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閱讀的本質意義,探尋閱讀給人生的力量。
讀書的意義究竟在哪里?
如何能提升閱讀能力?
提升閱讀興趣,有哪些途徑可以借鑒?
閱讀力跟人際交往能力有何關聯?
跟隨本書,我們一起來層層深入地探討:自我形成所必須的閱讀——塑造自我;讀書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錘煉自我;讀書是交際能力的基礎——拓展自我。
在附錄部分,作者將提升人生境界及能量必讀的一百部圖書,擇其精要,呈現給讀者。
讀書的無限樂趣與對生命的滋養,全在此書中。
齋藤孝,日本暢銷書作家。1960年生于日本靜岡縣。東京大學法學系畢業,后于同校研究生院碩士及博士課程期間專事教育學研究?,F任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著述甚豐,主要以文庫本系列和知識新書系列為多,主要有《“能人”究竟哪里與眾不同?》(筑摩新書),《找回身體感覺》(NHK圖書),《用三色圓珠筆閱讀的日語》(角川書店),《輕松交談的技巧》(PHP新書),《日語朗讀》(草思社)(暢銷260萬冊),《構思高手》(文藝春秋社),《說教高手》(文藝春秋社),《會議革命》(PHP新書),《眼力》(三笠書房),《與人溝通的能力》(巖波新書),《戀愛的能力》(筑摩書房),《身體的智慧》(大和書房),《成為天才的瞬間》(青春文庫),《孤獨的力量》(新潮文庫),《秘而不傳的感人文章技巧》(講談社現代新書)等。
武繼平, 1982年復旦大學畢業,中國社科院文學碩士,日本九州大學比較社會文化學博士。日本公立福岡女子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及中日比較文學研究。出版有《異文化夾縫中的郭沫若》(日文版)、《中國現代文學與九州》(合著日文版)、《創造社作家研究》(合著)等多本學術專著及《日本現代詩歌選》《東方的憂郁》以及《中國當代文學史》(合譯日文版)等近二十本譯著。
序一 聶震寧
序二 齋藤孝
及時章 塑造自我
——自我形成所必須的閱讀 1
及時節 容納百川的胸懷與廣闊閱讀面 3
第二節 自我人格形成的修養 7
第三節 懂得僅屬于自己的那些時間的快樂 13
第四節 閱讀過程中面對自我的嚴厲 15
第五節 有扇門等著你去叩開 19
第六節 懂得語言的力量 23
第七節 有一種喜悅是擁有屬于自己的書架 25
第八節 藕斷絲連卻不斷錯位的閱讀 29
第九節 書脊很重要 33
第十節 圖書的放法很重要 37
第十一節 圖書館是繪制地圖的地方 41
第十二節 經驗需要確認 45
第十三節 挺過艱難時刻 51
第十四節 人間劇場 55
第十五節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體驗 59
第十六節 傳記的作用 65
第十七節 三思而后行=經驗的積累 69
第十八節 品嘗云里霧里但又充實的感覺 73
第二章 錘煉自我
——讀書是一種體育運動 77
及時節 閱讀的技巧 79
第二節 朗讀的作用(步驟之一) 83
第三節 宮澤賢治作品的形象激活力 93
第四節 自己發聲朗讀(步驟之二) 97
第五節 朗讀的技巧 101
第六節 用朗讀來核查閱讀能力 103
第七節 閱讀是一種身體行為 105
第八節 邊畫線邊閱讀(步驟之三) 111
第九節 巧用三色圓珠筆畫線 117
第十節 閱讀的換擋變速(步驟之四) 123
第十一節 大腦的換擋變速 127
第三章 擴展自我
——讀書是交際能力的基礎 129
及時節 會話的進行以及應答 131
第二節 運用書面語講話 139
第三節 多用成語,提高語言品位 143
第四節 口語體與書面體語言的混合 145
第五節 有關乒乓球的兩種表達 147
第六節 引用書中語言的會話 153
第七節 讀書會文化的復蘇 157
第八節 繪圖式交談方式 163
第九節 共同制作閱讀問答題 173
第十節 閱讀之后告訴別人 177
第十一節 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嘗試寫作 181
第十二節 閱讀指導 185
第十三節 作為禮物的圖書 189
精選文庫本圖書100冊
——為提高閱讀能力所推薦的書單 195
及時節 首先養成閱讀的習慣 199
第二節 美妙組合讓人心曠神怡 201
第三節 聽有故事的人講故事 203 第四節 追求的執著 205
第五節 青春,浪漫,上進心之美 207 第六節 忍不住發聲念誦且內容有嚼頭的名篇 209 第七節 一種敢于向嚴酷現實挑戰的強大 211 第八節 臨死不懼、堅信不疑的是什么? 213 第九節 神奇的故事 215 第十節 才高八斗何樂而不為? 217 第十一節 邂逅強烈的個性,拓寬自身的胸襟 219 第十二節 生活方式的美學 221
第十三節 諸行無常,瞬息變幻,讓我們憧憬無限 223 第十四節 堅強的我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225
懂得語言的力量
說起來也許當屬理所當然的事情。人的思考,即運用語言進行思維的一種行為。一個人獨自思考問題的時候,基本上是用語言在進行思考的。如果語言的種類比較少,思考就必然顯得比較粗雜。因為正是豐富多彩的語言在支撐著人的思維活動。
人們口頭表達的語言種類畢竟有限,因為日常生活中人們不需要過于復雜的語言。然而,如果我們只運用日常口語來進行思考,思維本身無論如何都難免變得太簡單。人所表達的語言如果過于簡單,那么他(她)思考的內容也就會沒有深度。與之相反,倘若一個人懂得多種語言,那么他(她)的思維和情感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復雜且縝密。這就是所謂書面語言的功用。書面語言具有口語所不具備的復雜多變的性格。
若想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讀書就是好的方法。如果有人問:“讀書究竟有什么好處?”這個問題最簡單明了的答案就是“因為讀書可以懂得更多的語言表達方法”。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體驗
在這之前,筆者針對將個人體驗跟閱讀對立起來,重點強調體驗的立場提出了異議。事實上,具體體驗至上主義必然導致經驗的世界走入狹路。在具體體驗之前進行閱讀,不但不會降低體驗本身的品質,而只會有助體驗品質的提高。這是我的觀點。做什么事的時候不帶任何先入之見這話,說起來的確中聽,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在很多的場合如果處于一種無知的狀態去接觸事物,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就連我們欣賞音樂﹑繪畫或者是大自然的時候,閱讀也能夠派上用場并行之有效。舉個例子,若是普通人,既不懂有關繪畫的知識,自己又不會畫畫,是不大可能懂得怎樣欣賞繪畫和到底看哪些作品才好的。藝術的歷史不會簡單到一個人只憑跟著感覺走就能夠把握的那種地步。只要藝術家自己還在肩負著歷史耕耘不輟,我們首先通過讀書這一手段去探索去了解藝術之心靈的深刻含義,所得到的理解,必定對作品的鑒賞有所裨益。
閱讀與體驗的關系不僅止于此。我在這里想強調一點,讀書本身就是一種體驗。也就是說,也有一種生命體驗,叫閱讀。
對我來說,十八九歲閱讀羅曼羅蘭的《約翰 克利斯朵夫》(巖波文庫日譯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新潮文庫日譯本)的那段時間,就是明確的體驗。兩部小說篇幅都很長,不持續花掉生活中的部分時間是不可能讀完的。
記得閱讀《約翰 克利斯朵夫》的時候,我給自己定在晚上就寢之前躺在床上讀。由于事先定好24小時只讀五十頁左右,所以一個月的時間讀不完?,F在的巖波文庫里面,《約翰 克利斯朵夫》這部五百多頁的長篇小說被分割成了四本。我讀的那個年代冊數還要多,但每一冊的頁數要少一些。記得當時一邊細嚼慢咽地品著作品,一邊在想這部小說的情節展開究竟哪兒才到頭。后來讀著讀著又開始覺得故事這么快就完了未免太可惜,于是就故意放慢了閱讀的速度。
如果閱讀的時間一定要從生活的時間里面擠的話,那么這種閱讀本身必然逐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還有一種書只需24小時就讀完,但它的沖擊力卻很強。這也許可以稱之為另一種體驗吧。我個人的感觸是,讀長篇如果成了一種習慣能夠體現在每天的生活之中,那么當我們事后回顧的時候就會回想起某一個時期曾經閱讀過某一本書的情形,從而獲得一種印象深刻的體驗。
約翰 克利斯朵夫》這本書,也是由于它實際上是一本Bildungsroman小說(自我塑造小說)的緣故,才會對加深這種作為體驗的閱讀印象產生巨大的影響。讀者會體察到主人公約翰 克利斯朵夫從出生到死亡自始至終都伴隨著坎坷跌宕的命運。長時間的閱讀,能夠幫助讀者進入到更加深邃的小說世界中去。要知道,你一旦進入了長篇小說的世界,必然會流連忘返。
閱讀本身是與閱讀的那些時間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的。偶爾在外邊讀書,你會在將閱讀的內容儲存進你的記憶的同時,也會記住那里的自然景致。對我來說,《約翰 克利斯朵夫》的閱讀,是跟自己在單身公寓就寢前的時間同時存入記憶的,而《卡拉馬佐夫兄弟》的閱讀,則是跟日本信州的夏日風光并存一體。盡管那樣的環境跟讀俄羅斯小說的情調實在不相匹配,但阿廖沙 卡拉馬佐夫跟那片仲夏傍晚被太陽雨淋濕的土地以及隨風飄來的青草的芬芳等等夏日的記憶,卻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讀書的時候,我們不妨經常變換閱讀的場所和環境。尤其是在室外讀過的那些書,時候往往變成一種愉快的經驗讓人回首懷念。我自己很注意在旅行在外之際,選一些與當地有關的作家的作品來讀。例如去山陰地區的金澤時就讀詩人室生犀星,到東北地區的山形米澤,則選讀藤澤周平的作品。文學和思想,往往與創造出它的作者土生土長的自然風土關系甚深。如果置身在當地的那種氛圍之中去閱讀,我感覺會觸摸到那種潛藏在作品深處的非常獨特的感覺。雖說書中世界也是與現實隔離開來的特殊的世界,但閱讀的人如果主動將自己嵌入現實的空氣之中,那么閱讀作為一種人生體驗就容易獲得成功。
倘若你要獲得這種閱讀的體驗,你面前有一條捷徑,即在某一段時期內保持持續閱讀,并使之與實際生活的意境重疊。
我本人二十幾歲的時候,社會上正在流行閱讀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和《尋羊冒險記》(兩本書皆為講談社出版的文庫本)。在村上春樹的小說里,常常出現男主人公形單影只大喝啤酒的場面,讀著讀著我自己也產生了喝啤酒的念頭。找一家氣氛好一點兒的而且價格不貴的酒吧,在那里坐下來品讀村上春樹的小說,這曾經一度是令我感覺非常愜意的良宵的生活方式,可是當看到有人跟我自己抱有同樣想法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害臊。
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事先定好選擇一種怎樣的氛圍來讀的話,那么這種閱讀作為一種體驗尤其容易被放進記憶的儲存庫。
再就是配上音樂進行閱讀。這也有助于記憶。記得我自己在讀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巖波文庫)那段時間,每次必定要放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而且每次都覺得貝多芬交響曲的磅礴氣勢得到了倍增。其實,閱讀跟音樂哪怕并無這樣緊密的關聯也沒關系,讀著自己決定給某一本書配上主題音樂就行。事后在哪里聽到同一首曲子的時候,就會想起那本書。
日語里面現在已經很難聽到讀書人和讀書生活這兩個詞了。我在這里提到它們,目的是為了確認一點,即閱讀這一行為,其效果會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好的閱讀方式會讓閱讀本身變為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
會話的進行以及應答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么?是不是書讀得越多能力就越強?正如本書前面章節所述,讀書首先有助于我們自我人格的塑造。此外,我還想強調的是,讀書會使我們與他人的交際能力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哪怕是僅就會話而言,閱讀能力強的人與閱讀能力差的人,會話的質量就不一樣。如果對方是你的學生,你一下就能判斷出這位學生喜歡讀書還是不喜歡。甚至都用不著去問對方你喜歡閱讀不喜歡,因為根據你們的談話就能知道答案。
那么,讀書和不讀書造成的影響,在人際交流方面又會怎樣體現出來呢?
首先,可以斷言,有一點大為不同,即與人對話時思路脈絡是否清晰,語言表達是否順理成章。聽中學生或者高中生們聊天,你會發現他們說話常常顯得思路脈絡雜亂無章。這種談話作為朋友之間的閑聊也許會很有趣,可問題會出在跟好友以外的人談話的時候,思路模糊、語無倫次的談話別人肯定會接受不了。當別人說了什么,該你發言的時候,如果你一張嘴就加上一句“怎么會呢”,好像在對著另外一個自己在興致沖沖地說話的樣子,跟你說話的人肯定會心里覺得厭煩,弄不好還會懷疑你的人格是否有毛病。因為在社會上,別人會認為這種脈絡不清前言不搭后語的說話方式沒有社會共性。
那么,怎樣才能掌握脈絡清晰的說話方式呢?
首先要抓住對方說話的要點是什么,接下來在理解把握其要點之后再從自己的角度進行對話。就一般情況而言,人的談話一定是既有主干又有枝葉。與人交談的王道,是把握住對方說話的主干,然后順其延伸展開話題。這種把握對方談話主干的能力,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和歸納要點能力的鍛煉來加以提高。
人與人的交談有一種撲朔迷離的流動印象,因此不大容易把握。相比之下,書上的文字就固定在那里,回過頭來找要點也非常容易。讀書的時候把握不住要點的人,往往很難與人進行高質量的交談。在交談中無誤地把握住對方說話的要點并善于闡述己見的時機,這種能力說來有點像打棒球的能力。首先必須判斷球會從哪個方向飛來,然后把握時機將球擊出去。如果是書本,文字就固定在那里,球從哪個方向飛來事前就知道。所以,先從簡單的做起,通過對文字語言的歸納能力的鍛煉,來提高實際交談中靈活多變的語言歸納能力。
人與人會話的成立,建立在彼此都意識到自己所說的對方都能夠理解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交談才能繼續,才能越交談越起勁。而且,到底對方有沒有真正理解自己所說的內容,只需聽他(她)怎樣應答就知曉。在這種應答過程中,對方早已將你的話語改換成了他(她)自己的語言。哪怕是“哦,原來如此”“可不是嗎”和“嗯,不錯”幾句只言片語的應答,也會使交談像是被注入了潤滑劑一樣變得非常盡興酣暢。
這種簡單應答更高層次的體現,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替換”。即便是簡單重復對方的話語,也會使交談的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如果能夠再往上提升一個檔次,用另外一套語言來表達同樣的意思,更能無誤地向對方傳達你已經充分理解了他(她)所說的意思。
“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同樣的意思”這一課題,值得我們從小就開始反復練習。這種“語言替換”能力,屬于人與人交流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若想用自己的語言去替換別人的話語,詞匯量必須豐富才行,這一點可以通過讀書得到有效的鍛煉。再說,“語言替換”也有竅門兒。抽象的語言可以替換成略微具象的話語;具象的語言,則不妨以稍微抽象的話語去加以替換之。
如果是知識新書系列圖書,大多撰寫的時候論述時必定帶有具體事例。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在闡述某件事情的時候,都會以“例如什么什么”的話語方式進行具體的例證。我所說的意思就是,將這樣一套方法論運用到兩個人的交談之中去。針對別人一般性言論,你就提供具體事例;倘若對方舉出具體事例,那你就進行一般化概括。這樣的交流,一是不會偏離主題,二是對話內容顯得既有抑揚頓挫也有起伏跌宕。
在談話交流過程中,如果某人感覺到自己說的話地傳達給了對方,而且還被對方融匯貫通加以運用,那么這是令他(她)最由衷高興的事情。那種欣喜是否具體而明確地體現出來,取決于對方的話語中是否含有自己所說的關鍵詞。只要對方在談話中使用了那些從自己口中說出來的自認為很重要的話語(關鍵詞),就憑這一點交談便會變得更加精彩。
倘若僅僅是這種程度的對話交談,也許無需通過閱讀提高也能應付。人的閱讀經驗能夠發揮作用的是運用一種技巧,即在自己的話語中巧妙地引用對方于五分鐘前,十分鐘前或者二十分鐘前說過的話。要知道,對方說過的這些話已經不復存在于交談及時時間的語義文脈之中。也就是說,必須看準時機再次掘出業已潛入地底下的暗流。或者說,就連正在跟你進行交談的人本身也沒意識到的那些話語關鍵詞,你把它們重新搬上會話的舞臺。
這樣一來,對方便會意識到自己過去說過的某些話跟現在正在說的話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這種語義的承接關系足以讓對方品嘗到一種喜悅。還有一種更加巧妙而機敏的會話方式,那就是設法將對方所說的一些并無關聯的話語用某一條線串起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把握對方談話的核心語義是什么。我們要掌握這樣一種能力,就必須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就我自己而言,跟別人進行任何形式的交談,哪怕時間再短,也都要記簡單的筆記,有時候也以草圖代之,因為記筆記容易抓住對方說話的要領。要使會話具有某種創意,就必須將自己的思考跟對方的糅合在一起。我們經??梢砸姷竭@樣一種人,只管自己說得痛快,與別人交談的時候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就算完事。這是一種不對自己的思考與別人的思考進行糅合加工的會話類型。相比之下,在交談中有做筆記習慣的人,就不會交談時只顧自己說。
其實,做筆記的能力也能通過讀書得到鍛煉。在關聯不大的話語段落中探尋其間的脈絡,這種練習可以鍛煉并提高我們記筆記的能力。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一旦出現“欸,剛才看到的地方,好像在前面哪兒出現過”的感覺,就馬上著手尋找。如果找到了,就在該處劃上線或者打上圈兒做個符號。這樣做,讀者自己也就主動地參與了書中內容脈絡以及前后關聯的梳理?;蛘咭贿呴喿x,一邊跟著自己的感覺在認為也許事后會派上用場的地方逐一做上記號。這些地方哪怕事后不會百分之百有用,那些記號在將來也說不定會派上什么用場。
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書中內容的脈絡關系,作為一種常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與人交談的情況也是如此。也不是說世上不存在脈絡雜亂的書。按照一般情況,書都非??粗厮悸返拿}絡。說起來有點兒像在棒球練習場練擊球的那種感覺。與人交談的時候,球飛來的路線未見得跟你預料的路線一致。而且,對方說話時很多情況下并沒有什么清晰的脈絡。所以說,對那些雜亂無章的話語內容進行一番梳理,并整理出一條脈絡來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像書那樣有明確的觀點,所以比較適合用來練習梳理思路的脈絡。而且書中的內容比會話要多得多,所以借讀書來練好這種能力,待到運用到實際會話當中的時候,提綱挈領就更加容易了。
每一本書的作者都有自己的觀點主張和敘述節奏,所以通過跟多位作者進行接觸,我們的聽力便會得到相當的鍛煉。有的書的作者性格尤其倔強,而且這樣的人大多都顯得非常有個性。所以通過與性格各異或者類型不同的作者進行接觸,我們的人格就會得到錘煉。能夠做到虛懷若谷地聽別人把話說完,這已經說明你的社會交際能力達到了相當的水平。
書籍和閱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載體,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把它與工作方式相結合,不僅會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
——2015年兩會總理答記者問
當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都在呼吁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時候,閱讀就不再只是個人自己的事情,閱讀成了一個社會問題,這個問題將影響到社會、民族現實的精神狀態和長遠的精神走向。
—— 聶震寧(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前總裁)
閱讀的本質在于通過閱讀去借鑒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識、智慧、經驗。一個人要明理,有本事,除了靠實踐就得靠讀書。對中華民族來說,全民閱讀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
——鄔書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前副局長
每一次我們重讀一本書,這本書就與從前稍有不同,而我們自己也與從前稍有不同。
——博爾赫斯
做活動買的喜歡
一般般的書
包裝精美,質量不錯
書好快遞也好
感覺還不錯,
很信賴當當,一直在這里購買,包裝有保證,溝通方便
書很棒,正版,物美價廉,一直在當當買書,大愛!物流超快,全五分,有需要還會來的!
好書,值得推薦!
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正版全新
定的書一個多月了還沒到問了又兩個禮拜了還沒結果,你們的信譽只能給差差差評了
書單不錯~
很好的書。
經典名著,學生必讀。封面簡單有味道
這本包裝完好,東西好著呢,就是一起購的紙箱子破了,其他的有幾本塑封破了,進了些灰,希望當當能改進包裝和物流速度吧。
做活動買的書,
不錯,值得好好看看,學習。。。。。。,,。。。,,,
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
看目錄,感覺還不錯,對提高閱讀應該有所幫助。
我們盡情的學習吧,盡情在學習中得到提升,讓我們能夠在能努力的時候堅持下去!
YKF精選,你的選擇。經典之作不容錯過。?哈哈?……(? ??_??)?嘎嘎嘎嘎嘎嘎
日本的實用書有個通病就是淺薄的內容配不上書名,實在是名不副實
齋藤孝的書我看了不少,鼓動性很強 實用性也很強 所以踐行他的經驗才是真正對得起作者的一番苦心
利用當當搞活動時買的,一口氣買了好多,要好好看一陣子了。書包裝很好,快遞也不錯。書沒來得及細看,希望有所收獲。
書到貨很快,書紙張質量不錯,已經閱讀完通俗易懂,讀完很有收獲
整本書是論文的寫法,很嚴謹,沒有似是而非夸大其詞的段落,比如有關獎勵和讀后的測驗對于閱讀幫助的研究,雖然很多書和老師們都覺得給予各種小獎勵能吸引孩子們閱讀,讀后進行測驗也能幫助孩子們更認真地閱讀,但是,這本書的作者還是老老實實地告訴我們:“研究顯示,并未提出測驗與獎賞對閱讀有幫助的證據?!?。把這本書跟《大聲朗讀》一起讀,就會發現兩者的區別,雖然里面談到的很多事例是一樣的,但《大聲朗讀》就像電視機里的主持人,用各種熱情洋溢的聲音、動作來吸引你;而《閱讀的力量》則更像一位學院派的教授,微笑著甚至有點距離地跟你介紹閱讀的好處,哦…
如何閱讀一本好書,如何學習,這本書闡述的非常好,閱讀能夠使我們強大起來!
小小的書,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閱讀,怎么閱讀。對孩子都有指導意義。
閱讀為何能夠給我們帶來力量?這本書的日本作家寫出了閱讀從方方面面對我們影響,更寫出了閱讀對于日本整個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的重要性,作為鄰國的我們值得反思!
這是一本日本作家寫的書,內容主要是講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給我們自身帶來的提高,文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講述了閱讀是日本的立國根本是日本的軟實力!作為日本的鄰國我們更應該重視閱讀??!
我們想要閱讀,關鍵要掌握閱讀方法,很多人不會閱讀 自以為博覽全書 實則是對自己時間和金錢的浪費,走馬觀花不可行,但是如何閱讀?這便是本書交給你的辦法,分門別類 不會晦澀難懂 因為很多方法我們都知道,關鍵這本書能給你整理出一個系統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