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涵蓋了對胡適的哲學思想、文學思想、文化觀念、民主思想以及自由主義等的研究;比較地反映了胡適研究的現狀與水平,并開啟了胡適研究的新方向,對于、深入地認識胡適及其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進一步推動胡適研究具有一定價值。本書包含:書內含《胡適評傳》+《胡適研究》
胡適曾評價李敖"你簡直比我胡適之還了解胡適之"。
李敖:1935年生于哈爾濱,1949年到臺灣。李氏文筆自成一家,自譽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翹楚。發表著述上百余種,被西方傳媒捧為"中國近代最杰出的批評家"。李敖生平以嬉笑怒罵為己任,而且確有深厚的學問護身。自稱文章天下及時,狂妄至極,刻薄至極。他曾說有的人可愛到可惡,有的人可惡到可愛,他自己恐怕兩者皆是。 李敖是個奇才,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了當代中國特具影響力的文字之一,他本人也成了當代中國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胡適研究
前記
播種者胡適
為《播種者胡適》翻舊賬
三人連環傳
胡適先生走進了地獄
胡適對蘇俄看法的四階段
關于《胡適文存》
評介《丁文江的傳記》
胡適評傳
關于《胡適評傳》
楔子
可憐的縣太爺(1841—1895)
可憐的小寡婦(1873—1918)
半個臺灣人(1891—1895)
——胡適也是"阿海"嗎?
被擰肉的時代(1895—1904)
"努力做徽駱駝"(1904)
"儂跟我來"(1904—1906)
競業旬報》(1906—1908)
少年詩人(1907—1909)
"無忘城下盟"(1908—1909)
從逛窯子到上北京(1909—1910)
別看他笑得那樣好,我總覺得胡適之是一個寂寞的人。" 在《播種者胡適》里我寫過這么兩句話。今天傍晚,這個"寂寞的人"到底走向永恒的寂寞:他看不到捧他的臉孔,也聽不到罵他的聲音。在天路的歷程中,他轉入了苦難的煉獄——他是一個戰斗的人,那才是他戰斗的地方!我想到去年10月9日給他的信。有一段說: "我覺得你有點老憊,虛榮心與派系觀念好像多了一點,生龍活虎的勁兒不如當年了,對的攻擊也不像以前那樣犀利了。" 在我這封信前兩天,他寫信約我去南港"玩玩";在我這封信后二十天里,他先托姚從吾先生帶了一本小說送我,不久又轉給我一封信。可是他沒收到我的復信,也沒見到我去"玩玩",他就倒下了!兩年十個月來,我一直沒見到他,當然再也不會見到他——一個最能播種的人兒,如今再也不能播他的種子了!
……
書的內容不錯,是正版圖書,印刷精良,當當的快遞真是快。
祝李大師身體早日康復
剛收到,還沒看呢。
李敖的大作不敢恭維研究的很不到位更不徹底很失望
內容很好,但書皮與書脊皆有小損,望工作人員小心操作!
李敖的研究很靠譜,他有這個功力。當當和成都合作的豐程快遞極其不專業
書還沒讀,但是書的裝幀質量太差了,裝訂呈層次狀全突出來了,凹凸不平,也懶得換了。可沒想到在書架上放了一段時間后竟然又散開。這本書是我在當當上遇到的最差的一本!
李敖的文字始終有股叛逆,或許,他真的懂得適之先生,或許,他只是吹噓他的才華
最近一期的康熙來了的嘉賓是李敖先生。本來就是他的粉絲,自然要支持啦
從開始說他要自選集開始,就盼著這些書趕快出來
一個人的家庭教養很重要啊,幾乎畫出了一生的軌道啊
看起來很舒服,紙質也不錯,趁著打折的時候入手,希望有用。就是寫法還是偏文學性的,希望有參考價值吧。
物美價廉,外觀設計很有意思,而更重要的是內容,論據充分,正反兩方觀點都詳細列出,客觀可信,值得一讀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圖書館,借來后看了許久,決定買一本。這本書史料很詳實,寫法很特別,結構很嚴謹,觀點很犀利,思想很深刻。
前半部就像辯論一樣,字字句句見真章。不是當事人還真不知道在說什么!后半部分,沒有什么文采!李敖說得都對,但就是知道他要說什么!嗨,得理不饒人的主!本想通過這本書對胡適有些了解,結果還是一頭霧水!
李敖的書,我買了好幾個版本,但這個最新的版本最好,一是全面,二是是李敖自選,比較有代表性,另外,包裝品相也相對更好一些,贊
胡適說李敖喜歡借題發揮,說寫文章切莫借題發揮,李敖說看似批評,實則是在夸他。
李敖大全集都讀過了,就這本胡適研究還沒通讀。
紙質很好,物流業挺快的!胡適精神在當今依然值得推崇
書中有不少精彩之處引人深思。舊時中國羸弱,很多知識分子疲于研究各種“主義”從而尋求救國之路,似乎找到好的理論即可使中國擺脫落后。盡管胡適本人深受理想主義影響,在很多問題上他還是采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在前后胡適提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從師杜威并深受其“實用主義”影響,這從其對中國對日本及蘇聯的外交建議也有體現。九一八事變之后,胡適并不主戰,而主張尋求國際援助、盡可能避免戰爭等。因為中日軍事實力相差懸殊,冒然戰斗十分不明智;當一切外交手段及和平解決方案均以失敗告終時,胡適開始堅決主張抗日。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前半部分的在李敖及葉青等人之間關于胡適的筆戰,嬉笑怒罵,看得幾分過癮,當然也映襯了李大學者一貫筆不饒人的風格。后半部分是李敖著的胡適評傳,雖然跟胡適自己的《四十自述》一樣,只講到他應考公派留洋,但正如李先生所講“從正文來看,它可能是文學的;從腳注來看,它可能是歷史的;從夾縫來看,它可能是無孔不入驚世駭俗的。”“我的目標是‘正文輕快,腳注詳細’,這種做法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工作。”以至于在讀整個下部胡適評傳的時候我像上學時一邊做題一邊始終不是翻閱后面數頁的注解和答案,搞得我也似乎有了幾分“研究”的味…
李敖是胡適的學生,長期在他身邊,所以李敖寫的胡適值得信任
很喜歡很喜歡李敖,胡適是對他影響非常大的人,李敖會怎么評價胡適呢
從書中可以看出李敖寫這樣帶有歷史學術氣質文章的功力,每一個細節都很注重,每一種說法觀點都加上引號表明不是自己原創,然后給出一胡適本人或者別人的原稿。而我,比起那些純粹的小說來,也更喜歡看類似帶有些學術風格的書本。樂此不疲。
胡適之先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我們只所以有簡練活潑的文字,先生功不可沒,李敖號稱比胡適還了解胡適的人寫的胡適應該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