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7個城市分卷之一。《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是根據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為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響力,由國家有關部門主導,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組織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叢書由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擔任總顧問并作總序,以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地理國情、宣傳發展成就、描繪城市藍圖為宗旨,立體、詳細地展現城市的歷史文脈、地理國情、人文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是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名片。叢書面向國內外發行,旨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促進文化交流,提高中國城市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以地級行政區域為地理單位,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以歷史為線索,以地理為載體,詳細地展現地域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地理國情、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并歸納提煉出特色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名片,可以稱得上一部區域的“百科全書”,對提升城市軟實力,擴大對外影響力,助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實,這套叢書的意義遠遠超出地理區域,它展示和講述的雖然只是一個個具體的局部,但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個不同的視角,一個個不同的出發地,讓人們多角度地去認識一個多元一體化的偉大國度,從而生動而具體地領略它的包容博大、多姿多彩、生機勃勃。正因為如此,這套叢書絕非地域推介的集成,而是一套從個性出發,了解我們國家全貌、民族完整歷史的教科書。叢書將文字、圖片、地圖、信息圖表相融合的設計,為傳統的圖書注入了新的視覺體驗,以雅俗共賞的方式將中華文化和各地人文地理的精華呈現給社會大眾,為讀者帶來了一份精彩的文化大餐。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編委會:總顧問:孫家正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顧問:吳良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柳斌杰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家耀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院長潘公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家唐曉峰 北京大學教授主任:庫熱西 買合蘇提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副主任:王春峰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執行主任:王寶民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董事長溫宗勇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院長馬 赟 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王家新 財政部文化司司長呂敬人 清華大學教授華林甫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國洪 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司長張擁軍 出版局副局長陳勝利 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洪宛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德彧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副司長范恒山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周尚意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俞濱洋 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凌 江 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黃賢金 南京大學教授魯西奇 武漢大學教授
總序3 序12 廣元名片12 川北門戶14 蜀道通衢16 女皇故里18 森林之城001 廣元概況002 地理區位002 行政區劃002 土地面積004 氣候004 人口006 經濟007 農業010 工業011 交通物流012 旅游業013 森林與生物資源014 礦產資源017 歷史溯源020 歷史概況022 中子鋪考古026 苴人的船棺葬030 武則天的出生地034 從蜀道走出去的禮部尚書038 元朝的都元帥府040 劍州英杰趙炳然044 川陜公路049 蜀道懷古050 金牛古道上的廣元058 六道合于一峽的奇觀066 劍門天下雄076 世界奇觀翠云廊082 風貌依稀看古道092 金牛道的變遷與郵驛系統099 三國重鎮100 三國重鎮古葭萌108 諸葛亮開劍門閣道114 嘉陵江畔籌筆驛118 費祎的大將軍府124 姜維鐘會對壘劍閣128 鄧艾翻越摩天嶺滅蜀135 紅色土地136 巍巍紅軍塔142 木門會議會址紀念館146 黃貓埡戰斗150 中國紅軍城與紅軍文化園156 嘉陵江戰役與紅軍渡160 紅軍攻克劍門關167 文化遺產168 皇澤寺摩崖石刻造像176 廣元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184 鶴鳴山道教石刻造像及石刻188 覺苑寺196 郝家坪戰國墓群200 紹興監與利州鐵錢202 廣元窯的黑釉碗204 川北民居211 森林之城212 園林城市220 南河濕地——鳥的天堂226 唐家河——大熊貓的優良棲息地234 米倉山——珍稀植物的保護區242 溫泉之鄉248 湖光山色白龍湖254 “溶洞王國”曾家山261 民俗風物262 廣元女兒節266 精美的白花石刻272 百年麻柳 代有傳人278 廣元“七絕”285 發展成就286 新興廣元城287 交通樞紐290 經濟工作和社會事業295 獲得的殊榮297 城市藍圖298 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300 大項目促大發展大跨越304 突出全域旅游帶動,努力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游名市307 突出商貿物流引領,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307 突出特色產業培育,著力發展現代農業310 附錄
自溝通南北的劍門蜀道穿越市境后,廣元地當川北門戶,位在蜀道要沖,加之襟山帶河,坐關擁險,成為千里蜀道上的咽喉重鎮。因為占據北達京師、南通巴蜀的地利之便,無數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這里上演了氣壯山河的歷史活劇:先秦時期秦滅巴蜀,廣元是秦蜀鏖兵的主戰場;三國紛爭,劉備在葭萌駐兵,南奪成都北攻漢中,成就了蜀漢政權的王霸基業;隋唐時期,廣元稱為“利州”,交通便利、經濟繁榮,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武則天就出生在利州;兩宋時期,因為商業發達,朝廷在利州設立錢監,年鑄錢達到數十萬貫;宋末元初,為了爭奪四川,宋元兩軍在廣元拉鋸爭戰長達40 余年,元軍曾在這里設都元帥府,控制陜南川北廣大地域;明、清兩代,廣元建府建縣,“百貨匯聚,物資集散”,是名副其實的經濟中心。
裝幀很漂亮,內容太簡略,有點華而不實
活動期間買了幾本,滿100減50,還是劃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