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圖書
人氣:47

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

獲得了2009年度美國考古學會頒發的Zui佳圖書獎。中國青銅時代研究的典范著作。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文物考古>考古報告  
  • 作者:[羅泰] 著 [吳長青],[張莉],[彭鵬] 等 譯 [王藝] 等 審校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2580996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5
  • 印刷時間:2017-05-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部分為周代氏族社會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為其內部融合與外部分界,第三部分為東周時期的變革與重組。每一部分各有三章,獨立成篇,但又互相關聯。這三個部分構成了本書的核心內容,其前后分別置導論和結語,以起到提綱挈領、總攬全書的作用。全書共有500余頁,附有地圖20幅、表格32張和圖版98幅,還有近千余篇中、英、日文參考文獻。《宗子維城》以歷史分析的方法來看待中國青銅時代的考古材料,觀點新穎,視角獨特,論證有力,讀后使人耳目一新,可謂近年來關于中國青銅時代研究的典范之作。該書集中體現了如何以日新月異的考古資料為證據,從社會人類學的觀點來闡述中國青銅時代晚期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變化過程這一重要的歷史命題。

編輯推薦

本書的英文版,獲得了2009年度美國考古學會頒發的Zui佳圖書獎。這是有關中國考古學研究的著作首次獲此殊榮,標志著海外考古學界對中國考古學日益增長的濃厚興趣及對相關學術研究的高度認可與關注。

作者簡介

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扣岑考古研究所及藝術史系教授。

羅泰教授是從事中國考古學研究的國際著名學者,出生于德國,曾先后求學于德國波恩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北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1988年畢業于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獲博士學位,師從張光直先生。畢業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河邊分校。1993年起至今,任教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多年以來,羅泰教授致力于中國青銅時代的考古學研究,特別關注學科之間的互補研究和考古學數據能夠提供新信息的重要歷史課題。先后出版《樂懸:編鐘和中國青銅時代文化》、《宗子維城》等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羅泰教授為推動中美考古學界的研究與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考古項目的美方合作指導者之一,羅泰指導了長江流域古代制鹽遺址的發掘工作,同時也是《東亞考古》雜志的創始編委之一。

目錄

英、日文版序......1

韓文版序言......1

中文版序言......1

歷史背景/考古與文獻/考古資料/途徑/本書概要

及時部分新等級制度及其實施

及時章西周晚期貴族的重組(約前850年)......31

周原與莊白一號窖藏/風格序列/禮制改革的跡象/作為歷史證據的銅器銘文/微氏世系與禮制改革的年代/西周的氏族組織/微氏族的社會地位

第二章諸侯氏族內的等級和性別差別(約前1000—前650年)......76

墓葬資料及其局限性/三個墓地: 年代問題/墓葬與墓地布局/用器制度分析/性別差異

第三章中國北方氏族共同體的個案研究(約前800—前450年)......141

人口統計和等級分析/上馬墓地及其周邊環境/人口發展/社會分化的標志/葬具/隨葬品/等級的世襲與地位標志的分配/性別差異/比較/插曲

第二部分內部融合與外部分界 英、日文版序......1

韓文版序言......1

中文版序言......1

引論......1

歷史背景/考古與文獻/考古資料/途徑/本書概要

及時部分新等級制度及其實施

及時章西周晚期貴族的重組(約前850年)......31

周原與莊白一號窖藏/風格序列/禮制改革的跡象/作為歷史證據的銅器銘文/微氏世系與禮制改革的年代/西周的氏族組織/微氏族的社會地位

第二章諸侯氏族內的等級和性別差別(約前1000—前650年)......76

墓葬資料及其局限性/三個墓地: 年代問題/墓葬與墓地布局/用器制度分析/性別差異

第三章中國北方氏族共同體的個案研究(約前800—前450年)......141

人口統計和等級分析/上馬墓地及其周邊環境/人口發展/社會分化的標志/葬具/隨葬品/等級的世襲與地位標志的分配/性別差異/比較/插曲

第二部分內部融合與外部分界

第四章周文化圈內的姓族差異(約前1050—前500年)......191

洛陽和曲阜/洛陽的“商人”與“周人”墓葬/曲阜的“商”、“周”遺存/腰坑/陶鬲/評述/尾聲: 一個“先周”案例

第五章周文化圈內的民族差異(約前1050—前350年)......226

西周時期周朝和晉國都城的“異族”/東周時期的秦墓/益門村2號墓/東周時期秦墓的“外來”因素/從毛家坪來看秦的民族身份 /評述

第六章擴張中的社會(約前1050—前221年)......269

早期趨勢/“東夷”的融入/中山國/長江流域/東周時期的長江下游/移民式擴張/評論

第三部分變化與調整

第七章東周時期的宗教轉變(約前600—前221年)......319

禮儀重點的改變/宗廟與墓葬關系的轉變/明器/再現家居和社會環境的墓葬/作為小宇宙的墓葬/基本的宗教觀念

第八章高級貴族與低級貴族的分野(約前750—前221年)......353

東周各諸侯王陵及陵園/淅川下寺的雙重銅器組合/“特殊組合”青銅禮器的其他實例/性別差異的擴大/新鄭的祭祀坑/闡釋

第九章低級貴族與平民的融合(約前600—前221年)......407

東周楚墓/春秋時期楚墓等級/戰國時期的發展/社會層面的闡釋/與文獻的對應/評述/插曲

結語......439

人口增長與人群流動/領土控制與擴張/農業人口/軍事/商人與企業家/工匠、專業人員及其他/呼吁

本書引用古典文獻及銘文的標準版本......460

中文書目......461

日文書目......497

西文書目......501

宗子維城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地圖1周初主要遺址分布圖......5

地圖2周原位置圖(陜西岐山與扶風兩縣)......34

地圖3山西曲沃天馬—曲村周圍的考古遺址......86

地圖4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區......91

地圖5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氏族墓地......103

地圖6山西侯馬上馬墓地......145

地圖7反映西周晚期禮制改革標準的禮器組合分布圖......181

地圖8河南洛陽周邊的公元前一千紀遺址......194

地圖9山東曲阜故城遺址......198

地圖10西周時期中國文化區西北邊陲的考古學文化......231

地圖11東周早期甘肅東部的考古學文化......237

地圖12陜西鳳翔南指揮西村墓地......244

地圖13周代后半期的遺址分布圖......270

地圖14江蘇丹徒諫壁至大港的所謂吳國王陵區......304

地圖15陜西鳳翔的考古遺址......359

地圖16陜西臨潼東陵陵區......362

地圖17陜西臨潼驪山秦始皇陵園......364

地圖18河南淅川下寺墓地......367

地圖19中國北方和南方出土“特殊組合”器物的墓葬的分布情況......389

地圖20楚國疆域......411表1年表......6

表2莊白一號窖藏銅器(按年代排列)......39

表3莊白一號窖藏(陜西扶風)出土青銅器(按功能分類)......48

表4周代的用器制度......53

表5莊白一號窖藏銅器銘文所載微氏族族長世系......60

表6周王世系(至前841年)......62

表7微氏與周王室世系對照......63

表8陜西寶雞國氏族墓地青銅器組合......82

表9山西曲沃北趙晉侯墓地(Ⅲ區)青銅器組合(不確定的列表)......88

表10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青銅器組合......112

表11山西曲沃天馬—曲村晉侯墓地(曲村Ⅱ區)青銅器組合......118

表12山西侯馬上馬墓地: 墓葬按分期和分區排列......144

表13上馬墓地“埋葬群體”的人口發展......148

表14上馬墓地兩性死亡年齡的差異......150

表15上馬墓地的槨/棺分布(僅成人)......159

表16上馬墓地的用器組合......160

表1723座上馬墓地的用器組合......162

表18上馬墓地葬具和隨葬器物組合的對照分析......166

表19上馬墓地與部分周人墓地棺槨對比......176

表20顯示西周晚期禮儀制度普及的部分喪葬組合......178

表21陜西長安張家坡邢氏族墓地21座洞室墓的器物組合......230

表22渭河流域東周秦國墓地的青銅器組合......240

表23周文化圈邊緣窖藏出土青銅器......273

表24山東半島莒國諸墓地的銅器組合......279

表25早期中國統治者墓葬的規模......356

表26河南淅川下寺/和尚嶺薳氏族墓地出土銅器組合......368

表27春秋時期楚墓出土的銅器組合......374

表28戰國時期含“特殊組合”的楚墓出土的器物組合......382

表29楚以外地區含“特殊組合”器物的墓葬所出銅器組合......385

表30春秋時期的部分O級、P級和Q級楚墓出土器物組合......414

表31戰國時期M、N/O、P和Q級部分楚墓的器物組合......422

表32趙家湖墓葬等級與社會等級的對應......432

圖1陜西省扶風莊白一號窖藏......33

圖2周原遠景(面向岐山,攝自陜西扶風召陳遺址附近)......34

圖3云塘建筑群落(陜西扶風)......36

圖4莊白一號窖藏“折”銘容器......41

圖5莊白一號窖藏的“豐”銘容器......42

圖6莊白一號窖藏的“牆”銘容器......43

圖7莊白一號窖藏的銘容器(較早風格的一組)......44

圖8莊白一號窖藏的銘容器(晚期風格)......47

圖9西周晚期部分青銅容器(右)與陶質飲食器(左)的密切聯系......54

圖10莊白一號窖藏第三套甬鐘......59

圖11一個樹狀氏族的結構圖......69

圖12山西曲沃天馬—曲村遺址出土的陶鬲......94

圖13陜西寶雞竹園溝13號墓......99

圖14陜西寶雞茹家莊1號墓和2號墓......101

圖15山西曲沃北趙墓地31號墓所出玉覆面和覆體......106

圖16山西曲沃北趙墓地93號墓......107

圖17河南三門峽上村嶺墓地1727號車馬坑......107

圖18陜西寶雞竹園溝 13號墓出土的青銅器組合......109

圖19陜西寶雞茹家莊 1號墓(即1A號墓)“妾”槨室出土的成套青銅鼎和簋組合......110

圖20河南三門峽上村嶺2001號墓出土青銅器組合......117

圖21山西曲沃北趙墓地 93號墓出土青銅明器......126

圖22陜西寶雞茹家莊 2號墓出土邢姬媵器......133

圖23山西侯馬上馬墓地不同葬具的墓葬......153

圖24山西侯馬上馬墓地出土的青銅器組合......154

圖25山西侯馬上馬1007號墓所出陶明器組合......155

圖26山西侯馬上馬墓地出土的陶炊器......156

圖27山西侯馬上馬墓葬中所出雜器......157

圖28山東曲阜故城的城墻......197

圖29北京市房山琉璃河202號墓......201

圖30山東曲阜藥圃120號墓......202

圖31河南洛陽北窯墓地陶鬲的類型......207

圖32山東曲阜A組墓地陶器分類......210

圖33山東曲阜B組墓葬出土的陶器和青銅器類型......212

圖34“先周”及西周早期兩類鬲的制作過程示意圖......217

圖35先周陶鬲及西周早期的陶鬲演變圖......224

圖36陜西長安張家坡的主要墓葬形制......228

圖37山西曲沃北趙113號墓出土的青銅三足甕和雙耳罐......234

圖38陜西銅川棗廟1號墓......239

圖39秦墓銅器的類型序列......245

圖40秦墓陶器的類型序列......247

圖41陜西寶雞益門村2號墓......249

圖42陜西寶雞益門村2號墓出土的部分器物......250

圖43鍑......254

圖44帶飾......255

圖45帶鉤及其用法......256

圖46甘肅甘谷毛家坪聚落遺址的陶器類型......261

圖47寺洼文化的陶器類型......262

圖48四川彭州竹瓦街兩座窖藏出土的青銅容器......274

圖49內蒙古自治區寧城南山根出土青銅器......276

圖50河北平山三汲鄉中山王墓坑平面圖......282

圖51河北平山三汲鄉中山王墓出土青銅三叉形旗桿......285

圖52河北平山三汲鄉中山王墓所出錯金銀青銅獸......287

圖53安徽壽縣西門內蔡侯申墓出土青銅容器和編鐘組合......293

圖54湖北當陽趙家湖墓地出土“楚式”陶鬲......294

圖55周文化圈東南疆的幾類土墩墓......298

圖56周文化圈南疆出土的越式銅鼎......301

圖57東南地區出土的各式地方風格青銅器......302

圖58安徽屯溪奕棋3號墓出土的青銅鎮墓獸底座......303

圖59安徽壽縣西門內蔡侯申墓出吳王光鑒......306

圖60浙江海鹽黃家山石質明器......307

圖61河北易縣燕下都16號墓出土的陶明器組合......330

圖62燕下都16號墓出土明器陶鑒的紋飾......331

圖63曾侯乙墓: 湖北隨州擂鼓墩1號墓......333

圖64湖北隨州擂鼓墩1號墓曾侯乙的內棺......335

圖65河北平山三汲鄉1號墓中山王墓出土鑲嵌銅版兆域圖......337

圖66楊鴻勛的中山王復原圖......338

圖67甘肅天水放馬灘1號墓出土地圖木版......340

圖68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外棺......341

圖69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兩件衣物盒......342

圖70河北平山三汲中山王陵區3號墓的袝葬墓出土的棋盤......344

圖71陜西咸陽塔兒坡墓地出土的隨葬陶器組合......347

圖72山東臨淄商王1號墓所出銅質及銀質容器......349

圖73甘肅禮縣大堡子山2號墓......356

圖74陜西鳳翔南指揮村秦(景?)公墓......358

圖75陜西臨潼東陵Ⅱ.3號和Ⅰ.1號墓......363

圖76山東臨淄附近的六王冢......365

圖77河南淅川下寺10號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常規組合”......372

圖78河南淅川下寺1號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特殊組合”的主要銅器類型......377

圖79西周晚期與公元前6世紀中葉“特殊組合”的銅器紋飾比較......378

圖80山西太原金勝村251號墓出土的特殊組合器物......391

圖81河南下寺2號墓出土的銅禁......392

圖82山西太原金勝村251號墓出土的銅甑和爐......392

圖83河南新鄭中行4號樂器坑......396

圖84河南新鄭中行15號禮器坑出土容器......398

圖85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國國君墓出土常規組合銅容器......399

圖86河南孟津平樂出土的齊侯盂......405

圖87春秋時期的M級墓葬: 湖北當陽趙巷4號墓......412

圖88春秋時期的N級墓葬及其隨葬品組合: 湖北襄陽團山1號墓......416

圖89春秋時期的O級墓葬及其器物組合: 湖北當陽金家山JM9號墓......417

圖90湖北當陽金家山春秋時期的P級墓葬及其器物組合: JM2號墓平面圖與JM1號墓所出器物組合......418

圖91湖北當陽金家山春秋時期的Q級墓及其器物組合: JM113號墓平面圖與JM164號墓出土的器物組合......419

圖92R級墓葬: 湖北當陽金家山JM80和JM138號墓......419

圖93戰國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及其隨葬品組合: 湖北荊門市包山2號墓平面圖以及湖南長沙市89號墓(六程橋1號墓)的器物組合......421

圖94戰國時期的M級墓葬及其器物組合: 湖北江陵雨臺山555號墓......424

圖95戰國時期的N/O級墓葬及其器物組合: 湖北當陽楊家山YM2號墓平面圖與湖北當陽金家山JM229號墓的隨葬品組合......426

圖96戰國時期的P級墓葬及其器物組合: 湖北當陽金家山JM69號墓平面圖和JM168號墓的隨葬品組合......427

圖97戰國時期的Q級墓葬及其器物組合: 湖北當陽金家山JM35號墓......428

圖98河南濮陽西水坡175號墓坑......452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慕名購買,物有所值。

2017-11-10 16:53: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美國人寫的東西,基本靠考古資料,而并非史學。

2017-11-20 19:21:43
來自田園男**的評論:

宗子維城,一本難得好書。當當活動價,很實惠,快遞也給力。

2017-08-22 18:38: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內容不錯,值得認真閱讀理解,謝謝當當!

2017-08-25 16:46: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一直很期待這個書

2017-08-28 17:34:22
來自l***0(**的評論:

挺好的新書,幫同事買的。

2017-08-28 17:35: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書,包裝、內容都很棒

2017-08-29 07:42:01
來自boinew**的評論:

書很不錯,值得收藏仔細研讀,極力推薦

2017-08-29 23:41:34
來自hlszlst**的評論:

活動尺度大,適合入大部頭

2017-09-04 17:41:0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哈哈斤斤計較斤斤計較哈哈

2017-09-05 16:13: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文化精髓,收藏

2017-09-09 20:23: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專業性強的學術書籍。

2017-09-10 14:20:06
來自楚道**的評論:

不錯的讀本,但翻譯的質量有待閱讀后評價

2017-09-22 16:37:24
來自積***(**的評論:

書很好,值得讀。

2017-09-27 15:41:58
來自123加菲**的評論:

是本專業書,業內人士值得一讀。

2017-11-01 09:24: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整體感覺還不錯。

2017-11-02 15:48:00
來自喬伊斯**的評論:

還可以的呢

2017-11-10 17:19:52
來自龍城飛**的評論:

該書集中體現了如何以日新月異的考古資料為證據,從社會人類學的觀點來闡述中國青銅時代晚期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變化過程這一重要的歷史命題。

2017-11-12 09:39:23
來自經史中**的評論:

非常不錯的學術著作

2017-11-13 18:16: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有學術水平的一本書

2017-11-14 08:35: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好,快遞快

2017-11-14 09:57:40
來自yangyon**的評論:

很好讀的好書。

2017-11-14 16:17: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青銅器到西周社會

2017-11-15 17:25:31
來自yursler**的評論:

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 挺不錯的作品,值得一讀。。。

2017-11-16 14:27:43
來自顧玄成**的評論:

先生的書很棒,趁著打折入手,準備好好讀一讀。

2017-11-19 11:45: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考古學與歷史學的有機結合,重要的周代歷史研究著述,值得一讀

2017-10-11 13:52: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真是論文,光出處就占了五分之一,內容我慢慢看。

2017-11-16 20:06:43
來自葉***(**的評論:

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 入了一本《宗子圍城》超級開心ヽ(○^?^)?考試結束后遂即拜讀

2017-11-17 20:07: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國外關于我國青銅時代考古的新作,應用了很多新的材料,很值得一看。

2017-10-21 23:36:57
來自思***3(**的評論:

東西還行,目前還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就是定價有點貴,整體感覺還可以!

2017-07-22 19:09:1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