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深陷于“鄰居家同月孩子那么重,寶寶好輕”“別人的孩子怎么都會了”種種對比和糾結中,無法自拔……
崔玉濤談自然養育 理解生長的奧秘》通過溫馨的文圖方式,將醫學知識、自然養育理念、人文情懷相融合,告訴你生長曲線在寶寶初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意義。大量經典案例解讀,教你如何使用生長曲線,讓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寶寶的生長狀況,正確而及時地調整喂養、生活。自然養育將引領寶寶的身心健康。
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是超人氣兒科醫生崔玉濤大夫在《父母必讀》雜志寫作專欄《崔大夫診室》10年的集大成之作。《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的內容分為寶寶的營養、常見病和護理三大部分。通過一個個診室真實案例的分析,細致入微、深入淺出地將養育的要點娓娓道來,同時傳播國際前沿的養育知識,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養育觀。
馬伊琍,白百合等多位星媽熱情推薦,超人氣兒科醫生崔玉濤大夫10年的集大成之作。內容分為寶寶的營養、常見病和護理三大部分,通過真實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講述養育的要點。媽媽必備手邊書!
●崔玉濤醫生手把手教會新手父母正確使用兒童生長曲線。
●精選20多個寶貝生長發育真實案例,詳細解讀,幫你了解生長發育的科學知識,教你真正讀懂自己的寶貝。
●生長的熱點問題分享,讓你看到寶寶生長的秘密。
●幫你走出機械育兒誤區,帶你走進個性化養育。
●醫學與自然養育理念、人文情懷相融合,有溫度有方法。
崔玉濤:中美合資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天津和睦家醫院首席醫生,新生兒科監護領域公認的博學專家,全國婦聯心系新生命專家組成員,《父母必讀》雜志《崔大夫診室》專欄作者,新浪網育兒頻道、湖南衛視《百科全說》訪談專家。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委員會委員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婦兒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
1986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先后工作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急救中心和中美合資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要從事新生兒急救、嬰兒生長發育監測、早期嬰兒問題的干預和疾病的治療等工作,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醫學領域有較為的了解和實踐經驗。
理解生長的意義
終于迎來了寶寶的出生,小佳抱著寶寶怎么看也看不夠,問醫生的問題也一個接一個:“醫生,我的寶寶身長和體重都偏低,他以后能趕得上別的寶寶嗎?”
崔大夫觀點:
寶寶一出生,就面臨成長的問題,所以,這位新媽媽的問題其實是所有新媽媽的問題,寶寶長得好不好?怎么才能讓他長得高一點兒?他的體重正常嗎?各種各樣的問題就來了。今天,我們就帶著新媽媽一起來認識生長。生長是指各個器官、系統、身體的長大,是量的變化,可以用度量衡來測量,有相應測量值的正常范圍。也就是說,孩子生長的情況如何,是可以測量出來的。很多父母經常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我們家孩子和隔壁的孩子差不多大,可是比人家的孩子矮半頭,體重也比不過別的孩子,怎么才能讓孩子的長勢和別的孩子一樣?”
孩子的生長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遺傳、營養、睡眠、運動等等,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單單拿年齡相同來比較孩子的生長狀態,這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錯誤。
遺傳與孩子的生長相關的因素
營養
睡眠
運動
崔大夫建議:
孩子的生長在一定范圍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相當大的個體差異,所謂的正常值也不是的。家長要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才能了解孩子生長的真實情況。
●要定期監測孩子的生長情況。監測的重點是:身長、體重、頭圍、體形。
●要正確地、盡量精準地給孩子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的數值,這樣才能正確地判斷孩子的生長情況。
●要動態地監測孩子的生長,就要學會畫生長曲線,并且通過生長曲線來判斷孩子的生長情況是否正常。
養育科學研究院:
讓孩子慢慢長大
生長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孩子在一點點地長大,也需要家長耐心地陪伴他,隨著他自然成長的腳步,陪著他一起慢慢長大,不用心急。想知道孩子的生長是不是正常的,不是和別的
孩子比個身長(身高)體重那么簡單的事,這樣做只能徒增煩惱。像崔大夫說的,定期給孩子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用生長曲線去動態監測孩子的生長情況,你會發現孩子每天都給你驚
喜,成長,本來就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情。及時章感冒、發燒
本章你將讀到以下精彩內容:
●孩子體溫升高不一定就是異常。如果僅僅是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狀態良好,沒有其他異常表現,就不應認為孩子在發燒。
●發燒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機制,不是一種可怕的征象。
●孩子體溫高于38.5℃時,要給他服用退燒藥。
●孩子發燒時,不要一味以控制孩子體溫恢復到正常為目標。
●只有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才能選擇使用抗生素治療。
●無論是用抗生素還是其他藥物,目的都是治療引起發燒的原因,而不是發燒本身。
LESSON21高燒,會燒壞孩子嗎?
寶寶發燒時,爸爸媽媽非常焦急,一方面看著寶寶難受的樣子非常心疼,另一方面還擔心發燒會不會燒壞孩子。那么,發燒到底是不是一種可怕的征象?高燒會不會給孩子造成損害?治療發燒用抗生素管不管用呢?
診室鏡頭回放
寶寶高熱3天,會出問題嗎?
媛媛已經發燒3天了,每天都燒到39℃。她體溫超過38.5℃時,父母給她用了“泰諾林”或“美林”等退燒藥。吃藥后退燒效果倒挺好的,可是吃完藥后幾個小時,媛媛體溫還會回升。父母還給媛媛采用多喝水、溫水浴等輔助治療方法。雖然媛媛除了發燒、有點流鼻涕,沒有明顯咳嗽、呼吸困難、嘔吐和腹瀉的現象,可是他們仍然很擔心:高燒這么長時間,會不會把孩子燒壞了?
發燒是不是一種可怕的征兆?
發燒是位于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上調體溫所致。雖然24小時內正常人體的體溫會有少許波動,但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通過增加機體的散熱或產熱來試圖將正常人體溫調控于37℃左右。當病菌(包括預防接種的疫苗在內)侵犯人體后,人體為了對抗病菌的侵襲,會動用一些防御機制,比如具有殺菌作用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等等。動用人體防御機制的啟動信號中,發燒就是最為主要的一項。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上調控制體溫的水平,導致發燒。
發燒是人體遇到病菌侵襲后,對抗病菌的一種保護機制,對人體是非常有利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當然不是一種可怕的征兆。
孩子體溫多高是發燒?
當你親吻或觸摸孩子的前額時,如果感到比較熱,就說明孩子可能發燒了。從醫學角度講,雖然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不同(正常體溫可波動于35.5℃~37.5℃之間),但是超過37.5℃就應該認為孩子發燒了。
為什么孩子很容易出現38.5℃以上的高燒?
體溫調節中樞上調體溫的水平與病情有密切關系。由于孩子大腦發育不夠成熟,接到體溫調節中樞上調信號后,經常會出現調節過度的現象。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出現發燒時,總會達到高熱的緣故。
高熱可能導致孩子大腦出現不穩定狀況——熱性驚厥。因此孩子體溫高于38.5℃時,要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能不能用抗生素對付發燒?
遇到孩子發燒時,不要一味以控制孩子體溫恢復到正常為目標。只要將孩子體溫控制在38.5℃以下,就既能發揮人體自身抵御疾病的效果,又能夠避免高熱可能造成孩子大腦不穩定而出現驚厥。很多原因都會引起發燒,但只有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才能選擇使用抗生素治療。無論是用抗生素還是其他藥物治療,目的都是治療引起發燒的原因,而不是發燒本身。
孩子會因高燒時間長而得肺炎或大腦炎嗎?
發燒本身如果沒有引起熱性驚厥,就不會造成人體任何部位實質性的損傷。倒是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可能造成肺炎、腦炎或人體其他部位損傷。所以,遇到孩子發燒,在控制高熱的同時,要通過醫生幫助尋找病因,采用針對病因的得當方法,才能使孩子很快恢復健康。
怎么在家護理發燒的孩子?
如果孩子發燒時,仍舊玩耍自如、吃喝正常、交流如前、皮膚紅潤,說明孩子的病情并不嚴重。爸爸媽媽可以在家觀察孩子,給孩子多喝水,增加排尿和皮膚蒸發水分的機會,這樣可以通過增加散熱降低孩子的體溫。
如果體溫高于38.5℃,可以給孩子服用目前非常安全的退熱藥物,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和/或布洛芬(美林)。退熱藥物可以下調體溫調節中樞,達到退熱的效果。下調體溫調節中樞是通過增加人體散熱來完成的。人體散熱主要通過皮膚發汗、增加尿液排出,增快呼吸等完成。如果孩子沒有足夠水分的攝入,退熱藥物就不能發揮退熱作用。
對于孩子來說,引起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平日常說的“上感”,平均病程3~5天。只要多喝水,適當使用藥物,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上感”過程。
出現什么情況要帶他去醫院?
不滿3個月的寶寶體溫超過38℃。
3個月以上的孩子體溫超過40℃,還伴有:
●拒絕喝水。
●即使喝水較多,仍表現出非常不舒服的樣子。
●排尿很少,而且口腔干燥,哭時眼淚少。
●述說頭痛、耳朵痛或頸痛等。
●持續腹瀉和/或嘔吐。
●發燒已超過72小時。
出現這些跡象,一定要馬上帶孩子去看急診:
●無休止地哭鬧已達幾小時。
●極度興奮。
●極度無力,甚至拒絕活動,包括:爬行、走路等等。
●出現皮疹或紫色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淤斑。
●嘴唇、舌頭或指甲床發紫。
●位于小寶寶頭頂部的前囟向外隆起。
●頸部發硬。
●劇烈頭痛。
●下肢運動障礙,比如,瘸腿、運動時疼痛等。
●明顯呼吸困難。
●驚厥。
診室小結
●發燒是人體一種保護性機制,不是一種可怕的征象。
●遇到孩子發燒時,不要只以控制孩子體溫恢復到正常為目標。
●只有細菌感染時才可選擇使用抗生素治療。
●發燒本身如果未造成熱性驚厥,就不會造成人體任何部位的損傷。
LESSON22高燒,需要有效退熱
一發燒就吃抗生素的錯誤觀點已經為一些爸爸媽媽所認識到,但同時他們又會進入另一個極端:孩子發燒什么藥也不給吃,盡量采用物理降溫。為避免孩子出現熱性驚厥,還是應該在孩子體溫超過38.5℃后服用退燒藥,而不能拒絕一切藥物,只靠物理降溫退燒。下面是發生在診室里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診室鏡頭回放1
體溫增高幅度大,該吃退燒藥嗎?
前24小時夜里,2歲的樂樂些發燒,體溫達37.8℃。樂樂平時體溫只有35.8℃~36.0℃,媽媽認為既然體溫增高的幅度較大,于是,便給樂樂服了退燒藥。第二天,帶孩子來找我時,媽媽問的問題之一就是:該不該給孩子吃退燒藥?
診室鏡頭回放2
我想通過物理降溫讓孩子退燒
酥酥是個1歲3個月的小寶寶。前24小時夜里體溫達到38.7℃,媽媽盡管有些著急,但還是堅持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幫助他退燒。可后來,他的體溫升高了39℃,無奈第二天,媽媽帶著孩子來到我的診室咨詢,到底什么時候給孩子用退燒藥合適呢?
體溫達到38.5℃需要服用退燒藥
發燒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病毒、細菌等病菌侵入人體所致。人體為了抵抗并殺滅它們,便采取了一種自我保護性質的反抗措施——發燒。實際上,發燒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孩子正在努力與病菌抗爭,而且,這種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由于孩子大腦發育尚不成熟,過高的體溫(超過39℃)可刺激大腦皮層,出現異常放電,即可出現驚厥。
預防體溫過高,避免出現熱性驚厥,是服用退燒藥的最基本的理由。
體溫超過39℃可引起大腦皮層不穩定,但不是說,每個孩子都會出現驚厥。熱性驚厥往往有遺傳傾向,了解雙方父母家族熱性驚厥的歷史,有助于預測孩子出現熱性驚厥的可能性。不論孩子的基礎體溫如何,還是等孩子體溫達到38.5℃以上,再給孩子口服或肛門內使用退燒藥物。
過早服用退燒藥物,將孩子體溫保持在37℃以下,會削弱人體對病菌抵抗的能力,使病菌更易于在體內擴散,無形中助長了病菌對人體的侵害。服用退燒藥后希望達到的效果是將體溫保持在37℃~38℃之間。
那為什么孩子體溫達到38.5℃就給退燒藥呢?不是39℃才可能引起孩子大腦皮層不穩定嗎?這是因為服用退燒藥物后,藥物被人體吸收并發揮作用需要一定時間,一般為20~30分鐘;38.5℃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就是為了盡可能避免在退燒藥物起作用之前孩子體溫已超過39℃。
怎么讓物理降溫、藥物降溫效果好?
只要發現孩子體溫超出正常,就可以給他做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好的辦法是將家里的環境溫度適當提高,好能升到28℃~30℃以增加散熱。還有一個方法是讓孩子泡熱水浴,使皮膚血管擴張,熱量得以散發,有利于退燒。
雖然創造了散熱的環境,但要想有效退熱,僅有這點是不夠的。熱量不可能單獨從皮膚散發出來,一定要有一個載體將熱量帶出來,這個載體就是水分。孩子在退燒過程中,丟失得最多的就是水分,因為身體要靠水分來將熱量帶出體外,所以,孩子發燒期間,一定要給他補足水分。
很多爸爸媽媽都跟我講,退燒藥剛開始一兩次還管用,后來就不管用了,其實這不是藥不管用,而是剛開始發燒的頭兩天,孩子體內還有足夠的水分供散熱、蒸發,所以吃了退燒藥后溫度能降下來。但發燒幾天后,孩子因為食欲減退,吃得比平常少,如果再不注意補充水分的話,體內的水分減少,無法將熱量帶出體外,退燒效果自然不好。可見,退燒效果好不好,和水分補充得是否充足很有關系,水分補充得越充足,熱量蒸發的機會就越多,退燒效果越好。所以,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給他補充水分,多讓他喝溫水,而且好是少量多次地喝,如果孩子不愿意喝白開水,可以讓他喝一些有味道的果汁。這時候孩子少吃幾口飯都不要緊,但水分必須足夠。
退燒藥的藥量怎么掌握?
吃了退燒藥退燒效果不好,除了喝水少的原因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藥量不夠。給孩子用過退燒藥的爸爸媽媽都會注意到,說明書上的用量與體重的關系中,體重的間隔是比較大的,比如10~20千克的孩子用藥量是一樣的,但是很顯然,一個10千克的孩子和一個19千克的孩子,如果服用同等量的退燒藥,退燒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但爸爸媽媽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或吃多了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給孩子的藥量都很保守,以至于退燒效果不好。
所以,我們推薦孩子體重以2千克為一個變化量來用藥,這樣退燒效果比較好(見下面表格),大家可以根據孩子的體重來找到比較的用量。這個量和說明書上的用量相比,量稍微偏大些,可能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吃過量的藥會有副作用。其實,表中的兩類藥安全性都比較高,使用量高出常規推薦量的10倍才會有毒性,也就是說,中毒量和有效量之間的范圍很大。而吃得少了,退燒效果反而不好。
發生熱性驚厥怎么辦?
孩子出現熱性驚厥后,爸爸媽媽需要妥善處理下面幾點:
●不要搬動孩子,因為這時他的肌肉是僵直的,搬動容易出現骨折。通常孩子的熱性驚厥10~20秒就停下來了。
●盡可能讓孩子側躺著,因為他側躺著的時候嘴角是低位,口水和嘔吐物都能順著嘴角流出來,而仰躺著的時候,嗓子和氣管是低位;如果有嘔吐物,孩子容易窒息。
●找一個硬的東西,比如勺子,塞在孩子的上下牙之間墊著,以防他咬破舌頭。
●孩子熱性驚厥停下來后,要馬上帶他去醫院檢查。
小提示
●不能依賴臉部是否發燙作為孩子是否發燒的標準,還是應該以體溫作為標準,由于孩子心臟收縮力量較弱,每次收縮后達到手腳尖血液相對較少,所以一般情況下手腳都是比臉、頸部溫度稍低,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腋下測量體溫的方法是最的,由于孩子小,經常不喜歡腋下測溫,可以使用頜下或外耳道進行測溫,一般我們建議高燒的孩子好進行腋下測溫。
●退熱貼是一種物理降溫的辦法,可以配合退燒藥物一同使用。孩子體溫超過38.5℃的時候,應該使用退熱藥物,退熱貼可以早些用。
……
馬伊琍序:
以前確實沒有想過會遇上崔大夫這樣的醫生。
沒去他所在的醫院前,我一直以為醫院就是冰冷、嘈雜、充滿消毒水味道的地方。我小時候很崇拜醫生的職業,常在家里假扮醫生,覺得醫生都很威嚴,說話言簡意賅,關鍵是寫的病歷必須讓病人看不懂,呵呵。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才發現我真的很想知道病歷上面所寫的內容,甚至想問清楚病因以及用藥的緣由,而且覺得醫生才是與自己珍愛的生命休戚相關的人!
和崔大夫的交流全是關于孩子。在交流中,我學到了很多重要的育兒知識:比如他強調給小嬰兒添加輔食時不要添加調味品;又比如他反復提醒爸爸媽媽們孩子高燒時時間要退燒,以免引起高熱驚厥,服用退燒藥時一定要大量飲水,才能有效退燒;再比如,他一再強調不能孩子一有感冒發燒,家長就要求醫生使用抗生素,必須結合血象指標來判斷。其實,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在中國的孩子身上已經非常嚴重了,我覺得只有負責任的大夫才會把真相深入淺出、很透徹地講給父母,希望他們能夠理解大夫并且一起配合,用科學安全的方法養育孩子。
認識崔大夫不久,我有一個好朋友7個月大的寶寶因為不會爬被某醫院懷疑腦部有問題,被要求做核磁共振。她哭著來找我,我建議她趕快飛來北京掛崔大夫的號,結果不是什么腦部問題,只是因為家長平時給孩子的鍛煉太少導致的。現在一年過去了,孩子發育得好好的……
在此,也要抱怨一下,崔大夫的號很難掛,通常都會預約到一兩個月以后。不過還好,他一直筆耕不輟地發微博,在公共信息平臺上無償地與所有的爸爸媽媽分享育兒知識,解答疑問。他的每條微博我都會仔細閱讀,不放過任何一條信息。
現在更好了,有一本詳細的書籍給父母們閱讀,作為一個過于“操心謹慎”的媽媽,我是多么期盼國內有越來越多如此實用的中西合璧而理念現代的育兒指導,因為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媽媽在堅持親力親為地育兒,她們更需要像崔大夫這樣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的指導和支持!
期待這本書的早日問世!
著名影視演員
馬伊琍
學習中,彩色內頁,看看還可以接受。
好
很棒!
很好
這個還沒時間看……
好,滿意
屯著慢慢看
滿意!
可以
送貨慢
全套都買了,確實不錯
好
Ok
不錯,很好
都是實用的書
非常實用,很好!
當當東西還是這么好,一如既往的喜歡。價格實惠,質量又好。非常棒。
之前買過一套,弄丟了一本,這次再買一套。
好,很受用
非常不錯喲
可以學到好多知識,很好
搞活動買的,可以作為參考
當當的物流太快了吧,早上九點多下單,下午就到了。買書還得是當當!
書很好,可以了解育兒知識,沒有味道,紙張厚實,價格合適,喜歡,淺顯易懂,深入淺出
很實用的書,周圍人都很推崇崔玉濤,值得細細讀、細細學。
理解生長的秘密,這本,適合1-3歲。。。大了買沒啥用
跟作者很多其他書籍是有交叉重復的地方,建議購買是特別是意見買過崔老師書的要核對下目錄,可以避免重復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