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書官修史》從官修書的定義出發,探討從先秦至清代中國官修書的組織機構、預修人員、官修成就及官修書的成書經過,對中國官修活動的特點進行總結。力圖厘清中國官修史的發展脈絡。內容涉及編撰史、出版史等方面,可以作為出版學、文獻學、歷史學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為從事典籍整理、編史修志的文獻工作者提供借鑒。
霍艷芳(1985一),女,漢族,博士。2011年7月至今,在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檔案系任教。現為講師。2011.7—2013.6,在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山東大學自主創新基金(人才引進與培養類專項)、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6項課題,近20篇。其中有10余篇發表在《出版發行研究》、《檔案學通訊》、《圖書館論壇》、《圖書館雜志》、《圖書情報工作》、《圖書情報知識》等CSSCI來源期刊上。
及時章 "官修書"釋義
一、"官"的闡釋
官方提倡
官方出資
官方參與
官方善后
二、"修"的闡釋
"編"和"著"
翻譯
三、"書"的闡釋
第二章 先秦兩漢官修史
一、官修書的起源和發展
官修起源于夏代
商和西周官修的社會背景
官修的旁證——載體材料
春秋戰國時期的官修
官修的主體
二、秦朝官修史
文化的發展
"石鼓文"是官修嗎?
簡策官修書
三、兩漢官修史
社會發展情況
儒學及宗教
學校教育
國家藏書
藏書整理及官修處
厘定經書
官修史書
中央其他官修書
淮南王和河問獻王
兩漢官修史總論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官修史
一、魏晉南北朝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民族融合
經濟發展
政治制度和文化發展
學校教育
官府藏書
二、魏晉南北朝官修機構
魏晉官修機構
南、北朝官修機構
三、官修史書
三國時期的官修國史
官修《晉史》
官修《魏史》及其他
圖書典藏和官修目錄
官修法典
四、官修子書
官修類書
佛教政策和譯經事業
五、帝王和王室著書
帝王著書
王室著書
六、魏晉南北朝官修史總論
第四章 隋代官修史
一、隋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政治改革和經濟發展
文化政策
二、隋代官修機構
秘書省
譯經機構
三、文帝朝官修成就
官修經書
官修國史和前朝史
官修書目
宗教著作
其他官修書
四、煬帝時官修成就
官修地理著作
官修類書
其他官修書
五、隋代官修史總論
第五章 唐代官修史
一、唐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政治和經濟
文化政策
官府藏書
二、唐代官修組織機構
史館
秘書省和集賢院
三、唐代官修史書
官修實錄
官修國史
官修前代史
官修法典
官修政書
官修譜牒
其他官修史書
四、唐代官修經書、子書、集書
官修儒家經典
官修禮書
官修類書
官修歷書
佛經翻譯
官修醫書
官修集書
五、唐代官修史總論
第六章 五代十國官修史
一、官方修書的組織機構
史館人員選拔和獎懲制度
史館史料報送制度
史館傳主遴選制度
二、五代十國官修成就
官修《舊唐書》
官修實錄
官修法典
官修歷書
三、五代十國官修史總論
第七章 宋代官修史
一、宋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政治方面
經濟方面
文化方面
二、宋代官修組織機構
館閣
官修機構的組織形式
官修機構的人員分工
三、宋代官修史書
官修《新唐書》
官修實錄
官修國史
官修會要
官修方志
四、官修經書、子書、集書
官修經書
官修子書
官修集書
五、宋代官修史總論
第八章 遼、金代官修史
一、遼代官修史
遼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遼代官修組織機構
遼代官修史籍
遼代官修法典
遼代其他官修成就
二、金代官修史
金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金代官修組織機構
金代官修實錄
金代官修法典
金代兩修《遼史》及其他史書
金代官修經書和子書
金代譯經所、弘文院譯書及益政院著書
三、遼、金官修史總論
遼代官修史總論
金代官修史總論
第九章 元代官修史
一、元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政治方面
經濟方面
儒學、佛教和道教
創制民族文字
官府藏書
二、元代官修組織機構
翰林國史院
蒙古翰林院
集賢院和奎章 閣學士院
其他官修機構
三、元代官修史書
官修三史
官修實錄
官修后妃、功臣傳和《脫卜赤顏》
官修法典
《元典章 》和《經世大典》
《大元一統志》及其他方志
四、元代官修子書
《授時歷》
《農桑輯要》
官修《本草》
五、元代官方翻譯著作
漢籍譯蒙
蒙籍譯漢
六、元代官修史總論
第十章 明代官修史
一、明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中央集權的加強
科舉制度
經濟發展
儒學教育
官府藏書
二、明代中央官修機構
翰林院及其史館
內閣和宦官
翰林官的遷轉之階——詹事府及左右春坊、司經
中央其他職能部門
多機構合作修書和臨時組局修書相結合
三、明代中央官修成就
《元史》
官修國史
官修實錄和寶訓
官修雜史
官修法典
官修故事
官修總志
官修經書
官修類書
官修歷法
官修釋、道著作
官修醫書
官修集書
四、明代地方政府官修活動
官修方志的數量
明代地方志的修纂者及作序者
官修方志的分布規律
五、各地藩王的官修活動
明代建藩情況及藩王官修成就
藩王幾部著作編撰過程研究
六、明代官修史總論
第十一章 清代官修史
一、清代官方修書的歷史背景
政治環境
經濟狀況
文化方面
二、清代官修組織機構
內閣和南書房——主要負責人的來源機構
翰林院和詹事府——纂修主體的來源機構
其他官修機構——宗人府、欽天監、太醫院、翻譯機構
官修書的輔助機構——內務府和稽察欽奉
上諭事件處
三、清朝官修機構的組織形式
常開之館
例開之館
特開之館
四、清代官修史書
官修《明史》
實錄和圣訓系列
方略系列和三部《籌辦夷務始末》
官修方志
官修政書
五、官修子書
官修儒家類
官修藝術類
官修類書
官修天文類
官修農書
官修醫書
六、官修經書、集書
官修經書
官修集書
七、《四庫全書》系列
《四庫全書》系列編撰的起因
《四庫全書》系列的編撰經過
《四庫全書》系列編撰成功的原因
八、清代官修史總論
第十二章 中國官修史總論
一、目的明確性
二、預修者多和修書無專官
三、發展繼承性和成書系列性
四、內容失實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