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幼童》全書思考的起點和重心,就在于考察"審美"在嬰幼兒時期的發生以及所處于一種怎樣的態勢。全書跨越哲學、美學、文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領域,饒有興趣而又鞭辟入里地考察、剖析了嬰幼兒審美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從節奏的把握與"松開",到審美情感的誕生,再到想象的飛揚、審美經驗的圖式調動,乃至情感、情緒和整個身體記憶。書中對兒童審美的高度重視、對兒童"惡作劇"的解釋、對兒童想象由來的追尋以及在審美中的重要作用等等的論述,以及結尾處對潛意識的美學評判,都顯示了作者思考的深刻與創新。同時,書中加入了很多嬰幼兒的真實例證和生活細節、自己對剛出世的孫女的靜觀默察以及自己的童年記憶,清淺平實,娓娓道來,顯示出一種難得的的"談話風"。
兒童審美研究力作,從哲學的小徑,通往兒童心靈深處,引領讀者發現童年的秘密。
一、專從審美發生的視角對兒童期做出思考;
二、將兒童期的"情緒"與"情感"分開;
三、充分認識想象在兒童審美中的作用。
該書研究領域嶄新、視角獨特。從古希臘開始,人類就更多重視對"說得清"的理性認知的研究,對"說不清"的審美研究相對較少,而由于嬰幼兒時期的特殊性和神秘性,使得該領域的研究更為困難。該書以哲學和美學的方式,簡潔而精準地勾勒出嬰幼兒審美發生的路徑。正如朱永新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兒童世界有很多我們沒有認知、沒有懂得、沒有看見的東西……本書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該書的理論深度與平易敘述,使其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很強的可讀性。該書將嬰幼兒審美心理的考察視為一把神秘的鑰匙,以開啟了人類的審美發展等諸多哲學與美學問題的大門,可謂見微知著,因此,該書的出版引起了美學研究者(如李澤厚)和學前教育界的重視。書中還用生動的例子指導當下的家長在注重兒童認知的同時不可走進誤區、忽略和壓抑兒童審美天性,因此贏得很多家長的共鳴。
劉緒源,作家,兒童文學理論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
曾任《文匯月刊》編輯、《文匯讀書周報》副主編
現為《文匯報》副刊"筆會"主編
著有《兒童文學的三大母趣》《解讀周作人》《文心雕虎》等理論專著
并有書話集《隱秘的快樂》《冬夜小札》《橋畔雜記》《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長篇隨筆《進出"怪圖"》《人生的滋味》《體面的人生》《你和你的青蘋果》《苦茶與紅燭》還寫有中長篇小說《無標題音樂》《阿戇出海》等。
一直比較喜歡劉老師的書
很好
與預想中的一樣好!
好
非常滿意,很喜歡
很好
買了很多次書了,每次貨到付款,到也是很方便
很不錯~適合研究~
挺好的
應該不錯
還沒拆封,不過挺厚
?,!!??,??,?,??,??ó,??,?!
hao
書好,服務也很好
挺好的
好評
很不錯的書,囤書中
閱讀推廣人必讀
大家在當當上買書別忘了評論,有積分當錢花
包裝很好,內容也很有價值
這本書挺不錯的。
一般,沒什么吸引力
這本書特別好,值得一讀
適合家長閱讀
劉緒源老師的書都很喜歡,這本理論性強,很好
編輯老師推薦的書,買來學習下。書本的包裝很好,送貨速度也快。
認真地讀完了,整體來說還可以。既適合專業人士看,也適合家長看。對教育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