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亙古的橋梁,
閱讀是共通的渴望,
書的所在就是天堂之所在。”
本書是作者繼《書店風景》之后所書寫的另一本“有關書的書”,記錄了作者二十多年間步履不停,遨游西方書世界的見聞;仿佛一部為書走天涯的紀錄片,表達了一位愛書之人對書與文字的鐘情,對書人與書地的禮贊。
博爾赫斯曾想象“天堂將如同圖書館一般”, 而本書作者所呈現的, 正是書本、書人(Book People) 與書地(Book Places)構筑出的“書天堂”。“書”的定義雖因時間與科技的演進而蛻變,但無論是身處西方或東方、舊世代或新世代,只要對書懷有深深的熱情與偏愛,那么“書天堂”便會為你而敞開。
書天堂》2012年修訂版,較之舊版,新增三萬多字,更新圖片約二百幅,封面與版式全新設計,與《書店風景》(增訂版)及《書店傳奇》統一風格,構成美輪美奐的“書話三部曲”,是愛書人的必藏佳品。
書天堂》(書話三部曲之二)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圖文館”書系的重點作品。該書系選題獨特,匯集名家名作;圖文一體,追求精編精印。已出版《書店風景》《書店傳奇》《書天堂》《業余書店》《紅書(榮格手稿)》《美的歷史》《丑的歷史》《時間的故事》《圣經的歷史》《錢的歷史》《藝術通史》《搖滾譜系》《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處自然奇觀》《有生之年非吃不可的1001種食物》《零ZEЯRO:世界符號大全》《圓與方》《閱讀的女人危險》《寫作的女人危險》《女人與珍珠》《她的故事》《安格爾的小提琴》等,廣受歡迎。叢書宗旨:讓書成為精美的禮物。
1、書店達人鐘芳玲2012年全新修訂,“書話三部曲”之二。
2、新增三萬多字,更新圖片約二百幅。
3、鐘芳玲創意統籌,全新裝幀風格,銅版紙全彩精裝。
鐘芳玲,一個以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玩書與寫書為工作和志趣的女書人。雖然在臺灣火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學,卻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現自己喜愛古登堡更甚于亞里士多德,自此棄哲學而投入與書相關的行業。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顧問、書店創意總監、香港國際古書展公關顧問等職,現在專事寫作并任書業顧問,長期于臺灣與大陸的報刊撰寫與書相關的專欄。現旅居美國舊金山,喜歡游走世界逛書店、看書展、參觀圖書館,與東西方書人聊書、品書;居家時,則漫游于書本與網絡世界,通過電子郵箱(bookworm@ms9.hinet,net)和其他書蟲互通聲息、交流見聞。著有“書話三部曲”:《書店風景》是及時本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中文專書,引發華文世界書店書寫的風潮,數度修訂再版;《書天堂》多角度敘述與書相關的話題,亦廣受書迷好評,屢次獲獎;《書店傳奇》則采集了非凡與平凡書店問的傳奇故事,展現不同的人生況味、趣味與品味。
Acknowledgments
前
BOOK PEOPLE
及時章 高科技與古董書
第二章 越陳越美麗的老雜志
第三章 藏書之樂
第四章 黑膠唱片與書
第五章 封面故事
第六章 書癡吃書
第七章 百年老店造書梯
第八章 書架與我
第九章 圖書館之愛
第十章 書人的魅力
第十一章 查靈歌斯路84號
BOOK PLACE
第十二章 隨處與書相逢
第十三章 機場書店
第十四章 電影中的書店風景
第十五章 古書嘉年華
第十六章 書籍拍賣的變與不變
第十七章 摩根圖書館
第十八章 藍道之家古書店
第十九章 書迷的香格里拉
第二十章 愛書人的金礦
后記
2012 增訂版序
從威廉?莫里斯談起
十多年來,我有幸在英美書世界遨游,一路上充滿了無限遐想、趣味與喜樂,本書二十個篇章所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在旅程中的所見、所聞與所思,主題涵蓋古董書與新科技、黑膠唱片與有聲書、老雜志、圖書館、書店、書展、書鎮、書架、書梯、書衣……全都不脫與書相關的范疇,書名之所以取為《書天堂》,自然是源于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8~1986)的那句名言“我總是想象天堂將如同圖書館一般”。
書天堂》的繁體字與簡體字版本相繼于2004年、2005年在臺灣與大陸問世,這么些年來,我或是與書中描繪的人事地物有更頻繁的接觸、或是有更深刻的感觸,因此有了這一個新的增訂版。本書不僅將首版中的一些錯誤校正,而且在多個篇章之后添加了后續筆記(Update),有時后續筆記比主文還要長,諸多舊圖說亦經改寫;全書比首版多約三萬字、近兩百張圖片,增加的部分其實已可成為一冊獨立小書。以如此“奢侈”的方式修訂一本書,固然是件不劃算之事,但唯有讓新舊對照并列,才能讓主題更豐富,并呈現歷史的軌跡。
除了內容的擴增,本書的一些外文譯名也與首版有所差異,主要是希望中文翻譯能更貼近原文發音。本書的封面與版型都重新編排設計,為了呈現美麗書天堂,我特別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作品中擷取設計元素。莫里斯是十九世紀末英國作家、畫家、設計師、工藝匠,他為了復興手工藝與倡導精致出版,于1891 年創立了“凱姆斯考特印刷坊”(The Kelmscott Press),短短六七年間,此印刷坊以手工印制了五十三部書(共六十九卷,約一萬八千冊),書中的所有字體、版型、裝飾花邊皆由莫里斯精心設計,內頁采用的是上好的手工紙或羊皮紙,據稱莫里斯甚至嘗試自己調制印刷墨水,卻因質量無法達到他的嚴苛要求而放棄,選用了德國漢諾瓦公司生產的上乘濃稠墨水。
本書所使用的木刻花邊紋飾均來自莫里斯為“凱姆斯考特印刷坊”的書所設計,二十篇文章的刊頭與封面、封底的英文字體Golden type 也是他所設計,而他又是參照十五世紀字體設計師、印刷師Nicholas Jenson 所設計的字體Jenson。 至于本書兩大篇章Book People、Book Places 使用的木刻插圖,還是來自“凱姆斯考特印刷坊”的作品。Book People 的插圖出自印刷社登峰造極之作《喬叟作品集新印》(The Works of Geoffrey Chaucer: Now Newly Imprinted, 1896),《喬》書的八十七幅典雅木刻插畫,由莫里斯的終生至交愛德華?伯恩- 瓊斯(Edward Burne-Jones)設計,這本被許多人譽為十九世紀最美的一本書,是莫里斯生前監制、完成的一本書。莫里斯與伯恩-瓊斯從牛津大學讀書時就惺惺相惜,兩人在“凱姆斯考特印刷坊”合作的成果,已在書籍設計史上立下了新標竿。
莫里斯對質量的講究、對的追求,都令人由衷折服。每當我在英美一些古書展、圖書館特藏區逐頁翻閱“凱姆斯考特印刷坊”百年前所印制的珍品,或在網絡上欣賞到它們書頁的高分辨率影像時,總是心生虔誠,并提醒自己,如此之美蘊含了多少人的熱情與付出。《書天堂》的增訂,其實就是對書本、書人、書地的再次禮贊,只盼望讀者能因此多角度欣賞書籍的內在美與外在美,也能知曉一些有關它們的故事,更能認識其他類似莫里斯般對書癡狂的人——寫書的人、編書的人、印書的人、賣書的人、藏書的人、說書的人、裝訂書的人、修補書的人、掃描書的人、打造書梯的人、復制書衣的人,甚至是吃書的人……就是這一大群人構筑出你我的書天堂樂園。
2005初版序
我的書天堂
對童年最鮮明的印象是:一個識字不多的小女孩,在一家擠滿大人文字書與紙筆文具的傳統書店中,時而好奇地游走、時而蜷曲于書店的一角,似懂非懂地翻閱著書頁。由于那時家住郊區,父母親每回到城中辦事,我老是愛跟著,因為我知道,他們一定會把我當成一件行李般,存放在“寄物柜”中,然后放心地離去,等事情辦完后,再將寄放的“行李”取回。這既安全又免費的“寄物柜”,是大街上一家書店兼文具店,店主是與父親相識的友人。在那個年代,童書不多,現在常見的兒童繪本更是沒見過,書店內擺的,幾乎都是給大人看的書。剛上小學的我,從架上挑中一本后,就蹲坐在一個角落,開始似懂非懂的翻閱起來。
為了能看懂書店中更多的書,我竟然變得喜歡上學,因為在學校可以學更多的新字,二三年級后,我開始會自己買一些不加注音的大人書,這讓小小年紀的我覺得很有些成就感。另外,我特別歡迎大小考試的到來,因為父母和我約定,每次只要考前三名,就能領取三百至一百的零用錢,有了零用錢自然就能買更多的課外讀物,這個良性的循環,使得愛讀書的習慣一直跟隨著我,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貴的無形資產。如今想來,自己對書籍與書店的依戀,當追本溯源到幼年時期。書籍是我精神的寄托、書店成了我心靈的避風港,父母親當時不經意的舉動,竟然為我打造出一座以書建構出來的天堂樂園。
在我日后云游西方數十年的生涯中,因為造訪無數與書相關的人物與地方,我對書籍之愛不僅限于用心閱讀其中的內容,更擴展到以各個感官去欣賞它們因形體所呈現出的多重風貌。如果前者可以被比擬為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愛,后者就可以被喻為肉體之愛;書籍的內在美與外在美對我同樣具有誘惑力。
我一方面在意書中文字所傳遞的情境、意念與訊息,另一方面也喜歡用眼睛去觀賞書籍的設計與裝幀、以手指去觸摸具有質感的紙頁與印刷、用鼻子去分辨古書及新書所散發的不同書香、用耳朵去傾聽經由人聲所朗誦出的詩詞與故事。我發現在不同時空里,存在許多和我一樣通過觸覺、視覺、嗅覺、聽覺與書交會的愛書人,有些人甚至更以味覺去品嘗書。
書天堂》是一本“有關書本的書”(a book about books),談的是我在西方書世界中的見聞。更確切地說,這是一本“有關書人的書”(a book about book people),也是一本“有關書地的書”(a book about book places),因此書中的文章粗略分為兩大單元:Book People、Book Places。這個二分法主要是為了編輯與閱讀的方便,兩者并非相互排斥(exclusive),而是相互包容(inclusive)。例如《愛書人的金礦》雖然指的是北加州的內華達郡,但也是在談那里的書人;people、places、books 其實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體,而所有的book places 都是因bookpeople 而存在。《書天堂》當然更是一本旅游書、一部愛書人為書走天涯的紀錄片。
我原是一個孤僻、有自閉傾向的人,唯有與書相關的話題才能引發我的興趣與熱情,我因此非常贊同英國十四世紀的德倫主教(Bishop of Durham) 理查?德伯利(Richard de Bury) 在他傳世之作《書之愛》(Philobiblion) 中提到的一段話:“凡是與書有任何關聯之人,不論性別、階級、職位,都最容易敲開我們的心門,而且獲得我們的熱情與偏愛。”
“書”的定義雖然因時間與科技的演進而改變,成長于數字時代的年輕一輩,或許迷戀電子書更甚紙本書,但無論是身處西方或東方、舊世代或新世代,無論是翱翔于書天堂或任天堂,文字是亙古的橋梁、閱讀是共通的渴望。
精裝版很厚實,喜歡外殼,但紙張不太喜歡。
非常不錯的書,太喜歡了
不錯 哈哈一個系列
包裝很不錯,紙質好,值得擁有。
一套相當不錯的好書,全彩印刷,太豐富了。
一套相當不錯的好書,全彩印刷,太豐富了。
其實不算“書”,算畫冊吧,印刷成這樣太夸張了,浪費啊。如果是在書店看到這個樣子,絕不會買了。
收藏用的,一杯咖啡,隨意翻閱,這種書就是用來享受的
一套全齊了確實很好圖片精美文字翔實值得收藏
其實要是平裝的就更好了,雖然精致了很多,但有點重,讀起來總是有點不方便。
裝幀很像中世紀的古書,只是顏色過重了。不像天堂的顏色了。
早就購入了《書店風景》水晶球版,超精致,美!而此次的書,紙張差了點兒:易裂易碎,有的地還有原來裝訂孔!兩書比較,12版差啊!
看過 超愛 。和這個版本不一樣 也行啦 在我的夢里 造一座小小書店好嘍 呵呵= =
是寫書的,這樣的書,已經出了幾本,有彩色插圖,而且是精裝本,閑了無事翻翻,很好.
雖然貴了點,但還是值。銅版紙,做工精細。彩圖多些大些就更好了。天堂就是這樣!
對喜歡書店或者圖書館的讀者,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非常好的書,雖然一共有三本,但這本是三本里面最好的,比較有可讀性
之前把鐘芳玲的這一系列的其他兩本都買了,沒買這本是因為缺貨,后來看到有貨了毫不猶豫就下單了,三部曲都全了,覺得心里好踏實
今天買了同版的《書店傳奇》才想起來一起寫評論,內容沒看,就單純喜歡這本書的感覺。
三部曲買了一本,覺得很好,剩下的兩本自然也要買啊,而且難得這么優惠,最近還沒看,書也沒拆封,過年在看,現在忙著考試,精裝就很吸引人,跟著作者精神上逛逛大江南北也不錯。當當發貨一如既往的快,盒子包著送來的,這樣就不會磕磕碰碰弄得折角啥的,我看著心里也舒服,書也是用來收藏的,當然希望它漂漂亮亮的啊。這次買很劃算,祝當當越辦越好!
書很精美,相信每個喜歡書的人都忍不住想買它的沖動,但是雖然它本身也值這個價格,但是對于一般讀書人來說,價格還是偏貴。如果有平裝版的相信會更好。
摩挲書脊,油然而生的滿足感,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物流很快額,沒有破損,但包裝還是要加強。
非常不錯的書,已經是讀過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版的。本次買來用于珍藏。
在網上看到過別人的評論,古樸的裝訂,很厚實的一本書,內容很豐富,中間的插圖和文字一樣有力量。希望能把鐘芳玲的三本書都買齊。可能是別人的評論,導致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看了大半沒覺得像評價高,可能是自己的閱歷不夠。
書天堂語言生動,文字流暢簡約,通俗易懂,有極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
以前有老版本,后來被人借走不換了。忍了很久,趁著雜志之家搞活動,入手了新版。對于愛書人來說,這是一本必須收藏的書,我們沒有那么多機會去尋訪,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暢游吧。
愛書人應該三本全收,而且最好是精裝本。作者是愛書人的知音。書中很多情節或小故事都會讓我們產生心有靈犀的感覺,選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一個人一杯茶,一書在手那種感覺我想就是所謂幸福。由此一刻,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