在部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于自己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本質一樣。

對虛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形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際關系的沖突,也是人類面臨的較大危機。在這本書中,作者經由自己的親身經歷,描繪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借助于臨在之光,也就是意識的覺醒,從痛苦之身中破繭而出。作者向我們保障: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己在痛苦之身爆發的時刻地去感受當下的感覺。而隨著全人類覺醒的到來,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將會出現一個新世界——人類不再認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夠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

編輯推薦

此書有兩種封面,發貨隨機。

《當下的力量》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臺灣身心靈導師胡因夢作序推薦,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傾力推廣。

截至2008年4月底,本書全球銷量已達700萬冊,創2008年非虛偽構類作品全球銷量名。

這是一本2005年在美國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國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奧普拉(Oprah)無意問讀到,她驚為天書,發心要大力推廣,與更多人分享。奧普拉說,這是她二十多年來讀到的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棒的一本,可以幫助人類整體意識得到提升和轉化,她讀后有“開悟”之感。

因此,本書在今年初創下四個星期賣出350萬本,世界出版商之一企鵝集團的銷售紀錄,并且高居亞馬遜總排行榜冠軍多時。截至今年4月底,全球銷量已達700萬冊,創2008年非虛構類作品全球銷量名。

當我們的自我認知能夠容納世間萬物時,

內心會找到一種與世界共舞的寧靜。

全場0元]張德芬的內在空間,在這里遇見未知的自己 >>

作者簡介

艾克哈特?托爾(Eckhart Tolle),生于德國,倫敦大學畢業后,在劍橋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導師。29歲那年,一次意外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致力于解釋、整合和深化這種變化。艾克哈特?托爾不傾向于任何一種宗教或傳統,在他的教學當中,他用

目錄

推薦序 胡因夢

導讀

及時章 人類意識的綻放(flowering)

緣起(evocation)

本書的目的

我們世襲的功能失調(dysfunction)

揚升的新意識

靈性和宗教

轉化的急迫性

一個新天新地

第二章 小我:人類的現狀

虛幻的自我

腦袋中的聲音

小我的內容和結構

與事物的認同

遺失的戒指

所有權的錯覺

與身體的認同

感覺內在身體

對本體的遺忘

從笛卡兒的謬誤到沙特的洞見

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

第三章 小我的核心

抱怨與怨恨(resentment)

情緒反應(reactivity)和怨氣(grievances)

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

與幻相抗衡

真理:相對或是的

小我是無關乎個人的(personal)

戰爭是一種心態

你要平安還是戲劇事件

超越小我:你的真實身份

所有的結構都是不穩定的

小我對優越感的需求

小我和名聲

第四章 角色扮演——小我的多重面貌

惡棍、受害者、愛人

放下自我的定義

既定的角色

臨時扮演的角色

手掌流汗的和尚

角色中的快樂和真正的快樂

為人父母:角色還是功能

有意識的受苦

有意識地為人父母

認出(recognize)你孩子的本體

放棄角色扮演

病態的小我

像背景般的不快樂

快樂的秘密

小我的病態形式

工作——小我存在與否

病中的小我

集體小我

永生的鐵證

第五章 痛苦之身(pain body)

情緒的誕生

情緒和小我

有人類心智的鴨子

懷抱過去

個人和集體

痛苦之身如何更新自己

痛苦之身如何以你的思想為食

痛苦之身如何以戲劇化事件為食

沉重的痛苦之身

娛樂、傳媒和痛苦之身

女性集體的痛苦之身

國家和種族的痛苦之身

第六章 破繭而出,重獲自由

臨在

痛苦之身的反撲

孩子的痛苦之身

不快樂

破除對痛苦之身的認同

導火線

痛苦之身——覺醒之道

從痛苦之身破繭而出

第七章 找出你的本來面目

你認為自己是誰

豐盛

認識自己與認識關于自己的事情

(knowing yourself and knowing about yourself)

混亂和較高次序(higher order)

好與壞

不在意所發生的事情

是這樣的嗎(Is that so)

小我和當下時刻

時間的矛盾

排除時間

夢者和夢

超越限制

本體的喜悅

容許小我的縮減

如外似內(as without,so within)

第八章 發現內在空間

物體(object)意識和空間(space)意識

落于思想之下或揚升其上

電視

辨識出內在空間

你能聽到山澗之聲嗎

正確的行動

認知(perceiving)但不評斷(naming)

誰是經驗者

呼吸

上癮癥(addictions)

內在身體的覺知

內在和外在空間

注意那個間隙

失去自己以找到自己

靜默

第九章 你的內在目的

沉醒

一段關于“內在目的”的對話

第十章 新世界

你生命的簡史

沉醒與回歸過程

覺醒和外顯過程

意識

覺醒的作為

覺醒作為的三種形式

接納

享受

本體的喜悅就是有覺知的喜悅

熱誠

頻率的持有者(the frequency-holders)

新世界不是烏托邦

譯者的話

在線預覽

第九章 你的內在目的

覺醒

覺醒是意識的轉化,在其中,思想和覺知是分開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他們經歷的一個過程。對于那些少數經歷到突然的、戲劇化的以及看似不可逆轉的覺醒經驗的人來說,他們還是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好讓新的意識狀態逐漸流入并且轉化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然后整合進入生活當中。

當覺醒的時候,你不會再迷失在思想當中,而能體認到,其實你就是思想背后的覺知。自此,思想不再是那個自我服侍(self-serving)的自發活動,占有你并且控制你的生活。覺知取代了思想,思想無法再掌控你的生活,它成為覺知的仆人。覺知就是與宇宙智性(universal intelligence)有意識地聯結。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臨在,有意識而無思想。

覺醒過程的開始要仰賴恩典的行動。你不能促使它發生,或是預先準備好迎接它或是累積功德來得到它。雖然我們的頭腦非常熱衷于此道,但是覺醒不是靠一個循序漸進的理性步驟可以達到的。你也毋須先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它可能先降臨在罪人身上,而不是圣者身上,不過這都不一定。這就是為什么耶穌會和各式各樣的人來往,不是只限于受尊敬的人。對于覺醒,你什么都不能做,無論你做什么,都可能會是小我試圖要把覺醒或者開悟加入它最有價值的收藏品行列,以便讓自己更加重要,并且更為壯大。你把覺醒這個概念,或是一個覺醒甚或開悟者的形象加到心智當中,然后試著活出那樣的形象,而忘卻了覺醒本身。想要活出一個你加諸在自己身上或是別人給你的形象,是非常不真實的生活,這也是另一種小我扮演的無意識角色。

既然無法“做”什么而達到覺醒,而且它不是已經發生了就是還沒有發生,那么它怎么可能成為生活的主要目的呢?所謂的“目的”不就意味著你可以“做”什么嗎?

只有及時次的覺醒,及時次對“有意識而無思想”的一瞥,是需要恩典才能發生的,在你這里不需要任何作為。如果你覺得這本書無法理解或是了無意義,那么,你的覺醒就還沒有發生。然而,如果你的內在對本書產生了一些回應,如果你多少能體會一些其中的真理,就表示覺醒的過程已經展開。這個過程一旦開始了,就不可逆轉,但是可能會被小我拖延。對某些人來說,光是讀這本書,就會啟動覺醒的過程。對其他人來說,這本書的功用就是幫助他們體認自己已經開始覺醒的事實,并且強化、加速這個過程。本書的另外一個功用就是,當內在的小我試圖重新掌控并且阻礙覺知升起的時候,幫助人們辨識出來。對一些人來說,覺醒的發生是當他們突然覺察到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時,尤其是那些他們已經認同了一輩子的持續性負面思想。突然間,他們心中會升起一種覺知,這種覺知能夠覺察到這些思想,但卻不是它們的一部分。

覺知和思考的關系是什么呢?覺知是思想所在的空間,當這個空間能夠意識到它自己的時候,就是覺知。

當你瞥見了覺知或是臨在,馬上就會知道的。那時,它就不再是腦袋中的一個概念而已。然后你就可以做出有意識的選擇:保持臨在而不沉溺于無用的思考之中。你可以邀請臨在進入你的生活中,也就是說,騰出空間來。覺醒的恩典來到之后,也帶來了一些責任。你可以試著繼續過你的生活,好像沒事發生一樣,你也可以看到它的重要性,并且體認出:這個正在揚升的覺知,可能是發生在你身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向著這個正在萌生的意識打開你自己,把它的光帶進這個世界,并讓它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目的。

“我要了解神的心智(the mind of God),”愛因斯坦說,“剩下的都是細節。”神的心智是什么?就是意識。了解神的心智是什么意思?就是去覺知。所謂的細節又是什么?就是你外在的目的,和外在所發生的事情。

所以,當你可能還在等待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你生活中發生時,你也許還不了解:每個人身上可能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早已經發生在你的內在了——也就是,思考和覺知分裂的過程已然展開。

對很多正在經歷初期覺醒過程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再確定自己的外在目的究竟是什么。驅動這個世界的力量已經無法再驅使他們了。當認清人類文明的瘋狂之后,他們可能會覺得與周遭的文化格格不入。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好像住在兩個截然不同世界之間的無人之地。他們不再被自己的小我主宰,但是正在揚升的覺知又還沒有整合進入生活之中。內在和外在的目的尚未合而為一。

一段關于“內在目的”的對話

下面的對話是從我和許多人的談話中節錄出來的。這些人都正在尋找真正生命的目的。當某些東西能夠表達你內在最深的本體并且與之共鳴,同時又能與你內在目的一致的時候,你就知道它們是真實的。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引導這些人一開始就先去注意他們的內在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目的。

我想要做一些生活上的改變,但是我不知道到底要什么。我要發展,我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且,是的,我要金錢的富足和它所帶來的自由。我想做一些重要的事,一些可以為這個世界帶來改變的事。但是如果你問我究竟要什么,我只能說我不知道。你能幫我找出生命的目的嗎?

你的目的就是坐在這里跟我說話,因為這就是你目前所在之處,而且就是你正在做的事。直到你起身去做別的事為止。然后,那件事又會變成你的目的。

所以,我的目的就是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坐在辦公室里,直到我退休或是被解雇?

你現在不是在你的辦公室里,所以那就不是你的目的。當你真的坐在你的辦公室里做事,那么,那些事就是你的目的。不是接下來的三十年,而是現在。

我想我們可能有些誤解吧。對你來說,所謂“目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對我而言,目的指的是在生命中的總體目標,一個遠大而且重要的目標,可以讓我做的事變得有意義,一個可以帶來一些改變的目的。坐在辦公室里翻動文件不是我所謂的目標,這一點我很清楚。

如果你沒有覺察到你的本體,那么,你就只能在作為(doing)和未來的向度中尋求意義,也就是說:在時間的向度中尋找。無論你找到的是何種意義和滿足,最終都會瓦解或是變成一種謊言,同時一定會被時間摧毀。在那個層次所找到的任何意義,都只是相對地、暫時地真實。

比方說,如果養育孩子給你的生命帶來意義,那么當他們不需要你,甚至不聽你話的時候,你的意義會怎樣呢?如果幫助他人給你生命帶來意義,你就得期望別人要始終比你差,如此,生命才會持續有意義,同時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如果出類拔萃的欲望,或是在某種活動上的成功會為你帶來意義,那么,如果你無法獲勝,或是你致勝的運氣有24小時到了盡頭(總是會的),那又如何?到時候,你就必須仰仗你的想象力或是記憶來尋找意義,而想象力和記憶都是無法為生命帶來滿足的。無論是在哪一個領域,所謂“做到了”,都是相較其他成千上萬的人都“做不到”才會顯得有意義。所以你需要別人失敗,你的生命才會有意義。

我并不是說幫助他人和照顧小孩,或是在各個領域中追求,都是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他們外在目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純粹只有外在目的,那它始終是相對的,不穩定的,而且是無常的。這并不是說你不應該參與這些活動,而是說,你應該讓這些活動與你內在的、主要的目的有所聯結,如此一來,更深層的意義才會流入你所做的事情當中。

如果你的生活無法與主要目的一致,那么,無論你追求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是在地球上創造天堂,都會是出于小我,或是被時間所摧毀。這種情況遲早會導致某種痛苦。如果你忽視了內在目的,無論你做什么事情,即使看起來是有關靈性方面的事,小我都會乘虛而入干涉你做事的方式,所以最終,你做事的方式會破壞你的目的。常言道:“地獄之路是好的意圖鋪起來的。”就是指出了這個真理。換言之,你的目標或行動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它們是出于何種意識狀態?完成你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一個新的實相,一個新世界奠基。一旦基礎奠定了以后,你的外在目的就會滿載靈性力量,因為你的目標和意圖都會與宇宙進化的脈動一致。

你的主要目的之核心——思考和覺知的分離,是經由時間的消失而發生的。當然,這里指的不是時間的實用性質,例如和他人約定時間或是安排一個旅程。這里指的不是鐘表時間,而是心理上的時間。所謂心理上的時間就是我們心智最根深蒂固的一個習慣:在無法尋求圓滿的未來之中,追尋生命的圓滿,同時忽略可以進入圓滿的那個點:當下時刻。

當你把所做之事或是所在之處視為人生的主要目的的時候,時間就消失了。這會賦予你極大的力量。在做事的時候讓時間消失,也會聯結內在目的和外在目的,并聯結你的本體和你的作為(doing)。當你讓時間消失時,同時也讓小我消失了。無論你做什么,都會做得非常好,因為“做”本身已經成為你注意的焦點了。你所做的事就會成為意識進入這個世界的管道。這意味著你所做的事情就會有一定的品質在其中,即使是最簡單的一些行為,像翻電話號碼簿或是穿過這個房間。翻頁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翻頁,第二目的是去尋找電話號碼。穿過房間的主要目的就是穿過房間,第二目的是去房間的另一邊拿一本書。當你拿起那本書的那一刻,拿書又成為你的主要目的了。

也許你記得我們稍早談到的時間的矛盾:你所做的事雖然需要時間,但是它總是發生在當下。你的內在目的就是讓時間消失,而你的外在目的一定會牽扯到未來,所以沒有時間就無法存在。但是它始終都是次要的。每當你感到焦慮或是壓力時,外在目的就已經接管了,你也因而忽略了你的內在目的。同時,你忘記了你的意識狀態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都在其次。

像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會阻止我去成就某些大事嗎?我害怕此生將永遠糾纏在瑣碎的小事上,就是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我擔心我永遠無法從平庸中超脫,永遠不敢去成就偉大的事業,不能發揮我的潛能。

偉大的事情其實是從那些受尊重和被關注的小事中產生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偉大是一個抽象的心理概念,也是小我最喜歡的幻想。矛盾就在于:豐功偉業的基礎就是尊重每個當下的小事,而不是一心追求崇高偉大。當下時刻的事始終都是小事,因為它們都是很簡單的,但是在其中卻蘊涵了較大的力量。就像原子,它是最小的東西,但是卻擁有極大的力量。只有當你和當下時刻一致的時候,才能夠得到那股力量。這么說也許更真切:就是在那種情況下,那股力量才能接觸到你,并經由你而來到這個世界。當耶穌說:“不是我,乃是住在我里面的天父做的”時候,指的就是這股力量。他還說:“從我自己不能成就什么。”焦慮、壓力和負面心態會讓你遠離這個力量。然后,你和主宰宇宙的力量是分裂的這個錯覺又會回來。你感覺自己又是孤單一人,永遠都在為一些事情掙扎,或試圖要成就某些事情。但是為什么焦慮、壓力和負面心態會發生呢?因為你轉離了當下時刻。為什么你會這樣做呢?因為你以為別的東西更重要。你忘了你的主要目的。一個小小的錯誤,一個錯誤的認知,創造了一個受苦的世界。

經由當下時刻,你能汲取生命本身的力量,傳統上那個力量就叫做“神”。只要你轉離了它,神在你的生命中就不是一個實相了,然后你所剩下的就是“神”的一種心理概念,有些人相信這個概念,有些人不信。即使你說相信神,這種相信也只不過是一個差勁的替代品,替代了神在你生命中每一刻顯化出來的活生生的實相。

與當下時刻和諧一致是否意味著所有活動的停止?任何目標的存在是否意味著,與當下時刻的和諧狀態將會暫時瓦解,而當目標達成后,再與當下時刻在一個更高或更復雜的層次重新達成和諧?我可以想象一株從土壤中鉆出來的小樹苗,是無法和當下時刻和諧一致的,因為它有一個目標:它要長成一棵大樹。也許一旦它成熟之后,就會與當下時刻達到和諧的狀態。

小樹苗什么都不需要,因為它是和整體(totality)合一的,而這個整體經由它而行動。“看看野地里的百合花是如何生長的,”耶穌說,“它們既不勞苦,也不紡線,但即使所羅門王極其榮華的時候,他身上所穿戴的,都還不如它們呢。”我們可以說:那個整體,也就是至一生命(Life),要那個小樹苗成為一棵樹,但是這個小樹苗并不視它自己與至一生命是分離的,因此它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它與至一生命所要的是一樣的,這就是它既不擔憂也不焦慮的原因。而如果它早夭了,它會安詳地死亡。它臣服于死亡,就像它臣服于生命一樣。它可以感受到(即使有些不明就理)它是深植于本體之中,也就是那個無形的、永恒的至一生命之中。

就像中國古代道家的圣人一樣,耶穌喜歡吸引我們去注意大自然,因為在大自然中,他看到一股人類已經失去聯系的力量在運作,那就是宇宙的創造力。耶穌接著說,連簡單的花朵,神都將它們裝扮得如此美麗,那么神為你的裝扮,將不止于此。也就是說,既然大自然是宇宙進化脈動的美麗彰顯,當人類能夠與蘊涵其中的智性一致時,就會在一個更高、更奇妙的層次把同樣的脈動彰顯出來。

所以,經由誠實地面對內在目的,誠實地面對生活。當你能夠臨在,并投入所做的事情當中時,你的行動就會滿載靈性的力量。剛開始,在你做的事情中,可能不會產生明顯的改變——只有做事的方法可能會改變。你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當下時刻,讓意識流進所做的事情之中。次要目的,就是你打算經由所做之事而達成的目標。在過去,“目的”這個觀念始終與未來有關,而現在,更深一層的目的只能經由拒絕時間,而在當下求得。

不論你在工作場所或是任何其他場合與人相見時,請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如此一來,你在那里就不僅僅是一個人而已,而是覺知的場域(field),一個警醒而臨在的場域。一開始和某人互動的初衷,例如買賣東西、交換資訊等等,現在都變成次要的了。此時,在你們彼此之間形成的覺知場域,就成為來往互動的主要目的了。覺知空間比你們談論的內容更重要,也比實體或思想的對象來得重要:人的存在變得比世上所有事物都重要。這并不表示你忽略在現實層面上應該做的事情,事實上,當本體的向度被體認到,而且成為最主要的目的之后,你不但比較容易施展你的作為,同時也會更有力量。這種在人們之間所升起的聯合(unifying)覺知場域,就是新世界里人際關系當中最重要的因素。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是迄今為止我看過最好的一本心靈類書籍,完全超出想象,由于我有自己的信仰,本書雖不傾向與任何宗教信仰,但對于任何人都試用,認識到小我不是我們的所是,是智慧的開端,靈性的開悟在于否認己。這本書可以幫助到每一位,強烈推薦

2014-08-23 21:31:20
來自小豬乖**的評論:

這本書是我在看張德芬系列同時,從她【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延伸閱讀的書,另外還有【當下的力量】、【生命的重建】等等,這本書是一本直接透視到生命本質的一本書,是靈性覺醒中非常具備權威高度的一本書,是心理學愛好者的必備之書,我很喜歡

2012-04-20 09:43: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佛祖教導我們世上萬般皆是夢幻泡影,不過都是虛幻,是人們無法看清虛實,欲望不斷,逐于虛幻,而往往求之不得。欲望乃是諸苦之源,只有真正的看清虛幻才能解放自我。這本書以西方人們的觀點來重講佛祖的解脫之法也頗為有趣~

2015-02-17 15:12: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每本書都有它的可取之處,一本書的好壞都是自己領悟。看評論大都是評價內容的,就是沒有針對賣家的,當當的發貨速度很快,但是我認為不足的是書的包裝,新書外面就薄薄的一層塑料袋,書都劃了,雖然不影響閱讀,但很影響心情,希望當當在這方向改進一下。

2016-04-16 16:41:5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嚴重焦慮,感覺要精神分裂的前兆,偶然遇見這本書,先是被書名吸引,靈性的覺醒,這正是我當下最需要的,剛看了幾頁,發現不能專注,腦子里干擾太多,需要靜心需要自省,一定會好好的讀完。

2017-08-29 20:36:40
來自小佩198**的評論: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全球銷量700萬冊,《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譯作)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全球銷量700萬冊,《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譯2作)色還是YY功能 有意識的受苦 有意識地為人父母 認出()你孩子的本體 放棄角色扮

2015-07-15 18:45: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 在閱讀完《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繼續閱讀埃克哈特.托爾大師的這本書,對我身心靈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文字很有力量,在閱讀中聯想到美好的大自然!很美!讓我明白:不悔過去,不憂未來,享受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謝謝大師級的書!謝謝及時送貨的快遞小哥兒!

2017-05-30 20:09: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全球銷量700萬冊,《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譯作)—小我存在與否 病中的小我 集體小我 永生的鐵證第五章痛苦之Y身() 情緒的誕生 情緒和小我 有人類心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全球銷量700萬C冊,《遇見未知

2016-06-21 15:13: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新世界:靈性的覺醒4(全球銷量700萬冊,《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P德8芬譯作)體意識得到提升和轉化P,她讀后有開悟之感。因此,本書在今年初創下四個星期賣R出萬本,世界最大出版商之體的痛苦之身 國家和種族的痛苦之身第六章破繭而出

2015-07-15 16:19: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所謂覺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去辨識出那個未覺醒的自己——也就是小我,在小我思考、說話和行動的時候,辨識到它,并且辨認出那個集體受到制約的心智運作過程(它在未覺醒狀態中持久不衰)。很多時候,這種覺醒是經由遭受損失或痛苦的方式開始。

2016-09-20 11:10:26
來自虹的心**的評論:

讀了英文版和繁體字版的,簡體字買不到。覺得讀了后猶如醍醐灌頂,人生可以過的更有意識和智慧,對自己和別人的生活方式看的更加清楚,特別是里面提到的痛苦之身問題,很令人震動!建議所有有條件的人都讀讀,反復讀。建議在讀《當下的力量》之前讀。后者更加深奧但更有力。

2009-02-28 17:23:26
來自sophieg**的評論:

我是因為看了張德芬的書才接觸到這類關于身心靈的書的。張德芬將自己想表達的觀點融入到故事當中去,由淺入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感覺事情就像自己身邊發生的一樣,真實感很強,因此感受就越深。可能由于中西文化差異,還有翻譯的一些原因···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都懂,但也都很平鋪直敘···很難有一口氣讀完的欲望。遠沒有讀張德芬老師寫的這類書的興趣來得多。

2009-07-24 23:34:56
來自sally28**的評論:

很喜歡張德芬的書,更感謝她及編輯人員為我們翻譯托利的作品,如此精彩。我讀過許多心理及靈修的書,期望自己能以平靜的心融入這個物質社會,但大部分的忠告是人來到這世界就是來受苦的,我們每天面對種種的問題要自己調整點心態,淡泊名利。有些唯心的做法一直讓我不能找到幾許寧靜。《當下的力量》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告訴我去找尋本我,她會幫助我,于是我真的可以靈修自己了,但在凡世中,每當遇到問題還是有些牽強。于是我在《新世界:靈性的覺醒》更深地體會到了當下的精華,她幫助我們結合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我才看到一半已經發現自己真的可以淡定了。不論…

2009-09-01 09:17:28
來自lvqiuxi**的評論:

人到中年,有很多生活的壓力讓你不堪重負,一直想不清楚怎么改變自己的性格改變自己的命運,跌跌撞撞受了很多的傷,卻一直找不到原因和改正的出路。還好,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為什么我的性格如此暴躁,原來痛苦之身已經被我養大了三十多年,原來我的命運是自己造成的。感恩上天還是照顧我,在我人生最痛苦最彷徨的時候,讓我遇見了這本書。從此,我一定是走在成功永遠感恩上天的安排的路上了。朋友,如果你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定要認真地拜讀這本書,要仔細看上無數遍,要用心去體悟它,你真的就能走出心靈的困境了。

2010-01-11 15:51:31
來自iamnank**的評論:

這類的書是要常常翻看的,不象小說那樣,一晚上就能記得大體的內容。在我看來,內容反而是記不清了,內心不覺中的提升和凈化,讓你處于很滿足的狀態。-----忽然想寫點什么,是因為又翻開前面的章節看到的這段文字:看出花朵的美麗,能夠喚醒人類去正式他們自己最深處的本體之中的美麗。首度體會到美,是人類意識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喜悅和愛的感覺是與那個體會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這樣全然的領悟,花朵就不會成為我們內在深處那至高至圣、無形無相的一種有形的表達。和孕育它們的植物相比,花朵是瞬間即逝、脫俗空靈、更為嬌貴的。它們仿佛是從另…

2010-06-11 21:24:46
來自clarity**的評論:

我是看完《當下的力量》之后再看這本的,它很好的把當下的力量的內容銜接在一起。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了當下力量的重要性,專注于當下,不管面對任何事,以接納,臣服,及熱情來面對,最終戰勝內心的“小我”。許多曾經困擾自己的事現在都豁然開朗。當然書中的內容可能有些深奧,要有一些經歷的人才能真正悟出其中的真理。好書就是要細細品味。

2009-07-24 00:04:39
來自世界我**的評論: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你的心智再增加一些新的資訊或信念,或是試圖說服你相信什么,它是為了要帶來意識的轉化,也就是:覺醒。就這點來說,這本書并不「有趣」。所謂「有趣」是指:你可以和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心智里玩弄這些觀點和概念,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這本書是關于你的。它不是會改變你的意識狀態,就是會對你毫無意義。它只會喚醒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很多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而且隨著更多個人覺醒的發生,集體意識的動能也會跟著增加,所以對其他人來說,覺醒就變得更加容易。如果你不知道「覺醒」是什么意思,請繼續讀下去。只有當你覺醒…

2010-10-13 13:01:1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