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五百年來王陽明圖書
人氣:103

五百年來王陽明

百家講壇主講人酈波新作,陽明心學入門,就讀這一本。
  • 所屬分類:圖書 >哲學/宗教>哲學>哲學與人生  
  • 作者:[酈波]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08146792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8
  • 印刷時間:2017-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360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軟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兩千年來中華文明發展史,生動講述了王陽明立功、立德、立言的傳奇人生,講述了王陽明在千磨萬擊的人生困厄中創建心學的歷程,系統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開了卓有見地的闡發。

編輯推薦

陽明心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五百年來無數風云人物為之癡迷。本書之所以稱作陽明心學的入門佳作,是因為酈波教授通過王陽明苦難輝煌的一生,展現心學的強大力量,揭示心學的精華——“心外無物”,成就事業,格局始于立志;“知行合一”,思想要轉化為行動,實干興邦;“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本書值得當代中國人用心閱讀,以心學智慧告別心浮氣躁,實現人生價值。當每個人都能奮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作者簡介

酈波,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文化嘉賓,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已主講《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救時宰相”于謙》、《清官海瑞》、《評說曾國藩家訓》、《五百年來王陽明》等系列。

目錄

及時章 完人之問與心學之問

傳奇開始的地方

完人之問

心學之問

第二章 父親那座山

叛逆少年

習慣了杰出的父親

碰撞和較量

第三章 理學那道坎

失蹤的新郎

竹林中的感悟

另辟蹊徑

第四章 宦官那個坑

初涉官場

劉瑾亂政

只身斗八虎

第五章 生死那道關

詔獄里的蛻變

千里逃亡

赴任龍場

第六章 龍場悟道

觀悟生死

巖中花樹公案

心外無物

第七章 心學的價值擔當

心學不是禪悟之學

拿起而非放下

犀利而非圓融

第八章 偉大的知行合

席書拜師

徐愛的問題

知行如何合

第九章 事上練

工作即修行

洞悉全局的智慧

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第十章 致良知

事上見良知

為政以開導人心為本

人人皆是圣人

第十一章 最愛是講學

栽培灌溉之功

朱陸之辯

心學南遷

第十二章 心學也是心理學

臨危受命

聲威退敵

無間道

第十三章 破山中賊易

心學的精髓

文人治軍的智慧

舍近求遠見奇功

第十四章 破心中賊難

破賊與長治久安

政績觀

檄文勝情書

第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

分而治之

除惡務盡

百戰自知非舊學

第十六章 三個“七零后”

兩位才子的交集

寧王的野心

三人好做事

第十七章 兩個余姚人

王陽明的周旋

孫燧的死磕

朱宸濠的疏忽

第十八章 心智的較量

心理戰

賭徒與守財奴

鄱陽湖大捷

第十九章 艱難時世

命運與抉擇

體制之賊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十章 心學歸于致良知

大禮議事件

此心安處是吾鄉

意外的收獲

第二十一章 天泉證道四句教

第三次悟道

四句徹上徹下語

光不止在燭上

第二十二章 戰或不戰屈人之兵

不戰屈人兵

來之不易的和平

意外之戰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聽從內心的聲音

漫漫歸途

歷史的回響

在線預覽

及時章 傳奇開始的地方

一個并非十分聰明的人,只要他認定人生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反倒更容易實現人生的價值。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容易搖擺,很少會受到致命的阻礙和誘惑。但是,一個太聰明的人,要走到圣人,走到完人那一步反倒無比艱難。

照破山河萬朵

大約五百年前,地說,也就是公元1058年,在大明帝國偏遠的貴州布政司,一個叫龍場驛的地方,也就是今天貴州省貴陽市的修文縣龍場鎮,有一座龍崗山。龍崗山也叫“棲霞山”,這座山的半山腰有一個天然石洞。今天我們把這座石洞叫“陽明洞”,又叫“陽明小洞天”。當然,這是后人給它起的,原來它根本沒有名字。

為什么呢?因為當年整個修文縣、整個龍場驛非常荒涼。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里說:“此處萬山叢棘中,只有蛇虺魍魎,蠱毒瘴疬。”當時根本沒有人在乎這個石洞,也不會有人感興趣給它取個名字。但這個石洞注定是一個不凡的石洞,因為這個石洞中將要發生的事情,會影響整個華夏文明史的進程。

貴陽的夏夜是多雨的。在一個仲夏的夜晚,烏云壓城,濃云密布,云層中時而還有閃電隱現。眼看著一場大雷雨又要來了。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石洞中,有一具石棺,石棺里赫然躺著一位男子。要說這個人是死人吧?他眼皮底下的眼珠偶爾會滾動幾下。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他在做夢。要說他是個活人吧?哪有活人躺在石頭棺材里頭?

恰在此時,一道巨大的閃電劃過天際,驚天動地的雷鳴聲轟然響起,瓢潑大雨嘩的一下就下起來了。電閃雷鳴撕破了靜謐的長夜,就在這電閃雷鳴之中,躺在石棺里的男子突然大叫一聲,醒了過來。只見他一身大汗淋漓,神情是大徹大悟,明亮的眼睛里充滿了徹悟之后的驚喜。在這種天地應和中,他忍不住縱聲長嘯。這聲長嘯照破萬古長夜。長嘯之后,這個男子自言自語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又說:“至此心外無物,心即理也。”從這一刻起,東方哲學史上五百多年來具影響力的一個流派——心學正式誕生了。而在這萬山叢棘中開創了心學智慧的大思想家,就是世所公認五百多年來的圣人——王陽明。

今天,我們之所以要重新思考、重新面對、重新聚焦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家與書法家,是因為正是這樣的王陽明,開啟了我們今天仍然必須面對、必須思考的兩個終極問題。

一個叫做“完人之問”,即從每個個人的層面上來看,一個聰明的人,應該怎么超越自己的聰明,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真正具有人生價值的人。

另一個叫做“心學之問”,也就是從整個族群的角度上來看,為什么產生于中國的陽明心學能夠被日本民族所吸收,從而成就了“明治維新”,卻沒有在它的誕生地產生更大的作用和影響?

克羅奇有句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柯林伍德也有一句名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思想史。這樣的表述指明了我們回顧歷史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尤其是回顧本民族歷史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們今天在各種場合講歷史,并不是為了茶余飯后以作談資,而是為我們如今的努力和明天的發展提供可茲參悟、有所裨益的思考和借鑒。

哲學上有三大基本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往哪里去。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永遠不會確定我們將往哪里去。而王陽明就是我們這個族群回顧“從哪里來”,眺望“要往哪里去”時繞不過的一個關鍵性的節點式的人物。

說到王陽明,就要說到坊間流傳的一句名言:五百年來兩大完人;前有王陽明,后有曾國藩。當然,平心而論,從中國人推崇的完人的標準來看,曾國藩可能還是要稍遜于王陽明一點,所以坊間又有另外一種說法,叫儒家歷史上曾經產生過兩個半完人,一個當然是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另外一個就是開創了心學的王陽明,還有半個,就是后來晚清實學的代表人物曾國藩。當然,不管是五百年來兩大完人,還是儒家文化的兩個半完人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都穩占一席。

可能會有人問,既然王陽明這么有名、這么重要,為什么從普通讀者的層面上,感覺王陽明好像不是那么有名呢,甚至可能還不如樊梨花、薛仁貴有名?對于這個現象,我個人的看法是因為民間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戲曲、小說、評書等文學載體;而像王陽明這樣的儒家圣人,基本上沒有出現在戲曲文化里面。但是,這反過來也恰恰證明了,王陽明在廟堂文化中的崇高地位,說明他是不容戲說的。

既然王陽明與曾國藩并稱完人,甚至比曾國藩的完人意義還要典型,我們就有必要把這兩個完人放在一起比較一下,這樣更可以看出我們那個“完人之問”的意義來了。

兩個夢

五百四十三年前,即公元1472年的農歷九月三十日,一個岑姓的奶奶鄭重地說了一句“我有一個夢”。她確實做到一個夢,夢到自己的兒媳鄭氏在懷孕十四個月之后好不容易終于要生了,就在要生產之前,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個神仙,這個神仙在萬眾矚目中身披紫霞圣衣,腳踏五彩祥云,云中仙樂齊鳴、祥瑞齊現。這位紫霞仙子自云端而下,把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送到了岑氏的懷中。岑氏很緊張啊,大為驚恐。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突然一陣嬰兒響亮的啼聲,將岑氏于夢中驚醒。隔壁屋中兒媳鄭氏已經臨盆,孩子終于生了下來。這個隨著仙人送子之夢而出生的嬰兒,就是后來大明王朝的一代傳奇人物王陽明。

有關這個夢的情狀,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里記載說,“祖母岑夢神人衣緋玉云中鼓吹,送兒授岑,岑警窹,已聞啼聲。”年譜又說,“祖竹軒公異之,即以云名。鄉人傳其夢,指所生樓曰瑞云樓。”就是說王陽明生下來后,祖母岑氏立刻向家人宣布“我有一個夢”,這個是很重要的征兆。王陽明的祖父王倫,字天敘,號竹軒,大家稱他為竹軒公。王倫聽了岑氏的這個夢感到很驚奇,覺得這個孩子來歷不凡。因為是仙人自云中托夢而生,于是為了紀念這個夢,就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王云。這件云中送子的事,不光是王家覺得很神奇,在當地都傳為美談。在浙江余姚王陽明的老家,鄉人也都認可這件事,并把王陽明出生的那座樓稱做瑞云樓。

時間又過去三百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811年的農歷十月十一日,一位姓曾的老爺子也表示說,“我有一個夢”。

這位名叫曾竟希的老爺子夢到他的孫媳婦就要生了,可是半天生不下來。當時這就有點難產了。難產之際,突然天空中風云變幻,一條龍自云中顯現。云從龍,風從虎。但是這個龍盤旋而下的時候,自云端漸漸降下來。一降下來,曾老爺子定睛一看,根本不是龍,而是變成了一只大蟒蛇。大蟒蛇直落在曾家的屋脊之上,穿透屋脊,就盤旋到屋梁之上,然后自屋梁上突然一下子俯沖下來。曾竟希嚇得啊呀一聲大叫,剛叫出聲,突然旁邊嬰兒一陣啼哭,隔壁屋子里頭孫媳婦生了。曾老爺子驚魂甫定,告訴家人自己剛剛做了一個夢。因為還不知道這個夢是好還是壞,曾竟希就給這個新生下來的嬰兒取了個乳名,叫寬一。這個名叫曾寬一的小朋友就是后來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

我們看到王陽明和曾國藩出生的時候都伴著一種特殊的夢境出現。我估計許多要當爺爺、奶奶的朋友可能心里也犯嘀咕,是不是在自己兒媳婦、孫媳婦生育之前也做個夢啊?其實,這都是古人宿命論的俗套。一個人成名之后,一定要交代他的來歷是如何不凡。不要說王陽明仙人送子,曾國藩蟒蛇轉世,據說劉邦還是龍孕呢。

史書記載,劉邦出生前母親曾到河邊洗衣服,許久未歸,父親劉太公在家等急了,到河邊去找。劉太公發現老婆在河邊睡著了,身上還盤著一條龍。龍看到生人來,就盤旋而去,飛走了。隨后,劉邦母親就懷孕了,生下來的孩子就是劉邦。在古時,這類記載的目的就是為了交代這些不凡人物的特殊來歷。

不過,就王陽明和曾國藩而言,我覺得岑氏和曾老爺子做的夢還是有可比性的,尤其是聯系到兩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放在一起比較,就更有意思了。關于王陽明的這個仙人送子的夢,全是祥瑞,都是好兆頭。而曾國藩這個蟒蛇轉世的夢里頭,雖然一開始看上去云從龍、風從虎蠻好的,后來卻變成一只大蟒蛇,沖著曾老爺子沖下來。曾老爺子不知道是好是壞,才起了個寬一的名字。也就是說,關于曾國藩的出生夢與王陽明的那個夢相比,還是有幾分遜色的。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兩個人的成長就充分地體現了中國人所看重的辯證法思維。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王陽明帶著祥瑞而生,乃至他出生的那個樓都被當地人稱為瑞云樓,這是多好的事啊??墒巧聛碇蟛痪茫跫胰司蜕笛哿?。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小孩六歲之前根本不會說話。

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記載王陽明生下來之后“五歲不言”。明代的其他史料,比如王陽明的好友湛若水后來為他寫的墓志銘里也明確說,王陽明“六歲乃言”。而那個曾國藩小朋友,卻是生下來后見風就長,五歲開蒙,六歲入塾,九歲能詩,十歲能文。

然而,王陽明五年不鳴,一鳴驚人。過了五歲,王陽明還不開口說話,家里人都很著急,甚至有人懷疑他會不會身體有疾。但王陽明的爺爺王天敘卻不這么看,他認為自己這個孫子定非池中物,不是一般人。他對這個孩子很有信心,每日把他帶在身邊。他堅信有24小時,奇跡終會出現。我們真的不得不佩服王老爺子對孫子的巨大信心,有的孩子開口晚,但并不影響他們將來對人類文明所做出巨大的貢獻。據可知的材料,有兩個五歲之前都不會說話的孩子,長大后成為著名的人物。一個是王陽明,另一個是愛因斯坦。

將近六歲的時候,有24小時王陽明在門口玩兒,王天敘在屋里看書。一個僧人經過,遠遠看到王陽明,忽然走上前來摸住他的頭,端詳半天之后,感慨地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王天敘在屋里聽了很驚異,等他想明白,走出來要問的時候,那個僧人已經飄然而去。王天敘仔細琢磨僧人的這句話,突然恍然大悟。為了紀念這個夢中仙人云中送子,所以自己特意給孩子起名叫王云。但是古漢語里,與祥雲的雲同音的“云”字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說”的意思。所謂子曰詩云,所謂人云亦云。你怎么就把這個事兒給說破了呢?因為你把他說破了,所以這孩子就不說話了。這就是中國人生活的辯證法,所謂“過猶不及”。

王天敘一想明白這個道理,意識到這個問題,立刻下了個決定,不能再叫王云了,要給孫子改名字。改什么呢?老爺子取論語“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的典故,為孫子重新取名叫做王守仁。所以,王陽明其實名守仁,字伯安。后來因為他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被當時的學者尊稱為陽明先生,所以后世普遍稱他為王陽明。由此看來,中國人對名字是很重視的,因為一是因為古人比較迷信,二是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漢字是人類迄今為止還在使用的的象形會意文字系統。它所攜帶的文化信息,從信息論的角度上來講叫“元信息”,常有某種神奇之處。

改名之后,立竿見影。第二天,王家一家人和平常一樣,一派和平氣象,王天敘的兒子、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正在溫習功課,準備科舉考試。王華的媳婦,也就是王陽明的母親在旁邊納鞋底,做針線活兒。王天敘鋪開筆墨紙硯,準備練練字。王天敘隨手而寫,提筆就寫了一個“大學之道”,寫完在那兒沉吟半晌,念叨了半天“大學之道”,一直沒有下文。旁邊那個五年多來一句話都沒說過的小朋友不干了,以為爺爺忘記了后面的句子,忽然朗聲說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有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一家人都聽傻了,這個孩子五年多不說話,一朝開口,不是叫父親母親,上來就是儒家經典《大學》。這還得了?這生來就是“為往圣繼絕學”而來??!王天敘驚喜萬分,再問他一些其他的經典名著,結果王陽明都是張口就來。問他怎么會背的?他說爺爺平常帶他在身邊,爺爺天天在那里誦讀、背誦,他耳濡目染,早已默記在心。

這里,其實交代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真諦:及時,陪伴教育很重要。第二,上行下效,潛移默化才是教育的好方式。只有你喜歡讀書,你的孩子才會喜歡。你都不喜歡讀書,你憑什么要求他喜歡讀書。這就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王陽明五年不語,一語驚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此后讀書不僅過目成誦,而且精力超人,涉獵甚廣,甚至有點多動癥傾向。對此,王天敘很以為然,但是王華很不以為然,甚至為此引發了不少家庭教育矛盾。這個我們在下面一節中會詳細展開。

不管王陽明是不是有多動癥傾向,但是他開口說話之后,立刻表現出他天才的一面倒是非常的。他不僅涉獵廣泛,而且學什么會什么,干什么都入手很快。王陽明十一歲的時候,父親王華高中狀元,在北京當了翰林學士,希望把王陽明帶到北京去求學。王天敘老爺子也希望孩子能到北京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打點行裝,親自把這個寶貝孫子從浙江送到了北京。

他們從浙江出發,沿大運河北上,路過鎮江的時候,有一幫老朋友就在鎮江金山寺的妙高臺設宴,款待王天敘。老爺子很高興,帶著寶貝孫子去赴宴。大家好久沒見,又是文人雅集,酒酣耳熱之后便要聯詩作句。大家都在那里悶頭苦思,準備寫出高妙之作。本來就是在妙高臺上嘛,當然想要寫出好的詩篇。

所有人都在打腹稿醞釀的時候,只見十一歲的王陽明突然走上去,拿起桌上的筆飽蘸濃墨,筆走龍蛇,唰唰唰地在題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得太漂亮了: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眾人一看,大吃一驚。這首詩不僅格律工穩,關鍵還是想象奇特。他是說自上往下看,江中的金山就像一只拳頭打破了揚子江面。那個時候的金山還沒有和陸地連成一片,所以這種描述可謂神來之筆。然后又說,醉倚妙高臺上的明月。這是暗點,暗點什么?指妙高臺之高啊,都可以倚到明月了。所謂高處不勝寒,但是高處也不勝瀟灑!所以站在這絕勝高妙之處,吹一曲簫曲,可以讓那神仙洞府中的真龍都陶醉無比。這種意態,何等高妙,何等瀟灑。這種高妙瀟灑的意態對于金山寺妙高臺而言,大概古往今來也只有五百年前曾在此賦詩舞劍醉酒的一代天才蘇東坡可與之相提并論了。

但問題是,作詩的只是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眾人不禁交口稱贊。

眾人點贊之際,也有人不服氣。其中有一位老爺子,向來跟王天敘不太對付,一看就懷疑了,這么好的詩怎么可能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寫出來的?肯定是王天敘事先在家里寫好,讓這個孫子背下來,突然拿出來做秀給大家看。于是這個老爺子就問王陽明,說,這詩不是你寫的吧?是你爺爺讓你背下來的吧?你要真有這本事,我馬上給你重新命個題。你看,這妙高臺蔽月山房,就以此為題,你要能寫一首,我就相信你。我親自給你磨墨。結果王陽明說,不需磨墨,我要像曹子建那樣七步成詩。王陽明小嘴一撇,張口就來: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這首詩一出來,就更不得了了。為什么?王陽明這說的是什么?你說蔽月山房,抬頭看山和月,為什么看山比較大,看月比較小呢?這是因為你的視角是自下而上的。如果換一個視角,如果有人眼大如天,自天空而下望之,所謂的高山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對不對?而只有夜色下的千古明月才是真正的闊大的明月。

不得了啊,這可以說是古詩中最早的相對論,對不對?這里頭蘊含的是一種杰出的思維方式。所以這首詩不是證明了王陽明的文采,而是證明了王陽明是一個思維上的天才。

說到這兒,我們又要說到曾國藩了,雖然有史料說曾國藩五歲開蒙,六歲入塾,九歲能詩,十歲能文,可問題是,你寫的那個詩、那個文在哪兒呢?有沒有流傳的價值???有沒有流傳下來呢?有沒有像王陽明這兩首詩可以流芳千古呢?而曾國藩漸漸長成少年時,反而沒有王陽明那么驚才絕艷。比如說湖南民間就流傳著一個故事,說曾國藩小時候背書,有個賊趴在他們家房梁上聽他背了一夜書,結果一夜之后賊都會背了,他還不會背。我也考證了一下,倒不是空穴來風。一些史料證明,他的老師、同學、友人以及粉絲,像特別崇拜他的國學大師梁啟超都說過曾國藩的天資是比較愚鈍的,曾國藩自己也承認過。

說到這兒我們發現,曾國藩現在又被王陽明反超過去了。人生的戲劇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因夢而生,王陽明之夢的兆頭好,可是生下來五歲不會說話;曾國藩的那個夢兆頭好像不是特別好,但生下來順順。但是再發展下去,曾國藩的智商好像又沒那么高。而王陽明生下來就讓人很著急,但是突然間大家又發現,原來他是一個天才。

媒體評論

1. 用故事的方式分享心學智慧,涵養人的精神。用通俗的故事和曉暢的文字,在不大的篇幅內,快速了解王陽明,了解心學。

2. 王陽明是陽明心學的創立者,也是好的實踐者。本書以王陽明苦難輝煌的一生,展現心學的強大力量,揭示心學的精華,發人深省,可以指導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向善、向光明,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努力奮斗。

3. 書中隨處可以見王陽明警句、酈波金句,閱讀過程中,隨處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哲思zs**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最近出了兩本王陽明的好書,一本是酈波老師的,一本是徐梵澄的《陸王學述》

2017-08-16 08:58:44
來自marksma**的評論:

這是第二次買,送朋友。好書就是要跟朋友分享。陽明先生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心學大師的文章之道、交友之道、處事之道。

2017-08-29 21:01:01
來自娜娜小**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沒搶先買,昨天下的單,今天就收到了,還是簽名版呢,非常驚喜。用了優惠碼,還包郵,不然我都不敢買這么貴的書。當然,追隨先生,百家講壇《五百年來王陽明》的紙質書版,比百家音頻視頻版更加精細,內容豐富。不知第幾次在當當買書了,這次的包裝是最好的,難道包裝升級啦?買書只在當當,希望當當作最好的當當,好好賣書!

2017-08-24 19:56:27
來自笑***子**的評論:

很好!快遞小哥態度超棒!第一次配送沒打通電話,很負責的沒有隨意放在值班室,而且聯系到我后安排再次配送。書質量一如既往的好!還有先生的簽名!辛苦先生了簽了那么多

2017-09-01 11:37:52
來自深夜雨**的評論:

拿到先生的書了 有簽名的 超開心~哈哈哈哈ヾ?≧?≦)o

2017-08-25 17:52: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是不錯,遺憾的是這邊在下雨,書的一角淋濕了

2017-08-23 16:19:15
來自y開到荼**的評論:

沒想到收到的是簽名版的書啊,不錯不錯,很驚喜。

2017-08-24 13:36:15
來自愛綠愛**的評論:

喜歡酈老師,喜歡酈老師講的王陽明!超級喜歡啦!

2017-08-25 04:30: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以前有看過酈波老師的百家講壇,該書最關鍵有老師的簽名!

2017-08-25 20:56:44
來自s***i(**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今天晚上回家拿到新書很是開心!酈波老師的書必須連夜開讀!

2017-08-25 21:51:15
來自滌夢滄**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很棒!受到先生的書真的是軍訓中最開心的一天了!感覺瞬間“我心光明”

2017-08-26 19:17:56
來自大斌同**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超級喜歡酈波老師,剛好有一本書可以了解王陽明,恰巧還是簽名版的!那就愉快的買了^_^

2017-08-28 19:54: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收到了,還有酈波老師的簽名!我還真有點小激動,因為特別喜歡酈波老師的點評。

2017-08-26 14:52:27
來自有了新**的評論:

書已收到,簡直完美。又有酈波老師的簽名,書籍內容通俗易懂,精彩至極!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陽明先生的處世哲理!

2017-08-25 19:52:16
來自m***l(**的評論:

陽明心學博大精深,但經作者講解后,一點也不晦澀。酈波先生文筆流暢,一氣呵成,雖然有些口語痕跡,但更給人親切感,讀這本書,就像跟作者對話,跟古人切磋。奇妙的閱讀體驗!

2017-08-24 20:04: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作為酈波老師的忠實粉絲,一定會買的,我一定好好讀。畢竟有老師的親筆簽名

2017-08-24 23:51: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當當好快啊,點贊,物流也特別有禮貌,打電話我沒接到,還很細心的給我發了條短信,謝謝

2017-08-23 10:03:32
來自lzy揚揚**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等了半個月今天終于拿到了 開心的要飛起來了 弟弟要拿都不讓他碰,怕給弄壞了,一定要好好拜讀!

2017-08-24 20:24: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酈波先生文筆優美,語言幽默,陽明心學博大精深。

2017-08-17 13:02:20
來自天街小**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寶貝收到了,而且質量特別好。本來寫的是31號才能到,沒想到一個星期就到了。我下單晚了,但還是這么快。而且還是簽名版的,謝謝店家。很喜歡王陽明,也很喜歡酈波,再次感謝。

2017-08-27 20:54:13
來自wx00e86**的評論:

王陽明先生的生平無疑是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是傳記文學的很好素材。少年即立志做圣人,格竹子,遭受大挫折后龍場悟道,將儒學從格物致知推到明心見性的新高度,成就了儒學自朱熹以來的第二次革命。武功方面,他奇跡般的將勢不可擋的寧王叛亂扼殺在萌芽狀態,其見識和膽魄確實極為高明。能文能武,陽明先生終成一代圣賢??梢哉f,沒有王陽明,就沒有李贄,王船山和黃宗羲,沒有晚明的思想解放運動。

2017-08-12 02:39:06
來自salne**的評論:

五百年來王陽明 書收到了,很喜歡。特別是有先生的親筆簽名耶,超開心!

2017-08-23 18:50:13
來自c***0(**的評論:

酈波是大學四年的專業課老師,很有個人魅力的一位教授。強烈推薦。

2017-08-25 11:00:29
來自滌夢滄**的評論: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書中不僅有歷史,更有現實,陽明先生為人處世的智慧,值得每一個人去思考和踐行,感謝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陽明心學!濁濁塵世,踽踽獨行,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2017-08-13 15:25:58
來自wx00f63**的評論:

五百年心學宗師王陽明,經歷九死一生。從被囚詔獄到被貶龍場,從南贛剿匪到平寧王之難,他的人生充滿傳奇。從“知行合一”’到“事上煉”到“致良知”,從“心即理”,“心外無物”,到“心學四句教法”他的心思不同尋常人,他的思想耀古今。跟隨酈波老師,回到五百年前,回到那個傳奇開始的地方。《五百年來王陽明》,值得期待……

2017-08-09 19:23:47
來自清華北**的評論: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通過誠意凈心,事上練,提升心性,就能獲得“動亦定,靜亦定”的良知力量與智慧~《五百年來王陽明》酈波老師全新力作,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一本好書~

2017-08-12 02:40:15
來自王知行**的評論: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他在常人難以想象的百死千難中積累人生的經驗和智,值得我們學習和仿效,是不可多得的讀物。

2017-09-08 23:27:2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