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緯律師事務所朱樹英主任主編的《法院審理房地產案件觀點集成》《法院審理建設工程案件觀點集成》兩本書,通過整理全國各級法院的已生效裁判,總結、歸納出具體的裁判經驗、思路和尺度,以及認定事實、適用法律的方法。同時結合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司法政策精神、審判業務意見以及人民法院專家法官著述、目前審判實務中的主流觀點等對案例進行了透徹分析。閱讀本書,使讀者可以在快速了解房地產及建設工程案件法律爭議問題的前提下,迅速了解法院的司法觀點和態度,以及裁判的思路和尺度。
及時章房地產開發的規劃許可
綜述:房地產開發中的規劃許可糾紛案件的司法處理原則
11法院如何判定違法行政行為中的利益損害程度
12法院如何認定規劃主管部門限期拆除行政處罰決定的效力
13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法院有權直接變更行政處罰內容
14法院如何認定農村建房中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條件及程序
15法院認定規劃許可行為違法的主要依據
第二章房地產開發土地使用權的取得
綜述:土地使用權取得常見法律問題分析
21法院如何認定出讓未履行審批程序的土地使用權的法律責任
22生效條件不可能成就,法院如何確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效力
23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部分無效,法院如何認定其他部分的效力
24確認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無效,是否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25轉讓方未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證時簽訂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法院如何認定合同效力
26法院如何認定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履行過程中是否根本違約
第三章房地產合作開發
綜述:合作開發房地產糾紛常見法律問題及司法處理原則
31法院如何認定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中單方解除權行使的條件
32法院如何確定合作開發“一地數轉”情形下土地使用權的歸屬
33法院如何確定合作開發房地產糾紛中當事人違約時應承擔的責任
34法院如何認定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效力及法律后果
35法院如何認定合作開發項目新增利益分配比例
36法院如何認定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的性質及效力
37法院如何認定合作開發法律關系的當事人范圍及其責任
38房地產合作開發一方因行政規章調整未能繼續履行合同,法院如何認定違約責任?
第四章房地產開發中的項目轉讓
綜述:通過股權轉讓實現房地產項目轉讓的常見糾紛及相關司法觀點
41以取得土地使用權作為項目轉讓付款條件的,法院如何認定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時間
42法院如何認定未經審批機關批準的中外合作企業權利義務轉讓合同的效力
43因用地條件變化而追加項目(股權)轉讓款約定的效力如何認定
44出讓方隱瞞目標公司真實情況,法院如何認定股權轉讓合同效力
第五章商品房銷售
綜述:商品房買賣糾紛中的司法共識與觀點分歧
51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法院如何認定認購書的性質、效力及法律責任
52法院如何對宏觀調控政策進行法律定性并適用法律調處糾紛
53貸款未獲批準,法院如何認定合同解除的理由與責任承擔
54房屋存在質量問題的,法院如何認定開發商應承擔的責任
55法院如何認定行政會議紀要對于二手房買賣合同效力的影響
第六章房屋權屬登記
綜述:房地產登記訴訟的司法共識與觀點分歧
61房屋登記簿發生非權利事項錯誤時,法院如何確認利害關系人申請變更登記的權利
62法院如何認定轉讓未經登記的房屋的合同的效力
63法院如何處理因登記原因行為瑕疵導致不動產登記錯誤的民行交叉訴訟
64法院如何認定違法的房屋初始登記被撤銷后登記機構的行政賠償責任
65民事調解書將房屋抵債的,法院如何認定第三方請求對房屋的強制執行
第七章商品房租賃
綜述:商品房租賃合同糾紛常見法律問題及司法處理原則
71法院如何認定出租的房屋是否具備交付使用條件
72法院如何認定出租房屋未取得權屬證書之租賃合同的效力
73法院如何認定約定租賃面積與房屋實際建筑面積嚴重不符是否構成重大誤解
74法院是否認定出租人企業改制屬于房屋租賃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
75法院如何確定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受到侵害的損害賠償數額
76法院如何認定因第三人原因導致合同違約時的各方法律責任
第八章房地產金融
綜述:房地產金融之司法實務綜述
81法院如何認定“名為擔保,實為借款”合同的效力
82法院如何認定“假按揭”住房抵押貸款合同的效力及責任承擔
83法院如何認定以存單形式違法進行房地產借貸的責任承擔
84法院如何認定預售商品房按揭貸款中開發商承擔階段性擔保責任的解除期限
85法院如何認定房地產企業借款合同中罰息、復利約定的效力
第九章有關房地產開發的其他案件
綜述:房地產開發其他法律問題的司法處理原則
91法院如何認定委托代建合同雙方的違約責任
92法院如何確定設定土地抵押權時未經抵押登記的地上建筑物的抵押效力
93法院如何確認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一般保障人時的先訴抗辯權
94股權轉讓合同未明確約定,法院如何認定 “行政規費”的承擔主體
95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過程中,如何對房屋使用性質進行認定
96政府征收過程中評估程序不合法,法院如何處理?
及時章施工合同的主體
綜述:施工合同糾紛案件常見訴訟主體爭議及司法處理原則
11法院如何認定因聯合承包發生的質量糾紛責任主體
12法院如何確認未簽訂施工合同的聯合開發商承擔支付工程款的連帶責任
13法院如何認定構成隱名發包人的建設單位應承擔的責任
14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項下債權轉讓的問題
15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債務加入
第二章施工合同的效力
綜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常見法律問題分析
21法院如何認定當事人在中標前所簽“補充協議”及中標備案合同的效力
22法院如何認定未取得勞務資質的承包人所簽訂的施工合同的效力
23法院如何認定轉包、違法分包行為及其相應的法律后果
24法院如何認定在未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情況下簽訂的施工合同的效力
25法院如何認定與中標備案施工合同有實質性變更的補充協議的效力
第三章施工合同工程價款
綜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結算糾紛常見法律問題及司法處理原則
31法院如何判定有效合同中價款約定不明確問題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2法院如何認定工程驗收不合格的有效合同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3無效合同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31法院如何認定合同無效但工程驗收合格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32法院如何認定合同無效且工程驗收不合格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4法院如何認定施工合同解除/終止后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5法院如何認定因工程變更(例如:設計變更、施工方案變更、新增附加工作、刪除工作等)而引起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6法院如何認定工程量計量糾紛
37 工程款利息糾紛
371法院如何認定工程款利息的計算標準
372法院如何認定在合同對工程款的付款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情況下工程款利息的起算時間
38法院如何認定因發包人逾期不結算產生的糾紛
39雙方簽訂多份施工合同產生的糾紛
391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施工“黑白合同”的效力引起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92法院如何認定多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而引起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310發包人違約解除固定價格合同,承包人如何結算已完工程價款
第四章施工合同工程質量
綜述:施工合同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及司法處理原則
41法院如何確認工程質量存在爭議及認定工程質量爭議的途徑
42法院如何處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反訴(或抗辯)程序中的發包人質量索賠問題
43法院如何處理工程未經驗收合格,發包人擅自使用產生的質量糾紛
44法院如何認定承包人拒絕修復質量缺陷的行為及法律后果
45法院如何認定工程質量異議的效力及后果
46法院如何認定工程質量保修責任
第五章施工合同工程工期
綜述:施工合同工期糾紛案件的司法處理原則
51法院如何對工期延誤違約責任進行認定并如何適用法律調處糾紛
52法院如何認定承包人可以順延工期
53發包人要求承包人承擔單方停工責任的法院如何處理
54法院如何處理因發包人原因導致承包人停工窩工的損失承擔問題
第六章建設工程專業分包
綜述: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糾紛案件常見爭議及司法處理原則
61法院如何認定符合地方政策但不符合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分包合同的效力
62法院如何區分和認定勞務分包與工程分包
63法院如何認定指定分包合同糾紛中發包人的責任
64法院如何認定勞務分包合同中約定的“罰款”條款的性質和效力
65法院如何認定勞務發包人借用勞務承包人工人作業發生工傷后的賠償責任主體
第七章施工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綜述: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常見法律問題分析
71法院如何認定承包人轉包導致發包人解除合同的標準
72法院如何認定發包人依據約定解除合同
73法院如何認定承包人解除合同后關于工程款利息、保修金和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74當事人一方解除的施工合同依法應當認定為無效的,法院如何處理
75法院能否以雙方當事人在前案訴訟中均表示同意解除施工合同為由認定施工合同已解除
76當事人一方作為證據提交的變更雙方原先約定的補充協議不具有真實性,法院如何處理
第八章實際施工人的權利保護
綜述:司法實務中對實際施工人權益的保護與限制——基于22個
相關案例的考察
81法院如何認定實際施工人
82法院如何調處中標合同無效情形下的工程款結算糾紛
83法院如何處理無效合同中所約定的管理費
84法院如何認定發包人的付款對象和付款效力
85法院如何處理實際施工人主張的優先受償權
86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約定放棄
87實際施工人因履行無效施工合同所遭受的損失如何賠償
第九章建設工程(造價、質量、工期)鑒定
綜述:施工合同糾紛案件常見司法鑒定程序及司法處理原則
91法院如何認定工程造價鑒定計價標準
92法院如何處理固定價合同下的工程造價鑒定
93對于施工合同無效時造價鑒定中的間接費和利潤是否應當計取
94法院采取何種方法對未完工程的造價進行鑒定
95法院如何認定國家審計與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關系
96法院如何認定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鑒定依據
97法院如何認定施工過程中的工程質量缺陷責任
98法院如何采納專業鑒定機構出具的修復加固方案
99法院如何通過鑒定認定保修期內工程質量缺陷及責任承擔
910法院對工期鑒定如何認定
911法院如何處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中工期延誤損失的鑒定
第十章施工合同其他類型糾紛
綜述:施工合同其他類型糾紛
101法院如何認定墊資約定效力、墊資利率
102內部承包模式及合同效力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
103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行使期間及行使范圍
104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管轄地
105法院如何認定工程款及違約金等款項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與中斷
第十一章與建設工程有關的其他糾紛
綜述:建設工程其他法律問題的司法處理
111法院如何認定虛假招標導致中標結果無效的情形
112法院如何認定中標通知書發出后一方拒絕按招標文件簽訂合同的責任
113法院如何認定設計單位的設計變更成立及已履行
114法院如何認定勘察設計單位在承擔勘察設計質量責任時的賠償范圍
115法院如何認定涉訟行政機關行為具有可訴性及是否判決撤銷違法行政行為
修訂說明
時光荏苒,自2012年10月本書初版面世以來,已過了五個春秋。在這五年中,本書有幸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本書作者在此深表感謝。五年間,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系列波動,政府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以規制。五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相繼出臺,法院在審理房地產糾紛案件時的法律依據和思路都有所調整?;诖?,我們特對本書做了的修訂。與及時版相比,第二版的修訂內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及時,根據五年間的法律法規調整情況,對案例中涉及的法條進行了修訂,刪去了已廢止的法條、加入了新增加的法條、修訂了更改的法條。特別需要說明的是,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及《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開始施行,明確地將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補償協議案件納入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自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政府簽訂的征收征用補償協議產生的糾紛屬行政案件,其與房地產開發企業簽訂的購房協議產生的糾紛則屬民事案件,二者有了明確的界限。本書及時版基于已有案例以及法學理論將二者全部歸入民事領域,這一認定需要調整。因此在第二版,我們刪去了原來的第三章即房地產開發用地的房屋拆遷一章,同時在一章即有關房地產開發的其他案件中加入了兩起有關征收補償問題的典型案件,并進行了深入分析,以使本書對房地產方面的案例的裁判觀點和思路有更加的展現。
第二,原則上替換掉了2010年以前的案例、代之以2010年以后的新案例,并將律師點評一并做了修改。做這樣的修改,一是因為法院對一些爭議點的分析和判斷已經產生了變化,我們希望能夠呈現出法院近期的思路;二是即使法院的觀點沒有太大變動,近期的案例也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和指導意義。故此對全書的案例做了修訂,以饗讀者
修訂說明
本書自2015年6月初版面世以來,在短短兩年內影響力迅速攀升,幸得廣大讀者喜愛,本書作者在此深表感謝。近兩年來,我國頒布并修訂了大量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包括民事、行政兩大訴訟法及其對應的司法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與此對應,法院在審理建設工程糾紛案件時的法律依據和思路都有所調整?;诖?,我們特對本書做了部分修訂。與及時版相比,第二版的修訂內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及時,在編排體例方面,仍保留了及時版的編排體例,僅在本書第九章“建設工程(造價、質量、工期)鑒定”增加了三節,分別是9.4節“法院采取何種方法對未完工程的造價進行鑒定”,9.5節“法院如何認定國家審計與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關系”,9.6節“法院如何認定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鑒定依據”,以期就建設工程造價鑒定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第二,在案例選取方面,原則上替換掉了2010年以前的案例(但因少量案例具有特殊性或不可替代性,即便裁判時間在2010年之前,仍將其保留),代之以2010年以后的新案例,并將律師點評一并做了修改。案例更換之目的一是對于法院裁判觀點已經產生變化的案件,我們希望能夠呈現出法院近期的審判思路;二是即使法院裁判觀點沒有太大變動,近期的案例也更具說服力和指導意義。
第三,在法律適用方面,根據近兩年新頒布或修訂的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對綜述、案例及律師點評中涉及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近期修訂。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較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4日實施的《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28條第2款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政策性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因此,在《民訴法解釋》頒布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應當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專屬管轄,與先前司法實踐中將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作為合同糾紛適用地域管轄明顯有所改變。本書及時版在寫作時《民訴法解釋》尚未頒布,遂系根據合同糾紛管轄規則確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地域管轄的,這一觀點在第二版第十章綜述及第10.4節“法院如何認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管轄地”中已進行了近期修訂。同時,在該節中還增加了對建設工程分包合同、勘察合同、設計合同糾紛管轄問題的分析及相應案例,以期為讀者獻上近期、最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管轄方面的理論及實務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