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庭,有著同千百萬普通中國家庭一樣美好的情感和操守,也有著同千百萬普通中國家庭一樣的酸甜苦辣,坎坎坷坷,悲歡離合。有歡笑,有眼淚,還有難言的苦澀。
的家庭,有著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和20世紀時代浪潮共同熏染的斑斕底色,也有著革命領袖家庭獨特的韻味和風采。這種韻味和風采,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家國觀念、革命時代要求的家國關系,更是突出地體現在家庭的每個階段。
如果說,30年前,人們關注的家庭,是出于對領袖的崇拜和好奇,那么,今天的人們更多地是懷著一顆平常心,希望從這位令人尊敬的前輩和他的家庭身上,尋找人生的啟示和參照。
的家庭,在很長的時間里,曾是一個謎,戰爭年代,被籠罩在戰火硝煙之中,建國后,又隱跡于紅墻深院之內。許許多多的事,都鮮為人知。
孔祥濤,1997年獲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民間信仰。
孫先偉,201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10余項。
劉翔宇,2004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現為副研究員,發表較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10余篇。
及時篇 傳統農民家庭
一、生我者父母育我者家
韶山風氣
克勤克儉
吾母高風
二、孩兒立志出鄉關
倔強的山里娃
苦澀的初戀
在家"出家"的小丈夫
東山學堂里的窮學生
第二篇 新式文化家庭
一、湘江潮頭骨肉情
"一師"出了個"毛偉人"
長子長兄
二、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良師益友
不作俗人之舉
愛的家庭
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第三篇 革命戰爭時期的家庭
一、馬背上的家庭
戰火中的愛情
愛的苦澀
逆境中的知己
相濡以沫
丟失的孩子
死也要把她抬著走
二、窯洞里的家庭
飄落的白手絹
熱鬧的窯洞
八路作風
烽火親情
我為全社會出一些力
三、莫斯科的特殊家庭
四、為有犧牲多壯志
第四篇 和平年代的家庭
一、"紫禁城"里的及時家庭 (上)
父親母親,我看望你們來了
一日夫妻百日恩
稱職的大哥大伯
二、"紫禁城"里的及時家庭(中)
不能像封建社會一樣
皇帝老子也是人
三、"紫禁城"里的及時家庭(下)
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風浪里鍛煉成長
我要帶這個頭
溫柔慈父心
婚姻大事
做普通的人
以身作則
勝似兒女
一個永遠戀家的人
結語 兒女們珍藏的遺產
參考資料
后 記
再版后記
文七妹的母親賀老太太對兩次失子的女兒格外關心,對外孫也格外"寶貝"。她硬要女兒、女婿把孩子放在她身邊撫養.這位善良、熱情的外婆,用她獨特的方式,表達對這個小生命的關愛。離唐家圫不遠的龍潭竓山腳下,有塊大石頭,平地拔起,高兩丈八,寬一丈多,石下清泉四季常流。傳說,曾有一條妖龍臥于洞中,龍一出洞,洪水就淹沒良田。后來,妖龍被降伏,壓在巨石下。當地婦女們認為巨石很靈驗,稱她為"石觀音"。外婆把小外孫抱到"石觀音"前,燒香磕頭,拜她為"干娘",求她庇護。因他是第三子,就給他取了"石三伢子"的乳名。這個名字一直叫到離開韶山沖。
喜歡"石三伢子"這個乳名。1923年9月,他給林伯渠等人寫信時特別叮囑: "此信托人帶漢寄上,因檢查極厲害,來信請寫交毛石三,莫寫。"1927年9月,在湖南瀏陽文家市的工農革命軍誓師大會上,滿懷信心地說:我們人民軍隊這塊"小石頭",將來一定能夠砸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那口"大水缸"。1959年6月,在韶山沖與父老鄉親共進晚餐時,還開玩笑說: "今天,各位都到齊了,只有我的石頭干娘還沒有來,是不是等一等?"
的兩個親舅舅,即七舅、八舅,都有些文化,八舅還是位正直而有愛心的私塾老師.他們對石三伢子也是愛護有加。為了讓文家的"福"庇護石三伢子順利長大,七舅父認他為"干兒",對他精心培育。他將石三伢子與文家子侄們一并排行,作為第二十三子。后來,石三伢子的兩個兄弟毛澤民、毛澤事也列入這個排行,為第二十四子、第二十六子。
石三伢子從小就常和表哥們去八舅的課館。他兩歲多時竟能安靜地聽八舅講課,還隨著學生們念課文。時間稍長,居然會背《三字經》、 《百家姓》的一些句子。八舅自然欣喜,因勢利導,教他認字,背《憫農》、 《詠鵝》、 《靜夜思》等詩詞,后來還講一些《千字文》等詩文和岳飛等人物故事,啟發了石三伢子對中國古典詩文和小說的愛好。八舅要求文家子弟們"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特意手抄文氏《家范箴言》作為子弟的必讀書。作為文家子弟,也能熟背《家范箴言》,里邊一些做人的道理印入他的腦海。八舅還常帶爬龍頭山,甥舅二人站在山頂的大青石上,眺望山南的韶山沖。
……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