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組織編撰的綜合性學術集刊,其主旨是矚望人文,學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籬,匯通人文,“六藝”兼容;立足語言文學,卻無學科本位,嘗試將文學、歷史、宗教、哲學、語言融于一體。書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視野審視人類古今精神問題,通過對話與交流,致力于推進以中化西、中學西傳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為拓展中國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做不懈的努力。
跨文化研究》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依托該校跨文化研究院組織編撰的綜合性學術集刊。其主旨是矚望人文,學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籬,匯通人文,“六藝”兼容;立足語言文學,卻無學科本位,嘗試將文學、歷史、宗教、哲學、語言融于一體。該集刊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視野審視人類古今精神問題,通過對話與交流,致力于推進以中化西、中學西傳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為拓展中國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做不懈的努力。本刊常設“經典論繹”、“經典導讀”、“異邦視野”、“文論前沿”和“新著攬英”等欄目。力求每輯聚焦一個領域,烘托一個主題,突出中國問題意識、中國解決方法和中國學理構建。
曹衛東,男,1968年5月出生,江蘇阜寧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北京青云儀器廠勞動鍛煉。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3年7月至1995年9月就職于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系。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2001年10月至2004年7月就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任副教授。2004年07月至2012年09月就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任教授。2012年09月至2014年11月,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4年11月20日,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主要社會兼職: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復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德國《論證》雜志和香港《社會理論學報》編委、德國普萊斯納學術委員等。
經典論繹
孟德斯鳩與普遍歷史[劉小楓]
登梯觀美與游心聞道——探尋智慧人生的兩條路徑[王柯平]
希臘公民、城邦和古希臘悲劇——基于歷史人類學的考察[蘭善興]
以教養和:柏拉圖與孔子的和諧觀比較[本尼特茲(Rick Benitez )]
親希臘主義和反猶主義——阿諾德和他的德國模型[高斯曼(Lionel Gossman)]
現代人文教育中阿波羅的威權
——阿諾德、白璧德和瑞恰慈文學思想論略(上)[斯潘諾斯(William Spanos)]
異邦視野
從邊緣到中心——媵妾們的文學志業[方秀潔(Grace S.Fong)]
圣經》在20世紀中國的譯介——以《詩篇》為例[高利克(Marián Gálik)]
文論前沿
方法有限與哀悼理論——從新批評到新生命論[李博雷特(Jeffrey S.Librett)]
新著攬英
批判的人文主義(等5則)[孫立武 等]
本刊特稿
“一帶一路”與日本——以中日文化交流為中心[孟慶樞]
跨文化研究》稿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