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找尋真實的:日記解讀①圖書
人氣:29

找尋真實的:日記解讀①

楊天石先生的研究代表作,全新增訂版!親筆題寫《題溪口蔣氏遺址》首次面試。三十余年細心訪求,從日記中挖掘隱密的內(nèi)心世界,探尋那些不為局外人所知的政治內(nèi)幕。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史學理論>歷史研究  
  • 作者:[楊天石]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29097653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8
  • 印刷時間:2015-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日記為主要依據(jù),輔以其他國內(nèi)外重要相關(guān)史料,帶領(lǐng)讀者探尋的生平及內(nèi)心世界。在本書中,楊天石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日記,以扎實的學術(shù)功底及的資料,以專題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青年時期的、參加革命的、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內(nèi)戰(zhàn)時期的、抗戰(zhàn)時期的、家庭生活中的等等。通過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探尋其思想發(fā)展歷程,帶領(lǐng)讀者追尋真實的。

本書于2008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獲全國31家媒體及中國圖書學會共同評選的“年度十大好書稱號”。此次插圖增訂本。一方面,對原版的文章進行部分調(diào)整,刪除個別篇目,增加楊天石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配上珍貴的圖片資料,如日記原件影印、臺灣及美國關(guān)于的重要文檔影印資料,照片等。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普通對感興趣的讀者皆可從本書中獲得收益。

編輯推薦

研究中國現(xiàn)代史,無論如何繞不開。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捧他的人把他美化為千古完人,光同日月;罵他的人把他丑化為民族敗類、千古罪人。簡單的捧和罵,都造成歷史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尋找。

享譽海內(nèi)外的楊天石先生,三十余年細心訪求,細心抄寫、研讀日記,參照大量相關(guān)與文獻,帶你找尋真實的。內(nèi)容包括:

的人格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的日記的可信度如何?在日記里為何會罵人、他都罵了哪些人?“不抵抗主義”是“發(fā)明”的嗎?抗戰(zhàn)期間如何懲治孔祥熙貪腐?與史迪威為何水火不容?重慶談判,為何沒有“扣留”?抗戰(zhàn)后蔣經(jīng)國上海“打虎”為何失敗?蔣緯國的身世之謎如何導致、宋美齡的情感危機?陳潔如回憶錄為何塵封近30年?

……

本版精心修訂與增補,含有16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內(nèi)附楊天石先生親筆書寫的七言絕句《題溪口蔣氏遺址》,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

楊天石,江蘇東臺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及《中國哲學》編委、《百年潮》雜志主編、《世紀》雜志顧問、《炎黃春秋》特約編委、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楊天石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尤長于史、中國國民黨史和的研究。著有《找尋真實的——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真相》等二十余種。其中《找尋真實的》一書被全國31家媒體共同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并獲香港書獎;《找尋真實的:還原13個歷史真相》獲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亞洲周刊》“十大圖書獎”。

目錄

目 錄

初版自序

日記的現(xiàn)狀及其真實性問題

輯 國內(nèi)政治

論國民黨的社會改良主義/3

——對“百年老店”的新審視

一 孫中山思想中的改良成分/4

二 國民黨和對孫中山思想中改良成分的繼承/6

三 一次改良主義的重要實踐/10

四 一輪又一輪的改良呼吁/18

五 與共產(chǎn)黨競爭,再次提出改良主張/23

第三國際的解散與“閃擊”延安計劃的撤銷/32

——論“第三次反共高潮”并未成“潮”

一 共產(chǎn)國際解散,計劃“重新研討”國內(nèi)政策/32

二 “閃擊邊區(qū)”計劃曝光,中共發(fā)動“政治攻勢”/35

三 面對中共的“宣傳反擊”,決定“犯而不校”/37

四 決定進攻延安,風暴將起/39

五 懸崖勒馬,緊急剎車/43

如何對待:扣留、“審治”,還是“授勛”、禮送?/49

——重慶談判期間的心態(tài)考察

一 抗戰(zhàn)勝利,電邀“共商大計”/49

二 斯大林兩電催勸,決定赴渝/51

三 初談不順/54

四 心態(tài)180度大轉(zhuǎn)變化,欲扣留并“審治”/59

五 再次180度大轉(zhuǎn)變,決定授予“勝利勛章”/64

第二輯 對日策略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出來的?/75

一 遲至9月19日晚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75

二 “不抵抗”命令確實發(fā)自張學良/78

三 多年來,張學良一直坦承個人責任/83

四 張學良為何決定“不抵抗”/84

五 “不抵抗主義”的歷史源頭/85

六 的《銑電》,有耶?無耶?/88

七 南京國民政府默認并且贊同張學良的處理方針/91

與1937年的淞滬、南京之戰(zhàn)/96

一 決定拒和、應戰(zhàn)/96

二 中國軍隊力圖“先發(fā)制人”,但攻堅戰(zhàn)未能取勝/99

三 日本陸、海、空軍協(xié)同,中國反登陸戰(zhàn)失利/102

四 為維護中蘇交通線,決定吸引日軍改變主戰(zhàn)場/104

五 的大失誤,忽視杭州灣防務/108

六 南京:守乎?棄乎?/110

七 在困難的狀況下堅持抗戰(zhàn)國策/115

附記:為何開辟新戰(zhàn)場/117

親自掌控的對日秘密談判/123

——日方誘和與的應對及剎車

一 精心指導蕭振瀛與和知鷹二之間的談判/123

二 面對特殊的日方代表/139

三 “和平”底牌與張季鸞香港談判的夭折/146

四 企圖以“和談”阻撓日本承認汪偽政權(quán)/152

五 日方求和,主動剎車/156

對孔祥熙謀和活動的阻遏/165

一 拒絕被孔祥熙視為“天賜良機”的陶德曼調(diào)停/165

二 制裁唐紹儀謀和/169

三 制止賈存德、馬伯援與萱野長知等人的談判/173

四 不理睬孔祥熙與日方首腦會面的要求/177

五 阻止孔祥熙答復近衛(wèi)第二次對華聲明/180

六 用“殺無赦”警告蕭振瀛與日人重開談判/181

七 查究受日方之命到重慶接洽的蔡森、賈存德/183

八 孔祥熙對的匯報有重大隱瞞/189

九 阻遏孔祥熙謀和活動的思想原因/191

論“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與“抗戰(zhàn)到底”之“底”/200

——兼述如何對待被日本侵占的東三省

一 為《九國公約》布魯塞爾會議準備的預案/200

二 陶德曼的“調(diào)停”與蘇聯(lián)的“支持”/204

三 談判的先決條件:“恢復七七以前之原狀”/206

四 從談判先決條件變化為“抗戰(zhàn)到底”之“底”/209

五 對“抗戰(zhàn)到底”之“底”所作的新解釋/213

六 “之成功”與“小限度之成功”/215

七 反對蘇、美兩國的妥協(xié)、錯誤主張,力保東北主權(quán)/218

八 在開羅會議上要求明確聲明:將東北、臺灣等地歸還中國/222

九 國民政府為收回東北主權(quán)所作的斗爭、讓步與代價/224

第三輯 國際外交

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的蘇聯(lián)之行/235

——1923年訪問蘇聯(lián)紀實

一 關(guān)心俄國革命,早蓄游俄之愿/235

二 機會終于來了,出任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238

三 起行赴俄,心系緯國/241

四 抵達莫斯科,稱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是“姐妹黨”/243

五 會見紅軍高級領(lǐng)導人,暢談進軍北京計劃/244

六 《中國革命的新前景》與《致蘇俄負責人員意見書》/246

七 被熱情的紅軍士兵抬了起來,批評外交人員“下流無賴”/249

八 參觀彼得格勒等地,為市況蕭條及海軍士氣擔憂/252

九 再回莫斯科,向托洛茨基等呈遞《備忘錄》/253

十 好壞印象夾雜的蘇俄觀感/255

十一 俄國人拒絕在庫侖建立軍事基地,大失所望/257

十二 批評蘇俄政府“無信”,察覺斯大林等人“排斥異己”/261

十三 認真攻讀馬克思著作,但崇拜孫中山,婉拒加入中共/263

十四 與共產(chǎn)國際領(lǐng)袖爭論,主張中國革命“兩步走”/266

十五 認為受到托洛茨基的欺騙,和沈定一差點打起來/271

十六 在抑郁無聊中歸國/272

十七 去廣州向?qū)O中山報告,孫認為蔣“過慮”/274

與史迪威事件/280

——戰(zhàn)時中美之間的嚴重沖突

一 蔣批評史“無作戰(zhàn)經(jīng)驗”,史辱罵蔣為“固執(zhí)的家伙”/280

二 遠征軍初戰(zhàn)失利,憤恨交加/282

三 提出對史迪威軍事審判,宋子文請蔣“萬分忍耐”/286

四 蔣認為史“不法無禮已極”,要求羅斯福表明態(tài)度/290

五 杜聿明等指責史迪威“擅權(quán)改制”,“毀辱國體”/295

六 蔣、史矛盾再度激化,彼此惡感發(fā)展至極點/296

七 宋子文與發(fā)生激烈沖突,蔣怒而命宋“滾蛋”/302

八 史迪威和宋氏姊妹“結(jié)盟”,企圖以宋美齡出任軍政部長/305

九 宋子文向遞交“悔過書”,答應與宋相見/307

十 史迪威計劃暗殺,掌握中國軍權(quán)/309

十一 同意局部攻緬,史迪威欣喜若狂/310

十二 羅斯福要求蔣將指揮全部中國軍隊的權(quán)力交給史迪威/313

十三 拒不放權(quán),不惜與美絕交,獨立抗日/316

十四 羅斯福向蔣讓步,同意撤回史迪威/321

十五 史迪威真心幫助中國抗日,但不應圖謀操控中國軍權(quán)/323

史迪威假傳羅斯福指示,策劃暗殺/334

——開羅會議前后側(cè)記

一 史迪威稱暗殺的命令來自“”,暗指羅斯福/335

二 在開羅會議上,與羅斯福關(guān)系密切,互動良好/337

三 羅斯福認為,雖有“短處”,但只能依靠他/341

四 “厭煩”并偽造“”口頭命令的是史迪威/345

五 早在開羅會議之前,史迪威即已起意謀殺/348

六 史迪威利用中國戰(zhàn)場失敗,逼迫交出軍權(quán)/350

正告丘吉爾:“藏事為中國內(nèi)政”/355

——抗戰(zhàn)期間的中英關(guān)系

一 宋子文舌戰(zhàn)丘吉爾/355

二 事件原委/357

三 大為動怒,指責丘吉爾“帝國主義真面目暴露”/360

四 羅斯福質(zhì)問丘吉爾;批評羅斯福/362

五 決定“隱忍”,等待西藏當局覺悟/364

第四輯 蔣孔恩怨

“飛機搶運洋狗”事件與打倒孔祥熙運動/371

——一份不實報道引起的學潮

一 從搶救“要員”的飛機上走下來幾條“洋狗”/371

二 昆明學生上街游行,大喊“打倒孔祥熙!”“槍斃孔祥熙!”/373

三 原來是一篇不實報道/376

四 昆明學潮平息,和國民黨加強政治控制/380

親自查處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債舞弊案/388

——且看如何反腐敗

一 孔祥熙等貪污巨款/388

二 國庫局同人檢舉,開始密查/389

三 陳賡雅、傅斯年聯(lián)合,向國民參政會提案揭發(fā)/394

四 的質(zhì)問與孔祥熙的答辯/397

五 止步停損/402

與蔣經(jīng)國的上海“打虎”/408

一 蔣經(jīng)國奉命到上海“打虎”,豪氣干云,決心大干/409

二 啃到了硬骨頭——孔令侃的揚子公司/410

三 宋美齡突飛上海,上海報紙的報道發(fā)生微妙變化/414

四 蔣經(jīng)國的困難與矛盾/416

五 自北平趕到上海,痛罵警備司令宣鐵吾/417

六 阻止監(jiān)察院調(diào)查/422

七 行政院取消“限價”,蔣經(jīng)國辭職離滬/427

八 監(jiān)察院公布對揚子公司的《糾舉書》/429

九 國民黨和政府陷入人心盡失的危機/431

十 尾 聲/434

第五輯 婚姻家庭

、宋美齡的戀愛與婚姻/441

一 蔣宋的相識與相愛/441

二 與毛福梅等妻妾“離異”/444

三 與宋美齡的訂婚與結(jié)婚/449

四 新人笑,舊人哭/454

五 皈依基督教/458

六 宋美齡逐漸介入的政治活動/459

蔣緯國的身世之謎與、宋美齡的感情危機/467

一 宋美齡留港不歸,蔣、宋之間發(fā)生沖突/467

二 堅守家中“秘密”,以“權(quán)變”之計化解矛盾/471

三 蔣緯國的身世之謎是蔣、宋矛盾的原因/474

關(guān)于宋美齡與美國總統(tǒng)特使威爾基的“緋聞”/479

——駁考爾斯,兼辨李敖之誤

一 考爾斯細致、生動的回憶/480

二 威爾基在重慶的日程足證考爾斯“回憶”之謬/482

三 考爾斯“回憶”的其他明顯破綻/486

四 宋美齡訪美并非肇因于威爾基/488

五 這一階段,、宋美齡之間并無感情危機/490

六 考爾斯“回憶”的由來與宋美齡在美國所打“誹謗官司”/492

七 考爾斯反復無常/493

宋美齡的巴西之行與的“婚外情”傳說/494

——兼析其事與美國人要蔣交出軍權(quán)之間的關(guān)系

一 可疑的送別茶會/494

二 、宋美齡同場表態(tài)/496

三 “辟謠”之言可信嗎?/501

四 無風不起浪/509

五 美國人企圖借“婚外情”事件要蔣交出軍權(quán)/515

陳潔如回憶錄何以塵封近30年/521

——日記解讀

一 紐約出版界透露,陳潔如將出版與同居的故事/521

二 臺灣“外交部長”沈昌煥得報,命江易生調(diào)查/523

三 、蔣經(jīng)國早就得悉,一直在籌謀對策/527

四 陳立夫、俞國華等提出“雙管齊下”辦法/530

五 陳立夫出面調(diào)解,陳潔如具結(jié)保障,不再出書/533

六 陳潔如回憶錄大量作偽,價值不大/535

在線預覽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出來的?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進攻沈陽北大營,發(fā)動事變,下令“不抵抗”,眾口一詞,幾成鐵案。前些年,張學良在接受唐德剛的口述歷史訪問時,特別聲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無關(guān)。這樣,學術(shù)界關(guān)于這一問題的研究就向前推進了一步。但是,還有若干問題并未解決。這些問題是:

是什么時候得知日軍進攻沈陽北大營的?他的反應是什么?

南京國民政府處理事變的對策是什么?

張學良為何下令“不抵抗”?真的和沒有關(guān)系嗎?

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能認為問題已經(jīng)徹底弄清楚了。

一 遲至9月19日晚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消息

9月18日這24小時,上午早起后,即與宋美齡同謁中山陵。其后,參加國府會議,討論工廠檢查法等問題。9時半,登永綏艦,往南昌督師“剿共”。當日日記云:

下午,研究地圖,看《中山全集》。籌劃對粵、對匪策略。一、對粵,決令十九路軍先占潮汕,十八軍集中贛南。余再宣言,以、二、三屆委員為四屆委員。余在四全會中引咎辭職,而囑陳、蔣、蔡等應之。如果不從,則以武力牽制之。對匪決取包圍策略,以重兵掩護修路,以大款趕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則,欲速不達,應難見效也。

1931年初,因政見分歧,軟禁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長胡漢民,引起國民黨分裂。5月,、孫科等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與南京對立。同年4月,何應欽調(diào)集湘、鄂、贛、閩四省軍隊,對中共領(lǐng)導的江西中央根據(jù)地進行“圍剿”。這24小時的日記表明,他在艦上所考慮的只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對待廣州新成立的國民政府,解決寧粵對立問題;一是如何對待江西的共產(chǎn)黨。沒有涉及東北問題。

日軍進攻沈陽北大營在當晚10時,是不是當日早已寫完日記,后來的“事變”和對張學良的應變指示都沒有寫進日記呢?不是。

9月19日,有一通致張學良電,中云:

北平張副司令勛鑒: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沈陽。據(jù)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有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向外宣傳時對此應力辟之。近情盼時刻電告。蔣中正叩。皓戌。1

此電現(xiàn)存手跡原件。“皓”,19日,“戌”,約當21點至23點之間。可見,得知“事變”是在9月19日晚到達南昌之后,其消息來源是上海。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事變的任何消息,也沒有從張學良處得到任何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對張學良有任何指示。過去所有關(guān)于蔣當晚如何指示張“不抵抗”的說法,有些甚至是很具體的、活靈活現(xiàn)的說法,例如,曾任張學良的機要秘書郭維城說:“‘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將軍在北平,一夜之間,十幾次電南京請示,而卻若無其事地十幾次復電不準抵抗,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一律點交日軍。這些電文一直到現(xiàn)在還保存著,是無法抵賴。”2上引蔣電可證,郭說不確。郭維城到1934年才擔任張學良的機要秘書,他的說法應出于猜想和傳聞。

又,蔣親自審定的《事略稿本》稱:“十九日,公艦到湖口,換船,經(jīng)鄱陽湖,抵南昌,忽接急報迭來云。”將《事略稿本》所述與上引蔣致張電兩相印證,可以確認,蔣是在“事變”發(fā)生整整24小時之后才得到“事變”發(fā)生消息的。當晚,他寫下的日記是:

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沈陽兵工廠,并占領(lǐng)我營房。刻接報,已占領(lǐng)我沈陽與長春,并有占領(lǐng)牛莊消息……

日記中,稱“事變”發(fā)生在“昨晚”,表明他9月18日當夜,并不知道沈陽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 “不抵抗”命令確實發(fā)自張學良

在公開的函電中,早出現(xiàn)“不抵抗主義”一詞的是遼寧省主席臧式毅和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榮臻的電報。他們于9月19日上午8時左右致電張學良,報告說:“日兵至昨晚十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施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毫無反響。”又稱:“職等現(xiàn)均主張堅持不與抵抗,以免地方糜爛。”張學良接電后,即于19日發(fā)表通電,中云:

副司令行營效日(19日)來電云:頃接沈陽臧主席、邊署榮參謀長皓午電稱:日兵自昨晚十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施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日兵竟致侵入營房,舉火焚燒,并將我兵驅(qū)逐出營,同時用野炮轟擊北大營及兵工廠。

20日,南京國民黨的機關(guān)報《中央日報》在“我未抵抗日軍轟擊”的標題下,發(fā)表了張學良的上述通電,“不抵抗主義”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文字。張電所云,雖系轉(zhuǎn)述臧、榮二人來電,但是,臧、榮二人不會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義”一詞,它一定出自9月18日深夜張學良的口頭指示。關(guān)于此,榮臻報告說:

得知日軍襲擊北大營,當即向北平張副司令,以電話報告,并請應付辦法。當經(jīng)奉示,尊重國聯(lián)和平宗旨,避免沖突,故轉(zhuǎn)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長,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繳械,占入營房,均可聽其自便等因。彼時,又接報告,知工業(yè)區(qū)迫擊炮廠、火藥廠均被日軍襲擊。當時朱光沐、王以哲等,又以電話向張副司令報告,奉諭,仍不抵抗,遂與朱光沐、王以哲同到臧主席宅研究辦法,決定日軍行動任何擴大,攻擊如何猛烈,而我方均保持鎮(zhèn)靜。3

“尊重國聯(lián)和平宗旨,避免沖突”,當然就是“不抵抗”。“以電話報告,并請應付辦法,當經(jīng)奉示”云云,說明張學良的指示是立即做出的,并未經(jīng)過請示或研究。

1990年8月,張學良在臺北接受日本NHK電視臺采訪時曾說:

我那時在北京,在醫(yī)院養(yǎng)病。當時病剛好。那天我請英國大使去看梅蘭芳唱戲。我聽到這個報告,立刻回到家里下命令。也不知道是怎么個情形,我不明白,所以我當時是……(此句聽不清。作者注),看看究竟是怎么個事情。4

張學良承認,是他“回到家里下命令”,至于“命令”的內(nèi)容,很遺憾,在關(guān)鍵的地方“聽不清”。不過,張學良在他的自傳體著作《雜憶隨感漫錄》中講得很具體:

約在十點卅分許,來人報告沈陽有長途電話,榮參謀長請我說話,有緊急事項,我立刻辭藍公使歸返。榮對我說:有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向我北大營營團射擊,日本附屬地的日本駐軍亦集結(jié)活動。我囑切戒我軍勿亂動,速與日本顧問妹尾、柴山向日方高級將領(lǐng)交涉制止,由交涉者即向日本林總領(lǐng)事處接洽交涉……天曉之后,除報告政府請示外,我派員向日本北平使館矢野代辦交涉,彼答以不知其詳。

張學良要榮臻“切戒我軍勿亂動”,自然就是“不抵抗”的意思。其實,關(guān)于和榮臻的通話內(nèi)容,張在事變后的第二天,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9月19日下午2時半,張學良接受記者訪問時說:

昨夜接到沈電,驚悉中日沖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亦無開戰(zhàn)之理由,已經(jīng)由沈,嚴飭其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5

可見,張學良和榮臻的通話主要內(nèi)容,就是“不抵抗”,而且,還有一句:“盡任日軍所為”,賦予日本侵略者的行動自由。結(jié)合上引《雜憶隨感漫錄》所述“天曉之后,除報告政府請示外”等語,可證張學良對榮臻的指示是在未向南京國民政府請示的情況下獨立作出的決定。

9月19日晨,張學良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召集東北干部張學銘、于學忠等人會議,再次肯定“不抵抗主義”。報道說:

張皓(十九日)晨在協(xié)和召東北干部,開緊急會議,以日人違反國際公法,破壞東亞和平,決取不抵抗主義,一切聽各國裁判,并電顧維鈞、湯爾和來平,向各使節(jié)說明日人暴動真相,一面電呈中央。

這樣,“不抵抗主義”就不僅是張學良的個人意見,而是“東北干部”的集體決定了。

張學良與榮臻通話時,“事變”剛剛開始,張學良只知道“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向我北大營營團射擊”,但是“事變”的發(fā)展很迅速,日軍很快就占領(lǐng)營口、長春等許多東北城市,應該說,日軍的侵略意圖暴露得很清楚了。但是,張學良仍然堅持主張“不抵抗”。9月22日,張學良得悉日軍有向哈爾濱推進之勢,致電東省特區(qū)長官公署轉(zhuǎn)護路軍司令部說:

頃聞日軍有向哈埠推進之訊,如果屬實,仰相機應付。維彼不向我軍壓迫,我應力持鎮(zhèn)定;萬一有向我軍施行壓迫之動作,該部應即避免沖突,暫向安全地帶退避,以保安全。6

此電雖無“不抵抗”之詞,但內(nèi)容與“不抵抗”并無二致。當時,國民黨大佬李石曾、張繼、吳鐵城在北平,都和張學良討論過“事變”問題。9月23日,吳鐵城致電報告:

對沈陽事件,漢兄等主張始終不抵抗,但以急速解決為妥。7

如果說,“事變”初起,榮臻剛剛以電話向張學良請示時,張學良以為還是“尋常性質(zhì)”,可以以“小事化了”的方式處理,但是,這時已經(jīng)是“事變”后的第5天了。張學良卻仍然沒有改變“不抵抗主義”的任何表示,這就不是以判斷失誤可以解釋的了。

12月21日,日軍分三路進攻遼西重鎮(zhèn)錦州,張學良仍無堅決抵抗打算。同日,他致電軍司令于學忠,電稱:“近當日本進攻錦州,理應防御,但如目前政府方針未定,自不能以錦州之軍固守,應使撤進關(guān)內(nèi)。”8其后,下野返鄉(xiāng),25日,南京國民政府電令張學良“應盡力之所能及,積極抵抗”。在此情況下,東北軍曾與日軍有所交手,但仍于1932年1月2日放棄錦州,退入關(guān)內(nèi)。不久,復出。同年6月,、宋子文等自南京飛北平,會晤國聯(lián)調(diào)查團。19日,汪、宋會晤張學良,動員張在山海關(guān)地區(qū)與日軍“小加抗戰(zhàn)”,但是,仍然受到張學良的堅決拒絕。關(guān)于這一過程,張學良回憶說:

見面之后,出示蔣委員長親筆函,大意是汪院長來平,為對日軍事問題,同我相商。

談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華北對日本用兵之意。我遂詢問,政府是否具有堅絕的決心,有無相當?shù)臏蕚洹N覀儾灰俚竿昕苟碇厕H。汪答曰:“不是那個樣子的事,是因為政府受到各方面的言論攻擊,希望我對日本作一個戰(zhàn)爭姿態(tài),小加抗戰(zhàn),至于勝敗則所不計,乃是在政治上可以應付輿論之指責也。”我聆聽之下,驚訝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無準備和決心,擬犧牲將士之性命,來挽救延續(xù)政治之垮臺,我不取也。”汪遂曰:“這是蔣委員長的意思。”我說:“你若說是蔣委員長的意思,蔣委員長是我的長官,他會直接給我下命令的。他不會寫信,說汪先生你來同我商討。既然說是同我商討,這種并不是真正的抗戰(zhàn),而是拿人家的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辦法,我的表示是,決不贊同。”9

這時候,東北早就全境淪陷,日本已于當年3月成立“滿洲國”,并且進一步覬覦華北。蔣當時的計劃是,要求張學良撤換庸懦無能的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派兵“占據(jù)熱河,與東三省義勇軍打成一片”,“威脅山海關(guān),令倭寇使之不敢窺竊平津”。蔣認為:“救國御日之道,莫此為要”,曾在日記中表示:“致函漢卿,督促其實行之。”10因此,托帶給張學良親筆信的內(nèi)容,并不如張學良所述這樣簡單。即使如汪所云,只是要張“小加抗戰(zhàn)”,“作一個戰(zhàn)爭姿態(tài)”,但是,對于一個渴望洗雪家仇國恥的愛國將領(lǐng)來說,不正是提供了一個“為國效力”的機會嗎?至少,可以乘機要求南京政府發(fā)奮備戰(zhàn)呀!然而,張學良仍然毫不動心。

三 多年來,張學良一直坦承個人責任

“九一八”之夜,張學良在未經(jīng)向南京國民政府請示的狀況下,向東北軍下達了“不抵抗”命令;在此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張學良也仍然堅持“不抵抗主義”。對此,張學良在許多場合,都如實敘述經(jīng)過,坦承個人責任。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東北父老對張學良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熱情,使張很感動。次年1月3日,他在日記中寫道:

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沒起來,胡思亂想,想到東北的人們對于我個人的問題,這不單是感情的問題了,真叫我慚愧無地,難過的了不得。說起抗戰(zhàn)階段,我是毫無貢獻。當年在東北時,以前是承老人的余潤,后來我不過執(zhí)政三年,不但對地方?jīng)]有造福,因為我一意的擁護中央,依賴中央,才有了中東路問題,對俄盲目的戰(zhàn)事。九一八的事變,判斷的錯誤,應付的錯誤,致成“不抵抗”,而使東北同胞水深火熱十四年,今天他們反而對我如此的熱誠,這可真叫我太難過了!11

張學良的這一段日記承認自己“判斷的錯誤,應付的錯誤,致成不抵抗”,并沒有將責任推給別人。

1990年,張學良接受唐德剛訪談時曾“鄭重聲明”,“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不是的。”他說:

我現(xiàn)在就給你講這個不抵抗的事情。當時,因為奉天與日本的關(guān)系很緊張,發(fā)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幾個事情。那時我就有了關(guān)于日本方面的情報,說日本要來挑釁,想借著挑釁來擴大雙方的矛盾。明白嗎?我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情報。所以,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沖突,他來挑釁,你離開它,躲開它。

當唐德剛談到“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至此,張學良連連表示:“不是,不是,不是的。”“這事不該政府的事,也不該蔣公的事。”12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接受東北同鄉(xiāng)會會長徐松林等人訪談時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lǐng)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zhàn)事的借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無關(guān)。”13

其他的資料還有很多,無須再引了。

可見,從1946年1月3日的日記,到1991年的答問,張學良始終承擔“不抵抗”的責任,從未涉及別人。

媒體評論

對的研究,使得一些學者有了真正理論上的勇氣,去面對一個真正的。在這個過程里,楊天石先生起了很大、很好的作用。

——耿云志(胡適研究專家。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

我贊成楊先生的三句話。句話,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第二句話,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第三句話,是有功也有過,有大功也有大過的人物。這三句話很能概括的特點。

——陳鐵健(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

評〈中國之命運〉》、《竅國大盜袁世凱》、《人民公敵》、《中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這幾本書在國共內(nèi)戰(zhàn)中起了很大的政治宣傳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這幾本書被當作真實的歷史全盤加以接受,很少人想到,這一個政治化以后的和真實的蔣中正之間存在著難以跨越的鴻溝,更少有人以公正持平的態(tài)度,盡可能地把歷史真相呈現(xiàn)出來。楊天石這一本書標明“找尋真實的”,運用解密的蔣中正的日記,終于把真實的蔣中正從深鎖于各種政治迷霧和個人私密之中找尋了回來。

——陳永發(fā)(臺北中研院院士、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尋找真實的是學界耆老楊天石先生的大作,值得推薦。

2015-12-16 18:37:46
來自香草Asu**的評論:

此書以的日記為依賴結(jié)合其他史實站在不偏不倚的角度來看待介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可信的,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蔣的成功和失敗的必然結(jié)果,他的成功是他于走對了路,正如書中所述“蔣等一大批人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獻身國家和民族解放事業(yè)。而蔣是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擁護孫中山。他的失敗則是他用錯了人,這一點從書中的《對內(nèi)政策》一節(jié)也可看出。

2015-09-29 15:27:32
來自dajudaj**的評論:

本書有別于其他歷史書教科文的形式或夸張的手法,力求真實,基于先生的日記,這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將先生的生平往事,非常適合喜歡歷史的人去讀

2015-09-30 11:27:02
來自夏草草**的評論:

楊天石先生的代表著作,對感興趣者的必讀書。讀完非常受益,此書以的日記為依賴結(jié)合其他史實站在不偏不倚的角度來看待介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可信的,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蔣的成功和失敗的必然結(jié)果,他的成功是他于走對了路,正如書中所述“蔣等一大批人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獻身國家和民族解放事業(yè)。而蔣是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擁護孫中山。他的失敗則是他用錯了人,這一點從書中的《對內(nèi)政策》一節(jié)可看出。

2015-09-15 09:22:10
來自wgty66**的評論:

本書是講述和分析在1910年到1946年之間的日記,通過日記,讓大家了解一個真實的,包括在寫日記年間的心理和他做一些事情的背景,通過此文,還可以讓大家了解一下其他情況,例如當時上海交易所成立的緣由、為什么成立偽政府、國民政府為什么沒有收回蒙古、蔣緯國的真實身世、對中共和對的態(tài)度問題、美國在中國抗戰(zhàn)和統(tǒng)一過程中給予中國的積極支持而非是什么帝國主義的侵略、等等

2015-09-30 14:09:13
來自剪短了**的評論:

很欣喜的看到這本書的出版 也期盼隨著胡佛研究院對1945年以后日記的解密 楊先生能填補更多的歷史研究空白 建議對照李敖《評傳》一并閱讀

2015-09-30 10:46:48
來自香草Asu**的評論:

本文從的日記作為基調(diào)來展開討論,探尋的生平和內(nèi)心的世界,還原歷史,找尋真實。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無意為做翻盤文章,這無異于嘩眾取寵。死去的人也許不在乎所謂的美名以否,為歷史正名其實是活著的人更需要的,因為歷史只有回到它本來的面目,歷史才有價值,才能指導我們的所為,不至于重蹈覆轍。

2015-09-15 09:28:04
來自功***祿**的評論:

隨著近年來各種日記的披露,尤其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日記手稿對公眾的開放,使得當年歷史的真相向現(xiàn)在人們的認識水平大大向前進步了。

2017-02-23 10:32: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堪稱國內(nèi)研究蔣氏第一人。以史料為主,佐以旁證,觀點鮮明,絕不武斷。仿佛探究蔣氏心靈。惜所選文章自是作者不同時期的研究成果,不是整體、全面的紀年體解讀。能夠在國內(nèi)出版說明區(qū)別于過去一邊倒對老蔣新的評價和認識。讓老蔣更立體。

2015-12-17 10:31:37
來自xiaojux**的評論:

作者楊天石,從日記入手,并搜尋各方史料,真實的還原了其人其事其所處時代,值得一讀。

2015-09-30 11:02:03
來自jingtia**的評論:

以日記作為基礎而寫出的真實的讓人印象深刻,感謝楊天石老師能為我們帶來如此有深度的作品

2015-09-30 13:59:49
來自jintian**的評論:

通過讀楊天石先生的《找尋真實的》讓我更加了解了的另一面,很長見識

2015-09-30 11:12:07
來自脆冬棗**的評論:

我們知道歷史研究是嚴謹?shù)模斒氯巳沼浀氖妨蟽r值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2006年、2007胡佛研究院進一步解密、公開日記,楊天石先生以此為契機在日記的基礎上深度發(fā)掘,秉筆直書,完成了《找尋真實的》。書中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日記,為我們進一步完善認識的拼圖,還原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而不是一個符號,一種象征。

2015-10-09 11:35:56
來自香草Asu**的評論:

書中楊天石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日記,展現(xiàn)不同歷史時期,的個人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為、治國方略等等方面的詳盡內(nèi)容。這對于讀者了解和認識其人,能提供極具價值的幫助。另外,作為民國時期的領(lǐng)袖人物,其個人舉手投足、喜怒哀樂,都映現(xiàn)出中國大變革時代的歷史脈搏。因此,出版楊天石解讀日記的成果,對于還原歷史本來面目,也有其重要意義。

2015-09-29 15:18:5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找尋真實的:日記解讀① 書很好,本人想要客觀地了解真實的,這本書根據(jù)日記對其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很欣賞!但快遞第二天晚上6點多才到,需要早一點

2017-02-13 18:30:23
來自夏草草**的評論:

對于,我們的評價皆站在后人的角度上,然而在那個艱險繁雜的時代,倘若身臨其境,我們自己或許對很多事情也不置可否吧,何況是當時的人物呢?蔣同其它歷史角色一樣,都無法超越他所處時代的限制。楊先生的這本書相對中肯,算是國內(nèi)少有。

2015-09-29 15:12:20
來自Friday_**的評論:

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中常常是以一個被極端化的形象,看了楊先生的這本書,有了根本的變化,同樣也是偉人。在本書中,楊天石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日記,展現(xiàn)不同歷史時期,的個人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為、治國方略等等方面的詳盡內(nèi)容。這對于讀者了解和認識其人,能提供極具價值的幫助。另外,作為民國時期的領(lǐng)袖人物,其個人舉手投足、喜怒哀樂,都映現(xiàn)出中國大變革時代的歷史脈搏。因此,出版楊天石解讀日記的成果,對于還原歷史本來面目。

2015-09-15 09:36:04
來自xiaojux**的評論:

作者是史學家,分析透徹,證據(jù)確鑿,結(jié)合的日記將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與我們中學所學的政治歷史角度不一樣,帶給我們認識真實歷史的新思維。好書,值得一讀。

2015-09-30 11:08:45
來自afrfyr**的評論:

楊老師果然對先生深有研究,用的日記作為文章的基礎為大家講述了先生的生平往事

2015-09-30 14:10:56
來自dajudaj**的評論:

每個人眼中的先生都不一樣,這本書帶我們?nèi)ふ铱陀^并且真實的先生,楊老師通過研究先生的日記從而用自己生動的語言來講解先生的生平往事

2015-09-30 13:53:3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