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年譜長編》遵循譜主錢三強"還我原來面貌"的冀望為宗旨,以翔實、可信和多視角的材料,紀錄他的畢生歷程,特別是作為一位原子核實驗物理學家開始成長直到取得成就的滄桑歲月。本年譜分為譜前、正譜和譜后,展現了錢三強完整的人生軌跡,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世家,啟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執著追求科學強國的原子夢。由于處在特殊的年代,面臨特殊的內外環境,擔當起特殊角色,以及本人的鮮明個性,加以所觸及事眾面廣、頭緒紛繁等這此兇素,錢三強的一生,真可謂豐富多彩,可歌可泣。本年譜記錄下的,是那個年代的一個錢三強,是錢三強所經歷的那樣一個年代。
編輯說明
譜前(先世略表)
正譜(要目)
1913年10月16日誕生
1919年人北平高師附屬小學
1920~1929年孔德學校至高中畢業
睹孫中山靈櫬移碧云寺
改"秉穹"名"三強"
讀《建國方略》立志學工
1929年提高英文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30年讀羅素《原子新論》
1931年聽吳有訓講"振動與共振"。人北大物理系
1932~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系
聽趙忠堯講中子發現
錢玄同題勉"從牛到愛"
于光遠從大同大學轉清華同班
選修吳有訓的"實驗技術",學會吹玻璃
清華乒乓球隊主力,獲五大學賽冠軍
建議葉篤正改學氣象,遂成一生事業
參加游行反對當局出賣華北
做畢業論文一度發生事故,重做獲90分
1937年
在北研院發表及時篇文章《銣分子離解的帶光譜和能量》
考取赴法鐳學研究生
接待N.玻爾,聽講"原子物理中的因果律"
于光遠話別贈
在居里實驗室聽導師伊萊娜講"放射學"基礎課
參觀巴黎世博會,寄艾維超蘇俄館明信片
1938年
在東方飯店慶祝臺兒莊大捷
聽伊萊娜講錯過發現裂變現象經過
協助約里奧改建"可變壓力云霧室"
博士論文改由約里奧-居里夫婦共同指導
1939年
同伊萊娜做用中子轟擊鈾和釷的實驗測量β射線能譜
聽約里奧介紹"鏈式反應"實驗
王大珩、彭桓武游歐歷險
1940年
獲法國理學博士學位(4月11日)
巴黎淪陷,隨難民逃亡
獲"居里一卡內基獎學金"重回實驗室
1941年
完成兩項實驗,先后發表研究報告
伊萊娜書寫成績和知識、能力評價文件
和張德祿離巴黎回國,受阻里昂
1942年
任里昂中法大學"救亡歌詠團"指揮,宣傳抗日救國
指導里昂大學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
在里昂物理學會報告研究α粒子對照相底片的作用
看望在瑞士邊界療養的伊萊娜
1943年
重回巴黎,任法國科研中心副研究員
接到何澤慧25個單詞的信
1944年
意外發現和暗中保護約里奧加入法共及假身份材料
拒絕法籍蘇聯女子要弄到"鏈式反應"資料的要求
升任法國科研中心研究員
1945年
被派往英國向鮑威爾學習核乳膠技術
想到小湯姆遜實驗室工作,未果
英法宇宙線會議上報告何澤慧的正負電子彈性碰撞,《自然》稱"科學珍聞"
胡適、趙元任倫敦力邀回國去北京大學
倫敦會見鄧發,得《論聯合政府》剪報
……
蘇聯的學者告訴我們,學習他們的先進科學,主要要學習精神和方法,不是機械地搬用。蘇聯科學院副院長巴爾金院士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他說:現在蘇聯的冶金工程,已經需要重點滿足高溫高壓機械上需要的合金,或者適應極低溫度的材料。但是你們應該結合中國目前生產的需要和中國的礦產的特點,使冶金工業所出產的材料,達到中國機械工業所需要的好的標準。又如蘇聯的科學家告訴我們,蘇聯各地區的建筑工程,都有自己一定的規格,這是因為蘇聯地質勘察與地震觀測已有的基礎,因而材料規格可以有自己一定的標準。中國的工程就不能照抄蘇聯的建筑規格,而應該學習確定這些規格的方法,再根據中國當地地質構造和材料規格來制定自己的標準。這就是說,我們學習蘇聯,應該注意中國的實際情況,離開了具體情況的分析,生硬地搬用一些結論,不去學習得出這些結論的方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
蘇聯科學家也告訴我們,應該重視自己本國的文化遺產和勞動人民的實際經驗。當我們把一些中國的舊農書贈送給李森科院士的時候,他非常珍愛這些書,他說:雖然我不讀不懂這些書,但我一定要在別人的幫助下,很好地來讀這些書。并且我也希望中國的科學家能夠好好地讀這些書,因為中國人民四千年來農業生產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將這些經驗總結起來,一定有世界上任何國家所沒有得到的結果。
蘇聯科學家要求青年科學工作者養成踏實地系統地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習慣,不拒絕做細小的工作以及在科學工作面前不怕困難的精神。蘇聯學者常常給予研究生很小的一個專題,但是要求他們系統地完整地進行工作。因為他們認為只有有了這樣踏實的和嚴肅的作風,才能真正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在蘇聯時,我們看到一個科學工作者在做關于小麥營養問題的博士論文,他的研究工作從小麥選種開始,研究在什么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小麥產量大、營養價值高。他不但研究這種小麥的化學成分,并且把小麥磨成面粉,做成面包,再研究面包中的營養價值。他認為只是在小麥中證明營養成分還不夠,還必須看制造面包過程中是否這些營養成分還保留下來。蘇聯的科學工作者就是這樣踏踏實實地在工作的。蘇聯的科學家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蘇聯科學從十月革命前的落后狀況,一直到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是經過蘇聯科學家們忠實的辛勤的勞動和在不斷克服困難中才獲得的。我們青年科學工作者要學習蘇聯,也必須學習蘇聯科學工作者的這種工作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