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婉約派詞人李清照的詩詞傳記。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才女”之稱。
她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1.用敏感細膩的筆觸描寫著名詞人李清照的一生。
2.使用詳盡的資料,挑選精美的詩詞。
3.李清照的人生波折,以及她與其他詞人之間的關系,盡在此書中。
4.愛宋詞,尤其愛李清照的人不容錯過。
隨園散人
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詩人,散文作家,曾出版《當倉央嘉措遇見納蘭容若》等書。
序言:與時光對飲
及時卷:婉約才女初長成
零落人間
云去云來
京城繁華如夢
剎那塵緣起
寂靜里綻放
生命皆如塵
第二卷:錦瑟年華誰與度
相逢如謎
兩處相思無
才女心事
春風十里不如你
簡單幸福
淺相遇深相知
第三卷:紅塵世事皆如夢
突然西風蕭瑟
人生如修行
離情別恨難窮
為君傾盡溫柔
孤獨不可言說
遠離塵囂
第四卷:清歡歲月兩相知
賭書消得潑茶香
疏影尚風流
人比黃花瘦
獨抱濃愁無好夢
庭院深深
風過無痕
第五卷:剎那滄海已桑田
江山搖落
歲月風雨飄搖
踏雪沒心情
可憐春似人將老
生當作人杰
故鄉何處是
第六卷:風雨亂世自飄零
來日并不方長
千山暮雪
天涯漂泊
風定落花深
夢遠不成歸
與歲月同行
第七卷:安得情懷似舊時
彩鳳隨鴉
琴心劍膽
欲將血淚寄山河
往事已成空
莫負東籬菊
避難金華
第八卷:煙月無邊人已去
物是人非事事休
青山有幸埋忠骨
草木春秋
回憶若可久居
半畝心田
歸去無痕跡
序言:與時光對飲
過客來來去去,故事分分合合。
時光陳舊后,滿眼皆是荒煙漫草。卻還有人,于風前月下,說著歲月窈窕。
經過風雨飄零,仍能與時光對飲,必是深愛這人間的。
印象中的詩人是這樣,悲傷過,落寞過,惆悵過,說著世事無常,筆下仍是歲月無恙。回望千古歲月,有許多身影,在山間湖畔,在古道天涯,滿心凄涼,落筆時卻總懷著幾分念念不忘。或許,這便是詩人對塵世的長情。
驀然間,想起那個與風花雪月有關的年代。楊柳岸,斷橋邊,春花秋月,芳草斜陽,那里有過太多悲喜交織的情節。宋詞,歡喜與悲傷,相聚與別離,都美得讓人絕望。
那女子就在那里,素手執筆,寫塵世風景,寫落花無語。
李清照,似乎只需淺淺回首,就能遇見她的美麗與哀愁。
她是風姿綽約的,亦是多愁善感的。
記憶中的她,還是個明媚的少女,溪亭日暮,乘舟誤入藕花深處,說不出的意興盎然;記憶中的她,在驛動的季節,蹴罷秋千,遇見可心之人,羞怯而去,卻忍不住倚門回首,把那青梅淺嗅。
她有過如詩的愛情,有過許多賭書潑茶羨煞世人的日子。可以說,她的愛情美到了。然而,后來的故事卻急轉直下。江山破碎,世事飄搖,深愛之人不幸離世。兩個人的花前月下,變成了獨自的地老天荒。
世事就是如此,不經意間,月缺了,花落了,故事黯淡了。
聚散離合,悲歡起落,都只在剎那。
于是,后來的李清照,更多的是蕭索與凄涼。
尋尋覓覓,凄凄慘慘,這是她的無奈。疏雨黃昏,落紅滿地,飄零輾轉中,世界早已不是從前的模樣。甚至江南,也不能給她的荒年冷月,些許溫暖。
就像張愛玲說的,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
那樣的年月,三杯兩盞淡酒,泡著滿心寂寞;
卷上珠簾,卻卷不上哀愁,著實是難言的況味。
荒涼人世,無枝可依,她選擇了堅強地活著。她的性情里,除了感傷,還有倔強。她敢于以女子之身,端立于眾文人之間,不扭捏,不畏懼,所倚仗的,除了驚世的才華,便是倔強的性情。
她是婉約至極的女子,卻又不失豪氣。曾經,她寫過這樣的詞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也寫過這樣的詞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許多日子,沉默不語。她的酒杯里,盛滿了孤獨。青絲成了白發,煙雨濕了流年。她不哭,亦不笑。所有的顛沛流離,所有的形單影只,都仿佛變得遙遠。
認出了生活的模樣,就會與時光握手言和。
終于,陌上時光,成了小酌淺醉時的月色迷離。
在文字的世界里,她從未老去。老去的,是起承轉合的世事。
月滿西樓的時候,她還在那里,與時光對飲。
偶爾,想著前塵往事,說起花自飄零水自流。
及時卷:婉約才女初長成
陌上青草,簾外芭蕉,沉默的煙雨紅塵。
繁華與蕭瑟對望,滄海與桑田為鄰。整個世界,都在真與幻之間搖搖晃晃。
不變的,是匆匆趕路卻又從未走遠的時光。
零落人間
宋朝,說來已是千年前的記憶。那里,雪月風花在柴米油鹽里長成悠長的嘆息;那里,才子佳人在悲歡離合里說著緣起緣滅。那里,人生與世界,仿佛都在酒杯里,婉約著,悲涼著。來往不休的過客行人,在遇見與離別中,讓心事流放于文字。于是,有了宋詞。
有人徘徊堤岸,看曉風殘月;有人獨上高樓,看碧樹天涯。
有人悠閑自得,看山前星雨;有人凄凄切切,看滿地落花。
喜歡宋詞,喜歡那種悲涼中的美麗。楊柳岸的曉風殘月,短松岡的形單影只,高樓上的濁酒入腸,都讓人在嘆息中默然追味。可惜,畢竟去遠了,風月纏綿的故事,詩酒流連的情懷,已是漸行漸遠。
盡管如此,有些人還是時常被人們說起。只因,他們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以素凈之心真誠落筆,將歡喜與悲傷留在了詩文之中。這樣的詩文,足以燦爛到時光盡頭。
李清照便是如此。她留存于世的詩詞并不多,但人們從未忘記她筆下的風華。
她被后來的人們稱為婉約詞宗,并非因為她是女子而承蒙錯愛,而是因為,她的確驚才絕艷,落筆之處,悠然也好,蕭瑟也好,盡是大家風范。于是,走入詩詞的世界,總會與這婉約的女子不期而遇。她就在那里,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靜默著,悲傷著。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值春日,李清照出生于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在濟南老城西南角,有著名的趵突泉。趵突泉有三個泉眼,終年噴涌,四周砌石,環以扶攔。泉畔有觀瀾,可憑欄俯視三泉噴涌的畫面。李清照紀念堂就在趵突泉東漱玉泉畔。
草長鶯飛的日子,世間萬物皆如尋常,清醒中有醉意朦朧,迷茫中有悲喜浮沉。市井中的人們,來的來,去的去,過著平常的日子,說著沉默的對白。
無人知道,李府中的那聲啼哭連著怎樣的聚散離合。也無人知道,多年以后,李清照會將自己的名字刻在歲月之上,被人們時常說起。
詩詞的世界里,多的是風流恣肆的才子,少的是簡淡清婉的才女。那些陳舊的年月里,大多數女子噤若寒蟬,似乎來到人間,從不需要思索,從不需要表達。很慶幸,我們還是看到幾個柔弱的身影,倔強而平靜地端立在歷史的天空下。身為女子,她們敢于選擇自己的人生,我們有理由為之感動。
蔡文姬、薛濤、李清照、柳如是……這些女子頂著禮教與道德的巨石,在夾縫中生長,長出了屬于才女的絕代風華,實在算是奇跡。很慶幸,千年以前,在填詞寫詩的人里面,有過李清照。宋詞里,不能少了她的名字。那抹嫣然巧笑,那份清逸凄美,窈窕了千年。
現在,她來了,零落人間,寂靜如塵。
北宋的繁華,日漸枯萎和荒蕪。遠處近處,清晰可見的是紛亂與掙扎、虛偽與軟弱,野心家與陰謀家,讓整個大宋王朝狼藉滿地。悠揚的笛聲不見了,清淺的時光不見了,只剩下蒼茫的大地,長滿猙獰與凌亂。
生于這樣的年代,人生注定充滿荊棘。但也沒辦法,塵緣如謎,何時到來,何時離開,誰都無法掌控。李清照,這多愁善感的才女,必然要在亂世的風雨里尋尋覓覓,苦辣酸甜,唯有自知。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寧年間進士,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他是蘇軾的學生,頗受東坡先生賞識,人們把他與另三位詩人廖正一、李禧、董榮并稱為“蘇門后四學士”。李格非生平寫過許多詩文,可惜大部分未能流傳下來。
他不僅對詩詞歌賦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對于儒家經典亦有專門研究,曾著有數十萬字的《禮記說》。同時,他還潛心研究歷史,寫過《史傳辨志》。因為他文筆優美,宋朝人甚至把他與司馬遷相比。
李格非為人清正剛直,嫉惡如仇。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很難躋身于爾虞我詐的北宋政壇。他曾在山東鄆州任教授,以教書為業。后來到太學任博士,受到蘇軾重用。哲宗年間,本有機會受到提拔,卻又受到當權者章惇和蔡京的排擠,被貶為通判。
北宋后期,朝廷里政治斗爭已近瘋狂,浮沉起伏常在旦夕之間,許多人都在惶恐中茫然度日。就連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也無法避開宦海浮沉,時常在被貶謫的路上,走得形容憔悴。
幸好,他足夠豪邁,在經歷起伏的時候,只是舉著酒杯淡然而笑。
心中永遠是那樣,無論晴天雨天,自有風清月白。
大概,看透了,淡然了,紅塵萬物便只如煙云。
由于與蘇軾的關系,李格非后來陷入了朝廷黨爭的漩渦,李清照的生活也因此很不平靜。甚至,她與趙明誠的愛情,也曾風雨飄搖。不過,命運待她還不算太涼薄,給了她若干年的歲月靜好。
李清照出生后不久,其生母就去世了,李格非續弦狀元王拱辰之孫女。王氏是位知書達理的女性,具有很好的文學修養,視李清照如己出,對其照料得細致入微。
李清照周歲那天,按照習俗進行抓周,面前擺了水果、算盤、針線、毛筆、經卷、脂粉、玉佩、手鼓、絹花等物,李清照若有所思后,抓起了毛筆。人們將她面前的物件調換了位置,她仍舊抓起了毛筆。沒想到,這看似隨意的選擇,卻成了人生的伏筆。
文字,是她注定要走入的風景。或者說,她注定要用文字筑造讓無數人神往的風景。于是,五歲時的七夕,李清照向王氏說出了自己的心愿,并非女紅等事,而是讀書寫字。因為身在書香世家,這樣的心愿倒也不算出格。倘若是寒門,便另當別論。
不管怎樣,李清照的讀書時光開始了。她聰慧無比,讀書幾乎過目不忘。在京任職的李格非對此頗為驚喜,特地為女兒開列了許多書目。書房成了李清照最常出入的地方,她只是偶爾走入姐姐們的繡房,不經心地學點刺繡女紅。對李清照來說,與書香墨香相比,女紅之事很是無味。
當然,她覺得更加無味的,是三從四德。那些陳腐的規矩,她從來都是視如敝履。我們必須慶幸,李清照生于一個開明的家庭,對她的教育也是開放式的。若非如此,她恐怕也會如大多數女子那樣,在橫七豎八的禮教規則里,戰戰兢兢,如臨深淵,縱有滿腹才情,怕也是少人知曉。
李清照對書有著天生的癡情,只要有書在手,她就可以樂不思蜀。漸漸長大之后,她終于明白,世間之事,真真假假,皆在書中。而此時,她還年幼,歲月還未在她生命里留下什么痕跡,只是給她晴朗與自在,讓她盛放少年時光。
她還在寂靜里。沒有憂愁,沒有感傷。
情懷與風姿,都在漸漸長成。
還沒讀,讀完來評價。李清照是我想了解的女性詞人,故買書來讀。
行文流暢,落筆瀟灑,字里行間文學氣十足。但又通俗易懂,不像學術著作晦澀難懂。想了解李清照的,建議一讀。
李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文辭很優美,看完就感覺世界是在詩詞中款款走來一樣,恰當的加上李清照的詞,很值得一讀
非常值得購買的一本書,李清照的詞、詩、文賦樣樣俱全,而且有題解、注釋、匯評,題解簡潔明白,注釋詳細。字跡清晰,印刷很正。
很喜歡李清照的詞,這次看到他的書,便毫不猶豫的買來了,很喜歡作者的筆風,將李清照的一生寫的和她的詞一樣值得品位,會再看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