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谷牧同志早年受嚴格私塾教育、解放前任左聯負責人、解放后輔佐管理經濟、改革開放后擔任對外開放前線總指揮等輝煌而曲折的一生。大致包括以下主要內容:(一)從膠東到北平;(二)五年東北軍工作;(三)濱海十年;(四)在新中國初建的歲月里;(五)痛心疾首憶"";(六)改革開放年代。在這一階段,谷牧同志為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1975年,谷牧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80年2月又被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從1978年底到1988年初近10年中,分管對外開放工作;十年間,谷牧一人扮演著多個角色:他既是開放政策探索者,又是政策的推行者;在中央,他是前線的指揮官;對地方,他是中央的決策者。(七)關于孔子基金會的工作等等。
谷牧(1914-2009),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經濟建設戰線的杰出領導人。
山東榮成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并任山東省立第七(文登)鄉村師范學校黨支部書記。曾為北平左翼文化運動領導人。1936年到東北軍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后在山東根據地濱海地區領導武裝斗爭。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市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國家建委副主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經委副主任,國家建委主任兼國家計委副主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他是中共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谷牧曾于1978年6月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西歐五國,為黨中央作出對外開放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改革開放頭十年,谷牧在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分管對外開放工作。在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興辦、沿海港口城市開放、外資吸收利用、先進技術的引進、外貿體制改革、旅游與民航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私塾拔尖,高小連三甲
二、"紅七師"黨支部書記
三、在北平投身左翼文化運動
四、身陷囹國冷靜應對
五、淞滬會戰帶回重要文件
六、及時次面見副主席
七、發展萬毅團長入黨
八、改變667團精神面貌
九、光明磊落撤出友軍
十、獨立旅"離"又"不離"
十一、百十一師的新生
十二、血灑大青山
十三、見證劉少奇高屋建瓴指導山東工作
十四、在戰斗中迎來抗戰勝利
十五、單刀赴會郝鵬舉
十六、制止中的亂斗、亂打、亂
十七、專程點將抓支前
十八、一幅珍藏了66年像背后的故事
十九、連續3個報告受到的高度評價
二十、不動聲色地糾正"左"的偏向
二十一、要谷牧上專列同行
二十二、點將助陣上海"五反"
二十三、接受總理教誨
二十四、擔任國務院三辦副主任
二十五、欽佩反急躁冒進
二十六、從專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角度對大煉鋼鐵的反思
二十七、扭轉經濟困難的"10人小組"
二十八、大慶經驗促成設立工交政治部
二十九、三線建設熱潮中看望彭老總
三十、獨具匠心的設計革命
三十一、組建基建工程兵部隊
三十二、""初陪少奇"蹲點"
三十三、與紅衛兵兒子談心
上海許多私營工廠主表面上歡迎公私合營,但內心疑慮重重。經過調查摸底,工委向市委提出"積極創造條件,有步驟推進"的建議。政府對大廠派"特派員",對中小廠派"駐廠員"或"輔導員",還加強政府產業主管局的行業管理,廠內由資方或人、黨工團代表和職工群眾代表組成增產節約委員會,協商處理生產經營和職工工資福利等問題。這些辦法,工商界人士很贊同。谷牧常與榮毅仁等人碰頭研究問題,及時給予解決。
1953年11月,總理到上海檢查工作,聽取匯報。潘漢年講市場,谷牧講工交。當時準備的材料繁雜,有些數字是本子上寫的,有些是腦子里記的。摳得很細,不斷做比較分析。潘、谷隨口講到某個數字,總理忽然提出疑問,說與前面的某一數字不符。二人急忙翻本子去查,一時有點尷尬。總理笑著說:不用找了,我記起來了。總理脫口說出的數字,果然與潘漢年、谷牧本子上寫的相符。
總理說,搞建設并不比打仗容易,高級干部一定要鉆進去,從外行變成內行。谷牧后來回憶:"他這番啟發的話,使我深受教益。在以后幾十年從事經濟領導工作中,我一直注重了解新情況,學習新知識,對每樁具體經濟事務,都要了解有關的基本數字及其動態變化,并把它們牢記,從總體上把握其發展。到總理那里匯報工作,盡量不說`大概``可能`,力求談得具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