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歷史學是什么圖書
人氣:46

歷史學是什么

史海鉤沉,索隱考據,激發你對真相的渴求。從聽故事到講故事,我們穿越時間隧道,觸摸帷幔下的真實。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史學理論>史學史  
  • 作者:[葛劍雄],[周筱贇]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
  • 國際刊號:9787301258996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9
  • 印刷時間:2015-09-01
  • 版次:1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歷史不僅是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人們對過去事實的有意識、有選擇的記錄。而對于歷史的專門性研究,就是歷史學,它不僅包括歷史本身,還應該包括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研究和總結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及總結研究歷史的方法和理論。《歷史學是什么》一書作者圍繞“歷史”“歷史學”“中國歷史”等核心詞匯高屋建瓴,結合普通讀者熟悉的多個案例深入淺出地呈現了一個學科的精彩面貌。

編輯推薦

歷史學是什么》:暢銷10年,風靡中國,銷量突破100萬冊!學界,心血之作,名家智慧,深入淺出。聽名師之言,再論人生所向!

作者簡介

葛劍雄,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從事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環境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國人口史》(主編,卷作者)、《中國人口發展史》《中國移民史》(主編,、二卷作者)、《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未來生存空間 自然空間》《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悠悠長水:譚其驤傳》《劍橋札記》《走非洲》《走近太陽:阿里考察記》《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極:葛劍雄南極日記》等。

目錄

歷史學是什么

目錄

目 錄

CONTENTS

閱讀說明

序一 林建華

讓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滋潤心田

序二 許智宏

重視人文學科 高揚人文價值

人文素質在哪里?

--推介"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叢書 樂黛云

歷史的來歷

1 "歷"和"史"

2 從口耳相傳到結繩記事

3 圖畫與歷史

4 文字與歷史

5 遺跡遺物與歷史

6 神話與歷史

7 民間故事與歷史

8 歷史還是新聞

9 歷史信息

10 未來的歷史

11 歷史學是什么

二歷史的類型

1 時間系列

2 空間系列

3 內容系列

4 人物系列

5 另類歷史

為什么要了解歷史

1 董狐的力量

2 《春秋》筆法

3 太史公的地位

4 《資治通鑒》:歷史的"資治"作用

5 古為今用

6 影射史學及其遺風

7 走出廬山

8 歷史的智慧

9 從歷史看未來

四怎樣學習和研究歷史

1 有沒有真實的歷史

2 要不要真實的歷史

3 能不能獲得真實的歷史

4 了解歷史

5 復原歷史

6 認識和把握歷史

閱讀書目

后記

編輯說明

在線預覽

歷史的來歷

說到歷史,似乎是一個盡人皆知,誰都會用的概念。比如我們會提到世界歷史、中國歷史、城市歷史,以至一個家庭或個人的歷史;比如我們會說“自己的歷史要靠自己書寫”;或者說“寫下了歷史的新篇章”“這已經成為歷史”等等。大概不會有人刨根問底:“歷史

是什么意思?”好像大家都知道“歷史”的含義。

不過,要是我們深入地想一下,問題就沒有那么簡單了。究竟什么是歷史?要找出一個確切的、完整的答案,可能會難倒大多數人。在中國那么多的文字中,為什么我們偏要選擇用“歷”和“史”這兩個字來表達這樣一種廣泛而抽象的事物?

“歷”和“史”

我們要想確切地了解“歷史”的真實含義,就必須分別從“歷”和“史”這兩個字的意思談起。

“歷”的繁體作“歷”,其下部的“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腳,表示人穿過一片樹林。漢代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過”是指空間上的移動,“傳”則表示時間上的移動。

古人在長期觀察中發現,天象并非恒定不變,而是以某一時間為周期做循環運動,某

天象與農時、氣象可以相對應。《禮記 月令》中就記載了日月星辰的位置以及此時對應的

物候現象,比如“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

冰,獺祭魚,鴻雁來。……是月也,天上的氣下降,地下的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夏歷的孟春正月,太陽的位置在營室。黃昏時參星在南方天中,黎明時尾星在南方天中。……東風使江河土地解凍,冬眠的蟄蟲開始活動。水底的魚游近水面的薄冰,獺捕魚,鴻雁由南而來。……這個月,天上的氣下降,地下的氣上升,天地二氣融合,草木開始萌發)。正因為有這種規律性的對應關系,日月星辰的移動(“過也”)就可以用來確定年月、確定季節,“歷”(歷)由原來的動詞又衍生出名詞的含義,即歷法。《大戴禮記 曾子天圓》說:“圣人慎守日月之數,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時之順逆,謂之歷。”(圣人很注意根據日和月

的規律,來考察星辰的運行軌道,用來排列一年四季的順序,就稱之為歷。)在中國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歷法對于播種、收獲等農時具有無比的重要性,所以歷法的含義從“歷”中逐漸分化出來,另外創造出一個從日的“曆”。據《尚書 堯典》,帝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于是命令羲氏與和氏,恭敬地遵循天道,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嚴肅謹慎地向百姓節氣時令)。還派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

分別前往指定的東、西、南、北各個地點觀測各種天象,以便為百姓制定歷法。《堯典》雖系后人所作,具體內容未必可信,但這條記載至少說明,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專職的天文官員了。

“史”字早出現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不但有“史”字,還有“大史”“卸(御)史”“公史”“西史”等詞語,都是表示一種特殊身份的人,或一種特殊的職位。由于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記錄極為不便,所以用字必定非常儉約,能少一個字就少一個字,甲骨文中有不同類型的“史”,說明早在殷商時代“史”就已有了明確的分工。既然在“史”之外還有各種名稱的史官,就可以肯定他們的職權和地位是與“史”不同的。《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即保持中正的態度用右手記事。但據王國維《釋史》(《觀堂集林》卷六)一文中的考證,“中”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原始意義為盛放簡策之器,后引申為簿書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簿書之人,則“史之職,專以藏書、讀書、作書為事”。比較而言,王國維的說法顯然更有說服力。殷商時期的官名,如卿事(士)、御史、三事(司)、吏等,都是由史字分化而來,可見當時“史”地位的尊崇。至于甲骨文中不同史官記事的范圍,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十分明確的證據,但可以肯定并不限于天象,而是包括各個方面,甲骨文留下的記載應該就是各種“史”的一部分成果。

盡管早期史料缺乏,我們還是能從晚出的《周禮》來推測當時史官的一點情況。學術界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為《周禮》一書絕非如古代經學家所言,出自西周初年的周公之手,也不是西周時期的產物,而應成書于戰國時期。但這并不意味著《周禮》不包含戰國以前的內容,古代的典籍大多不是成于一人一時,從后世出土的西周金文中所見官制與《周禮》的記載基本相符這一點可以斷定,該書所反映的禮儀制度,雖然有不少是出于作者的想象,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西周制度的實錄,而且可能是西周沿用的殷商制度,所以可以用作我們推測早期史官情況時的參考。《周禮 春官》中有“大史”“小史”“內史”“外史”“御史”等官職,并明確記載了他們的職權范圍和人員設置。大史的職責是掌管建立邦國的六典,保管邦國之間盟約的副本,參與歷法和祭祀日期的確定;小史則掌管王國和畿內侯國的歷史記載,在祭祀、喪禮、會晤中協助大史的工作;內史主要保管國家的法典和政令的副本,考核邦國、官府、都鄙的政事和年終統計;外史則負責書寫天子下達給畿外諸臣的命令,保管四方諸侯的歷史記載。還有御史,保管治理諸侯國、地方以及百姓的法令。簡而言之,大史的地位,職責重,小史協助他的工作,內史掌管宮廷內部事務,外史則掌管對外事務。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周禮》一書所記職官體系,大多數職能部門均設“史”,少則一二人,多則十余人,應當是記錄、保管部門內部公文、檔案資料的人員,相當于現在大多數單位里都有的檔案館、檔案室等。這說明那時已有保存整理檔案材料,以備撰寫歷史之需的觀念。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沒有制度規定的那么完善,例如在周天子的地位不穩,下降,納貢制度名存實亡,直接轄地狹小的形勢下,史官的編制可能會不完整、不滿員,不同等級或類型的史官間的分工也會不明確,一部分職能甚至會喪失,各諸侯國也會因地位和實力的差異,或者因為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史官制度。從這一意義上說,《周禮》所反映的,的確只是一種理想,而未必是已經存在的普遍情況。

“歷”和“史”原本應該是兩個系統,分別負責不同的職責。但歷官(或負責歷事的人員)要將推算或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這些記錄成為歷法、歷書或天象表,相當于英語中的calendar。這些記錄必定要有確切的時間,形成一個嚴格的時間序列,否則就會毫無意義。史官的職責雖然是記事,但記錄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必定也需要有具體的時間,因而自然地形成原始的編年記載。事實上,早在甲骨文中,在其記事文字前就采用干支記日了,說明時間與事件密不可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大部分早期史書,如《竹書紀年》《春秋》《左傳》等,都是編年體著作。在時間的特點上,“歷”和“史”有著很密切的關系。

但就專業分工而言,歷官無疑要比史官更專門,對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要求更高。而史官只需要利用歷官所提供的時間系列,或具體的歷書,就能進行各方面事實的記錄。但是歷官所負責的范圍只限于天象,或者與天象有直接關系的人事,而史官涉及的范圍則廣泛得多。盡管分屬兩種不同的職責,但開始時,記天象的歷官和記事的史官在人員上并沒有嚴格的分工,往往就是同一個人。而且在通常情況下,只有同一個人才有資格,因為一般人不可能掌握歷法。歷法的制定和使用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而記事者又必須要記載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所以史官除記事外,還兼有觀測天象、解釋災異、制定歷法的職責。如《左傳》哀公六年(前489)就記載該年“有云如眾赤鳥,夾日而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太史”(天上的云彩像一群紅色的鳥,在太陽兩邊飛翔了三天,楚國的國君〈子爵〉派人去問周天子屬下的太史)。一直到漢代依然如此,像司馬遷就參與過《太初歷》的制定。

盡管“歷”和“史”關系如此密切,但直到19世紀末,在中國的學術分類中,并沒有“歷史”這么一門。今天所說的歷史一般只要用一個“史”字來表示就可以了,如史籍、史書、史表、史家、史學、史法、史才、史識、史德等。如果用現代漢語來表達,這里的“史”都可以用“歷史”二字來代替。《四庫全書》的分類也是經、史、子、集四部,史部當然就是歷史部。將“歷”和“史”兩字連用,古籍中反而不多。現在發現早的例子,是《三國志 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吳使趙咨向曹操稱頌孫權時說:“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籍采奇異,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吳王在江上擁有萬艘戰船,武裝的士兵有百萬,任用賢人,發揮能人的作用,他的志向在于進取,雖然是空閑時間,也廣泛閱讀重要文獻和有關的注釋、以往歷代的史書,目的在于尋找罕見的事例和策略,不像一般的讀書人那樣,只是為了搜集或摘錄一些片斷或詞句)。但這里“歷史”一詞的含義,僅僅是指對過去事實的記載,“歷”是已經過去的意思,引申為以往的各階段、各國、各朝、歷代,加在“史”字前作為定語,是一個偏正結構的名詞詞組,而不是今天意義上作為術語的“歷史”。

就像中國大多數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名詞都是借鑒于日語一樣,“歷史”這個名詞也是來自日語,盡管這兩個字本來都是中文,并且已在中國用了至少3000年。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大量引入西方的科學概念,首先用“歷史”來譯西方概念的history,然后被早期游歷日本的中國人介紹回來。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梁啟超在《變法通議 論女學》中介紹:“日本之女學,約分十三科,……,五歷史……”(《飲冰室合集》冊,中華書局1988年)其后不久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也說:“(日本)有小學校,有學科曰讀書,曰習字,曰算術,曰地理,曰歷史。”(《日本雜事詩廣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此后,“歷史”作為一個固定的詞匯開始使用,1901年,梁啟超主持的《清議報》上便有“歷史學家米魯由苛被捕”的句子。實際上日語是借用了漢語古籍中已有的固定搭配,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稱為“借詞”。日本人翻譯history時確定用“歷史”一詞,可能未必來源于《三國志》等古籍。明代有署名李廷機和袁黃(袁了凡)編纂的《歷史大方綱鑒》和《歷史大方綱鑒補》,這兩本書都是托名當時的名流,其實除標題有所改動外,內容一樣,是一部介紹歷史的通俗讀物。尤其后者,在日本頗為流行,早在江戶時代的寬文三年(1663)就有了和刻本,僅比該書的萬歷三十八年(1610)刊本晚了52年。估計日本人將“歷史”作為history的對應詞,很可能是來源于這類流行書的書名。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不錯,很好

2017-09-05 10:31: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haohao

2017-09-08 13:02: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正版。

2017-09-09 14:15: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 老師推薦買的,粗略拜讀受益匪淺,很值得擁有!

2017-09-13 18:55:00
來自yq002**的評論:

閱讀體驗非常好,是雜志之家的忠實粉絲,買書必在雜志之家。

2017-09-14 06:19: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 非常好的一本書,史學興趣者,學術者必備!

2017-10-07 18:53: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不錯,書還沒看,應該可以吧

2017-10-12 06:44:47
來自張淼焰**的評論:

書的內容和質量很好!當當服務好!

2017-10-12 19:53: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大家文筆,挺好,

2017-10-13 14:06: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可以哈哈

2017-10-15 07:35: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本書中收錄了民國年間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和晏陽初的相關資料。晏陽初早期開展平民教育運動時,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的目的。本書由宋恩榮辨偽、篩選、校勘。書中另收錄韋政通《“創造轉化”與“自我實現”》一文,為導讀。

2017-10-27 15:38: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 質量很好,是精裝版的,質量不錯,值得購買,字數夠了嗎?

2017-10-30 18:25:3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6666666

2017-11-04 15:25: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 快遞很快,包裝要好,好評

2017-11-04 18:51: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 教授的書專業 景仰多年

2017-11-12 18:46: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 這本書是 明白人講大實話

2017-11-14 23:30:4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我們要認真閱讀。

2017-11-17 19:26:09
來自雪域小**的評論:

不錯不錯哦

2017-11-17 23:52: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值得一讀的歷史學入門好書

2017-11-18 09:58: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挺好,沒有破損,就是感覺物流有點不給力?(大概三天,但我覺得好久。)

2017-11-18 13:13: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完整 還沒看

2017-11-18 20:10:03
來自夢里塵**的評論:

在書店偶遇了這本書,感覺非常好,回來在當當果斷買下了!感覺不錯

2016-04-22 11:59: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線裝)(套裝全4冊)》的主要內容是:甲戌本是石頭記文獻和文本研究最重要的版本,可以從中窺見曹雪芹生前創作這部小說的早期原貌,并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紅顏知己”脂硯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余條珍貴批語。這是打開《紅樓夢》迷宮的一把鑰匙!《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線裝)(套裝全4冊)》所據底本,是目前發現的11種《紅樓夢》指評本中產生年代最早、保存原貌最真切、殘缺也較多、但卻是最珍貴的一種,由胡適先生1927年發現收藏,現藏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今據1961年臺灣首次面市的影印本校點排印,并悉數收錄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

2016-04-22 22:10: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于一門學科也需要有基本的認知,希望看了這類圖書能夠有所收獲。

2016-04-23 11:47:59
來自明誠子**的評論:

以前買過簡裝的,這次精裝了更好,不過價格也貴的多。

2016-11-15 18:14:22
來自我愛上**的評論:

讀史和讀宇宙學方面的書,是最容易讓人開闊眼界的。不錯的書。

2016-11-10 10:04:57
來自思辨bn**的評論:

讀歷史是人們希望了解史實并有所借鑒。此書是一個啟發性讀物。

2016-09-01 02:57:07
來自金東平**的評論:

歷史學是什么?這本書給出了回答。比較適合歷史初學者。

2016-11-18 19:03:1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