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1卷)》是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及時版第二十三卷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1年歷史考證版第二部分第十卷重新校訂的。其中有插圖卡爾 馬克思像(1867年);馬克思1867年8月16日給恩格斯的信;《資本論》及時卷德文及時版的扉頁;馬克思給《資本論》及時卷法文本出版者拉沙特爾的信。
《資本論(第2卷)(精)》是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及時版第二十四卷的基礎上,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3年柏林版第二十四卷重新校訂的。
《資本論(第3卷)》內容包括: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轉化為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商人資本)等。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資本論》由中央編譯局編譯審定,是資本論漢譯的版本。
卡爾 馬克思(1818-1883),生于德國萊茵省南部特里爾市。先后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184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任該報主編。1844年8月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會見1846年5 月,他們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出版,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48年2月中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及時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67年9月,《資本論》及時卷出版。馬克思在晚年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寫作《資本論》第二、三卷。
資本論:及時卷
卡 馬克思 及時版序
卡 馬克思 第二版跋
卡 馬克思 法文版序言和跋
弗 恩格斯 第三版序
弗 恩格斯 英文版序
弗 恩格斯 第四版序
及時冊 資本的生產過程
及時篇 商品和貨幣
及時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換過程
第三章 貨幣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四章 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三篇 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五章 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第六章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第七章 剩余價值率
第八章 工作日
第九章 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量
第四篇 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十章 相對剩余價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 協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場手工業
第十三章 機器和大工業
第五篇 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十四章 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第十五章 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的量的變化
第十六章 剩余價值率的各種公式
第六篇 工資
第十七章 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
第十八章 計時工資
第十九章 計件工資
第二十章 工資的國民差異
第七篇 資本的積累過程
第二十一章 簡單再生產
第二十二章 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
第二十三章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
第二十四章 所謂原始積累
第二十五章 現代殖民理論
注釋
人名索引
文學作品和神話中的人物索引
文獻索引
報刊索引
名目索引
計量單位和貨幣名稱表
插圖
卡爾 馬克思像(1867年)
馬克思1867年8月16日給恩格斯的信
資本論》及時卷德文及時版的扉頁
馬克思給《資本論》及時卷法文本出版者拉沙特爾的信
資本論》及時卷德文第四版的扉頁
資本論:第二卷
弗 恩格斯 序
弗 恩格斯 第二版序
第二冊 資本的流通過程
及時篇 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
及時章 貨幣資本的循環
第二章 生產資本的循環
第三章 商品資本的循環
第四章 循環過程的三個公式
第五章 流通時間
第六章 流通費用
第二篇 資本周轉
第七章 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
第八章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第九章 預付資本的總周轉、周轉的周期
第十章 關于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理論。重農學派和亞當 斯密
第十一章 關于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理論。李嘉圖
第十二章 勞動期間
第十三章 生產時間
第十四章 流通時間
第十五章 周轉時間對預付資本量的影響
第十六章 可變資本的周轉
第十七章 剩余價值的流通
第三篇 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
第十八章 導
第十九章 前人對這個問題的闡述
第二十章 簡單再生產
第二十一章 積累和擴大再生產
注釋
人名索引
文獻索引
報刊索引
名目索引
計量單位和貨幣名稱表
插圖
資本論》第二卷德文及時版的扉頁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卷手稿的一頁
恩格斯編輯和重抄的《資本論》第二卷手稿的一頁
資本論:第三卷目錄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序
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上)
及時篇 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及時章 成本價格和利潤
第二章 利潤率
第三章 利潤率和剩余價值率的關系
第四章 周轉對利潤率的影響
第五章 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
Ⅰ.概論
Ⅱ.靠犧牲工人而實現的勞動條件的節約
Ⅲ.動力生產、動力傳送和建筑物的節約
Ⅳ.生產排泄物的利用
Ⅴ.由于發明而產生的節約
第六章 價格變動的影響
Ⅰ.原料價格的波動及AE?對利潤率的直接影響
Ⅱ.資本的增值和貶值、游離和束縛
Ⅲ.一般的例證:1861—1865年的棉業危機
第七章 補充說明
第二篇 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第八章 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的不同構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潤率的差別
第九章 一般利潤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和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第十章 一般利潤率通過競爭而平均化。市場價格和市場價值。超額利潤
第十一章 工資的一般變動對生產價格的影響第十二章 補充說明
Ⅰ.引起生產價格變化的原因
Ⅱ.中等構成的商品的生產價格
Ⅲ.資本家的補償理由
第三篇 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
第十三章 規律本身
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種原因
第十五章 規律的內部矛盾的展
第四篇 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轉化為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商人資本)
第十六章 商品經營資本論
第十七章 商業利潤
第十八章 商人資本的周轉。價格
第十九章 貨幣經營資本
第二十章 關于商人資本的歷史考察
第五篇 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生息資本
第二十一章 生息資本
第二十二章 利潤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
第二十三章 利息和企業主收入
第二十四章 資本關系在生息資本形式上的外表化
第二十五章 信用和虛擬資本
第二十六章 貨幣資本的積累,它對利息率的影響
第二十七章 信用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 流通手段和資本。圖克和富拉頓的見解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下)
第五篇 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生息資本(續)
第二十九章 銀行資本的組成部分”
第三十章 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Ⅰ
第三十一章 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Ⅱ(續)
第三十二章 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Ⅲ(續完)
第三十三章 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
第三十四章 通貨原理和1844年英國的銀行立法
第三十五章 貴金屬和匯兌率
第三十六章 資本主義以前的狀態
第六篇 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
第三十七章 導論
第三十八章 級差地租:概論
第三十九章 級差地租的及時形式(級差地租Ⅰ)
第四十章 級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級差地租Ⅱ)
第四十一章 級差地租Ⅱ——及時種情況:生產價格不變
第四十二章 級差地租Ⅱ——第二種情況:生產價格下降
第四十三章 級差地租Ⅱ——第三種情況:生產價格上漲。結論
第四十四章 最壞耕地也有級差地租
第四十五章 地租
第四十六章 建筑地段的地租。礦山地租。土地價格
第四十七章 資本主義地租的起源
第七篇 各種收入及其源泉
第四十八章 三位一體的公式
第四十九章 關于生產過程的分析
第五十章 競爭的假象
第五十一章 分配關系和生產關系
第五十二章 階級
弗 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
注釋
人名索引
文學作品和神話中的人物索引
文獻索引
報刊索引
名目索引
計量單位和貨幣名稱表
插圖
及時篇 商品和貨幣
及時章 商品
1.商品的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實體,價值量)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
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這種需要的性質如何,例如是由胃產生還是由幻想產生,是與問題無關的。這里的問題也不在于物怎樣來滿足人的需要,是作為生活資料即消費品來直接滿足,還是作為生產資料來間接滿足。
每一種有用物,如鐵、紙等等,都可以從質和量兩個角度來考察。每一種這樣的物都是許多屬性的總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
發現這些不同的方面,從而發現物的多種使用方式,是歷史的事情。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會尺度,也是這樣。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計量的物的性質不同,部分是由于約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但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它決定于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因此,商品體本身,例如鐵、小麥、金剛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或財物。商品體的這種性質,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屬性所耗費的勞動的多少沒有關系。在考察使用價值時,總是以它們的量的規定性為前提,如一打表,一碼布,一噸鐵等等。商品的使用價值為商品學這門學科提供材料。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不論財富的社會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斷改變。因此,交換價值好像是一種偶然的、純粹相對的東西,也就是說,商品固有的、內在的交換價值(valeur intrinseque)似乎是一個形容語的矛盾。現在我們進一步考察這個問題。
某種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麥,同x量鞋油或y量綢緞或z量金等等交換,總之,按各種極不相同的比例同別的商品交換。因此,小麥有許多種交換價值,而不是只有一種。既然x量鞋油、y量綢緞、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麥的交換價值,那么,x量鞋油、y量綢緞、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夠互相代替的或同樣大的交換價值。由此可見,及時,同一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一個等同的東西。第二,交換價值只能是可以與它相區別的某種內容的表現方式,“表現形式”。
我們再拿兩種商品例如小麥和鐵來說。不管二者的交換比例怎樣,總是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一定量的小麥等于若干量的鐵,如1夸特小麥=a英擔鐵。這個等式說明什么呢?它說明在兩種不同的物里面,即在夸特小麥和a英擔鐵里面,有一種等量的共同的東西。因而這二者都等于第三種東西,后者本身既不是及時種物,也不是第二種物。這樣,二者中的每一個只要是交換價值,就必定能化為這第三種東西。
用一個簡單的幾何學例子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為了確定和比較各種直線形的面積,就把它們分成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化成與它的外形不同的表現——底乘高的一半。各種商品的交換價值也同樣要化成一種共同東西,各自代表這種共同東西的多量或少量。
這種共同東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幾何的、物理的、化學的或其他的天然屬性。商品的物體屬性只是就它們使商品有用,從而使商品成為使用價值來說,才加以考慮。另一方面,商品交換關系的明顯特點,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價值。在商品交換關系中,只要比例適當,一種使用價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種使用價值相等。或者像老巴爾本說的:
“只要交換價值相等,一種商品就同另一種商品一樣。交換價值相等的物是沒有任何差別或區別的。”
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可是勞動產品在我們手里也已經起了變化。如果我們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勞動產品成為使用價值的物體的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們不再是桌子、房屋、紗或別的什么有用物。它們的一切可以感覺到的屬性都消失了。它們也不再是木匠勞動、瓦匠勞動、紡紗勞動或其他某種一定的生產勞動的產品了。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消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各種勞動不再有什么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
現在我們來考察勞動產品剩下來的東西。它們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這些物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商品價值。
我們已經看到,在商品的交換關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換價值表現為同它們的使用價值無關的東西。如果真正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就得到剛才已經規定的它們的價值。因此,在商品的交換關系或交換價值中表現出來的共同東西,也就是商品的價值。研究的進程會使我們再把交換價值當作價值的必然的表現方式或表現形式來考察,但現在,我們應該首先不管這種形式來考察價值。
可見,使用價值或財物具有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人類勞動對象化或物化在里面。那么,它的價值量是怎樣計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價值的實體”即勞動的量來計量。勞動本身的量是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而勞動時間又是用一定的時間單位如小時、日等作尺度。
可能會有人這樣認為,既然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那么一個人越懶,越不熟練,他的商品就越有價值,因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費的時間越多。但是,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體現在商品世界全部價值中的社會的全部勞動力,在這里是當作一個同一的人類勞動力,雖然它是由無數單個勞動力構成的。每一個這種單個勞動力,同別一個勞動力一樣,都是同一的人類勞動力,只要它具有社會平均勞動力的性質,起著這種社會平均勞動力的作用,從而在商品的生產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例如,在英國使用蒸汽織布機以后,把一定量的紗織成布所需要的勞動可能比過去少一半。實際上,英國的手工織布工人把紗織成布仍舊要用以前那樣多的勞動時間,但這時他一小時的個人勞動的產品只代表半小時的社會勞動,因此價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可見,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在這里,單個商品是當作該種商品的平均樣品。因此,含有等量勞動或能在同樣勞動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商品,具有同樣的價值量。一種商品的價值同其他任何一種商品的價值的比例,就是生產前者的必要勞動時間同生產后者的必要勞動時間的比例。“作為價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勞動時間。”
因此,如果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不變,商品的價值量也就不變。但是,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每一變動而變動。勞動生產力是由多種情況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例如,同一勞動量在豐收年表現為8蒲式耳小麥,在歉收年只表現為4蒲式耳。同一勞動量用在富礦比用在貧礦能提供更多的金屬等等。金剛石在地殼中是很稀少的,因而發現金剛石平均要花很多勞動時間。因此,很小一塊金剛石就代表很多勞動。杰科布懷疑金是否按其全部價值支付過。至于金剛石,就更可以這樣說了。厄什韋葛說過,到1823年,巴西金剛石礦80年的總產量的價格還趕不上巴西甘蔗種植園或咖啡種植園一年半平均產量的價格,雖然前者代表的勞動多得多,從而價值也多得多。如果發現富礦,同一勞動量就會表現為更多的金剛石,金剛石的價值就會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勞動把煤轉化為金剛石,金剛石的價值就會低于磚的價值。總之,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一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相反地,勞動生產力越低,生產一種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多,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大。可見,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一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
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在這個物不是以勞動為中介而對人有用的情況下就是這樣。例如,空氣、處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個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類勞動產品,但不是商品。誰用自己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生產的雖然是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要生產商品,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為別人生產使用價值,即生產社會的使用價值。(而且不只是簡單地為別人。中世紀農民為封建主生產作為代役租的糧食,為神父生產作為什一稅的糧食。但不管是作為代役租的糧食,還是作為什一稅的糧食,都并不因為是為別人生產的,就成為商品。要成為商品,產品必須通過交換,轉到把它當作使用價值使用的人的手里。(11a),沒有一個物可以是價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沒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勞動也就沒有用,不能算作勞動,因此不形成價值。
2.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二重性
起初我們看到,商品是一種二重的東西,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后來表明,勞動就它表現為價值而論,也不再具有它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因此,在這里要較詳細地加以說明。
我們就拿兩種商品如1件上衣和10碼麻布來說。假定前者的價值比后者的價值大一倍。所以,如果10碼麻布=W,那么1件上衣=2W。
上衣是滿足一種特殊需要的使用價值。要生產上衣,就需要進行特定種類的生產活動。這種生產活動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對象、手段和結果決定的。由自己產品的使用價值或者由自己產品是使用價值來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勞動,我們簡稱為有用勞動。從這個觀點來看,勞動總是聯系到它的有用效果來考察的。
上衣和麻布是不同質的使用價值,同樣,決定它們存在的勞動即縫和織,也是不同質的。如果這些物不是不同質的使用價值,從而不是不同質的有用勞動的產品,它們就根本不能作為商品來互相對立。上衣不會與上衣交換,一種使用價值不會與同種的使用價值交換。
各種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總和,表現了同樣多種的、按照屬、種、科、亞種、變種分類的有用勞動的總和,即表現了社會分工。這種分工是商品生產存在的條件,雖然不能反過來說商品生產是社會分工存在的條件。在古代印度公社中就有社會分工,但產品并不成為商品。或者拿一個較近的例子來說,每個工廠內都有系統的分工,但是這種分工不是由工人交換他們個人的產品引起的。只有獨立的互不依賴的私人勞動的產品,才作為商品互相對立。
……
資本論,經典著作。趁著這次雜志之家的大力優惠收藏了,收到貨以后,發現有問題,及時反饋,馬上就給解決了,兩天的時間,換貨成功,非常感謝雜志之家啊!
在雜志之家做活動時網購了一套《資本論》,暫不評論其他,僅在拿到包裝紙箱的時候,就讓人郁悶,包裝紙箱破的都叫人無言。網購的寶貝自然也會跟著受損。
這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編譯局組織十五位專家歷時十年于2004年完成重新校訂的第二版,是完全新的譯本,比郭大力王亞南的譯本好,更適合現代人閱讀。
雜志之家的東西也不見得全是真的,如果你不介意這個書是盜版的,買來看看還是可以的,紙質還可以吧,感覺裝訂并不是很牢,內容應該是不缺的。這套書新華書店已經買不到了,現在能買到的新書應該都是盜版
作為一種收藏,超值時入手的,有時間會一一閱讀。商務印書館的書,一向都是我的收藏超值入手。是正品來的,只認這品牌,很好,超值。還不錯,朋友讓幫忙買的,送貨很快。朋友說是正品,很喜歡很開心,贊一個。
經典好書!40年前,花3元錢買了一、二兩卷,那時在農村插隊,每年買兩條短褲,用這個錢咬咬牙買了三本《資本論》(當時第一卷分上下冊)。今天的《資本論》三卷一匣,裝幀好,價格便宜,購物又方便!真要珍惜,多讀書,讀好書!
卡爾·馬克思(1818-1883),生于德國萊茵省南部特里爾市。先后在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184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任該報主編。1844年8月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會見1846年5 月,他們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出版,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48年2月中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67年9月,《資本論》第一卷出版。馬克思在晚年以主要精力研究和寫作《資本論》第二、三卷。
最權威的資本論,同時也是最專業的資本論,有點怵,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讀完啊大部頭
資本論值得一讀的書。馬克思是位偉大的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
在圖書館借過資本論來看,獲益匪淺!發現平日里批資本論的大多沒看過資本論,或者他只看他想看到的。這次當當搞活動66.2購入,非常劃算。
資本論(典藏全三冊)資本論(典藏全三冊)資本論(典藏全三冊)
《資本論》是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爾·馬克思。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百科全書,同時也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峰之作。馬克思在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樣就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
馬克思經典著作,原來有一部王亞楠翻譯的,兩種版本結合著看,相信會有提高。馬克思洞悉問題的眼光很尖銳,經典好書,希望更多的人都能讀讀。
就那么放在紙盒子里就發物流了,當當連空氣包都不舍得用,難得好評。紙張較薄,也就這個價了
馬克思《資本論》是一本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著作。既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著作,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著作。其內容博大精深,其對資本主義經濟學的精妙闡述對后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值得閱讀和收藏的經典書籍,書香節活動時買的,超便宜,賺到了
書包裝很精美,紙張光滑柔軟。資本論,你值得擁有。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已經站在了人類的三個制高點上,在經過曲折的探索后,對黑格爾進行清算。第一次站在現實的土地上,滿眼青山、觸目菩提,集一生之能量為人類留下了《資本論》,因為讀之艱難,所以讀之可貴。
隔天到貨,物流速度依舊給力。書的質感很好,因為也沒有看過其他版本的資本論,不能響當當的說這個版本最全,不過個人覺得已經非常詳細了,馬克思自己做的備注,和其他人做的備注都有明示。好評。
書不錯,送貨也挺快,只是當當的包裝實在太差,用一個塑料袋一裝貼上快遞單就寄過來了,看著被撞壞了好幾個地方的封面,真有把它扔掉的想法,如果郵寄時用個紙箱裝上也不會這樣了,當當圖書雖便宜,但不會是首選,二選、三選可能都不會是,以后少來吧!
2016年10月31日下單,11月4日下午到貨,當當周年慶搞活動,滿200減100,于是湊單買了《資本論》(101.3*0.5143=52.10)、《說文解字》(23.8*0.5143=12.24)、《儒林外史》(13.6*0.5143=7.00)、《挫折萬歲》(67.2*0.5143=34.5),共計205.9-100=105.9元。最滿意的是長江兒童的《挫折萬歲》和人民社的《資本論》,因為裝訂和排版比較好,最差的是上海古籍的《儒林外史》、其次是中華書局的《說文解字》。怎么說呢《挫折萬歲》是兒童讀物,而且是海豚文學館的東西,印刷都還不錯。《資本論》是人民社的當家菜,別的單位基本上不出版,而且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內部讀物,…
我一直都想買的一本書,中國以馬克思為信仰,看見馬克思的思想,而資本論更幫助中國度過了金融危機,值得一看
因為自己不是學經濟學的,只是因為愛好,聽說這版講解的比較專業就買了,包裝還不錯,并沒有破損的情況,如果帶盒子就更好了,讀了一點發現,這書果然專業,只能邊學邊看吧,總之,這次購物很愉快。對了,快遞很快哦?。
好吧,《資本論》可謂如雷貫耳,可是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卻沒有看過。我覺著祛除意識形態,資本論的思考還是極其深刻的。畢竟,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來源于對資本剝削現實世界的批判
象這樣的大部頭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反動過了,現在是孩子找我要書,就毫不猶豫地買下送給孩子。讀者朋友們想一想,有朝一日,你的十幾歲歲的上初中的孩子向你要《資本論》讀,您是啥心情?恐怕不是一個“興奮”的詞語所能形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