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胡適家事與情事圖書
人氣:58

胡適家事與情事

胡適給兒輩取名,與他三位胞兄、諸宗兄弟截然不同,徹底舍棄宗族輩次排名傳統,再一次體現他的反封建精神。胡適猶如硝煙中鉆出來的勇士,斗情未酣,把反封建禮教的精神甚至滲透到他的家庭細胞中去了。 他婉約地給...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學者  
  • 作者:[朱文楚]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8101851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9
  • 印刷時間:2015-09-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胡適給兒輩取名,與他三位胞兄、諸宗兄弟截然不同,徹底舍棄宗族輩次排名傳統,再一次體現他的反封建精神。胡適猶如硝煙中鉆出來的勇士,斗情未酣,把反封建禮教的精神甚至滲透到他的家庭細胞中去了。

他婉約地給女兒取名"素斐",寄托他對知己女友莎菲(陳衡哲)之不忘情。他給次子取名思杜,顧名思義,是懷念他的恩師杜威。胡適是教授,是演說家,是智慧學者,是"德先生"、"賽先生"的旗手,胡適也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

胡適從心底尊重他的妻子江冬秀,她的那個世界與自己的天地應該是照應的平等的。晚年,胡適對他的秘書胡頌平說:"我太太喜歡做些茶葉蛋、雪里蕻或者別的菜分送朋友,等于會作文章的人把自己的文章給人家看的心理一樣。"

蔡元培領導北大兼容并包,陳獨秀坐帳《新青年》大營,胡適馳騁教授課堂、演說講壇和倡導白話文運動……這三位文化巨子風云際會,在20世紀初葉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那么自然地形成一個精英層次,被人們謔稱"三個年輪兔子"。"兔子年輪"的建樹已為歷史所肯定,在中國現代文化進程中,留下了厚重的足印。

編輯推薦

民國暖男、新文化偶像、自由男神、智慧學者、書生大使,胡適是"德先生"、"賽先生"的旗手,更是捍衛"舊道德"、"舊式婚姻"的性情中人。與氣質狂狷的韋蓮司是近半個世紀的靈魂伴侶,事業上相互鼓勵、感情上互訴衷腸;與曹誠英在西湖之畔煙霞洞中看山看月,度過三個月的神仙生活;為女兒取名素斐,寄托對知己陳衡哲之不忘情……然而胡適從心底敬重妻子江冬秀,她的那個世界與自己的天地是平等的。張愛玲說他們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私房閱讀,另類視角,真實還原胡適的情感世界。

作者簡介

朱文楚,筆名蔣璐、匡垣、崇明等。生于1938年,杭州人。1960年畢業于杭州大學中文系。后相繼擔任浙江人民出版社《東方》文學季刊編輯,《浙江民革報》主編、編委會副主任,《團結報》浙江記者站主任記者、副站長等。已出版《胡適家事與情事》(團結出版社2007年版)、《軍統興衰實錄:國民黨將領的親歷回憶》(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民國人物風流錄》(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等。

目錄

章 明經胡氏,李唐皇家后裔

績溪四胡, 一串串璀璨的明珠

上莊胡適, 明經胡氏第42世裔孫

上莊村, 踏訪胡適故居

第二章 父親胡鐵花

在大山中蓄雄勢

不惑之年入仕途

治臺抗倭殉國情

有頭無頭蓋棺定

第三章 母親馮順弟

績溪太子會, 敬崇三先生

上海大東門, 宦途產胡適

上莊主家政, 寬厚加忍耐

宅門哺愛子, 慈母也嚴師

第四章 胡適求學生涯

上莊,"司馬光,范縝得了我心"

上海,換了四個學校,"適者生存",取名胡適

海寧路,昏天黑地胡混,度過精神大轉機

美國,兩個大學三個專業。英語演說家。杜威門生

綺色佳?紐約,筆戰"文學革命"

第五章 小腳夫人江冬

屬虎村姑江冬秀, 旌德江村世家女

三十夜大月亮, 廿七歲老新郎

胡適大名垂宇宙, 小腳夫人亦隨之

白字書信傳真情, 專斷持家真大氣

兩做月老誤二家, 一部自傳留人間

第六章 曹誠英,西湖婚外戀

"兔子年輪"中年輕一只

伴娘,脈脈含情的眼波

神仙生活,煙霞洞中三個月

我愛你,刻骨的愛你

上莊村口,芳草孤墳

第七章 韋蓮司,海外一世愛

韋蓮司愛戀:差一點上床

韋蓮司,胡適:感情升華

韋蓮司祭奠:半世紀書信

第八章 莎菲,志同繾綣情

陳哲衡,響應"詩國革命"

莎菲,洛綺思的問題

素斐(莎菲),我忍了一年半才哭

第九章 兩個兒子:一個寓美,一個自盡

無后主義,招牌掛不起來

家書絮叨,都是父親的愛

撰文演說,老牛舐犢這般

古城訣別,月有陰晴圓缺

第十章 胡適,學者大使不辱使命

過河小卒,辦成"桐油""滇錫"兩貸款

羅斯福:"胡適!戰爭已開始"

書生形態,無為而治

兩地書:"看著天上的星,當然想念著你"

第十一章 胡適,擁有三十六頂博士帽

1927,結束"冒充博士"歷史

1935,港大博士,演說惹來麻煩

二戰,贏得廿七頂博士帽

第十二章 風水都被胡適一人占去了

胡適同胞命運多舛

胡適子侄夭折不少

胡適姻親書香門第

第十三章 "我的朋友胡適之"

"胡適之做禮拜"

胡適之的縣邑鄉里

胡適之營救共產黨人

胡適之被郭沫若吻了一下

胡適之:《追悼志摩》

胡適之為齊白石編撰年譜

胡適之推薦王國維

王云五,胡適之的亦師亦友

要拜訪我的朋友胡適之

第十四章 告別京華,寂寞海外

行色倉皇別古城

夫妻相依當寓公

圖書館長冷板凳

兩次臺行鳴自由

大陸臺島剿幽靈

第十五章 像將軍一樣倒在沙場

遺囑?南港?一個中國

"雷案"?住院?祝壽

吳健雄?后24小時?絕唱

尾 聲

追念法德兄(代跋)

在線預覽

"我的朋友胡適之"

20世紀上半葉,"我的朋友胡適之"幾乎成了眾口一詞的社會通用詞語。一方面說明胡適交往之廣——上至總統、主席、部長、議員,下到飯館子老板、司廚乃至引車賣漿之徒,凡所交游,都可成為"我的朋友";同時也說明,他是一位公眾可以接受的好先生。羅斯福總統會忘掉時間和他談天,而不顧秘書兩次推門進來暗示"送客"。他"到他所喜好的館子用餐,時常看到那遍手油膩的廚司,上菜以后,就匆匆地從廚房跑出,兩手在圍裙上大擦一陣,來和`大使`握手,而適之先生和他談笑風生,宛如留學生和一同打工的老朋友一般"(蔣彥士語)。

胡適與當權者談世界大勢、民生出路;與同道文士談整理國故、玄學禪機;與大師傅內行地談調酒技術,與剃頭的、擦皮鞋的照樣談得純真、坦率,絕無做作之態。胡適很自然地得來一個美譽:"我的朋友胡適之"。

為什么胡適之可以作"我的朋友"?除胡適本人的學識、人格魅力外,有一個過去人們忽視了的也許不太愿意提及的因素,就是唐德剛在《胡適雜記》中也只寫了一句的,胡適是近代中國沒有槍桿子做后盾的思想家,他一輩子沒有卷入過"害人"和"防人"的環境。

胡適之做禮拜

沐浴"市長接待日"、"局長接待日"、"院長接待日"、"主任接待日"……春風春光的當代公眾很難想象,在半個世紀前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難歲月里,一個既不是長官又不是主任,但頗知統治階層三昧的社會賢達胡適博士,到了禮拜天(星期日),竟然敞開他在京華米糧庫胡同住宅的大門,不查"",不用介紹信,更不必投名片,也不需登記,只要你自信,跨進大門經過設有一對白色珍禽石雕的臺階,毫無阻攔地進入胡博士的客廳。胡適先生便一團藹然可親之氣與你促膝而談。"無論是誰,學生、共產青年、安福余孽、同鄉客商、強盜乞丐都進得去,也都可滿意歸來。窮窘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當面教訓;求差者,他肯修書介紹;問學問者,他肯指導門徑;無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隨口談幾句俗語。"(林語堂語)這天,胡適倒對他的老朋友(如顧頡剛、錢穆等)預先打招呼,"君務必他日來暢談",因為"今日胡適之做禮拜"——夫人江冬秀調侃道,也確實是,這是胡適熱誠接待公眾的日子。

1935年的一個禮拜天的上午,一位北大經濟系出名的左派學生("非常學生會"主席)走進米糧庫胡同胡宅大門,他與同學們曾罵過胡適"你說我們是牛,你是狗,國民黨的走狗"(胡適曾經說過勸學生們復課是"對牛彈琴")。胡適毫不計較,和顏悅色和他大談起"徽州朝奉"來。胡適說,徽州商人走遍全國,背著一個口袋,里面裝的是炒米(或炒面粉),到一個地方,只要向"老板,要點水喝",水是不要錢的。有水和炒米,便能充饑了。出門連伙食費也不用一文。胡適很贊賞這種精神。他說"徽州朝奉"是老板,在商界頗有地位。徽商勢力是很大的,特別在南方,故有"無徽不成鎮"之說。他又說到丁文江先生的逝世。丁先生自己說過他祖輩都沒有活過50歲以上的,而1935年他50歲了,怕過不了這個關,所以就把遺囑寫好,寄存在一位友人處。果然,這一年,丁先生視察湘桂鐵路,在衡陽因煤氣中毒,不幸去世……胡適又說,吳晗報考北大預科,未被錄取,因為數學考了0分,但他考清華本科卻被錄取了,(文科)本科不考數學。"北大考試制度太不合理了,像吳晗這樣好的學生,北大不收是北大的一大損失!"

"我們像朋友一樣,隨便聊天。"胡適胸懷坦蕩,并不去計較自己面對的是"左派"、"共產黨積極分子"。

"對學潮應有一個歷史的看法。"這位知名人士后來回憶胡適1947年"說學潮"的一段話,胡適說:"古今中外,任何國家,政治不能滿意時,同時沒有合法、有力的機關可以使不滿意得到有效的改革,這個事情總落到受教育的青年身上,也就是學生身上。漢、宋的太學生的談政治。與瀛臺有關系的`戊戌政變`,也與學生有關。當時學人上書引起革新運動。在國外,有巴黎大學。千余年來,凡有革新運動,總是有青年。1848年全歐(包括英國)的政治運動,亞洲方面有印度、朝鮮的獨立運動,仍然有學生。現在學生對政治不滿意,感覺生活壓迫,推敲理論,見仁見智,至少承認有煩悶的理由,有不滿的理由,沒有客觀環境,不能說幾個幾十個人,能號召幾千個人的學校罷課游行,因為牽牛到水邊容易,叫牛喝水就困難了。"對"牽牛、喝水"這個有名的比喻,那位"左派"學生解釋說,學潮如沒有客觀原因,靠少數人是鼓動不起來的。胡適先生的政治立場是站在國民黨一邊的,但他說了一句公道話,而且對學潮始終采取寬容態度。

北大史學系畢業,后任蘭州大學、河南大學、臺灣大學教授的吳相湘,回憶1947年12月4日前去北平東廠胡同1號,拜謁北大校長胡適。吳在抗戰時從軍,在長沙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工作,曾在每一次會戰結束后,根據各軍戰斗詳報及繳獲敵方文件等資料,編纂成史。由這一話題,胡適也暢談他使美往事。案頭日歷正翻在12月4日,胡適立刻聯想起10年前的今日正是他發表《中國對日抗戰與北美獨立戰爭》那篇(著名的)演講的日子,他就從書桌抽屜里取出一顆牙章,將章上"苦撐待變"四字鈐于信紙上,當即寫下一行:"這一牙章是范旭東(按:著名愛國實業家,永利制堿業開創人)先生自重慶請人刊刻后寄贈的,因為《說文》中沒有`撐`這個字,故刻工用`掌`字代替了。我那篇英文演講詞經李惟果(按:侍從室官員)翻譯成中文,刊布國內各報刊。"這次登門造訪,胡適贈吳相湘抗日戰爭期間美國記者發自中國內地的新聞報道文輯一冊,又書劉禹錫詩條幅一張相贈,還留他吃晚飯。吳相湘說:"我見飯廳即是胡先生書房與臥室之間一小間,胡師母自臥房走出時,鋼絲床一目了然。晚餐只一小砂鍋湯菜,米飯一小碗,兩個饅頭。"

1958年4月,胡適到臺北南港定居后,照樣實行禮拜天下午接待日成例,敞開大門接受社會公眾來訪,真心誠意。

1959年10月23日,胡適收到一位叫袁瓞的賣芝麻餅的小販來信,要求向他請教英美政治制度問題,說是"積在心中多年的話,一直沒有向旁人提起過"。袁瓞是江蘇人,在上海時曾讀過高中,沒有畢業。胡適讀了信,隨即復信,其中有云:"一個賣餅的,每天背著鉛皮桶在街上賣芝麻餅,風雨無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還肯忙里偷閑,關心國家大計,關心英美的政治制度","單只這一件奇事已夠使我樂觀,使我高興了。"經胡適邀請,袁瓞來到南港"中研院"胡適寓所。一見面,袁瓞敬胡適十只芝麻餅。胡適當即吃了一只,不住地點頭贊賞。接著開談,談得頗入巷,不覺談到了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

"我告訴你一件事體。"這位年近古稀的大學者輕聲細語地說:"我小時候,愛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是很快樂的。后來,到了美國,進康奈爾大學,我喜歡游泳,可是那時鼻孔里長了個小瘤子,在水里呼吸很不方便。"

"啊,那可正不約而同!"燒餅袁郎立即說:"我鼻孔里也有一個瘤,恐怕割不掉,擔心是鼻癌,如今臺大醫院新進一批鈷60,可是太貴,我治不起……"

"不要緊的,能治好的,我來給您想辦法。"胡適當即展紙持筆,致信臺大醫院院長高天成云:"這是我的好朋友,一切治療費用由我負擔。"

以后,胡適就同袁瓞做了朋友, 多次給他寫信,幫助他對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研究。還多次接待他登門,贈送他書籍。

胡適待客之誠懇,還體現在與客談天不使冷場。有些客人告辭出門后對秘書胡頌平說:"我早想告辭了,但先生的談鋒很健,我們竟沒有機會脫身,實在耽誤先生的時間了。"胡適知道后對秘書說:"這是我受了社會訓練,總不叫客人坐著有間歇的時間。或說完了,不再說下去,等于叫客人走路,所以我總要想出話來。"有一次,一個下午先后來了幾位客人,談了一個多鐘頭。他們去后,胡頌平發現胡適書桌上留有一張小小的便紙條,用綠色圓珠筆寫著兩行字"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此公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是前人對彌勒菩薩的寫真。不知道胡適寫給哪位客人看的。胡適對年輕人,特別對公眾新聞的傳播者,有老師兼父親的嚴格與關愛。1960年12月26日,《公眾報》女記者宣中文到南港胡宅。胡適取出這天的《公眾報》,指著她采寫梅貽琦重獲健康的一條消息《細數浮生,久病初愈》,題目下內文寫道:"……這逃避無蹤的病中歲月,對梅部長(按:梅貽琦1958年至1961年間任臺"教育部"部長),真是"燕鶯過后雁飛去,細算浮生千萬緒……"胡適用紅筆在這行劃了一條杠,說:"你為什么不開門見山地寫?為什么要用這些套語?而你引的晏同叔詞《玉樓春》,原詞應是中這樣的——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燕鴻過后鶯歸去`這一句是句斷的。`細算浮生千萬緒`句是逗號,接著下面`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你怎么可以把`細算`這一句點斷呢?"

胡適嚴肅中帶著笑意說:"怎么樣,該打?該打手心。"宣小姐把手翻轉,遞過去:"我認打。"胡適真的在她手心上輕輕拍了幾下,聽到宣中文說"我今天得到先生指點,以后決不隨便引用套語",笑了。

沒有上門,若對胡適提出正當要求,也能獲得滿足。1961年春,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技士陳仲玉(后成為臺灣考古學家)回到屏東老家結婚。按例"中研院"同仁成婚,都能得到胡適院長的一份賀禮:四百元的禮金,或有胡適署名的真絲喜幛一幅。王志維問陳仲玉選擇哪一種。陳回答,前兩樣都可以免,唯求"胡院長的親筆墨寶"。王面有難色,說胡院長一向慷慨,只是向他索字的人無以數計,他難以應付了。沒幾天,王秘書來了,送來一幅絲織喜幛,交還原來那個大信封和一張求墨寶的4開宣紙。陳有些失望。王秘書說,"你不要急,你要的東西在信封里哩。"陳從信封里掏出一張16K宣紙,上面就是他所求的胡適墨寶——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

三千年前的情歌,給仲玉先生的新房補壁。

胡適

受澤者陳仲玉說,"新婚之日,不但廳堂正中有胡院長所賜的喜幛,更在新房上有三千年前的情歌(按:句系出自《詩經?齊風?著》)以添喜氣。處處可見胡院長對小部屬的關懷與厚愛。這就是一代大學者的風范。所以這一幅墨寶珍藏至今,也將成為傳家之寶。"

胡適大名垂宇宙,小腳夫人亦隨之

江冬秀與胡適的故事(主角應是江冬秀),是在他倆北京寓所、抗戰逃難時江冬秀的上海寓所、績溪上莊老家、流寓海外的美國紐約公寓,以及這對老伉儷晚年臺北南港家里,先后一一展開的。先來說說胡適在北京的五處寓所。

——南池子緞庫胡同8號。這是座很普通的四合院,離北京大學不遠。胡適1917年9月,在家鄉與母親團聚后返北京,執教北大,工薪并不高,就租住在這里,當時與同鄉高一涵合租。院子不大,進門有門房(供男傭住),中間為居室,兩側為廂房、客室、儲藏室用,居室旁為耳房(供女傭住),廚房較小,廁所更狹。胡適在這里住了10個月,結婚后要把妻子接來,感到這里房間遠不夠用,就另覓他處。

——鐘鼓寺14號(新中國成立之初稱鐘鼓寺胡同,后改稱鐘鼓胡同)。胡適1918年3月租下這座有九間正房總共17個房間的四合院。租之前給上莊母親寫信談起,"出去尋房屋,尋了兩處,一處約有17間,價錢太貴了……一處有房十間,都還新……明天再去問問看"。租下后給在上莊家中的江冬秀寫信,告訴她新址,與江村在京聞人江朝宗公館僅隔一巷,月租20銀元,并付了定金,等待她的到來。鐘鼓寺胡同為明清時皇宮勤雜人員所住,這里四合院雖然較大,但就層次來說,仍屬普通。

——陟山門街6號。在景山大街,原系官僚政客的公館,胡適向林覺民盤租居住,連室內的沙發等也一并頂了下來。房間寬敞,院子很大,有長廊,廚房里還有機井。

——米糧庫4號。1930年6月,胡適由上海(辭去中國公學校長)回京,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后,就搬到這里居住。這是一幢小洋樓,房間比陟山門6號更寬大、更多,便于他接待眾多朋友。徐悲鴻、徐志摩、丁文江等摯友一度住在這里。該樓設施完善,有車庫、鍋爐間(供暖)、衛生間、浴室。院中綠樹成蔭。

——東廠胡同1號。1946年9月,胡適由美返國,任北京大學校長后,即搬入座落在王府井大街北頭的東廠胡同1號。這座大院落曾是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的住宅,共分四路院,每路院各有四進套院。抗戰勝利后,該宅被劃作北大文科研究所,胡適住的是黎氏居家院落的中間一座四合院。這座院子也是很大的,東院是個花園,內有亭臺。正中是大門,進門后有三進房:頭進是客廳、客房;二進為胡適家居所在,還有辦公室和書房;三進是胡適藏書房,共有三間,滿是書架。西院是廚房、傭人住處和車庫。現在胡居已被拆除,原址成為中國科學院的一個單位。原先胡適的那個四合院,可謂文人集萃之地,先后住過的有傅斯年、范文瀾、呂叔湘、羅常培、季羨林等北大教授,著名學者郭沫若、梁思成也在那里辦過公。

抗日戰爭開始后,胡適1937年9月奉命赴歐美,開展"國民外交"活動,1938年起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大使。江冬秀為避戰禍,則遷居到上海。先住在侄女婿程治平家法租界天主堂街(現四川南路)50號,后租住麥琪路(現烏魯木齊路)三德坊。后來小兒子胡思杜去美國讀書了,一度為節省用費,曾與她兒子的一位同學高少爺同租住在姚主教路一套一室一廳的西式小公寓房,后因不習慣這位東北公子哥兒的浪漫生活,復搬回到侄女夫婿程冶平、胡惠平天主堂街家住。

1949年4月,胡適離走中國大陸去美國,江冬秀一度渡海峽居臺北,暫住福州街20號胡適的學生兼同事傅斯年家。傅斯年時任臺灣大學校長。不久,去泰國曼谷,與長子媳住在一起。1950年6月,飛美國紐約,與丈夫一起住81街104號5樓H號公寓,這里是胡適當年大使卸任留紐約做學術研究工作時的住所。夫妻終于在一起,過海外寂寞、清苦的流寓生活。

1958年4月,胡適回到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1月,遷入南港研究院內為他專門建造的新居,即"胡適南港故居"。這是一幢不大的平房建筑的小洋房,擁有臥室兩間(胡適夫婦各一)、書房一間、客房一間、客廳兼餐廳一間,設備簡約,符合胡適平淡的生活作風,但室內陽光照射不足,頗為陰暗。這是胡適夫婦生活后一個港灣。現在連同胡適公園、胡適墓地等已辟為臺北"胡適紀念公園"。

45年夫妻生活在動蕩的歲月里,誠然是一個漫長的但也是有趣的、耐人尋味的人性磨合過程。

"見面禮"便是對"西湖煙霞洞事件"的反擊。結婚泯滅不了胡適的本性。胡適,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新文化的名將,年方而立,風度翩翩,是一顆多情的種子。1923年,胡適與在杭州師范讀書的同鄉、當年婚禮上的伴娘曹誠英(時21歲),在西湖煙霞洞演出了一出蕩氣回腸的戀情活劇,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地被激情左右了的新月詩人徐志摩(保密神經松弛了)在北京講出去了(實在熬不住了)。跟在胡適身邊的侄兒思聰也一不小心露了口,這時的主婦江冬秀已經老練了,得知這個"飛來橫禍",她不號啕大哭,也不作河東獅吼,只見她操起一把菜刀,一手摟住只有兩歲的小兒子思杜(1921年生),一手拖住大兒子祖望(1918年生),頃刻間將刀勒向自己的脖子,對胡適聲淚俱下叫道:"你好!你好!你要那個狐貍精,要和我離婚!好!好!我先殺掉你兩個兒子!再殺我自己!我們娘兒仨都死在你面前……"這可怖凌厲的場面把胡適鎮住了。從此,既不敢開口提半個"離"字,也不敢同曹家妹子公開來往,安安心心地與冬秀琴瑟相調過日子。即使有時江冬秀發脾氣,嗓門響了,要面子的胡適躲進衛生間,借漱口,故意把牙刷擱口杯,將聲音弄得很響,以作"掩耳"。

其實胡適的脾氣是不過的,除了從母親那繼承來的"忍耐"之外,還大肚量地為他人著想,何況是自己的太太,"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結婚前1917年元旦,他還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時,寫《病中得冬秀書》一詩中就付出這樣的諾言,所以婚后即使太太或發虎威、或作獅吼,他都忍受得了,而且衍生他的家庭哲學"三從四德(得)"。

"三從"者,一謂"太太出門要跟從";二謂"太太命令要服從";三謂"太太說錯了要盲從"。

"四得"者,一曰"太太化妝要等得";二曰"太太生日要記得";三曰"太太打罵要忍得";四曰"太太花錢要舍得"。

這都是他親口講的"笑談"。所以胡適的怕老婆并非猥瑣、可憐,而是富有情味、頗有樂趣的。不僅如此,他還積極付諸行動——在世界范圍內收集"怕老婆的故事"。胡適自己說過,在他赴美做大使任上,有位記者來采寫了他,說他是個"收藏家",一是收藏"洋火盒"(火花),二是收藏榮譽學位(名譽博士),云云,其實"我真正的收藏,是全世界各國怕老婆的故事。這個沒有人知道。這個很有用,的確可以說是我極豐富的收藏"。在收藏中,胡適還悟出了一點道理,與否?且聽——

人類中間這一種怕老婆的低級種子,只能在民主國家繁殖,不會產生在極權國家的土壤上,或者還不會錯吧?(《胡適之談笑風生》)

在這個(怕老婆的故事)收集,我有一個發現,在全世界國家里,只有三個國家是沒有怕老婆的故事,一是德國,一是日本,一是俄國……現在我們從這個收藏里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反之,凡是沒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獨裁的或者極權的國家。(《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

胡適收藏"怕老婆的故事"同時,還收藏"PTT"("怕太太")銅幣。此舉緣起一位朋友從巴黎寄給他十幾枚法國錢幣,幣面銘有"PTT"字樣,胡適一下聯想起它的諧音"怕太太",于是就發起成立"PTT"協會,會員證章就是一枚"PTT"錢幣。胡適晚年還在熱衷此事。1961年他的朋友李先生在巴黎收集到了十幾枚"PTT"幣,托葉先生帶給在臺北的胡適。胡適同時買了六七本意大利怕老婆的故事belphogor,連同"PTT"幣交董顯光轉給華盛頓"PTT"俱樂部會長。他給他的秘書胡頌平還講了抗倭名將戚繼光怕老婆的故事。

江冬秀真是那么個"悍婦"嗎?否,否,否也。筆者朋友程法德先生是留在大陸親近胡適夫婦的上莊胡家人,他眼中的"冬秀外婆"是,(抗戰之初)"還不到50歲年紀,五短身材,體型發福,講話一口京腔","穿著樸素,日常多是穿一襲合體的陽丹士林布旗袍,逢過年和喜慶的日子才換上素色的綢緞長袍,再是發髻上多戴一枝大紅的綢花。她看上去總是很整潔,臉上常常帶慈祥的笑容,又很講究禮貌,雍容大方,有點貴婦人的氣派"。旁人都愛議論的,是江冬秀那雙小腳。她很聽胡適的話,訂婚后,胡適從美國來信,要她"放成天足","胡適之婦,不當畏旁人之言也"。冬秀的確按未婚夫的要求放足了,但沒有"復天",程先生眼中,"她的小腳只是肥了一點","當我攙扶她上下電車時,我很納悶為何她的小腳上總是著一雙有后跟底的很小號的皮鞋——穿那種皮鞋,鞋頭要塞一些棉花才合腳。在那(20世紀)30年代,纏小腳的老太太還很普遍,流行的是穿平底繡花鞋。我有一次勸她去買繡花的小鞋子——

"我穿慣了皮鞋"。她微笑地說。我想,只有穿皮鞋才是她衣著上僅有的一點時髦。這是江冬秀這位大教授夫人的從頭到腳的加飾。

手上呢?程先生回憶說,"冬秀外婆除了常年手上戴一只赤金的桶箍戒指外,別無珠寶首飾,這在當年上流社會夫人中很少見的。"

媒體評論

胡適家事與情事》曾被中央電視臺《子午書簡》"情書──大師的情愛"這期欄目強力推介。

胡適與江冬秀的婚姻可以說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一對包辦婚姻,不過后的結局是和諧相處,白頭到老。雖然胡適的包辦婚姻是屈服于傳統孝道,屈服于親情的結果,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憤恨終生,而是用容忍遷就的態度,保全了家庭,也成就了一位女性的尊嚴。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向吃人的禮教抗爭的代言人,他為什么可以一輩子守住這樣的包辦婚姻呢?這似乎成了一個謎,思想史上的一個話題。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萬象coc**的評論:

非常喜歡

2016-04-01 20:38: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送家人看。

2016-08-26 13:51: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

2016-10-11 08:41:28
來自我用眼**的評論:

有點舊,還有痕跡第一頁書脊開膠

2016-12-07 13:58:5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重了

2016-12-13 22:07: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購買。

2016-12-15 10:59:39
來自乖乖魚1**的評論:

這本書非常好,終于到手了,滿意!

2017-11-14 19:06:1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